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愛爾蘭共和軍武裝分子
近日,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巡視北愛爾蘭期間,在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與北愛第一副部長馬丁·麥克吉尼斯首次握手。馬丁·麥克吉尼斯是前愛爾蘭共和軍領袖,被認為因反對英國統治而策划過多次恐怖襲擊,輿論認為,兩人的這次握手在北愛和平進程中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
20世紀,愛爾蘭共和軍被認為是國際恐怖主義的重要力量,他們以北愛爾蘭獨立為名,發動了一系列恐怖襲擊事件。為了打擊這個恐怖組織,英國政府專門設立了一個關押愛爾蘭共和軍的監獄———梅茲監獄。1981年,該監獄發生在押犯集體「絕食抗議」事件。因為柴契爾夫人的「鐵血無情」,持續7個月的絕食行動,竟餓斃16人。
上世紀60年代末,主張併入愛爾蘭的天主教派與親英的新教派之間不斷發生暴力衝突,導致英國政府派軍隊進駐北愛爾蘭。英軍的進駐,使一直悄無聲息的愛爾蘭共和軍發生了分裂。掌權的強硬極端分子隨即聲稱,「天主教派社區必須得到保護,而這一使命將由愛爾蘭共和軍來承擔」。
1972年1月30日,天主教徒在北愛的德裡組織大規模遊行,抗議英國政府在北愛實行不經審判便可以拘禁的政策。遊行途中,突然槍聲大作,遊行隊伍頓時失控。混亂中,英軍向人群開槍,有13人被打死。
此後,愛爾蘭共和軍迅速準軍事化,組織目標逐漸轉向「把英國人趕出去」。
回顧上世紀70年代,天主教與新教每年都有幾百人、甚至上千人死於各種暴力活動,雙方的手段都相當兇狠。
愛爾蘭共和軍儘管曾在1975年與政府達成過短暫的停火協議。但是,達成協議不久後,他們便憤怒地指責政府派特工人員對共和軍內部進行滲透。此後,雙方很難再重建彼此的信任,愛爾蘭共和軍所策劃的恐怖襲擊活動也越發升級。1978年2月,愛爾蘭共和軍在貝爾法斯特一家旅館用燃燒彈襲擊旅客,12人在烈焰中喪生,其慘狀令後來趕到的救援人員不寒而慄。幾個月後的一天,英軍名將蒙巴頓與朋友在遊船上狂歡,不料該船已被愛爾蘭共和軍埋放了炸彈。這位曾策劃了印巴分治方案的將軍就此葬身魚腹。
愛爾蘭共和軍對暴力活動的熱衷,使英國政府一度將其歸入犯罪組織,並不承認其政治地位。
而從愛爾蘭共和軍方面來看,其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所發動的一連串的炸彈攻勢並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於是,他們得出一個結論:如果繼續和英國政府面對面地交鋒,那麼愛爾蘭共和軍非但不會佔到一丁點兒便宜,反而最終可能被一網打盡。經過一番審時度勢之後,這個一心想使北愛爾蘭獨立的恐怖組織決定「以柔克剛」,利用另一種招式來對付一直採取強硬態度的英國政府。於是,就有了1981年震驚世界的「梅茲監獄絕食事件」。
1981年3月1日,關押在貝爾法斯特梅茲監獄中的愛爾蘭共和軍成員桑茲等4人宣布開始絕食。他們的目的很簡單:要求英國政府給予被俘的共和軍成員以「政治犯」待遇,而不是現在的恐怖分子待遇。
桑茲的絕食得到北愛爾蘭天主教徒的熱烈支持。4月10日,即絕食後的第40天,桑茲在北愛爾蘭一個以羅馬天主教徒為主體的選區的補缺選舉中當選為英國下院議員。這樣一來,事情就複雜化了。
英國議會連忙立法,宣布禁止服刑犯人參加競選,但桑茲已經當選,議員身份不容剝奪。桑茲當選後在獄中接見記者時表示,他既不放棄席位,也不放棄絕食鬥爭,不達目的就準備作為一名英國議員而死去。就此,英國的報刊、電臺、電視臺競相報導獄中的絕食情況。於是,桑茲一下子成了一位鼎鼎大名的新聞人物,引起國際上的廣泛注意。愛爾蘭共和國的議員、美國的議員、羅馬教皇的特使、歐洲人權委員會和國際紅十字會的代表接踵來到英國,他們或去梅茲監獄勸說桑茲進食,或去唐寧街十號要求女首相柴契爾夫人「鬆動」一下,給桑茲留條生路,然而都敗興而歸。
4月20日,絕食鬥爭進入第50天,桑茲的健康情況迅速惡化。由於缺少維生素,他的視力接近喪失,意識逐漸模糊。在監獄看過桑茲的3名愛爾蘭議員斷言,桑茲「只能活五六天了」。他們要求緊急會晤柴契爾夫人,並籲請美國政府出面調解。與此同時,監獄外面的共和軍成員開始劫持並焚毀汽車,襲擊警察,揚言一旦桑茲有個三長兩短,他們就要發動「全面進攻」。警方擔心局勢可能進一步惡化,於是國內官員,急電正在海灣國家訪問的柴契爾夫人請示。可是不出所料,等待他們的果然是柴契爾夫人堅定的拒絕。
柴契爾夫人為何對絕食行為如此強硬,隨著當時英國政府內部文件的披露,外界對此有了較為詳細的了解。
英國新近解密的國防部檔案顯示,1976年,英國國會議員加德納曾經遞交了一份名為《特殊分類》的報告。加德納在報告中指出,在監獄中的愛爾蘭共和軍囚犯們肯定會通過某種方式與政府對抗,而這種方式很可能就是絕食。對此加德納暗示英國政府千萬不要妥協,他說如果政府妥協,一直不消停的愛爾蘭共和軍一定會得寸進尺,對於他這份報告,政府十分重視。
大臣們紛紛進言說不能退讓,當時的英國政府在這個問題上團結得像一塊磐石一樣,剛剛執政3年的首相柴契爾夫人也不可能向「政府的敵人」投降。
1981年5月5日,在絕食了66天之後,桑茲終於死去。柴契爾夫人在下院發表演說,聲稱:對共和軍囚犯讓步,就等於給他們頒布屠殺無辜的許可證。
此言一出,舉世譁然,抗議之聲不絕於耳。法國喊出「柴契爾夫人是殺人犯」的口號。到5月21日夜11時29分,首批參加絕食的共和軍成員全部死亡,緊接著又有一批囚犯自願接替他們,開始了新的絕食。7個月後,絕食終於停止,但前後已經相繼死去了16名愛爾蘭共和軍成員。在長達7個月的絕食過程中,柴契爾夫人的鐵石心腸給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鐵娘子」的外號不脛而走。
英國政府的強硬態度,也令愛爾蘭共和軍的名聲空前提高,與此相對應的是北愛爾蘭地區的恐怖爆炸活動驟然增加。平民百姓甚至婦女、兒童都參加了針對英國人的復仇戰鬥。他們拿著自製的燃燒瓶,向英國軍警開火。
自1968年至2002年7月,在英國的北愛爾蘭地區以及愛爾蘭共和國境內共有3600人在暴力衝突中喪生,愛爾蘭共和軍及其他組織至少應對其中2000人的死亡負責。與此同時,國內外的輿論壓力給予愛爾蘭共和軍巨大壓力。而共和軍在經歷了30多年的暴力活動後,已深感窮途末路,最終做出了放棄武裝鬥爭的決定。2005年7月28日,愛爾蘭共和軍正式下令終止武裝鬥爭。它要求所有的愛爾蘭共和軍單位必須放棄使用武器,只通過和平的方式,協助發展純政治和民主計劃。
兩年後,愛爾蘭共和軍所屬的政治組織愛爾蘭新芬黨與親英的北愛爾蘭民族統一黨終於站在了一起,攜手組成新的北愛爾蘭地方自治政府。於是,才有了近日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與前共和軍領袖馬丁·麥克吉尼斯歷史性握手的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