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 楊發維
圖/文 湖北日報記者鄭元昌 張磊 通訊員 賈金雲 史一 蘇新
近年來,夫妻教師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對夫妻教師,一種新的叫法———「班爸」「班媽」悄然盛行。位於襄樊市城鄉接合部的第二十三中學,一共只有57名教師,卻產生了10對「班爸」「班媽」。記者走近他們,用鏡頭記錄他們的生活,並探討他們的存在對教育的影響。
羅浩和張麗俠是一對「班爸」「班媽」,他們與學生們的相處非常融洽。
「班爸」「班媽」一同上下班。
婚姻就在這樣的被稱為「魔力場」的辦公室裡產生。
新婚的羅浩和張麗俠回家後一起給學生批改作業。
「班媽」張麗俠在給孩子們上課。
帶完課的羅浩喜歡在教師的後門口偷偷看看給學生們上課的妻子。
從繁華的襄樊市中心打車,穿過古樸雄渾的古城牆,轉眼的工夫,目的地到了,記價器上顯示的是2.8元。襄樊市二十三中學,一所位於城鄉接合部的普通學校,我們此行的採訪對象。
等待學生的家長、路旁的黑板報、煤渣鋪成的操場、朗朗的讀書聲,跳過習以為常的種種景象,記者徑直來到這所學校設施簡單的辦公室。
吸引鏡頭的正是這一間間看似簡單的辦公室。它是一個「魔力場」,也有人更形象地稱之為婚姻「撮合器」,因為在過去的幾年中,坐在這些辦公室裡的教師,有10對走上了婚姻之路。這絕對是一個高比例,學校一共只有教師57名。有的夫妻教師帶的是一個班,學生們剛開始時是暗地裡叫「班爸」「班媽」,後來學校裡的夫妻教師多了,「班爸」「班媽」的叫法就公開化了。夫妻教師在一起的時候,學生們不再叫「老師好」,而是「『班爸』『班媽』好」。
近中午了,空氣中瀰漫著陣陣飯香。羅浩將初一(1)班的教室後門推開一條縫,探進頭打量正在講課的妻子張麗俠,妻子講的是他倆新婚旅行的地方,他一時聽得陶醉。猛地發現記者站在旁邊時,像學生一樣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頭。張麗俠是初一(1)班班主任,羅浩帶這個班的體育,他倆今年9月29日結婚,是學校裡最年輕的一對「班爸」「班媽」。「他的辦公桌就在我對面,抬頭不見低頭見,雙方都十分了解,各自的優缺點了如指掌。工作在一起,生活起來順利得多。」「在帶學生的過程中,有許多的煩惱,雙方能相互體諒。忙的時候還可以幫忙帶帶課。」「學校裡很多老師都成了夫妻,我們又有什麼不可以的,自然而然就向婚姻方面想了。」
羅浩和張麗俠就這樣因教師這個職業走到了一起。記者又對另外的幾對「班爸」「班媽」進行了採訪,原因多是重複上述的內容。
記者在學校隨機採訪了一些學生,要他們談談對「班爸」「班媽」的感覺,回答似乎千篇一律,「他們像爸媽一樣對我們。」有一個孩子說:「有一次『班爸』批評了我,『班媽』又過來安慰我。」「學校也挺贊成這個事。」身為校辦主任,也是夫妻教師的蘇新說,「我們經常為青年教師組織聯誼會,讓他們相互了解。」
贊成教師間的結合,學校有自己的理由:夫妻在一所學校教書,教師隊伍會穩定一些,跳槽和轉行的現象少得多。
至於弊端,蘇新說:「好像沒什麼不好的,至少我現在還沒有看出來。」
「班爸」羅浩老師的感覺是,「自然而然就往婚姻方面想了」。他覺得身邊有這樣的一種氛圍,其實,這個氛圍就是老師們不經意說出來的婚姻「魔力場」。這種「魔力場」在每種職業裡都有,只是「魔力」的大小有異。
夫妻教師早已有之,不是什麼新聞,但近些年來,其比例的大幅上升值得我們關注。有專家指出,夫妻教師增多可能與教師心理壓力增大有關係,教師行業裡的巨大壓力,外行人可能不知道,夫妻之間往往更容易理解和安慰對方。
既然一種現象出現了,自有其道理,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這種現象所帶來的影響。
夫妻教師一起帶學生,兩人之間有更多的溝通,對學生的了解會更加深入,更有利於因人施教。夫妻雙方,夫陽剛,妻陰柔,學生很容易受到老師的影響,這種搭配對學生的成長是有利的。近些年,農民大量進城務工,農村的留守兒童大量增加。城裡大人們由於社會競爭程度的加劇,對子女的關愛也趨於淡化,缺乏父愛和母愛,有些孩子變得比較孤僻。從孩子們稱「班爸」「班媽」的字眼裡,我們能讀出家的味道,孩子們在缺乏關愛的家庭裡,可以從老師那裡體味到絲絲親情。
但是,由於夫妻倆的工作太接近,也會產生一些衝突,在特定情況下可能影響教學質量。比如襄樊某重點高中的一對夫妻教師,兩人都是數學老師,今年同帶高三,同在一個辦公室。他們的感覺是工作受到了夫妻關係的影響,比如競賽、評先,難免有所尷尬。
夫妻教師的工作更容易受到家庭生活的影響,生活中的困難、感情的波動等因素,能夠同時作用於夫妻倆。夫妻倆的工作都在學校,甚至同一個班級,正可謂抬頭不見低頭見,情緒的起伏不容易消除。如果他們帶著個人情緒走上講臺,對學生的成長將是非常不利的。
有教育專家認為,「班爸」「班媽」對學生的影響,大的方面可以談出個利弊,但具體到每對夫妻教師,其個人素質是至關重要的,好的習慣相互學習,壞的方面則會相互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