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英在皖南事變中被警衛員殺害,留下的一兒一女,後來過得怎樣?

2021-01-13 騰訊網

1941年1月4日,葉挺、項英將新四軍軍部以及直屬部隊共9000餘人,分成三個縱隊,奉命開始北移。

起初基本一路順利,但當1月6日行進到茂林時,遭到埋伏多時的國民黨軍襲擊;由於葉挺、項英等新四軍主要領導,在開了7個小時的會後,仍拿不出有效的應對方案,失去了突圍的最佳時機。

第二天,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下令32集團軍向新四軍發起進攻,經過多日的浴血奮戰,新四軍已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加上一直得不到中央的有效指示,新四軍又失去在星潭突圍的機會。

14日,饒漱石考慮到葉挺在第三戰區有很多故交,建議其下山與國民黨軍談判,但葉挺下山後,不僅談判不成,自己也身陷囹圄;見遲遲不見葉挺歸來,饒漱石預感到一定是出事了,便組織部隊拼死突圍。

新四軍副軍長項英、副參謀長周子坤等一行人在山裡與敵人反覆周旋了一兩個月;3月12日,幾人在赤坑山上的蜜蜂洞落腳,但連日的轉戰,使軍部的副官劉厚總對革命失去了信心,見項英身上帶著幾根作為軍費的用了金條,遂起了歹意,趁著深夜大家熟睡,開槍殺害了項英、周子坤,帶著錢財下山投奔了國民黨反動派。

項英這位身經百戰的高級將領,沒有犧牲在衝鋒的路上,卻倒在了叛徒的槍下。

項英是湖北江夏人,早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項英就已開始領導工人運動,在黨內的資歷很深。

1934年,由於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中央蘇區的根據地日益減少,黨中央機關以及中央紅軍被迫離開經營多年的江西蘇區,實行戰略轉移;臨行前,成立了中央分局以及中央軍區,由項英擔任書記以及軍區司令兼政委,留下堅持遊擊戰爭,這也為項英日後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1934年10月初,參加長徵的紅軍主力開始集結,項英指揮紅24師接替紅軍主力的防務,嚴密封鎖消息,掩護主力的集結;在中央紅軍開始長徵後,項英隨即領導留守部隊,轉入遊擊戰爭,這一打就是三年。

1937年7月7日,日寇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華;在這危急時刻,國共兩黨再次攜手合作,共同抵禦外敵;根據雙方的協議,長徵到陝北的紅軍三大主力改編成八路軍,在南方堅持遊擊戰爭的紅軍遊擊隊,改編成新四軍。

但新四軍的領導人選,雙方遲遲未能敲定,最後蔣介石單方面做出決定,任命已脫黨多年的葉挺為新四軍軍長;同年秋天,葉挺到達延安,面見了毛偉人,表示願意在黨的領導下工作;至此,黨中央也同意葉挺任新四軍軍長,並任命項英為副軍長兼新四軍軍分會書記。

由於葉挺並非黨員,因此按照規定不能參加黨的活動,也無法查看黨的機密文件;但項英考慮葉挺的尷尬處境,為方便工作,及時主動將黨中央的決策通報給葉挺。

即便如此,兩人不同的經歷、性格、作風,勢必會在日後的工作中,產生很大的矛盾;而身為軍長的葉挺,也感到自己只是名義上的軍長,並沒有太多的實權,導致他多次出走,最後還是在周恩來的反覆勸說下,葉挺才重新回到了新四軍。

也正是這些矛盾,當新四軍被包圍在茂林時,意見一直無法統一,錯過了最佳的突圍時機,致使新四軍遭到重創。

那麼,項英不幸犧牲後,留下的兩個兒女,後來過得如何呢?

項英的長女是項蘇雲,1931年在上海出生;在項蘇雲出生前,父親項英已前往中央蘇區工作,名字還是教育家陶行知給她取的。

1938年,由於日寇的侵略,在淮安讀書的項蘇雲輾轉來到了延安;不久後,項英奉命到延安開會,這是父女第一次相見,一共呆了12天;但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這是第一次見面,也是最後一次;項蘇雲後來回憶:父親把他一生的父愛,都在那12天給了我。

項英在開完會後,便告別了兒女,繼續前往抗日前線殺敵;1941年項英在皖南事變犧牲後,項蘇雲並不知情,直到1945年才得知這個不幸的消息。

1948年,項蘇雲被中央派到蘇聯學習紡織,回國後長期在事紡織行業工作,直到1991年離休。

項英唯一的兒子是項學誠,與姐姐一樣,與父親呆在一起的時間屈指可數;作為烈士的子女,項學誠長大後投身軍營,曾是海軍北海艦隊的高級軍官,但遺憾的是,項學誠在1974年因病去世。

相關焦點

  • 往事|葉挺被捕,項英喋血,1941年皖南事變真相始末
    新四軍總部9000餘人,除兩千人在新一支隊司令員傅秋濤的率領下突圍外,大部被俘或陣亡。軍長葉挺被捕,副軍長項英與副參謀長周子昆在蔣介石下令停火後突圍逃出,3月12日,兩人於赤坑山遭隨從副官劉厚總殺害。曹甸戰役使新四軍北移陷入困境新四軍是國共合作抗日的產物。
  • 皖南事變,項英所部全軍覆沒,陳毅則9個團毫髮無損,這是為何?
    1941年1月,蔣介石發動了蓄謀已久的皖南事變,一時間全國轟動,乃至震驚了全世界。在皖南事變中,包括新四軍軍部、教導團和三支部隊共計9000餘名將士,卻突然遭到了國民黨軍隊8萬多人的包圍襲擊,幾乎全軍覆沒。更值得一提的是,這件事竟然發生在國共合作聯合抗日的關鍵時期。
  • 陳老總和項英一次鮮為人知的爭論,後來證明陳完全正確!
    朱鏡我支吾一陣後只好如實說:「這是項英同志的主張,項英同志刪的。」陳毅說:「他也不能強加於人啦!」於是,他立即趕到新四軍副軍長項英住處。項英與陳毅的私誼很好。他正在為陳毅鋪床,正準備和他聯床夜話。陳毅一見他就說:「你為什麼把我文章刪了?」項英熟悉陳毅的脾氣,於是說道:「我說你呀,就是容易衝動。
  • 項英死後,他的妻兒怎麼樣了
    ——米·左琴科(蘇)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064字,閱讀約3分鐘項英是土生土長的武昌人,1898年出生,由於家庭條件,讀完高中後,我不得不到工廠打工。為了減輕家庭生活負擔,此時的他還只是一個15歲的少年。他熱愛學習,業餘時間繼續學習。五四運動爆發後,他深受影響。
  • 新四軍軍部首批女機要員毛維青逝世,曾親歷皖南事變激戰
    她歷任新四軍總部速記班速記員、機要科機要組長,一縱隊後方留守處、教導團技術書記、文化幹事,華東局工業部組織處秘書、組織科副科長,上海市重工業黨委組織部組織科副科長,上海楊浦區委工改辦副主任,杭州市委工交部辦公室主任,市工業幹校總支書記、副校長,市科委黨組成員、秘書長,市電子儀表局黨委常委、辦事組長、辦公室主任、副局長,市進出口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等職,1982年12月離休。
  • 致敬項英
    小廣場上立著一座花崗巖的紀念碑,紀念碑的正面,「項英故裡」四個金黃色的鎏金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發光;而背面,則書寫著項英的生平事跡。紀念碑的不遠處,與其正對著的是一座坐西朝東的,青磚黛瓦的古江夏民居,上有一牌匾——項英生平陳列室。據接待我們的項書記介紹,這座陳列室是在項英的祖屋原址上重修的。應該說,祖屋並不止這麼大,現在恢復的只是一部分。
  • 鱷魚的眼淚,皖南事變之後蔣介石流下的悔恨的淚水
    1941年1月4日,新四軍開始率軍北上,1月6日,在皖南涇縣遭遇到蔣介石的伏擊,新四軍損失慘重,軍長葉挺被俘,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周子昆突圍後被害。大部分士兵戰死,這就是聞名中外的「皖南事變」。幹啥啥不行,內戰在行的蔣介石在皖南事變之後得意洋洋,稱自己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勝利。然而不久之後的形勢就令他眼淚落下來。
  • 皖南事變,新四軍唯一的生機,被猶豫不決的項英斷送
    1941年1月4日,新四軍《抗敵報》發表長篇社論《臨別之言》和葉挺、項英、袁國平、周子昆的《告皖南同胞書》。當天晚上,新四軍軍部及所屬部隊共9000餘人,在葉挺、項英率領下,踏上了北上徵途,擬繞道茂林,由三溪、旌德沿寧國、郎溪經蘇南北渡長江。
  • 民族英雄楊靖宇,35歲被叛徒出賣,留下的一兒一女過得怎麼樣?
    九一八事變後,楊靖宇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英勇地反抗了日本人的侵略,譜寫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比如孫中山就有過很多不同的名字,而他的真名孫文在辛亥革命成功後才廣為人知。對楊靖宇來說,取一個假名也是保護自己與家人。 楊靖宇出生於一個貧寒之家,不過雖然家境貧寒,但是他的父母卻很重視對他的教育,這讓楊靖宇在成長過程中有機會接受進步思想的薰陶。1927年,年僅22歲的楊靖宇組織當地農民舉行武裝起義,驅逐縣裡的軍閥,成立了縣級蘇維埃政權。
  • 項英遺孀李又蘭:嫁給張愛萍後,兩人相濡以沫,白頭到老圓滿結局
    一行人離開了,這是小兩口的第一次見面,不過他們對彼此都沒有什麼印象,倒是後來提起這件事情時,他們才知道原來那時就見過面了。等到他們再見面時,是四年之後的1942年,李又蘭已經從一個小姑娘變成了項英的遺孀。她和項英結婚沒幾個月,項英就被自己的下屬給殺害了。在華中局召開的一次會議上,他們兩人又相遇了,這時張愛萍是第三師副師長,李又蘭是這次會議的速記員。
  • 此人是新四軍第一叛將,成為葉挺將軍《囚歌》中「狗」的原型!
    1941年1月,葉挺將軍在皖南事變時被國民黨逮捕,先後被囚於江西上饒、湖北恩施、廣西桂林等地,最後被移禁於重慶「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集中營。在獄中葉挺受盡各種酷刑,任然不為高官厚祿所利誘,寫出了這首《囚歌》以明志。葉挺將軍的這首《囚歌》表達了他堅貞不屈的品格,同時也痛罵了那些軟骨頭的投降分子,把他們形象地比喻成從狗洞裡爬出的狗。
  • 新四軍皖南抗戰剪影
    新四軍皖南抗戰剪影陳虎山說皖南來道皖南,皖南本是好地方。自從鬼子殺來了,大好河山變戰場。當年京滬大撤退,兵荒馬亂苦難當。大人老爺往後逃,百姓慌張心惶惶。後來來了新四軍,軍民合作一條心。涇南銅繁布陣地,堵住鬼子才安寧。
  • 《小魚兒與花無缺》從女主到女配,無一不是美人,但最後全都死了
    說到當年的古裝武俠劇《小魚兒與花無缺》,那可是風靡一時啊,從服裝到劇情到演員,無一不是精良製作。從女主到女配,每個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同時也是驚豔了不少觀眾,但可惜到最後都還是死了!花月奴由孫菲菲飾演的花月奴,劇中身為移花宮的宮女,在江楓受傷時養病在移花宮期間,兩人暗生情愫,並且產下了江小魚與花無缺,本想逃離移花宮,但可惜最後還是逃不出邀月的手掌心,並被邀月殺害。
  • 毛澤東:項英要搞好和葉挺的關係,不允許新四軍內有國民黨人
    恰好葉挺既做過國民黨黨員,又做過共產黨員,且有著較深的戰爭實踐經驗,是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最佳人選。作為一名有著報國情懷的男兒,葉挺自然是希望能夠當上這個軍長的,而且他還建議把軍隊的編號改為「新四軍」,目的是為了紀念北伐戰爭中聞名遐邇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然而這一頭銜的任命卻不是來自於國共兩黨的合作宣言,反而是蔣介石方面率先宣布了葉挺新軍長的身份。
  • 《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後來怎樣了?
    白居易的《琵琶行》向來膾炙人口,成為唐詩中的名篇。而其中的琵琶女也因此成名,其命運受到了許多人的關注。那麼,後來這個琵琶女怎樣了?有沒有因為《琵琶行》的流行而改變自己的不幸處境?琵琶女對於這個問題,古人也非常關切。
  • 究竟誰才是西安事變的真正主謀?楊虎城之孫說出了真相
    一、老年張學良對西安事變,閉口不談楊拯民成年之後,在為共產黨做統戰工作,所以他一直想方設法地要弄明白,當時遠在美國的張學良會不會回國。在1994年,張學良被蔣介石解除軟禁之後,楊拯民就打算要去拜訪張學良。
  • 呂碧城悲涼晚年:膝下無一兒半女,死後家產全捐,骨灰被拋入大海
    呂碧城的名聲,在民國傳奇女子這一列中,是偏冷門的。我相信在各位讀者朋友中也有不曾聽過的。可儘管如此,歷史還是無法抹去這般角色的存在,因為她的地位實在太高了,高到了一種曲高和寡的境界。呂碧城曾擔任過袁世凱的機要秘書,也擔任過北洋女子師範學堂校長,還培養出了如鄧穎超、許廣平等多名女界精英。
  • 安徽宣城:開國上將之女捐款助學 「皖南事變」時曾寄養群眾家中
    2020年11月26日,開國上將傅秋濤之女傅寰,向涇縣中學定向捐贈80萬元,成立「傅寰獎助學基金」,以支持革命老區教育事業發展,也為感謝皖南人民的養育之恩。
  • 周恩來怎樣做國際統戰工作
    經過幾次交往,周恩來發現卡爾很少受傳統觀念束縛,在國共關係中保持中立,是不抱偏見且開朗、有教養的人。當周恩來向卡爾說明共產黨人想在香港設立辦事處時,他表示極力支持。在卡爾的幫助下,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得到香港總督的批准並得以設立,成為聯繫海外華僑及香港等地黨組織的重要陣地。1941年皖南事變爆發,為了使國際社會了解事件真相,周恩來在重慶四處開展國際統戰工作。
  • 建國初,浙江公安逮捕一叫單銀昌的小工,審問後隨即槍決,為何?
    但其實,單銀昌的真實身份不簡單,他竟是直接殺害革命人士、中共浙江省委書記劉英的劊子手。劉英其人劉英是江西瑞金人,從小勤奮好學,成績名列前茅;在從高小畢業之後,由於家境每況愈下,劉英無奈只能中斷學業,後經人介紹,進入松山小學擔任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