南極科考隊員高山反應離隊

2020-12-05 搜狐網

  南極科考隊員高山反應離隊

  美國極點站出動飛機救援蓋軍銜,其餘隊員將繼續登頂

  據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 中國南極冰蓋崑崙科考隊隊員、機械師蓋軍銜因出現嚴重高山反應,於北京時間1月8日經過國際救援離開冰蓋隊。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魏文良副主任表示,冰蓋隊將在休整後繼續向南極冰蓋最高點發起衝刺。

  「冰蓋隊目前在原地休整,他們距冰蓋最高點還有五六十公裡,正在進行『登頂』前的各項準備工作。」魏文良說。

  北京時間1月7日23時30分(以下均為北京時間),冰蓋隊抵達南緯79度57分44秒、東經77度20分15秒的位置,海拔4033米,冰厚2500米,氣溫零下32.5度,距離中山站1204公裡。由於隊員普遍出現高山反應,考察隊就地宿營。

  此前,冰蓋隊機械師蓋軍銜感到胸悶,血壓出現過低現象。經隨隊醫生診斷,並與第21次南極考察隊隊醫裴福餘分析認為,蓋軍銜症狀極可能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即心絞痛。

  隨著蓋軍銜病情的發展,1月8日凌晨1時30分,第21次南極考察隊領隊張佔海與位於南極點、距離冰蓋隊1000公裡的美國阿蒙森-斯科特站取得聯繫,鑑於蓋軍銜病情緊急,具有一定的危險,正式請求美方緊急救援。

  美國極點站隨即出動一架飛機,搭載醫生前往救援。1月8日11時,蓋軍銜登機前往美國極點站。下一步,他將被轉送到美國麥克默多站,並從那裡轉運到紐西蘭進行進一步救治。

  魏文良表示,蓋軍銜出現嚴重高山反應後,國家海洋局啟動了應急方案,迅速聯繫外交部和有關駐外機構,協調安排蓋軍銜的救治事宜。

  國家海洋局領導對此事非常重視,在對冰蓋隊表示慰問的同時,要求冰蓋隊做好每個人的思想工作,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在確保人員、設備安全的情況下完成任務。

  南極冰蓋崑崙科考隊於2004年12月8日從中山站出發,向南極內陸冰蓋挺進,蓋軍銜離隊後,還有12名隊員,其中2名機械師。

  目前,經過數小時的極地飛行,蓋軍銜已經安全抵達位於南極點、距離冰蓋隊1000公裡的美國阿蒙森-斯科特站。

  圖:

  蓋軍銜(二排左二)出發前於2004年9月在天山冰川進行訓練時與隊友的合影。

  新華社發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科考隊員在南極突然患病 中美聯手救援
    本文轉自【環球時報新媒體】;據《南華早報》22日報導,一名澳大利亞科考隊員在南極突然患病,目前已排除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中國和美國科考隊正在聯手進行救援,將其送回澳大利亞進行醫治。《南華早報》報導截圖 報導稱,在當下中美澳三國地緣政治關係緊張的情況下,三國的科考隊在南極卻合作起來,救助一名患病的澳洲科考隊員。澳大利亞南極項目的一位負責人金埃利斯周一表示,他們正在修建兩條單獨的冰跑道,作為此次救援行動的一部分,目的是將這名得病的澳洲科考隊員從位於南極的澳大利亞戴維斯科考站運送回澳大利亞。但這次醫療撤離過程要依賴於中國和美國在南極項目的航空支持。
  • 世事丨南極「人」,「極」有家——第34次南極科考的臺前幕後
    即便船離開了,越冬隊員也沒覺得異常,畢竟還有幾十名度夏隊員在做伴呢。直到1月末度夏隊員陸續回國時,中山站僅剩的十幾名越冬隊員才第一次嗅到孤獨的氣息,「未來400多天留在冰天雪地的,只有我們十幾人」。2017年12月28日,中國第34次南極科考隊開始從「雪龍」號極地考察船向中山站卸貨。
  • 南極科考隊員與母校「雲端」相會
    最近,嵊州市崇仁中學84屆校友、中國第32次南極科考團隊員、同濟大學地球物理和地球信息博士陳華根的全國第174場講座——《南方之南——漫談南極科學考察》通過zoom平臺以網絡直播的形式展開了。在網絡直播中,陳教授以親身的南極科考經歷帶領同學們漫遊南極,以科研的眼光欣賞南極極光、企鵝活動等神奇現象,講述在南極考察過程中發生的神奇故事,以此鼓勵大家以好奇的心情去探索奧秘,以更寬廣的視角去看待世界。陳教授還用親切深情的語言勉勵今年要參加高考的高三學子們,一定要心懷夢想和感恩之心,不斷努力,學會用知識改變命運,用足夠的信心和勇氣去面對挫折戰勝困難,從現在起航,走向同濟走向世界。
  • 南極行·隊員日誌|南極捕魚記
    從南極回來已經一個多月,在家隔離防疫的這段時間,終於可以靜下心來,好好回憶和總結一下這次難忘的南極之旅。我和張弛作為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選派的教師,參加中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執行「雪龍」號在南大洋的羅斯海和阿蒙森海科學考察任務,我們是第一次參加南極科考,作為國家隊的隊員,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 上百人中國旅遊團參觀南極科考站 工作人員接待
    圖為長城站的中國遊客  新國際  【記者初一在南極看到上百人中國旅遊團】@新國際 隨雪龍號科考船記者張建松1月31日看到,一個上百人的中國旅遊團來到南極長城站旅遊參觀,正在長城站碼頭緊張卸貨的科考隊員,儘管任務很重,仍安排專人接待
  • 南極科考隊員冰蓋最高點放紅氣球 遙祝妻子生日
    1998年,中國第15次南極考察10名隊員曾艱難跋涉至此。  「這紅旗還是26次南極考察時換的,雖然一直卷在旗杆上,但邊沿還是被風吹破了。」崔鵬惠打開電腦中的照片對中新社記者說,那曾是中國南極考察隊深入內陸冰蓋走得最遠的一次,所以對這個命名為前進基地的地方有著一種非常特殊的感情。
  • 「雪龍2」號南極科考首次調查「中水層魚」
    36次南極科考的「雪龍2」號目前正在太空人海進行大洋科考。本次航段的航行時間將長達近50天,海上漂泊的日子裡,「雪龍2」號上,記者通宵記錄了兩位魚類專家的科研工作。
  • 為什麼要進行南極科考?南極有外星人嗎?你知道多少?
    為什麼要進行南極科考?南極有外星人嗎?你知道多少?外星人有沒有我不知道,但是在南極科考中確實有不少外來物質的發現,像是隕石。在南極,除了外星人還有很多東西可以研究,例如,巖石、冰雪、大氣、土壤等方面。南極作為地球上至今未被開發、未被汙染的潔淨之地,那裡有無數的科學之謎等待著我們去發現。
  • 走近第一座北極科考站:北極科考與南極有何不同—新聞—科學網
    黃河站是我國繼南極長城站、中山站兩站後的第三座極地科考站。中國也成為第八個在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新奧爾松建立科考站的國家。 黃河站的建立,為我國在北極地區開創了一個永久性的觀測研究平臺,為解開日地相互作用、北極氣候環境變化及其與全球變化的關係等眾多課題提供了一個窗口。
  • 「雪龍2」號南極科考首次調查「中水層魚」 零的突破帶來希望
    第36次南極科考的「雪龍2」號目前正在太空人海進行大洋科考。本次航段的航行時間將長達近50天,海上漂泊的日子裡,「雪龍2」號上,記者通宵記錄了兩位魚類專家的科研工作。
  • [南極科考]造訪企鵝島
    CCTV.com消息(新聞30分):南極內陸冰蓋考察隊在踏上冰蓋行進了一天後,一輛雪地車出現了故障,使考察隊的行程一度受阻。  記者現場:考察隊現在的位置是在中山站以南大約40公裡的地方,昨天下午我們乘坐的雪地車行駛到這裡休整時,隊上的機械師發現其中一輛雪地車的驅動輪出現了故障。
  • 南極成為熱門目的地 科考與旅行備受關注
    去年,南極條約協商會議首次在中國召開,隨後中國啟動了自己的第34次南極科考,第5個南極考察站也開始考察建站。近期,飛豬的南極團即將出發,第一批旅客將奔赴南極。
  • 這對夫妻的不典型復工記:組團下鄉養兒,還吸引了南極科考隊員
    南極科考隊隊員趙羲南極科考隊隊員趙羲給孩子們講南極的經歷第五天,有大神級家長給孩子們上課了。歐仔的媽媽、中國第36次南極科考隊隊員趙羲,1月去南極科考,因為疫情滯留兩個多月。她跟孩子們分享了南極的經歷,引得村民們也聞訊而來。
  • 南極,極點不是終點—新聞—科學網
    南極發草      南極考察隊員乘坐皮艇登島採集樣品和調查。   在去南極科考前後,一直有人問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肖灑這樣一個問題——南極有植物嗎?安黎哲追尋內心的好奇心,從此將科研方向聚焦在低溫生物學上,帶領團隊不斷攻堅克難,使之成為國際上從事高山種群、群落背景下生態系統結構、植物繁衍等研究的第一梯隊。   「國際上對低溫生物學的研究較少,但從科學研究的重要性來說,每年低溫造成的霜凍等災害,遠比乾旱造成的農作物損傷要多得多。
  • 人均團費15萬的南極科考不是教育
    寒假期間,華師附中17位中學生遠赴南極開展了為期18天科學考察冬令營活動,團費人均15萬元。該校是廣東省第一所組織學生遠赴南極科考的中學。(3月1日《南方都市報》)  對於這件中學生南極科考的事情,網上贊同的不多,拍磚的倒有不少。大多數人拍磚的理由似乎帶有一些羨慕嫉妒恨的色彩而缺乏一定的理性。
  • 【奮鬥您最美】海翼集團弘揚和傳承蓋軍銜精神 再赴南極科考
    多年來,廈工人堅守「精心製造、精兵強將」的初心,為中國極地科考事業提供一批又一批代表性優質產品,並派遣了多位最優秀的老中青機械師持續接力,連續24次參加國家極地科考活動,廈工也成為中國極地科考最可信賴的工程機械民族品牌之一。
  • 中科大學子南極歸來談科考經歷:穿企鵝服 鏟企鵝糞
    歷時163天,行程約3萬海裡,我國第31次南極考察隊於4月10日返回位於上海的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參加此次科考的有4名科大極地環境研究室的學子,昨天,有幾位同學也跟記者分享了此次科考中的一些難忘故事。
  • 「花樣團」探秘半世紀前南極科考站
    雖然早在一百年前人類就發現了南極大陸,但南極依然在等待著人類發現幾千年前的遠古秘密。本周,「花樣團」即將與南極作別,臨行之前,他們將踏上半世紀前留下的南極科考站,探尋南極科考站一夜之間全部離開的世紀秘密。
  • 國內旅行團造訪南極長城科考站 令站員陷入兩難
    春節期間,一個百人中國旅行團不請自來到了南極中國長城科考站,令科考站措手不及,陷入兩難境地:祖國親人遠道而來,不歡迎、不接待,似乎不近人情;但是科考站不是旅遊站,科考隊員也不是旅遊接待員,科考站的食品、淡水、藥品和能源等並非為旅遊者準備。
  • 鳥類中的「大盜」,最喜歡和企鵝對著幹,還和科考隊員過不去
    賊鷗是唯一可以在南極又在北極生存的鳥類,南極的賊鷗和企鵝就是死對頭。在企鵝繁殖的季節,賊鷗最喜歡光顧企鵝的棲息地。它們不僅會偷走企鵝剛剛產下的熱乎乎的蛋,還會將一些剛出生的小企鵝叼走。真的是一種好吃懶做,喜歡不勞而獲的動物。除了喜歡偷其他鳥類的沒有孵化的蛋和一些剛出生的雛鳥之外,賊鷗還喜歡直接偷走其他鳥類的辛苦捕獵得到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