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勞動者】讓黃鰭鯛遊進了蝦塘,他帶領養殖戶走上致富路

2021-01-19 澎湃新聞

他叫劉小龍,畢業於華南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一畢業就紮根金灣,從事水產養殖工作,一幹就是10年。在2019年,劉小龍牽頭成立了金灣區悅農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現在是珠海市金灣區悅農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法定代表人。

不料在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爆發了,疫情的到來導致不少養殖戶的水產品存塘滯銷,金灣的水產行業受到了衝擊。存塘的水產品是養殖戶一年甚至幾年的血汗成果,且存塘的水產品極易大規模爆發各種細菌疾病或者水黴病等。

為了讓水產養殖戶平穩渡過疫情,降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劉小龍自籌資金給養殖戶提供一些抗疫的物資,包括消毒劑、增氧片等;在口罩最緊俏的時候,還為養殖戶送去口罩1000餘個。後期他們聯合有關部門,打通交通,尋找銷路,幫助養殖戶恢復生產。

▲劉小龍(右一)給養殖戶們送去消毒劑、增氧片

在劉小龍的帶領下,養殖戶們通過調整水產品出塘時間、積極打通交通運輸網等措施,合作社通過技術、魚藥、飼料統一供應,積極對接銷售市場,把養殖戶在疫情的損失降到了最低。

就是這麼一個養殖戶心中「神人」,水產養殖一路也走的十分坎坷。其實劉小龍在學校時就表現出眾受到各方青睞,而且他的論文在省裡面獲得榮譽甚至在國際刊物發表,不少企業也伸出橄欖枝,只要劉小龍願意,一畢業就有30萬年薪。但沒想到他卻放棄了大多數人嚮往的高薪,偏偏選擇了養魚養蝦,還一養就是10年。

那麼劉小龍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他~

與蝦結緣

2007年,本科畢業的劉小龍在老師的帶領下到南水鎮進行了水產養殖的課題研究,主要研究蝦的「免疫」與病害。之後又去了江門等地學習研究,一做就是兩年。這幾年的工作經驗讓他從一個門外漢慢慢地對養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為他後來堅定走水產養殖道路奠定了基礎。

2010年,劉小龍從華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碩士畢業,他的論文獲得了廣東省優秀碩士論文。全省每年只有不超過100人能獲此殊榮。除此之外,劉小龍的論文還在國際期刊發表,是當時學院唯一一個在該檔次期刊發表論文的碩士生。老師們和學校都非常看好他,企業也伸出橄欖枝高薪聘請。所有人都以為劉小龍會接受高薪,沒想到他一畢業就毅然離開了學校,來到珠海金灣開始了他的水產養殖之路。

▲劉小龍碩士畢業

「其實在實習的時候養殖戶們就質疑我,說我是學院派養不好蝦,我偏偏要證明給他們看我能做到;再一個就是一份熱愛,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不想讓自己後悔。」劉小龍說。

天降災禍

剛畢業的他,創業急需資金,於是他向自己的親戚朋友東拼西湊籌了30萬,女友也十分支持他創業,拿出了30萬的嫁妝。就這樣,劉小龍用這筆錢和幾個志同道合的夥伴在紅旗礦山一起租了一個60畝的魚塘,開始了他的「養蝦」大業。

可沒想到的是,剛養蝦的劉小龍就碰到了蝦病爆發最集中的時候,眼睜睜的看著6個魚塘的蝦一夜之間全部死亡,所有的投入賠了個精光。

「那時壓力很大,突然之間一無所有的感覺太令人難過了。但是我不能找人訴苦,也不能退縮,只能在晚上的時候悄悄躲在樓下電線桿下哭,整理好情緒之後回到家中就像沒事人一樣。」劉小龍說的輕描淡寫,但心裡的苦只他有自己知道。

峰迴路轉

出師不利後,身邊有很多人勸劉小龍放棄。但他心裡卻憋著一口氣:既然來了就不能退縮!於是,劉少龍重拾信心,並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闖出一番天地。他一邊總結經驗教訓,一邊不斷向周圍的養殖「前輩」取經。

「在最困難的時候,我連飼料錢都付不起,身邊的養殖前輩知道我困難,讓我先把飼料先拿走,錢以後再說。當時我感覺心裡一股股暖流湧進,要不是他們的幫助,我真怕我堅持不下來,這也讓我更加堅定了我的創業路。」劉小龍說。

在其他養殖戶的幫助下,劉小龍逐漸理清養殖思路,積累經驗,養殖事業逐步走上正軌。劉小龍的專業背景和敢於拼搏嘗試的勁頭,也引起了其他養殖戶的注意,大家一拍即合,共同成立了珠海市海綠水產養殖有限公司。

▲劉小龍(左一)在和養殖戶們交流經驗

初見成果

公司成立後,劉小龍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在苗種、飼料、養殖、銷售、研發等領域開拓業務,讓公司向全產業鏈發展,隨後劉小龍還逐步擴大了養殖場面積,增加了不同的養殖品種。為了優化養殖環境、帶動產業鏈發展,劉小龍想著能否把魚蝦混養,實現雙贏?於是他經過了長達三年的探索、研究,最終發現黃立魚和南美白對蝦最適宜混養。

「我試過海鱸、草魚等等來混養,甚至還試過羅非魚,最終才確定了黃立魚,因為黃立魚的嘴很小,只要將蝦苗養到5至6釐米再投入水塘,就能避免黃立魚將蝦苗吃光的風險。而且,黃立魚在水面中上層,蝦則在底層,混養更能合理利用空間。」劉小龍告訴我們。

2014年,他的「魚蝦混養模式」定型了。這一年,他成立了珠海市金灣區海綠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並逐步把黃立魚混養南美白對蝦的模式推廣開來,不少本地的養殖戶也紛紛加入合作社,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 

▲劉小龍在做科學研究

登上央視

合作社的成立,使劉小龍的公司由從前養殖散戶,搖身一變成了苗種、飼料供應、魚蝦收購、銷售商等一系列的產業鏈。在整個產業鏈中,在上遊,公司提供優質品種的種苗和優惠價格的飼料;在養殖過程中,對養殖戶提供技術指導,提高產量;在下遊,形成了穩定的收購渠道,解決了農民銷售的後顧之憂。

▲「新鮮出爐」的黃立魚稱重裝車

於此同時,劉小龍先進的養殖模式很快得到了中央電視臺的青睞,先後在2014和2016年登上了《致富經》、《科技苑》,把他的養殖模式推廣給更多養殖戶。

▲劉小龍登上央視欄目

劉小龍還十分重視對海產物的「無公害」研討和推廣。為了真正產出健康的海產物,劉小龍還保持在養殖進程中,不給魚蝦餵藥,應用「養殖用水輪迴」體系、「微生物調水把持病害技巧」、「魚菜共生」體系等無公害養殖立異技巧,及時監控養殖情形,到達生物防治海產病害的目標。

實現雙贏

如今,劉小龍的合作社在全產業鏈方向越走越深。悅農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被評為廣東省黃鰭鯛無公害養殖標準化示範區、廣東省黑鯛無公害養殖標準化示範區;此外,悅農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還擁有一個市級種苗繁育場、一個菜籃子工程基地、兩個種苗培育場、兩個無公害養殖基地、兩個農業部信息化採集點、三個惠農信息社、三個養殖技術培訓基地等,將為更多的養殖戶提供放心的種苗和相關技術配套服務。

在劉小龍的帶領下合作社日益壯大,目前該合作社有68戶社員,養殖面積超過4000畝,年營業額約4000萬元。合作社為養殖戶提供「魚苗+魚飼料供應+技術服務+魚病診治+水產品銷售」的一條龍服務,帶動周邊漁民和養殖戶,戶均增收約1500元/畝,一起「富」了起來。

在銷售終端,劉小龍還投入打造了「金灣味道」品牌,將推出魚蝦的等系列製品,計劃在近期面向大眾推出。

也許當初會有很多質疑的聲音,也許會有灰心失敗的時候,這一路並不好走。但,水產養殖是他的愛好,更是他的夢想,他會堅定的走下去,劉小龍的養殖之路還在繼續......

 

相關焦點

  • 伊寧市養殖戶靠鴕鳥走上致富路
    這幾年,鴕鳥養殖在伊寧市部分鄉鎮開始發展起來,克伯克於孜鄉園藝村養殖戶尹秋成就通過養殖鴕鳥走上了致富路。  這幾天,尹秋成正在通過抖音直播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他養殖的鴕鳥。尹秋成是2010年開始在霍爾果斯養殖鴕鳥的,當時他花了數萬元從深圳買回6隻種鳥,經過近兩年的摸索和鴕鳥品種改良,慢慢開啟了鴕鳥養殖致富的夢想。
  • 青鳥歸林慰初心 養蝦走上致富路
    查振文來到蝦塘裡巡塘銅陵新聞網訊(記者 陳燕飛 文/圖)義安區東聯鎮合興村的90後小夥查振文,是銅陵振文家庭農場的負責人,通過發展水產業走上致富路。談起創業初衷,這位有些靦腆的90後坦言,自己從小愛好釣魚摸蝦,因為喜歡農村自由的生活,因此萌生了回鄉創業的想法,在品嘗到養殖龍蝦的甜頭後,將自己的興趣愛好發展為奮鬥的事業。
  • 黃鰭鯛混養南美白對蝦助力漁業升級
    具體做法為:前期採用分開養殖的方式,在進水之前用密網把塘隔開成兩個,一邊放蝦苗,一邊放魚苗,進水之後進行清除野雜魚、肥水等操作。放養密度為黃鰭鯛6000尾,南美白對蝦3~5萬尾。  魚、蝦由於生長需要的不同,特別是蝦在生長中需要從飼料及水體中獲得充足的鈣源,示範戶海綠公司劉小龍建議養殖前期使用蝦料養殖,後期投餵海水魚飼料和蝦料。
  • 寶應養殖專業戶傾囊相授生態養殖 菱角塘裡爬出了致富鱉
    昨天上午,年逾古稀的揚州市寶應縣山陽鎮沿湖村養殖戶黃保伏忙著將自家塘裡的甲魚裝上水產運輸車,六七十隻大甲魚,渾身烏黑髮亮,每隻都有三斤多。「每斤100元,價格和去年差不多,今年保守估計能賺15萬元,這都得感謝嚴春利。」   黃保伏口中的嚴春利,是當地有名的仿野生生態甲魚養殖專業戶。「上世紀九十年代,甲魚每斤三四百元,村裡甲魚養殖興盛一時,1996年,25歲的我也加入了進去。」
  • 廣東廉江龍營圍黃鰭鯛慘遭滅頂,罪魁禍首或是它!
    廣東廉江龍營圍黃鰭鯛慘遭滅頂,罪魁禍首或是它!2017-08-06 16:5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水產熱點        瀏覽量: 5168 次 我要評論 黃鰭鯛,又名黃鰭棘鯛、黃牆、黃腳立、赤翅、蠟魚等,營養豐富,適合海水和鹹淡水養殖,是我國南方沿海的一種重要經濟魚類。
  • 80後碩士養對蝦虧掉女友30萬嫁妝 他是怎麼翻身的?
    帶著女友的30萬嫁妝,又讓父母將準備給他買房的錢也拿了出來,劉小龍湊齊了60萬開始在金灣區紅旗鎮養蝦。幹水產養殖是一件苦差事,為了省錢,劉小龍儘量事事親力親為,下塘、調研、檢查設備……風吹日曬,短短2個月,這個剛畢業的研究生就成了皮膚黝黑的養殖戶。他後來的搭檔陸宇回憶說:「光著膀子,曬得烏漆麻黑,頭髮凌亂,鬍子拉渣,一看就是幹水產的。
  • 養狐狸的張興文走上了致富路
    在扎賚諾爾區第五街道辦事處西山社區,有一位名叫張興文的居民,靠養殖狐狸擺脫貧困走上了致富路,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執著創業的故事。
  • 通許縣:身殘志堅蒲東風 靠養兔走上致富路
    映象網訊(記者 崔學慶 實習生 王山峰)6月29日,在通許縣大崗李鄉蒲口村蒲東風家裡,記者見到了拄著雙拐的蒲東風,他正在兔籠旁餵兔子,兔籠裡的兔子活蹦亂跳,長得肥肥壯壯,惹人喜愛。納入貧困戶後,村扶貧責任組為他量身定做幫扶措施,考慮他身體殘疾,不能出去務工,不能搞種植,就建議他在家搞養殖。考慮養肉兔成本低、好飼養、勞動強度小、鄉裡又給種兔、兔籠補貼,蒲東風就養起了兔子。通過村致富帶頭人蒲金龍的技術指導,蒲東風掌握了養兔技術,加上他自己吃苦耐勞、勤勞能幹,養兔規模慢慢的從最初的幾隻發展到了幾百隻。2019年僅兔子就賣了13000元,兔籠裡現在還有兔子200多隻。
  • 黃鰭鯛養殖連續五年豐收,頭批一次上市量達1.7萬斤的經驗之談
    說到黃鰭鯛養殖,就不得不提到粵海來自珠海區域的的養戶郭容勝老闆,連續5年賺錢,其近期頭批魚提前1個月出魚,頭批一次上市量1.7萬斤,創了當地記錄!且聽聽他有什麼成功經驗之談。人物介紹▲&nbsp中:郭容勝;&nbsp右:江門粵海副總經理陳偉師&nbsp郭容勝,珠海小林區域粵海黃鰭鯛養殖大戶,從2011年年底開始,郭老闆開始養殖黃鰭鯛,從他一接手黃鰭鯛的這條魚,其就投入了全副身心
  • 「海葵」作祟蝦塘染病 紹興不少養殖戶「傷」得不輕
    「海葵」作祟蝦塘染病 紹興不少養殖戶「傷」得不輕 2012年08月09日 15:19:48   浙江在線08月09日訊今天一大早,在虞北海塗九六丘承包養殖南美白對蝦的大戶甘福林開始憂心忡忡,蝦塘四周出現了不少死蝦。
  • 福建漳浦南美白對蝦養殖戶林永芳土塘養蝦畝產910斤的秘訣
    林永芳從1993年開始養蝦,除了受2013年颱風影響,蝦塘的蝦被大水衝走外,其餘年年養蝦都賺錢,今年也不例外。成功總是眷顧有準備的人,他們總是比別人想得多、做得多、細心得多,讓我們來看看林永芳是如何做到20多年養蝦都賺錢的。林永芳既是大北農事業夥伴,又是大北農養殖戶,行業對大北農微生態飼料的認可,令神爽博士易敢峰(左)非常滿意。
  • 黃鰭鯛金鼓魚金鯧魚等五魚混養 養出好收成
    黃鰭鯛密度最大,過塘後的密度為7000~8000尾/畝,其次為金鼓魚1200尾/畝,再次為鯧魚500尾/畝,鱸魚80尾/畝,鱅魚20尾/畝。這些魚儘管密度有差,但卻各有各的作用,如鱅魚,由於是生活在最上層的魚,一旦水體有變化,尤其是缺氧,它就最先浮了上來,是養殖戶觀察水質的最佳「偵察兵」。
  • 小夥精養蝦塘50畝賺20萬元!錯峰上市、混養模式提高收益
    今年咱們省因為小龍蝦集中上市的影響,導致很多養殖戶基本上都沒有賺到錢。但在荊門市麻城鎮朱廟村,陳大哥今年可不得了,他養的蝦子掙了不少錢。荊門市麻城鎮朱廟村 養殖戶 陳雲洲:賺到錢了,也賺到錢了,為什麼能賺到錢呢?我把產量搞上來了,哪怕是價格便宜。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布爾津縣:養殖合作社帶領村民搭上致富...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布爾津縣:養殖合作社帶領村民搭上致富「快車」 2020-11-27 18: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川瀘州市納溪區:高山冷水魚帶村民走上致富路
    四川瀘州市納溪區:高山冷水魚帶村民走上致富路2018-10-25 09:1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走進村裡,潺潺流水聲由遠及近,一條條溪水穿村而過,一方方魚塘內魚兒正遊得歡快……近幾年,普照村黨支部帶領村民靠著養殖高山冷水魚,硬是讓全村的58個貧困戶走上了脫貧增收的致富路。
  • 省勞動模範夏國秀:帶領群眾走上致富路的「豬大姐」
    早些年他在外務工,照顧不了家中父母,今年他留守在家,可沒經濟來源,正當劉明生發愁時,夏國秀找到他,讓他先試試生豬養殖,豬仔的問題她來解決。「很感謝夏姐,以前養豬我是外行,但現在我養了20多頭豬,預計收入10多萬元。」劉明生說。除了幫助村民發展養殖外,夏國秀還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進一步完善村裡基礎設施。
  • 浙江雲和禁毒民警幫扶曾經的「癮君子」走上致富路
    浙江雲和禁毒民警幫扶曾經的「癮君子」走上致富路 發布時間:2020-09-24 14:54 星期四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春 通訊員 胡昌清 董恆宏 今年33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池塘裡盛開「致富花」,江蘇如皋「升級版...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池塘裡盛開「致富花」,江蘇如皋「升級版」特色漁業拓寬富民路 2020-12-23 14:23:20 來源: 如皋日報 江蘇如皋地處長江下遊蘇中平原,是南通地區唯一不具有沿海岸線的縣(市),水產養殖面積僅有6萬餘畝。
  • 重慶南岸區迎龍鎮家家養上觀賞魚走上致富路
    重慶南岸區迎龍鎮家家養上觀賞魚走上致富路2010-07-11 10:3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華龍網&nbsp  1982年的一天,雷德海進城探親,一進親戚家門,魚缸裡一條條漂亮的金魚吸引了他的目光,看得入神之時,親戚告訴他:「現在城裡人很流行養金魚。」這樣一句話讓雷德海茅塞頓開。&nbsp  「一池子鯽魚、草魚賣不出去,正好城裡流行,不如改養觀賞魚,如果養得好,不僅自己能賺錢,說不定還能帶動村民致富。」雷德海心裡盤算著。
  • 探秘山東博興喬莊鎮:「養蝦第一鎮」!土塘平均畝產1000斤
    據山東三榮水產有限公司(下稱「三榮水產」)董事長姜秀平介紹:「喬莊鎮的土塘養殖,畝產基本都能達到800斤以上,有些甚至高達1,500~1,600斤!」沿黃河大堤東行,還沒到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喬莊鎮,就看到路兩邊全是方方正正的蝦塘,一個接一個,一片連一片,蔚為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