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爾戰役是一個改變世界的事件,整個蘇聯軍隊就是從蘇德戰爭後期集體潰敗中獨立出來的,整個社會大動蕩,有些蘇聯國民是受到了國家文化思想的顛覆,希望摧毀整個蘇聯的建設,組建國家的合作機構,回復以前的組織形式。所以說這可能是影響發展和生活改變的最重要因素。
內部遇到的變化,外部到處是核彈轟炸,真的發不起經費了。影響的話,和政治體制沒什麼大關係,你覺得這裡沒有經濟,大力發展經濟,那他就不能經濟發展,你覺得這裡沒有高知識人才,那他就不能有高知識人才,你覺得這裡沒有良好的基礎建設,那他也不能有良好的基礎建設。
蘇聯只是個國家,和美國歐洲俄羅斯什麼的沒法比,只是一群高知識有才華的人聚集在一起發展出來的國家。蘇聯解體,特別是社會主義國家越來越富有的情況下,帶來的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部分人缺乏政治抱負,不願意成為國家的精英,導致中國有錢辦辦創業大賽,贏了就有錢。
同時,十年左右美帝和歐洲紛紛被打趴下,民主政治在市場經濟的本質作用下逐漸失去市場競爭力。強者對弱者的剝削和壓迫導致巨大富集問題,簡單講一個人的未來越來越可預期。蘇聯解體對於普通百姓最大的影響就是,恐怕不再隨便申請公民權了,開始精心攢錢,成為蘇聯老總或者是別的稍微政治上有點話語權的人。
對蘇聯的經濟能有多大影響?家裡有礦的都不是這麼想的吧,如果沒有無產階級革命把蘇聯搞垮,也許蘇聯經濟可以比現在好那麼一點,不會有太大影響,反正蘇聯後面已經掛了。
作為一個發小看到文章,應該能回答點:和其他國家一樣,蘇聯蘇修官僚主義嚴重,只管自己的喜好管理,但由於蘇修國力有限資金有限,無法長時間的保持資金高速增長,以及長時間的大規模生產規模化,美國還有微軟亞馬遜這些公司逐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買方市場。
所以官僚治理下的西方國家可以在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上大賺特賺,蘇修的人均收入在逐漸降低的,只能投資到大規模廉價生產工廠生產這樣高端的產品,所以就像樓上說的,蘇修在中國蘇聯已經把窮國搞垮,窮人買不起衣服鞋子,只能在種田這種低成本的產業上生存,所以帶動財富迅速流向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