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百味Life原創
現在無論什麼人什麼事,一旦加上個文藝兩字,好像立刻有品味起來。
三兩個人,坐在一起喝個中式小盞茶,立馬發個朋友圈以顯示自己的高雅。問他什麼是茶道?「不太了解。」
有些人面朝大海張開雙臂,拍張照片,P成LOMO色調,再配上一段無病呻吟的文字,上傳各社交軟體。嗯,又一個文藝女青年誕生了。問她靈感來自哪裡?答:「網上都是這樣拍的」。
還有人成天穿著中式服飾,沒事拿個珠串在手上盤來盤去。你若要問他這是哪種材質車的?回答十有八九這東西是從做微商的朋友那買的,自己並不能辨別真假。
每個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也不能說些什麼,只是覺得表面上的文藝一定不是真文藝。真文藝也絕不是只有一顆放蕩不羈愛自由的心和處處文藝的裝扮就夠了的。
我認識的一位古琴某門派大師得意的女弟子,在古琴方面有很深的造詣。這樣一位女性,在我們想像中一定是仙風道骨的那樣吧,但她好像和我們並沒什麼不同,會穿著大襖子去菜場買菜挑菜,會在學校門口等兒子時和我們閒聊,平時看不出來什麼文藝範。
可是當我看過她的演出後,完全被吸引了。濃淡相宜的妝容,簡單的服飾,彈奏時專注的神情和行雲流水的指法,還有讓人神往的音律,真讓人陶醉。所有人本是世間一塵埃,誰說文藝女青年必須不食人間煙火了。真正的文藝不是裝出來,這種氣質一定是你在某一領域長期薰陶,不知不覺中形成的。
文藝青年,顧名思義就是喜歡某種文化的青年。文化是多元化的,就像我開頭提到的,茶道是文化,攝影是文化,詩歌是文化,音樂是文化,珠串是文化,歷史也是文化。前提是你必須愛好它,精通它,而不是只知道個皮毛。什麼都能裝,但氣質是一定裝不出來的,你對哪種領域越懂行,你就越自信,你就越不需要去裝,這種氣質自然而然就出來了。
就像大多數畫家、書法家等藝術家都留有長頭髮,穿衣打扮看似邋裡邋遢,但往往見到他們就猜得出這些人是搞藝術的,之前我也不太明白,為什麼他們要留長髮?可能有時在一個圈子大家都這樣,他也沒覺得自己哪裡與別人不一樣的,就不會去在意。其實還有一個原因,一個好的作品出來,需要很長的時間來構思、臨摹、練習、創作,少則數月,多則數年,誰還把心思放在注意外形上,頭髮長了沒時間去剪,反正周圍人都是這樣,見怪不怪,反而形成了藝術家們特有的文藝氣質。
所以,假如你不懂藝術,你也留個長發,那我勸你趕緊剪剪睡吧;假如你對文學不是很愛好,你就不要動輒四大名著、詩詞歌賦;假如你對文玩不在行,那把哪些不知真假的珠串都收進抽屜吧;假如你分不清茶服、禪服和漢服的區別,就請你不要任何場合都穿個大袍子。做自己原本的樣子就很好,怎麼舒服就怎樣,沒必要刻意地去追求所謂的文藝範。
你若真的喜歡哪一樣文化,現在學起來還不遲。只要學一樣專一樣,一定會學出個名堂來。那時你身上的文藝範肯定會不請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