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艇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來說,佔據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潛艇在深海之中需要克服水的阻力和壓力,這就需要潛艇有一副好的「鎧甲」來抵抗或者減輕這些外來的壓力。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潛艇的發展就得到了各國的重視,在一國的海軍中擔當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進行偵察、保護等多種作戰任務,不過因為潛艇本身需要高度和全面的工業能力,所以目前世界上可以自行設計和生產潛艇的國家並不多。
潛艇作為水下「隱藏的殺手」,對於靜音這項性能的要求很高,而除了這一性能外,潛艇可以下潛的深度也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點話題。
一般來說,常規潛艇的潛深及格線為300米,核動力潛艇約600米左右,這個深度對於普通的聲吶來說,想要探測到對方的潛艇已經有些難度了,而且每往下下潛一米,潛艇所承受的海壓就會更大,同時也需要更高強度的技術來解決這一難題。
美國作為世界上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其水下作戰力量則十分優秀,在核潛艇的研製實力上也自然不用說,美軍手裡的「海狼」級核攻擊潛艇最大潛深達到了610米,這一紀錄也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潛艇下潛深度。不過因為美軍在它的上面採用了過多的新技術也就導致故障頻頻發生,而且它的造價也極高,甚至達到了32億美元,這無疑給美海軍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雖然美海軍被排在了世界第一位,但是在核潛艇的製造上,還是要看當時的蘇聯,「麥克」級攻擊核潛艇採用了雙殼體的傳統設計理念,並且採用了強度極為強悍的48-T型鈦合金,這也就使得該潛艇的下潛極限達到了1250米,創造了世界紀錄,以至於至今都沒有人能打破。
那麼我國潛艇的下潛深度是多少呢?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軍工製造能力也在全世界數一數二。300米的基本潛深對於我國來說已經不是難題,未來我國新型作戰核潛艇的最大潛深或許可以超過600米,達到一個更高的水平,在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也將會達到這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