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二品大員」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務?級別太高,你可能不信

2021-01-16 網易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可謂是封建制度的集大成者,其中官制體系的系統有效、成熟完善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清王朝對中原地區的有效統治。一般而言,清朝官職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類,而官職體系有著等級森嚴、尊卑明確的「品級」對應。

  清朝官員形象

  

  「品級」,即區分官員地位高低、身份尊卑的等級;清朝官員的等級按照「九品十八級」劃分,即「一品至九品,品級分正從」!

  清朝的官員品級和現今的公務員級別有著較為明確的對應,從「從九品」到「正一品」,分別對應今天的「副股級」到「正國級」。

  在諸多影視和文學作品,乃至歷史文獻的記載中,我們經常能夠聽到「二品大員」這樣的特殊稱呼,那麼,「二品大員」到底對應今天的什麼級別,什麼職務呢?

  所謂「大員」,指「職位較高的官員」,也就是說,能被稱為「大員」基本上都是手握實權、權傾一方的高級官員。

  

  正二品

  根據《欽定大清會典》和《清史稿·職官志》的記載,「正二品」的官職在「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中都能找到相應官職:

  「中央官職」中的代表性官職為「三少」、「內務府總管」和「侍郎」。

  「三少」,即太子少保、太子少師、太子少傅,為清朝官員加銜之用的「榮譽官職」,大致類似於現今「總工會主席」。「總工會主席」的行政級別雖然為正部級,但因為工會的工作特殊,一般由上級領導班子的副職擔任,也就是副國級。

  「內務府總管」,執掌皇族大小事務的總機構,但對應起今天的具職務基本類似於「中央辦公廳主任」。「中央辦公廳主任」,行政級別為副國級!

  

  「侍郎」,即各部行政長官——「尚書」的副職,基本類似於現今的副部長。但清朝時期的「侍郎」擁有直接向皇帝上奏的資格,而且還有參議政務的資格,這就等於擁有了「國務委員」的身份。也就是說,清朝的「侍郎」相當於兼任國務委員的副部長,行政級別為副國級。

  在「地方官職」中,「正二品」的官職有兩個:未加銜的「總督」和加銜以後的「巡撫」。

  「總督」,初始品級為「正二品」,執掌一省或數省行政、軍事和經濟大權,基本類似於地方局書記;而「巡撫」則是一省最高行政長官,初始品級為「從二品」,但根據「巡撫加銜制」,「巡撫」可通過加「侍郎銜」或者「副都御使銜」而高配成為「正二品」,成為兼任國務委員的省委書記。地方局書記和兼任國務委員的省委書記,均為副國級。

  清代巡撫衙門內景

  

  也就是說,清朝時期的「正二品大員」,基本類似於現今的副國級幹部!

  從二品

  同樣,「從二品」的官職也在清朝的「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中也能找到明確對應的官職:

  「中央官職」中的「從二品」代表官職為「內閣學士」和「翰林院掌院學士」;而「地方官職」中的「從二品」代表官職有兩個,分別為未加銜之前的「巡撫」和「布政使」。

  「內閣學士」,為「內閣大學士」的屬官,基本類似於國務委員,但清朝時期「內閣學士」,尤其是「軍機處」建立以後的「內閣學士」基本淪落成為了傳達旨意、發布公告的「傳話筒」,地位下降、權力縮小。所以,雍正八年以後,「內閣學士」的品級便被定為「從二品」。

  

  「翰林院」,基本類似於現今的社科院,而「翰林院掌院學士」則相當於社科院院長,行政級別為正部級。

  「巡撫」,前文我們已經提及,相當於現今的省委書記;而未加銜的「巡撫」,則相當於不兼任國務委員的省委書記,行政級別為正部級。「布政使」,執掌一省錢糧、賦稅、人事、田畝,基本類似於現今的省長,行政級別同樣為正部級。

  也就是說,清朝時期的「從二品大員」,基本類似於現今的正部級幹部!

  清代「布政使」公文

  

  綜合來看,清朝時期的「二品大員」在地方上至少也是「布政使」、「巡撫」這等封疆大吏;而在朝廷上,更是「內閣學士」乃至「三少」這等尊貴官員。也就是說,清朝的「二品大員」相當於今天的正部級到副國級幹部,被稱為「大員」,實至名歸!

  參考文獻:《清史稿·職官志》、《欽定大清會典》、《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清朝「布政使」每年俸祿9000兩,相當於現在什麼官?你可能猜不到
    如果是喜歡看明清古裝劇的朋友們,相信對一個職位,也是十分的熟悉,這就是布政使,作為一位朝廷要官,布政使駐紮在地方,但是同樣也能直接向皇上匯報要事,這多少也讓人有些好奇,清代的布政使,相當於如今的什麼官職呢?你可能猜不到,不妨讓我們來好好看看。
  • 在清代,一個四品的官員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看完你就明白了
    在清代,一個四品的官員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看完你就明白了在清代,一說到一品大員二品大員,雖然不知道到底有多大,但也知道凡是一品大員二品大員什麼的,都是朝廷以來的重臣,都是時代的紅人,比如說和珅、李鴻章什麼的,那官做的都老牛鼻子大了,可是話說回來,這些官員到底有多大,尤其是和今天相比的話,一品二品三品甚至說四品,是個什麼職級,漲工資嗎這樣的問題,其實還是很有說道的!
  • 清朝官員的仕途升遷,哪一級最難跨越?從「四品」升「三品」
    那麼,什麼級別的官員才能被稱為「朝廷大員」或者「封疆大吏」? 按照《清稗類鈔·爵秩類》的說法,朝廷上,「四品以上,武三品以上」才能被稱為「朝廷大員」;地方上,按察使、布政使,尤其是巡撫、總督等官員才能被稱為「封疆大吏」。 另據《清史稿·職官志》的記載,清朝時期的「按察使」為正三品、「布政使」為從二品,「督撫」則更是高居一、二品的顯赫官職。
  • 雍正寵臣田文鏡的最高官職,放現在相當於什麼職務?你可能想不到
    每當說起清朝的大臣,早中晚時期都誕生了不少牛人,而要說最勵志的是誰?恐怕還是雍正麾下的田文鏡。 不過田文鏡兢兢業業態度和敢於直言的性格,給還是皇子的雍正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等到他上位之後,立刻對田文靜展開了大力提拔,1724年,田文靜便升遷為從二品的河南布政使,僅僅八個月後
  • 解讀:古代的二品官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副國級!
    古代二品官又分正二品和從二品,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的官品,分別是官制中九品十八級的第三級和第四級。正二品:【副國級】  文職京官: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榮譽稱號,相當於總工會主席】、各部院左右侍郎【國務委員兼副部長】、內務府總管【中央辦公廳主任】  文職外官:各省總督【大區書記,如以前的東北局、華北局等】  武職京官:左右翼前鋒營統領【中央警備團司令】、八旗護軍統領、鑾儀使【中央儀仗隊】  武職外官:副都統、總兵【綠營集團軍司令】從二品:【部級】  文職京官:
  • 「四品」升「三品」,為何是清朝最難逾越的一道坎?待遇差別太大
    那麼,什麼級別的官員才能被稱為「朝廷大員」或者「封疆大吏」? 按照《清稗類鈔·爵秩類》的說法,朝廷上,「四品以上,武三品以上」才能被稱為「朝廷大員」;地方上,按察使、布政使,尤其是巡撫、總督等官員才能被稱為「封疆大吏」。 另據《清史稿·職官志》的記載,清朝時期的「按察使」為正三品、「布政使」為從二品,「督撫」則更是高居一、二品的顯赫官職。
  • 清朝的「布政使」,究竟是個什麼職務,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
    總督,執掌一省或數省行政、經濟、軍事,基本相當於建國初期的地區書記;巡撫,乃係一省最高行政長官,執掌一省軍民政務。巡撫,雖然受總督管轄,但兩者相互監督、互相制約,以便於削弱督撫權力,便於中央集權。可根據《皇朝文典》、《清史稿》等歷史資料的記載,清朝的省級官員中,除了總督、巡撫,還有提督學政、布政使、按察使三個官職。
  • 清朝時期的「道臺」相當於現今什麼職務?比省長小,比市委書記大
    提督學政:相當於省教育廳長,執掌一省教育、科舉,乃係朝廷特派,相當於「欽差大臣」,比較特殊。 其品秩為從二品,和巡撫屬於同一級別,基本類似於現今的省長。 按察使:執掌一省司法、監察及驛傳事務,但不具備常委權力。其品質為正三品,行政級別為副部級,基本類似於現今的省政法委書記。
  • 歷史回顧:清代四品官相當於現在的什麼級別?
    史先生說史今天為大家分享一下古代官職的小知識!古代官制和現代的行政級別有很大的不同,一個是皇帝的個人行政機構官員體系,一個是現代國家行政機構官員體系,為皇帝服務的自然有很多的專門為皇帝服務機構,同樣的由於清朝為滿人遊牧民族建立的王朝,很多的官員設置也要滿足滿族人的政治地位。
  • 清朝四品官放到現在是多大的官?看完才知道電視裡的真相
    到了唐朝時期,行政等級和官僚系統又變成了中書,門下和尚書,相當於把三公的權力分化成了部門的權力,這些部門指導著六個部門的工作。只要有官員,那麼就會產生品級,古代官員一般的品級是分成九級,在品級之內,還要再細分為正品級和從品級,也到底是為了什麼呢,我們不妨拿滿清統治時期的四品大員來當做例子了解一下四品官僚相當於現代社會的什麼級別?
  • 劉伯溫在明朝的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
    劉伯溫在明朝的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在明代開國功臣中,劉伯溫在民間的影響非常大,說他是「能掐會算」的神人,有「前知五百,後知八百載」之能,所以,人們常常將他與蜀漢丞相諸葛亮相提並論。這樣的能臣幹吏,理應受到重用,那麼,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後,給予了劉伯溫什麼樣優厚的待遇呢?他所得官職,與現在相比,又相當於什麼級別呢?且聽老黃為你試作辨析。
  • 在清朝從一品的提督,為什麼要受制於從二品的巡撫?
    在清朝提督屬於是從一品大員,統轄一省陸路或水路官兵,一般是各省綠營最高長官,是一省的最高武官,可以稱之為封疆大吏。巡撫則是主管一省的軍政和民政,可以說是一省的最高長官,巡撫為從二品,如果加兵部侍郎銜則為正二品。
  • 《清平樂》裡神童晏殊做過哪些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
    在古代,秘書省是專門管理國家藏書的機構,相當於現在的國家檔案館、國家圖書館。「正事」是職事的意思。這就是說,晏殊第一份官職,相當於今天國家檔案館、國家圖書館的工作人員。1008年,晏殊授任太常寺奉禮郎。太常寺奉禮郎的品級為從八品,品級不算高,俸祿卻不低,每月俸祿約15貫錢(兩銀子),與清朝的一品官員持平。太常寺為九寺之一,是一種掌管禮樂的機關,主要負責祭祀活動。
  • 唐代的宰相是三品官,那一品、二品是什麼官?
    那麼我們俗稱的宰相是什麼呢?宰相可以理解為國家的最高行政長官,類似今天的國務院總理。宰是主宰決斷的意思,相有輔佐幫助的意思。也就是說宰相是幫助皇帝處理決斷國家事務的人員(機構)。宰相的具體官職有很多,比如大司徒,尚書令,太宰,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等其實都刻意理解為是宰相。演變到唐朝,在行政方面的最高負責人由以下這幾種人擔任。
  • 清朝有一個地方官職叫「布政使」,這究竟是個什麼官
    說起清朝的地方官制,相信大家應該對總督和巡撫這兩個官職最為熟悉,這兩個官職都是在地方管理上職位最高的。總督在清朝是統管一省或兩三省的軍政職務,也就是在他所管轄的一個省或者兩三個省的範圍內,所有的事務都是總督說了算。巡撫則是一省最高行政長官,執掌一省軍民政務。
  • 你知道清代四品官在現代相當於什麼級別嗎?
    你知道清代四品官在現代相當於什麼級別嗎?古代官員大致上分為兩種,一種地方官員一種是中央官員,這兩種官員之間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其實古代官員和現代官員在職責上沒有什麼太大不同。小編接下來和大家聊聊清代四品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
  • 清朝時期的「建威將軍「,到底是個什麼官職?清朝武將的巔峰
    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的武裝力量配置本就帶有明顯的民族特色,再加上努爾哈赤創設的「八旗制度」制約,清朝的軍隊便分為了兩大系統——八旗、綠營。「八旗」軍隊中的官職有將軍、都統、副都統、城守尉、防守尉等;而「綠營」軍隊中的官職有提督、總兵、副將、參將等等。
  • 布政使和按察使並稱「二司」,為何一個是從二品,一個是正三品
    清朝的官制體系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類,其中地方施行「督撫制」,以「總督」領一省或數省行政、經濟和軍事大權;以「巡撫」領一省行政。就具體官職而言,總督基本相當於建國初期統管某一地區經濟、軍事、行政的地區書記,而巡撫則基本相當於省委書記。
  • 古代的狀元榜眼,相當於今天的什麼學歷?
    正因為這三個稱號帶來的價值,使得很多的讀書人都心嚮往之,那麼在古代時期的狀元和榜眼以及探花,在現代又相當於什麼學歷呢? 如果有人通過了初試和複試的話,那麼恭喜他,可以進入下一階段的考試了,可以前往所在朝代的都城,參加所在朝代都城所舉辦的會試了,在會試考中的被稱為進士,會試通過的人,恭喜你可以進入下一階段的殿試了,在殿試中獲得前三名,分別被稱為狀元,榜眼,還有探花。
  • 清朝的紅頂子是指什麼級別官員?
    正式場合中,如何從一群陌生的官員中分出級別高低呢?主要參考他們的頂戴服飾,文官的補子上繡有飛禽,武將則用猛獸,因此有人戲稱他們是「禽獸」,不同的禽獸代表相應的級別。官員頂戴上如有紅寶石或紅珊瑚,那就是妥妥的高級官員了,因為只有從二品以上的官員才有資格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