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在閱兵式上震撼世界的蘇聯/俄羅斯坦克
原因也很簡單,蘇聯時期,在紅場閱兵式前的5月份會舉行圖希諾航空節,這一活動中會展示蘇聯最新型的飛機,因此不論是米亞-4、圖-95還是米格-29、蘇-27,當它們飛過紅場的時候,都已經在航空節上震撼了一次,在紅場上空飛過時已經沒那麼新鮮了。而蘇聯時期最令西方恐懼的火箭和飛彈,因為過於龐大,也不方便在紅場展示,畢竟紅場是個相對狹小的空間,無法把N-1火箭這樣的龐然大物拖過紅場。
-
蘇聯解體後中共歷史性選擇內幕
二十年前,蘇聯解體前後,中共高層隨著事態的發展做出各種研判和應對。在這個歷史重要關口的關鍵抉擇,考驗著中國最高領導層的政治智慧,因為這不僅關係著外交領域的轉變,更關乎中國未來的走向。 「老大哥」之死無疑給中國帶來了巨大衝擊,對蘇聯又愛又恨的情懷體現在後來的各種爭論、研究之中。更重要的是,中國如何越過蘇聯的廢墟,找到正確的方向和道路。
-
天寒地凍,俄羅斯舉行榮耀日紅場閱兵,男兵哈氣取暖女兵顏值點睛
11月8日消息,當地時間2019年11月7日,俄羅斯莫斯科,俄羅斯舉行榮耀日紅場閱兵,俄羅斯市長索比亞寧出席活動並講話。圖為閱兵現場,高顏值女兵頗為扎眼。俄羅斯榮耀日又稱十月革命節。十月革命是俄國工人階級在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下聯合貧農所完成的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
-
蘇聯解體前一組老照片:暴露出一堆社會問題,老百姓沒吃的了!
有人曾開玩笑的說:麥當勞打敗了蘇聯!「萬惡的資本主義墮落快餐」1990年,蘇聯男孩在百事可樂的自動販賣機買可樂喝。為1987年蘇聯莫斯科紅場閱兵,大國氣勢仍在,但社會問題已經暴露出一大堆。老百姓沒吃的了,超市的貨架上已經沒有食物可賣。莫斯科市民排隊購買生活必需品。超市貨架上的老麵包,但這也不多,限量購買。
-
「兵臨城下」的俄羅斯紅場閱兵,亮點搶先看!
資料圖:紅場閱兵彩排主持人:當地時間6月20日上午10點,紅場閱兵前的最後一次彩排在莫斯科舉行。據報導,今年會有13008名官兵,216件武器裝備和75架飛機直升機接受檢閱。曹老師,您認為這次紅場閱兵有哪些亮點是值得我們特別關注的?曹衛東:以往紅場閱兵的時候,俄羅斯會有少量的歷史性的裝備。
-
俄媒:蘇聯解體25年 中老年人貧困者仍充滿懷念
俄媒:蘇聯解體25年 中老年人貧困者仍充滿懷念 2016-12-09當然,年齡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越年長者,對那個時代的社會保障和富裕程度記得更清楚。 參考消息網12月9日報導 俄媒稱,1991年12月8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總統鮑裡斯·葉爾欽、烏克蘭總統列奧尼德·克拉夫楚克與白俄羅斯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主席斯坦尼斯拉夫·舒什科維奇共同在白俄羅斯布列斯特郊外的別洛韋日原始森林籤署了關於蘇聯解體及同時成立獨立國家國協的協定。
-
「兵臨城下」的俄羅斯紅場閱兵向世界傳遞了什麼信號?
6月24日,俄羅斯將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閱兵式」。6月20日,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紅場閱兵前的最後一次全流程彩排在莫斯科舉行。此前,由於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俄羅斯曾在5月9日舉行了紅場閱兵的空中閱兵式,推遲了地面閱兵活動。那麼,在新冠肺炎疫情還沒有得到完全控制的情況下,俄羅斯為什麼堅持進行紅場閱兵?
-
紅場閱兵|陸軍篇:昔日鋼鐵雄師力圖再次崛起
武器系統自動化在蘇聯時代,西方對於大多數蘇制坦克裝甲戰車的印象基本上都是造價便宜、自動化程度低、火控以及光電系統落後等。蘇聯解體後,繼承了大部分蘇聯陸軍裝備遺產的俄羅斯陸軍一直試圖徹底改變主戰坦克及裝甲戰車性能不如西方同類武器的局面,並且為此進行了長期而研發工作。
-
蘇聯解體已近30年,許多人提出將列寧移出紅場,普京卻斷然拒絕
縱觀歷史,隨著社會和經濟的飛速發展,多種文明在交流與碰撞中得到升華,並衍生出許多獨樹一幟又各領風騷的優秀思想。不過論起對世界的影響,馬克思、恩格斯二人所提出的馬克思主義可謂是思想領域的一朵奇葩,深刻改變了整個世界,也註定會長久流傳。
-
二戰結束後,蘇聯入侵過哪些國家,最後一個直接導致蘇聯解體
二戰結束後,英國的霸主地位已經不在了。之後出現了兩個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這兩國在政治、經濟、軍事、國際影響力等各方面都非常強大,兩國開始了近半個世紀的冷戰。除了冷戰,兩國還在其他地方開始熱戰。我們今天看一下二戰後的蘇聯在哪些地方進行過熱戰,入侵過哪些國家。首先是匈牙利。二戰結束後,由於蘇聯的影響,匈牙利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權。
-
1991年蘇聯解體籤字那天,竟然發生這樣不可思議的事
這一天,對於蘇聯人民來說,意義非凡,不僅是過節那麼簡單。蘇聯總書記、總統戈巴契夫要籤署一個重要文件,就是宣布蘇維埃聯合體解散。這個文件也預示蘇美兩個超級大國近四十多年的對抗結束。莫斯科當天氣溫零下七八度,寒風凜冽。幾十個國家的記者直播這一重大事件。戈巴契夫神色凝重,略顯疲憊。
-
蘇東百姓回望紅色蘇聯
,久違的紅旗再度出現在莫斯科紅場上。讓我們從他們的講述和回望中去窺探歷史的奧秘吧 「蘇聯情結」揮之不去「誰不對蘇聯解體感到惋惜,誰就沒有良心;誰想回到過去的蘇聯,誰就沒有頭腦」——普京國際先驅導報駐莫斯科記者宋世益報導 當闊別15年後再次踏上這片土地——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漫步街頭,《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發現過去熟悉的街道變亮了,五顏六色的霓虹燈向行人眨巴著眼睛
-
挽救蘇聯解體的8.19政變為何會失敗
蘇聯進入80年代後,國家連遭大喪,從1982年到1985年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三位蘇聯最高領導連續病逝,契爾年科死後沒有指定繼承人,蘇聯高層都推選年輕的戈巴契夫為蘇共第一書記,他們高呼著蘇聯需要新鮮血液,需要年輕人來領導蘇聯,戈巴契夫上臺後確實有一股衝勁,他大力推行改革,葉爾欽,謝瓦爾德那澤等大批改革派成了蘇聯政府裡的主導力量
-
蘇聯解體的罪魁禍首究竟是誰?葉爾欽戰友的回答令人震驚
誠然,雖然是戈巴契夫宣布蘇聯解體;但是,他退休之後並沒有移居海外,甚至都沒有給當前政府添加任何壓力,僅憑這一點戈巴契夫對蘇聯就沒有過多的虧欠。而且,對於蘇聯解體,戈巴契夫自己也表示很難接受這一事實,他也公開發文稱,蘇聯解體並不完全是自己的過錯。那麼蘇聯解體,到底是誰的錯呢?
-
蘇聯勝利大閱兵:檢閱的人為什麼不是史達林?
1945年,經過艱苦卓絕的衛國戰爭之後,蘇聯終於反敗為勝。面對來之不易的勝利,蘇聯政府決定在莫斯科紅場舉行勝利日大閱兵,以鼓舞軍隊士氣。1945年6月24日,隨著閱兵總指揮朱可夫的檢閱,蘇聯順利舉行了規模宏大的勝利日大閱兵。
-
1991年蘇聯解體後,3萬華人企圖回國,為何直接被拒之門外?
吃著碗裡瞧著鍋裡1962年4月22日,超過6萬邊境居民未經許可穿越霍爾果斯口岸,要求乘坐國際公共汽車前往蘇聯。這次事件堪稱二戰後最大的邊民外逃事件。這裡面的事情很複雜,蘇聯把克格勃都出動了,探照燈深入邊境幾公裡給外逃人員指路。
-
俄國防部曾叫停撥款 新型坦克"阿瑪特"險胎死腹中
俄軍T-14新型坦克亮相閱兵式彩排 人民網北京5月7日電 俄新型「阿瑪特」坦克在5月4日紅場閱兵彩排中「掀起蓋頭」,露出「廬山真面目」之後,迅速引發俄國內外眾多媒體的關注。其無人炮塔的獨特設計顛覆了世人對於傳統坦克的想像。雖然對於其真實戰力究竟如何,專家褒貶不一,但阿瑪特橫空出世,為俄傳統坦克強國地位「正名」,已是不爭的事實。連習慣於詆毀矮化蘇俄武器的西方媒體和專家也一反常態,表現出「羨慕忌妒恨」。德國STERN雜誌稱,「阿爾塔特」是蘇聯解體之後現代俄羅斯軍工技術創新成果的結晶。美國媒體也這樣評述:「T-14『阿瑪特』是一款全新的主戰坦克。
-
中國為什麼沒有趁蘇聯解體的機會收復海參崴?
1991年蘇聯解體的時候是百年來俄國最虛弱的時候,那麼,當時中國為什麼沒能收回海參崴呢?一,海參崴太重要。俄國的亞洲領土雖然面積很大,但是多數地區並不適合人類居住。海參崴是俄國遠東地區最大的城市,西伯利亞大鐵路的終點,是天然良港、軍事重鎮和俄國太平洋地區的門戶。毫不誇張的說,海參崴是俄國遠東的精華所在和最重要的城市。
-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有多慘?中國又是如何幫助這位曾經的老大哥?
雖說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老大哥留下來的大部分「遺產」,但總得來說俄羅斯的實力已經不能與前蘇聯相比,自然的國際地位也跟著一落千丈。而且,俄羅斯作為蘇聯的「繼任者」,自然也無法避免在蘇聯解體後持續遭受來著西方國家的各種「針對」,如休克療法、車臣戰爭、北約東擴、經濟制裁等等,一系列的操作讓俄羅斯十分煎熬,畢竟作為西方國家「曾經」的敵對勢力,俄羅斯註定永遠無法融入他們,哪怕改變了體制,在西方國家的眼中,俄羅斯依舊是潛在的第一敵手。
-
老大哥蘇聯解體,1991年,越南和美國,到底都什麼態度?
1991年12月,曾經十分強大的蘇聯解體,分為了10多個大大小小的國家。那麼,對於蘇聯的解體,美國、中國、印度、越南、英國、法國等一系列國家,到底都是什麼態度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