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導語
「美如甘酥色瑩雪,一由入口心神融」——這句描寫的是作者對麵食的喜愛之情,相信寫這首詩的一定是個北方人。因為北方人愛吃麵食,更離不開麵食,吃麵食是祖祖輩輩延續下來的生活習慣 ,麵食是人們一年四季一日三餐都必須吃的食物。
饅頭就是麵食中一個傑出的代表,小麥磨成的麵粉經過發酵後,揉搓成一個個形狀各異的饅頭生坯,經過上籠蒸製後軒軟香甜。食用方便、營養豐富使它成為人們的常備食品,在我們這裡農村每家每戶家中都會儲存饅頭,下地幹活時,帶上幾個饅頭一壺茶,就可以省去中午回家吃飯的時間,特別是幹體力活,吃上幾個饅頭就可以使人迅速恢復體力。
02饅頭的歷史及食用範圍
據史料記載,中國人吃饅頭的歷史可追溯到戰國時期,那時候叫做「蒸餅」、「面起餅」,而到了三國時期諸葛亮稱其為「蠻頭」,而根據小說記載在宋朝叫做「炊餅」。就現在而言「饅頭」只是一種書面叫法,在各地卻又有不同的稱呼,在河南人們叫「饃」,在山西人們叫「饃饃」,在山東稱為「餑餑」,其他地方還有「窩窩頭」等一些叫法。
我國喜歡吃麵食的省份主要有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等地。而最會做麵食的要屬山西人了,山西是麵食文化的發祥地,山西麵食獨特的食物結構、烹調技藝以至飲食風尚,有著濃鬱的黃土高原氣息和傳統的生活特色。山西麵食非常講究烹飪技術,善於粗糧細做,細糧精做。據統計山西民間經常食用的麵食就有五六十種,令人眼花繚亂。
03心形饅頭的做法
山西婆姨最會做麵食,尤其是饅頭,軟軟的麵團經過他們的巧手,可以做出形狀各異、色彩斑斕、口味豐富的「饃饃」,如果想學習做饅頭,拜一個陝西婆姨為師是最好不過了。我有一個朋友就娶了一個山西媳婦兒,那一手麵食做得真是讓人佩服的五體投地,據她講她可以做30多種麵食,就一個饅頭她可以做出10幾種花樣。前幾天跟人家學了一種做法,做出來的饅頭既好看又好吃,還有營養,今天我就現學現賣把詳細做法分享給大家。
一、材料:
麵粉、黑芝麻粉、酵母、白糖
二、做法步驟:
第一步:和面。麵粉中加入酵母、白糖、水(比例按照一斤面、少半斤水、5克酵母、20克白糖,用量根據麵粉多少按照比例調整),把面揉成一個光滑不沾手的麵團。
第二步:發酵。把揉好的麵團用保鮮膜蓋上(沒有保鮮膜的可以用塑膠袋代替),放在溫暖的地方將麵團發至2倍大。
第三步:揉面。把發好的麵團充分揉搓排氣至中間沒有小孔為止,並把它分成若干個圓圓的面擠子。
第四步:初加工。把一個個圓面劑子擀成麵皮,包上黑芝麻粉,封口後再次把面擠揉搓成小麵團,再把麵團擀成橢圓形麵皮。
第五步:做花型。把橢圓形麵皮縱向一次、橫向一次對摺,折成扇形,然後在扇形的中間子切一刀,想圖中一樣不要切斷了。然後從切口處把兩半左右分開擰一下,使切面朝上,這樣花型就做好了。
第六步:蒸製。把做好的生坯放進蒸籠,再靜置發酵至2倍大。然後把蒸籠上鍋,上汽蒸15分鐘,關火後先不要掀鍋蓋,等上5分鐘即可出鍋。
好了,外形漂亮的蒸饅頭做好了,歡迎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04小貼士
1.請大家記住麵粉、酵母、水、糖的比例,記住了以後做麵食不用愁;
2.二次發酵很關鍵,一定要在開火蒸之前把生坯發至兩倍大;
3.關火後不要馬上掀鍋蓋,停5分鐘後再掀,否則饅頭會遇涼突然收縮,前功盡棄。
美味一起分享,小秦感謝您的觀看。對今天的內容您有什麼意見和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在今後的文章中我一定會加以改進,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