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將重畫地圖 行政區劃為「三都十五縣」(圖)

2021-01-13 央視網
專題:圖片頻道

三都十五縣規劃圖

  新華網消息: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昨天上午召集臺灣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長劉兆玄與相關部門,敲定臺灣地區將走向「三都十五縣」,並確認臺中縣市後年合併的時程。馬英九指示臺灣內政與經建部門進行細節規劃,一個月內再向其簡報。

  據報導,所謂「三都十五縣」的「三都」是:臺北都會區(臺北市、縣、基隆市,2014年合併)、臺中都會區(臺中市、縣,2010年合併)、高雄都會區(高雄市、縣,南部縣市長爭取2011年合併)。

  十五縣是:桃園、新竹(新竹市、縣)、苗慄、彰化、南投、雲林、嘉義(嘉義市、縣)、臺南(臺南市、縣)、屏東、宜蘭、花蓮、臺東、澎湖、金門、連江。

  劉兆玄昨天上午率臺當局相關部門,正式向馬英九提報「三都十五縣」規劃案,馬英九也邀請國民黨秘書長吳敦義、政策會執行長林益世聽取報告。馬指示,應考慮經濟、交通等因素,「重視民意,循序漸進,持續推動」。

  臺當局核心人士指出,整個行政區劃的問題,涉及更「上位」的土地規劃,包括人口分布、交通、產業、區域特性、水資源保護、山坡地、海岸線等,這些都有待馬英九定奪。

  據報導,馬英九昨天馬不停蹄,下午又聽取學者專家的土地規劃報告,「上位」概念已漸趨完整;馬認為,臺灣要提高國際競爭力,「三都十五縣」推行刻不容緩。

  報導指出,「三都十五縣」涉及多項「修法」,包括「地方制度法」、「財政收支劃分法」等,其中地方公職人員任期、改制日期、縣及鄉鎮市自治法規、組織員額、都內區劃設、區的地方自治事項、財政劃分比例與分配公式等配套,都待確認。

  臺灣內政主管部門表示,將儘速提出「地方制度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送臺「立法院」審議。(雲鵬) (來源:新華網)

責編:李興存

相關焦點

  • 馬英九將重畫臺灣地圖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撰稿人韋博報導,馬英九昨天(26日)上午召集「行政院長」劉兆玄與相關部會敲定臺灣將走向「三都十五縣」,並確認臺中縣市後年合併的時程。據臺灣《聯合報》27日消息稱,「三都十五縣」的「三都」是:臺北都會區(臺北市、縣、基隆市,2014年合併)、臺中都會區(臺中市、縣,2010年合併)、高雄都會區(高雄市、縣,南部縣市長爭取2011年合併)。十五縣是:桃園、新竹(新竹市、縣)、苗慄、彰化、南投、雲林、嘉義(嘉義市、縣)、臺南(臺南市、縣)、屏東、宜蘭、花蓮、臺東、澎湖、金門、連江。
  • 1945年以後臺灣的行政區劃
    1945年以後臺灣的行政區劃 時間:2005-11-21 14:23   來源:   1945年10月臺灣正式歸還。國民黨政府接管臺灣,考慮到地方自治的需要,乃將日本統治時期的五州三廳,改為八縣,並將日本統治時期的11市改為9省轄市、2縣轄市。九市:臺北市、高雄市、屏東市、嘉義市、基隆市、臺中市、臺南市、彰化市、新竹市。八縣:臺北縣、高雄縣、澎湖縣、臺中縣、臺南縣、新竹縣、臺東縣、花蓮縣。
  • 資料:臺灣行政區劃作重大調整
    【《財經網》臺北專稿/記者 徐和謙】6月23日,臺灣「內政部」在召開長達15個小時的「縣市升格改制審查會議」後,於23日晚間11時對外宣布:包括島內人口最多的臺北縣、位處中部的臺中縣市、以及位處南部的高雄縣市,將在報請「行政院」核定之後,獲準升格為「直轄市
  • 臺灣行政區劃歷史沿革
    臺灣行政區劃歷史沿革 時間:2005-11-21 13:52   來源:   公元230年,吳國大將渡海到達「夷洲」(臺灣)。隋唐稱臺灣未「流求」。
  • 中國臺灣島和澎湖列島的全景地圖清代《臺灣及澎湖列島全圖》
    《臺灣及澎湖列島全圖》描繪了清代光緒8年(1882 年)以後繪製的臺灣島和澎湖列島全景彩色地圖。《臺灣及澎湖列島全圖》現臧於美國國會圖書館以下為部分截圖《臺灣及澎湖列島全圖》這幅地圖由福建地方長官李聯琨設計和繪製,作為給該省總督行政管理參考的備忘錄。
  • 江西鷹潭行政區劃史,建國後鷹潭崛起,餘江在貴溪之前
    唐朝上圖為公元765年唐朝時期。此時今鷹潭市地區均屬饒州管轄,境內存在貴溪縣。元朝上圖為公元1330年元朝時期。民國初上圖為公元1914年民國初北洋政府時期。此時貴溪、餘江兩縣均屬豫章道。當代1979年,鷹潭鎮改為縣級鷹潭市;1983年,得益於便利的交通條件,升為地級鷹潭市;1996年,貴溪縣撤縣設市;2018年,撤銷餘江縣,設立餘江區。逐漸成今日行政區劃。縱觀鷹潭市地區行政區劃史。
  • 溫州市行政區劃史,永寧為溫州首縣,曾屬台州和麗水
    下列圖中黑色虛線內為當代溫州市行政區劃範圍。 先秦時期今溫州市地區屬百越中的東甌部落,後越國被楚國滅亡之後,部分越國遺民遷入。 秦朝統一六國後,發五十萬大軍南徵平定百越。至此,今溫州市地區開始納入全國的行政區劃中。
  • 開封市行政區劃史,古開封非今開封,陳留降三級成鎮
    全文約2400字,配地圖12張,請妥善安排閱讀時間。底圖為現代地圖,用作古今地理對照。下列圖中黑色虛線內為當代開封市行政區劃範圍。先秦時期,今開封市地區曾屬鄭、魏等國。等到秦一統六國,設郡置縣,其地開始納入全國的行政區劃中。
  • 為什麼甘肅省的行政區劃這麼有意思?
    概述「省」字,最早出現於魏晉,至隋唐,有中書省、尚書省,起初是表政府職能部門之意,如日本受隋唐影響,現今的外交部還稱之為外務省。元代實行行省制,始有「省」作為行政區劃出現,甘肅省名字的「甘」字來自甘州,今張掖市的古名,「肅」來自於肅州,今酒泉市古名。甘肅省現簡稱「甘」。
  • 甘肅省地圖管理辦法
    教育行政部門應當依法將國家版圖意識宣傳教育納入中小學教學內容。學校應當加強國家版圖宣傳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國家版圖意識。  新聞媒體應當無償開展國家版圖知識的公益宣傳,對危害國家主權、安全和利益的違法行為加強輿論監督。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應當使用正確表示國家版圖的地圖。
  • 福建省行政區劃簡介
    福建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北臨浙江,西接江西,南連廣東,東南隔臺灣海峽與臺灣省相望,陸地總面積12.14萬平方千米。地勢西東低,呈「依山傍海」態勢,境內山地、丘陵面積約佔全省總面積的90%,平原稀少截至目前,福建省下轄福州、廈門、泉州、漳州、莆田、龍巖、三明、南平、寧德9個地級市(其中廈門為副省級城市),共有29個市轄區,44個縣,12個縣級市。具體如下表所示。
  • 中共三都水族自治縣委人大、政協工作會議召開
    本網訊 1月12日,中共三都水族自治縣委人大、政協工作會議召開,朱奉餘、楊顯龍、韋其賢、陳木林等縣四家班子領導出席會議。中和鎮黨委書記、州縣人大代表楊承輝、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縣政協委員謝朝棟分別結合實際,就如何推進人大、政協工作履職創新作交流發言。縣委書記朱奉餘指出,「十三五」期間,縣委高度重視人大、政協工作,重大決策廣泛聽取人大、政協的意見,工作推動注重發揮人大、政協的作用,形成了團結協作、和衷共濟的良好局面。
  • 1912年至1931年,東北是如何變成「4省172縣」的?
    民國時的東北地圖1、北京政府時期(1912年——1928年)清朝的行政區劃實行省、府(直隸州、直隸廳)、縣(散州、散廳)三級制。北京政府前期沿襲前清舊制。縣級行政區劃方面,1914年1月施行各省同名之縣存一而改其餘各縣的決定,明確更名原則,凡兩縣同名者存其先,新定者或通商大埠還其舊,東北共改十五個縣。這又是東北行政區劃史上一次重大的整理,經此東北大多數縣名就此穩定下來。
  • 三都:2019首屆貴州三都水族端節半程馬拉松賽圓滿舉行
    時值三都最美的季節,一場賽事點燃了三都的激情、引起了矚目。10月20日上午7點30分,2019首屆貴州三都端節半程馬拉松賽鳴槍開跑,從起點三都第二中學出發,在三都市民的加油與歡呼聲中,運動員沿著美麗的都柳江沿岸的風景線,展開了充滿激情與毅力的奔跑。
  • 日佔時期臺灣省行政區劃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與日本籤定《馬關條約》,將臺灣和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臺灣淪為日本殖民地,開始了長達50年的日本統治時期。  1895年3月,日佔澎湖。5月入臺灣本島,在臺北城設「臺灣總督府」。6月廢除原有行政建制:改臺北府為臺北縣;臺灣府為臺灣縣;臺南府大部及臺東州為臺南縣;臺南府澎湖廳為澎湖島廳。但被軍民抵制,除臺北局部地區外,其餘徒具虛名。
  • 藍營人士預測國民黨可大贏14縣市!高雄、臺中都將翻盤
    華夏經緯網10月2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韓國瑜「韓式炫風」席捲全臺,似乎引發「外溢效應」,許多國民黨參選人民調都有增加,選情出現轉機。國民黨中常委遊家富預測,國民黨可望贏得14個縣市大勝,其中可拿下新北、臺中、高雄三都。    據報導,韓國瑜聲勢高漲,日前一日南北輔選,現場民眾簇擁,足見其人氣。
  • 明日方舟六星狙擊黑武器弩確定將重畫 畫師:這年頭畫畫太難了
    明日方舟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新六星狙擊幹員黑,其相關的武器弩被槽抄襲和描圖的事情,近日畫師進行了相關的解釋和說明,並確定其武器弩將重畫,通過這件事情也能看出來,這年頭畫畫太難了,來看看是怎麼回事吧。先回顧一下事情簡單的經過,之前有網友爆料黑的初始立繪,其武器弩的形象抄襲了原本外國實物弩,通過疊圖發現描圖現象非常嚴重,且那張圖是有版權的,因為這件事情,一時間把黑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
  • 廣西崇左行政區劃史,煙消雲散的臨塵,源遠流長的龍州
    下列圖中虛線內為當代崇左市的行政區劃範圍,轄一區五縣一市。 籠州治在武勤縣(今扶綏縣城區),轄境相當今扶綏、崇左等縣地,唐末廢。
  • 八山一水一分田——簡述貴州的歷史沿革及行政區劃
    ,貴州開始成為行政區劃的名稱(僅指貴陽一帶); 貴州行政區劃——六市三州 貴州省現行的行政區劃為9個地級行政區、88個縣級行政區和1455個鄉級行政區,其中9個地級行政區為:貴陽市、遵義市、六盤水市、安順市、畢節市、銅仁市、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臺灣「天下第一泉」因風災將從地圖上消失(圖)
    臺灣「天下第一泉」因風災將從地圖上消失。(圖片來源:臺灣聯合新聞網)  中國臺灣網7月1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在臺灣擁有「天下第一泉」之稱的廬山溫泉,曾是許多泡湯人士最愛。不過由於2008年辛樂克風災重創,廬山溫泉將自臺灣的溫泉地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