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布沙漠是地球上最古老、最乾燥的沙漠之一,它位於非洲國家納米比亞和安哥拉境內,面積大約260萬平方千米。這裡環境惡劣,到處是貧瘠的沙丘,鋸齒狀的山脈,布滿沙礫的平原,年降水量通常僅為幾毫米,甚至很多時候整年無降雨。因此,當地人的語言中,納米布沙漠的名字意為「無人之地」。然而,在納米比亞北部無比貧瘠的納米布沙漠裡,卻奇蹟般地生活著一種獅子:沙漠獅——自然界最頑強的獅子。
圖:生活在納米布沙漠中的沙漠獅
走近獨特的沙漠獅
沙漠獅不是一個貓科動物物種,甚至不屬於獅子的亞種,它們只是分布在納米布沙漠中的一個獅子種群。和生活在草原上的典型獅子不同,沙漠獅的身材較瘦,毛髮更緻密(抵抗沙漠夜間的寒冷);獅群規模較小,通常不超過15隻;由於獵物稀少,它們的領地範圍更大,行進距離更遠;為了適應乾旱的沙漠生活,它們能長時間不喝水,而從捕獲的獵物中獲取身體所需的大部分水分。
圖:沙漠獅追逐長頸鹿
沙漠獅的主要獵物是羚羊、鴕鳥,有時也會捕殺長頸鹿,有時還會來到納米布沙漠西部邊緣的「骷髏海岸」捕殺海豹。沒錯,納米布沙漠的西邊就是大西洋,但是海洋卻沒有給納米布沙漠帶來豐沛的降水,反而使納米布沙漠中的沙子越來越多——這是由於獨特的氣候和地理條件造成的。
圖:納米布沙漠的西邊就是大西洋
圖:沙漠獅在海邊成功捕獲到獵物
沙漠獅就這樣在納米布沙漠中頑強地生活著,它們以沙漠為家,風餐露宿,靠著堅強和不屈為自己的生存提供更多的機會。
幼崽死亡率很低,幾乎為零
獅子雖是一種強大的貓科動物,但是幼崽的死亡率普遍很高,通常超過50%,甚至在有些地方超過80%。獅子幼崽死亡率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幼崽被鬣狗、豹子、非洲野狗等食肉類競爭對手捕殺;幼崽被非洲野牛群攻擊;幼崽被其他獅群的獅子殺死,尤其是當一個或幾個雄獅入侵一個獅群後,會把這個獅群的所有幼崽都殺死,其目的是留下自己的後代,傳播自己的基因。
圖:雄性沙漠獅
不過科學家發現,沙漠獅幼崽的死亡率卻出乎意料地低,甚至接近於零。這是為何呢?
這主要和納米布沙漠的惡劣環境有關。由於沙漠中缺少水源和獵物,獅子缺少鬣狗、非洲野狗、豹子這樣兇猛的競爭對手;非洲野牛不能離開水生活,它們在這片沙漠中無分布;更為神奇的是,沙漠獅很少發生同類互鬥,幾乎沒有來自其他地方的雄獅殺死一個獅群中的幼崽的事件。再加上獅群中的母獅給幼崽提供的全面的保護,因此沙漠獅的幼崽存活率極高。
圖:雌性沙漠獅帶著幼崽在沙漠中穿行
種群擴大困難,人類是沙漠獅的最大威脅
然而,幼崽存活率高卻不代表沙漠獅種群可以迅速擴大。1999年,納米布沙漠中的沙漠獅僅剩下25隻;21世紀初期達到鼎盛狀態,大約有150隻沙漠獅;如今,官方估計沙漠獅的數量僅為112到139隻。人類與沙漠獅之間的衝突和「戰利品狩獵」是沙漠獅面臨的最大威脅。
一、人類與沙漠獅之間的衝突
納米比亞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做得最好的國家之一。這裡人口密度很低,人與野生動物之間的衝突較少;當地居民還會通過旅遊和「戰利品狩獵」的收入來保護野生動物。但是,牧民和沙漠獅之間的衝突還是會經常發生。
圖:上圖的5隻沙漠獅由於捕殺了牧民的驢,被牧民下毒殺死3隻
由於放牧的地點與家的距離通常較遠,很多牧民在晚上不會把家畜趕回家,而是把它們停留在野外。這給了沙漠獅捕殺家畜的機會。一些牧民對沙漠獅比較友好,但是一些牧民卻極不能容忍沙漠獅捕殺家畜的行為,他們會對沙漠獅開槍,投毒,或者設置陷阱。
沙漠獅的數量僅剩下100多隻,任何一隻沙漠獅被人殺死都會給這個獨特的種群帶來很大打擊。為了減少沙漠獅與人類之間的衝突,當地的野生動物保護工作者特地組建了一個「沙漠獅與人類關係援助組織」,採取各種方式幫助牧民防範沙漠獅攻擊家畜:
1.給牧民提供覆蓋畜欄的遮陽布當遮陽布把畜欄覆蓋後,沙漠獅就會認為這種結構是堅固的,然後減少攻擊的欲望。此外,當沙漠獅靠近畜欄後,遮陽布的存在也可以防止裡面的家畜出現驚慌或四處逃竄。事實證明,這種「心理戰術」效果非常好,而且成本很低。
圖:被遮陽布覆蓋的畜欄能有效防止獅子襲擊家畜
2.給牧民提供太陽能照明燈、警報器和喇叭等設備當牧民在野外發現獅子靠近家畜後,就可以打開照明燈,或者鳴喇叭,把獅子嚇跑,從而避免可能發生的衝突。
3.對牧民進行宣傳教育讓牧民知道沙漠獅的存在無論是對環境還是對牧民都是有利的,牧民還可以通過保護沙漠獅來促進當地的旅遊業,從而提高收入。
除此之外,「沙漠獅與人類關係援助組織」還與當地政府部門及其他動物保護組織保持聯繫,相互分享數據和經驗,預防和緩解人與沙漠獅之間的衝突,促進和支持野生動植物旅遊業。經過幾年實踐,他們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既幫助牧民保護了家畜,也保護了沙漠獅,曾經經常發生針對沙漠獅的報復性獵殺事件的地區,如今已經極少發生獵殺沙漠獅的現象。
難以禁止的「戰利品狩獵」,導致沙漠獅性別比例嚴重失衡
雖然經過眾多動物保護工作者的努力,沙漠獅與牧民之間的緊張關係有了很大的緩解,但沙漠獅還面臨著一個很大的威脅:「戰利品狩獵」。
所謂「戰利品狩獵」,是指人類為了獲取獵物的皮毛、牙齒、犄角等進行的狩獵活動,它區別於為了獲取食物而進行的狩獵。對於進行「戰利品狩獵」的獵人而言,被獵殺的動物越稀少,它們的身體部位就越有價值,殺死它們的「成就感」就越大。
圖:一隻死於「戰利品狩獵」的雄性沙漠獅
進行「戰利品狩獵」的獵人,通常要先向當地相關部門繳納一大筆錢,然後才能獵殺某個動物。獵人繳納的錢,會由政府部門及動物保護部門作為保護動物的資金。如今,「戰利品狩獵」已經成了非洲許多地方的支柱產業,被獵殺的動物有大象、犀牛、長頸鹿、豹子、獵豹、獅子等等。納米比亞也會採用這種方式來籌集動物保護經費,因此有時沙漠獅也會供獵人進行「戰利品狩獵」,儘管它們已經十分稀少。
圖:雄性沙漠獅
針對沙漠獅的「戰利品狩獵」給沙漠獅帶來了很大的威脅。雄性沙漠獅具有雌性沙漠獅沒有的鬃毛,因此獵人更希望殺死雄性,獲得「更有價值的紀念品」。這直接導致很多雄性沙漠獅被獵殺,雌雄個體比例嚴重失衡。2018年,科學家調查了9個沙漠獅獅群,結果發現只有兩個獅群中有常駐雄獅。
通常,「戰利品狩獵」應該針對年紀太大而無法繁殖的雄性沙漠獅(獵殺這類雄獅對獅群的影響較小),但由於監管不到位或者其他原因,有時年輕的雄性沙漠獅或雌性沙漠獅也會被獵人殺死。這會給沙漠獅種群的繁衍帶來很大的威脅,而這種威脅目前還未得到有效解決。為了讓一些沙漠獅免於被獵殺,動物保護工作者會給它們帶上GPS定位項圈,以提供微弱的保護。
圖:很多沙漠獅獅群看不到成年雄獅
寫在最後
自古以來,獅子一直是力量和權威的象徵。而沙漠獅的存在,則是這種大型貓科動物堅強、韌性、意志力的有力證明。和數萬年前不同,如今的沙漠獅生活在一個以人類為中心的世界中,它們的領地不斷被人類侵佔,還面臨著獵物不足、氣候變化等諸多威脅,情況已經岌岌可危。如果沙漠獅在不久的將來消失了,那麼美麗的納米比亞沙漠將會黯然失色,人類也會付出慘痛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