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羹
大洋網訊 「太史蛇羹」揚名天下,這是出自一代飲食名家江孔殷江太史。後有不吃蛇者希望能嘗蛇羹滋味,江太史的孫女江獻珠於是從蛇羹裡變化出鷓鴣羹來,用鷓鴣肉取代蛇肉,湯底製作方法仍舊依循古法,風味毫不遜色於蛇羹。香港君悅酒店中餐行政總廚李樹添師傅此前曾得江獻珠先生親授,得鷓鴣羹之烹法。
李師傅稱,太史蛇羹之湯有層次感,有蛇的清甜,陳皮的韻味以及姜和少許胡椒帶來的微辣。蛇羹的上湯和蛇湯是分開燉。蛇湯用蛇骨燉;上湯用雞、火腿、豬肉、竹蔗、馬蹄、陳皮和姜等燉煮。鷓鴣羹的湯配套裡自然無蛇湯,但是鷓鴣蒸一個小時熟後取鷓鴣肉留起,鷓鴣骨加入湯料中燉煮,也是同理。鷓鴣選用230克左右,不宜太肥,精瘦者更優,以免湯水過於渾濁。
傳統蛇羹包括有木耳、冬筍、冬菇、花膠、蛇肉、陳皮、姜、薑絲等,鷓鴣羹除了無蛇肉,其餘大體相同,有時李師傅甚至會加一點燕窩,增加它的滋補感。刀工是他強調的重點,筍絲、木耳絲等等,都力求切到一致的尺寸,讓每一件食材都吸收同等的滋味。鷓鴣羹上桌來,薄脆、檸檬葉絲和白菊花任君加減入羹中。檸檬葉絲被切得細如髮絲,李師傅稱,這對廚師來說非常具有挑戰性,須小心翼翼地抽去檸檬葉的根,在它的根部撕出一條筋來,再順勢抽去根,剩餘的檸檬葉才能無渣,再仔細切成絲。這必不可少的是檸檬葉絲,那幽然的清香,宛如一道神光,讓人眼前一亮。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曾繁瑩 通訊員鄒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