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提督屬於是從一品大員,統轄一省陸路或水路官兵,一般是各省綠營最高長官,是一省的最高武官,可以稱之為封疆大吏。
巡撫則是主管一省的軍政和民政,可以說是一省的最高長官,巡撫為從二品,如果加兵部侍郎銜則為正二品。
以字面意思來看,清朝的提督掌握一省的綠營兵馬,而巡撫則是一省最高長官,而且品級略低,兩者之中不說提督壓巡撫一頭,但怎麼說也是地位相等的,但在清朝偏偏是巡撫比提督權重,而且是很明顯的壓了提督一頭,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宋安之具體來說說。
首先有兩個原因,一是在於自宋代以來的以文制武思想。二是在於清朝的特殊國情,提督只是綠營(漢人)的最高武官,並非真正意義上的高級武官。
提督的地位不如巡撫,甚至被巡撫壓了一頭,是因為自宋朝以後的中國開始形成的重文輕武思想作祟。一般來說歷朝歷代歷經開國初期的多事之秋以後,進入平世以後,往往會以文制武,因為武將如果權力太大,那麼擁兵自重甚至造反起來的破壞力太大了,而文臣就沒有這般惡劣影響,所以在這種以文制武的思想下,提督這個武將自然不如巡撫這個文官了。
巡撫對於提督的壓制可謂是全方位的,首先巡撫主管一省的民政和軍政,提督身為武官管不了地方政務不說,巡撫身為文官,偏偏還可以掌管一定的軍政,可以說分了提督不少兵權。
還有在三年一次的官員銓敘考核中,地方上是由總督及巡撫進行考核的,他們考核的範圍包括從一品的提督,有權力對提督的成績做評價,而朝廷決定升遷或者罷黜一個官員,很大程度上會參考督撫對於這個官員的成績考核,提督的前途掌握在督撫手中,自然不敢對抗督撫了。
這也是縱觀清朝歷史記載,總督和巡撫經常掐架,甚至互相參劾對方,而從一品的提督從來不敢參合的原因所在。
當然說完以文制武的原因,還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這個原因與清朝的特殊國情有關係。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王朝,是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所以軍隊的區分也很明顯。
其中八旗軍隊,自然屬於中央朝廷的嫡系部隊了。
而漢人組成的綠營,一直屬於次一等的軍隊,這個次一等不在於戰鬥力大不大的問題,而是地位問題。
提督看似是一省最高武官,但實際上只屬於綠營(漢人)的最高武官,像駐防八旗的都統和將軍,都比提督地位高。
因為這個原因,一般來說,巡撫和總督敢壓提督,而駐防八旗的武將,屬於是皇帝的自家人,他們沒有權力也不敢對其怎麼樣。
在這種環境之下,自然是提督為從一品,看似地位高,實則是品高權低,沒多少權力,甚至隨著時間推移,差不多都成為了閒職。而巡撫頂了天也就是正二品,看似品級不如提督,但人家品低權高,權力很大,甚至都可以跟總督較勁,所以從一品的提督地位自然不如從二品的巡撫了,甚至被後者打壓。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專注於明清史及其中國大歷史,喜歡以不一樣的角度來說說那些一成不變的歷史,覺得可以的朋友記得點讚關注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