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宗時期派遣巡撫「巡行天下,安撫軍民」,已成定製。巡撫之制始於洪武二十四年敕「懿文太子巡撫陝西」,這些巡視地方的監察官員若兼領其他專項事務,則稱總督、提督等,權力比巡按御史更大,有「便宜從事」之權。他們巡按地方,維持官場風紀,彈劾不法官吏,如洪熙元年(1425),巡撫山西金都御史李侃考察地方官吏,一次奏罷布政使王永、李正芳等官員160多人。另外他們還有權處理地方政務,如勸課農桑,勘察災情,興修水利等本該由地方官員處理的事務,他們也有權過問。到明中期前後,出於鎮壓農民起義以及平定「南樓北虜」的需要,這些總督、巡撫還可以提督軍務。凡是軍務的整頓、將校的任免、軍隊的布防以及軍飼的供給等,皆由巡撫和總督主持。在其職權管轄範圍內,他們有「便宜行事」之權,不用請示皇帝就可以自行裁決,可見權力更重。這些特殊的官員後來逐漸發展為固定的官職,如憲宗成化五年(1469)始設兩廣總督;宣宗宜德年間在關中、江南等地專攝巡撫,都成定製。到了有清一代,巡撫總督則成為主持一省或者數省的封疆大吏。
科道官在明代號稱「浦華之選」,品秩不高,一般為七品小官,有些甚至是九品,但位卑權重,祿薄賞厚,政治能量很大。如果格盡職守,剛正有為,則可以超捆為三品的按察使。顧炎武對此評價說:「夫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權之重,此小大相制,內外相維之意也」。事實是,位卑則吝惜官位之念輕而勇於任事;權重則執行監察任務如庖丁解牛,勢如破竹,不受任何政治勢力阻礙而易於成功;賞厚則立功之心切而進取之心重。明朝監察官員位卑權重,因而吏部、都察院,甚至皇帝對其人選都非常重視,除了有嚴格的選任、考課、籤轉制度規定外,對監察官員本身亦有嚴格要求,如清廉耿介、剛正不阿、富有學識、熟諳法令,能表率官常,識達大體,等等。明朝一言官大多由學識淵博者充任,這保證了監察官員較高的素質。
因此,他們能對朝廷大事和皇帝的過失,多所匡正,有著很大的發言權。明朝御史都能行其職權,不避權貴,因受到言官彈勃而丟掉官職甚至身家性命的官員不計其數,上有公子王孫、宗室貴戚,下有州郡縣官,為明朝的吏治澄清維護皇權起了很大的作用。明神宗時期,大學士嚴青氣焰蔽天,權傾朝野,不僅滿朝文武紛紛阿附,甚至連六部尚書也曲意逢迎,仰其鼻息,一批批監察官吏卻挺身而出,不顧身家性命,與嚴嵩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從嘉靖十六年(1537)到四十二年(1563)中,眾御史和給事中為扳倒權奸嚴青,不斷上疏彈劾,雖遭諸多迫害,有被削籍為民者,有被逮捕人獄者,有被充軍流放者,儘管如此,但是依然以肅正朝綱為己任。明代監察制度雖然十分完備,然而它對於封建皇權具有極端的依賴性,是封建皇權的附屬品,帶有深刻的「皇權」和「人治」的烙印。明朝御史和言官的職權、任免、考察,都取決於皇帝的個人意志,其權力來自皇權。他們直接對皇帝負責,正所謂「御史糾彈,皆承密旨」。
君主開明勤政,監察機關才能成為「糾百官罪惡之司」。即便是明君聖主,亦往往憑個人好惡恩怨親疏來支配和指導監察工作的運行。如果遇到昏君奸臣當道,監察機關則很難發揮作用。嘉靖皇帝就曾多次駁回御史、給事中的彈劾,對大學十嚴嵩父子一味袒護。並把彈劾嚴青的御史們一個個進行政治打擊和人身迫害。萬曆時張居正控制下的監察官員只對張居正負責,專門糾察張居正的政敵,成為張氏打擊政敵排除異己的政治工具。在皇權專斷之下,正直的監察官遭殺身之禍的情況更比比皆是。嘉靖三年(巧24),群臣因諫淨大札事件,廷杖豐熙等官員134人,當場被廷杖而死者達到16人之多,場面相當血腥和恐怖。
明代監察制度完全依賴於皇權而生存,斌予監察官的職責,只是一個「彈劾權」,並不能直接對貪官汙吏進行處理。最高的決定權操縱在皇帝的手中,如何懲治貪官汙吏並不取決於腐敗分子罪行的大小、危害的程度,而是取決於皇帝的好惡和喜怒,取決於他個人的利害得失,甚至取決於皇帝的賢明與昏庸、個人品質與才幹。監察工作的好壞在某種意義上成為衡量君王個人聖賢與否的道德準繩。同時,為了強化對官員的監察,明朝賦予了監察官員極大的權力。有些監察官員為了立威,往往刻意誅求,擴大事態。明成祖時,御史陳瑾劾治建文死難臣子,株連數百餘家,牽連上萬人,許多御史皆掩面而泣,不忍視之。而陳瑾卻說「不治此獄,則吾輩無名」。這種為滿足個人權力欲望而肆意放縱人性的現象顯然超出了監察的本意。
明代學者邱浚對此曾進行評論:「風聞言事,此豈治朝盛道之事哉!……苟不察其有無虛實,一聞人言,即行之奏犢,置之憲典,嗚呼!莫須有何以服天下哉!」隨著明朝封建政治的腐敗,統治集團中經常出現黨爭,各成一派,勢同水火。嘉靖以後,門戶朋黨之爭尤其激烈,監察官員也都卷人了這些政治風潮,相互攻擊,充當黨同伐異的鷹犬和工具,引起軒然大波,嚴重影響了政治穩定,惡化了政治生態。天啟年間,東林黨與閹黨之間大規模的「京察」、「大計」之爭,幾乎把全國所有的官員都卷進去了。監察官員卷人並成為政治集團的骨千,不僅使監察機構的作用流於形式,而且擴大了黨爭規模,加速了整個封建官僚集團的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