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從一品的提督,為什麼要受制於從二品的巡撫?

2021-01-16 宋安之

在清朝提督屬於是從一品大員,統轄一省陸路或水路官兵,一般是各省綠營最高長官,是一省的最高武官,可以稱之為封疆大吏。

巡撫則是主管一省的軍政和民政,可以說是一省的最高長官,巡撫為從二品,如果加兵部侍郎銜則為正二品。

以字面意思來看,清朝的提督掌握一省的綠營兵馬,而巡撫則是一省最高長官,而且品級略低,兩者之中不說提督壓巡撫一頭,但怎麼說也是地位相等的,但在清朝偏偏是巡撫比提督權重,而且是很明顯的壓了提督一頭,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宋安之具體來說說。

首先有兩個原因,一是在於自宋代以來的以文制武思想。二是在於清朝的特殊國情,提督只是綠營(漢人)的最高武官,並非真正意義上的高級武官。

提督的地位不如巡撫,甚至被巡撫壓了一頭,是因為自宋朝以後的中國開始形成的重文輕武思想作祟。一般來說歷朝歷代歷經開國初期的多事之秋以後,進入平世以後,往往會以文制武,因為武將如果權力太大,那麼擁兵自重甚至造反起來的破壞力太大了,而文臣就沒有這般惡劣影響,所以在這種以文制武的思想下,提督這個武將自然不如巡撫這個文官了。

巡撫對於提督的壓制可謂是全方位的,首先巡撫主管一省的民政和軍政,提督身為武官管不了地方政務不說,巡撫身為文官,偏偏還可以掌管一定的軍政,可以說分了提督不少兵權。

還有在三年一次的官員銓敘考核中,地方上是由總督及巡撫進行考核的,他們考核的範圍包括從一品的提督,有權力對提督的成績做評價,而朝廷決定升遷或者罷黜一個官員,很大程度上會參考督撫對於這個官員的成績考核,提督的前途掌握在督撫手中,自然不敢對抗督撫了。

這也是縱觀清朝歷史記載,總督和巡撫經常掐架,甚至互相參劾對方,而從一品的提督從來不敢參合的原因所在。

當然說完以文制武的原因,還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這個原因與清朝的特殊國情有關係。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王朝,是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所以軍隊的區分也很明顯。

其中八旗軍隊,自然屬於中央朝廷的嫡系部隊了。

而漢人組成的綠營,一直屬於次一等的軍隊,這個次一等不在於戰鬥力大不大的問題,而是地位問題。

提督看似是一省最高武官,但實際上只屬於綠營(漢人)的最高武官,像駐防八旗的都統和將軍,都比提督地位高。

因為這個原因,一般來說,巡撫和總督敢壓提督,而駐防八旗的武將,屬於是皇帝的自家人,他們沒有權力也不敢對其怎麼樣。

在這種環境之下,自然是提督為從一品,看似地位高,實則是品高權低,沒多少權力,甚至隨著時間推移,差不多都成為了閒職。而巡撫頂了天也就是正二品,看似品級不如提督,但人家品低權高,權力很大,甚至都可以跟總督較勁,所以從一品的提督地位自然不如從二品的巡撫了,甚至被後者打壓。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專注於明清史及其中國大歷史,喜歡以不一樣的角度來說說那些一成不變的歷史,覺得可以的朋友記得點讚關注哈。

相關焦點

  • 清朝的將軍、都統、提督、總兵都是什麼官職?
    清朝的將軍、都統、提督為從一品武職外官。總兵為正二品武職外官。清朝將軍以駐防地名為號,乾隆朝定製為14位,即盛京將軍、 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烏裡雅蘇臺將軍、伊犁將軍、綏遠將軍、江寧將軍 、 成都將軍、西安將軍、寧夏將軍、荊州將軍、杭州將軍、福州將軍、廣州將軍。
  • 那些被乾隆皇帝殺掉的二品以上大臣
    ,有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之分,在中央以殿閣大學士為首,為正一品,在地方則多以總督、巡撫為首,品級多在從二品至從一品,這些官員在普通百姓和下級官員眼中都是高不可攀的大人物,可以說跺跺腳都能引發地震的那種,但是在皇帝眼中,這些人則只是為自己辦事的辦事員,他們的前途甚至性命都掌握在皇帝手中。
  • 從二品的布政使,與巡撫大人幾乎平級,為何權力相差那麼大?
    布政使和巡撫的設置,要追溯到明朝。明初地方各省不設主官,權力一分為三,分屬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揮使司。布政使司負責地方民政及財政,主官為左、右布政使。後來為加強統治,又開始向地方派遣巡撫和總督,以便節制三司。
  • 清朝的「二品大員」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務?級別太高,你可能不信
    清朝的官員品級和現今的公務員級別有著較為明確的對應,從「從九品」到「正一品」,分別對應今天的「副股級」到「正國級」。  在諸多影視和文學作品,乃至歷史文獻的記載中,我們經常能夠聽到「二品大員」這樣的特殊稱呼,那麼,「二品大員」到底對應今天的什麼級別,什麼職務呢?
  • 從二品侍郎,與巡撫大人對抗,到底誰的權力更大?
    那麼,如果侍郎大人和巡撫大人對抗,到底誰的權力更大呢?今天,我們聊聊這個故事。在明清時期,巡撫和侍郎基本上屬於平級,但是巡撫略高於侍郎。因為從巡撫調任侍郎,基本上屬於降級。但是,從侍郎調任巡撫則屬於升遷。
  • 清朝有一個地方官職叫「布政使」,這究竟是個什麼官
    說起清朝的地方官制,相信大家應該對總督和巡撫這兩個官職最為熟悉,這兩個官職都是在地方管理上職位最高的。總督在清朝是統管一省或兩三省的軍政職務,也就是在他所管轄的一個省或者兩三個省的範圍內,所有的事務都是總督說了算。巡撫則是一省最高行政長官,執掌一省軍民政務。
  • 清朝一品大員,被當成「猴子」抓到印度供人觀賞,最後他絕食而死
    在很多的古裝劇中,我們都會聽到「我是正四品官員」「我的品級比你高」這樣類似的話語,而這裡面的品級也就代表著官員的地位,那麼這種品級制度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根據史籍記載官員的品級制度起源於魏晉時期,當時的朝廷使用一種名為「九品中正」的方式來選拔官員。
  • 清朝時期的「道臺」相當於現今什麼職務?比省長小,比市委書記大
    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清朝之所以能夠穩固統治中原地區長達200餘年,和其成熟先進、系統完善的官制體系分不開。清朝官員的等級分「九品十八級」;任職地點分「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清朝的地方行政分為三級——「省、府、縣」,與之相對應的最高行政長官分別為「總督、巡撫」、「知府」、「知縣」。
  • 唐代的宰相是三品官,那一品、二品是什麼官?
    比如唐朝的中書省的老大中書令,門下省的老大叫做侍中,或者其他可以受皇帝委派,能夠參與政事商議的中書侍郎,門下侍郎都可以看做是宰相。也就是說凡是具體官職後面加綴以上諸如中書侍郎、參知政事、平章政事等名稱的都可以理解為是國家的宰相。
  • 清朝的「布政使」,究竟是個什麼職務,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
    清順治年間,順治皇帝廢黜「巡按制」,施行「督撫制」,總督和巡撫的權力才開始逐漸確立和穩固,成為朝廷管理地方政府的主要官職。總督,執掌一省或數省行政、經濟、軍事,基本相當於建國初期的地區書記;巡撫,乃係一省最高行政長官,執掌一省軍民政務。
  • 唐朝的宰相大多都是三品官,那一品、二品又是何方神聖呢
    說唐朝事前,我們先看一下清朝的官員等級設置,清朝是個特例,一品二品官非常多,相比其他朝代,清朝的一品官二品官比例嚴重超編,甚至到了不值錢的地步。到了乾隆年間,乾隆皇帝都認為皇族擔一品官已經體現不出皇家至高無上的地位,就專門設置了超品的等級,上至親王、下至輔國公,皆位列超品。
  • 清朝時期的「建威將軍「,到底是個什麼官職?清朝武將的巔峰
    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的武裝力量配置本就帶有明顯的民族特色,再加上努爾哈赤創設的「八旗制度」制約,清朝的軍隊便分為了兩大系統——八旗、綠營。「八旗」軍隊中的官職有將軍、都統、副都統、城守尉、防守尉等;而「綠營」軍隊中的官職有提督、總兵、副將、參將等等。
  • 解讀:古代的二品官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副國級!
    古代二品官又分正二品和從二品,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的官品,分別是官制中九品十八級的第三級和第四級。正二品:【副國級】  文職京官: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榮譽稱號,相當於總工會主席】、各部院左右侍郎【國務委員兼副部長】、內務府總管【中央辦公廳主任】  文職外官:各省總督【大區書記,如以前的東北局、華北局等】  武職京官:左右翼前鋒營統領【中央警備團司令】、八旗護軍統領、鑾儀使【中央儀仗隊】  武職外官:副都統、總兵【綠營集團軍司令】從二品:【部級】  文職京官:
  • 清朝官員的仕途升遷,哪一級最難跨越?從「四品」升「三品」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充分吸取了前朝歷代之經驗教訓,可謂封建制度的集大成者。成熟、完善、系統的「九品十八級」官制體系,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制度之一。清朝時期的品級,類似現今的行政級別劃分,從「正一品」到「從九品」,依次對應現今的「正國級」到「副股級」。
  • 「四品」升「三品」,為何是清朝最難逾越的一道坎?待遇差別太大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充分吸取了前朝歷代之經驗教訓,可謂封建制度的集大成者。成熟、完善、系統的「九品十八級」官制體系,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制度之一。清朝時期的品級,類似現今的行政級別劃分,從「正一品」到「從九品」,依次對應現今的「正國級」到「副股級」。
  • 清朝一品官員在衣、食、住、行方面都有哪些特殊的待遇?
    清制定「凡雨冠,民公、侯、伯、子、男,一、二、三品文、武官,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上書房、南書房翰林,批本處行走人員,皆用紅色。」,即一品官雨天戴的帽子顏色為紅色。清制定「凡朝珠,王公以下,文職五品、武職四品以上及翰詹、科道、侍衛,公主、福晉以下,五品官命婦以上均得用。」,即一品文武官可懸掛108顆朝珠。
  • 在清代,一個四品的官員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看完你就明白了
    在清代,一個四品的官員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看完你就明白了在清代,一說到一品大員二品大員,雖然不知道到底有多大,但也知道凡是一品大員二品大員什麼的,都是朝廷以來的重臣,都是時代的紅人,比如說和珅、李鴻章什麼的,那官做的都老牛鼻子大了,可是話說回來,這些官員到底有多大,尤其是和今天相比的話,一品二品三品甚至說四品,是個什麼職級,漲工資嗎這樣的問題,其實還是很有說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