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歲阿木爺爺走紅,海外網友:這是什麼「中國功夫」?

2021-01-08 新華社客戶端

「阿木爺爺僅用鋼絲鋸和鉛筆,就戰勝了CAD工業。」透過這句留言,我們能夠感受到海外網友對阿木爺爺的欽佩和喜愛。

近日,63歲的阿木爺爺憑藉一雙巧手走紅。視頻中,阿木爺爺沒用一根釘子、一滴膠水,打造出魯班凳、蘋果鎖、拱橋、將軍案等精緻的木製品,引來眾多網友稱讚。阿木爺爺單條視頻最高播放量超過3800萬,全部視頻總播放累量超兩億,「圈粉」117萬。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讓海外網友讚嘆稱奇的「黑科技」:榫卯。

比漢字還早

河姆渡遺址中發現了榫卯結構的木質構件

榫卯(sǔnmǎo),是指在兩個構件上採用木頭凹凸拼接的形式,凸出來的部分稱為「榫」,凹進去的部分叫做「卯」。「榫,剡木入竅;卯,以虛入盈。」榫卯相契合,從而使木頭與木頭銜接。

榫卯的起源甚至可能比漢字還要古老,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榫卯技術已經出現在原始先民們居住的木結構的房子中。

春秋、戰國時代,現代木構所應用的主要榫接合就已被應用。《楚辭·九辨》有云:「圓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齟齬而難入。」就是以圓卯眼和方榫頭難以匹配,來比喻雙方意見不合、格格不入,從一個側面印證了榫卯在當時應用的普遍性。

在之後的發展中,榫卯結構沿著建築和家具兩條脈絡發展。一方面,建築上出現了鬥拱結構;另一方面,榫卯結構在明清硬木家具上得到進一步發揚光大,成就了中國古典家具的經典。

王世襄曾在《明式家具研究》一書中提到:「我國家具結構傳統,至宋代而愈趨成熟。自宋歷明,又經過不斷的改進和發展,各部位的有機組合簡單明確,合乎力學原理,又十分重視實用與美觀。」這個「結構」,說的就是榫卯結構。

幾千年來,榫卯結構也不斷地發展、改進,派生出極多的樣式,適用於不同的家具和建築,其工藝之精確,扣合之嚴密,令世人驚嘆。

榫卯萬年牢

卯榫結構的木質構件

俗話說「榫卯萬年牢」,榫卯的最大的特性就在於耐久和穩固。這就不得不提我國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木建築群:故宮紫禁城。

在紫禁城600年歷史中,經歷過大大小小200多次地震。2017年,英國電視臺在紀錄片《紫禁城的秘密》中,聯合中國的專家與工匠,以榫卯結構,用傳統的工具和技法,按1:5的比例複製了壽康宮的模型,並對其進行地震模擬測試。結果,在與地震的較量中,模型未出現明顯損壞。

其實,在連番的震蕩中,木構模型並非紋絲不動、堅如磐石,但榫卯結構的長處恰恰在於,榫卯結構的起承轉合關節處,都是活扣。各部件互相嵌入,不失本體又互相制衡。面對摧毀性的外力,榫卯結構允許建築在一定圍內產生變形,分散受力和承重,像太極一樣以柔克剛,從而將破壞力化解消弭。

不同的榫卯結構在建築中承擔著不同的作用,多個方向的榫卯組合,木和木之間的張緊和鬆脫的作用力就會相互扶持,相互中和。就會出現極其複雜微妙的平衡。

實木家具的「靈魂」

榫卯被稱作實木家具的「靈魂」。

相比於現代家具鐵釘加膠水的配置,榫卯結構利用木材突出的柔韌性和延展性,更好地解決了家具變形、損壞、生鏽、開裂的問題。

榫卯結構不僅在於扣合時的緊密和穩固,更在於拆分時的簡單快捷、完好無損。一件榫卯結構製作精良的家具,可以在幾分鐘內拆解成基本的構件,這大大降低了家具的運輸成本。

榫卯結構便於拆裝的特點可以讓破損的家具構件得到替換,只要選用與家具木材質地、紋理一致的替換部件,就能使家具完美如初。

此外,榫卯結構還可以抹去家具表面影響美觀的接合痕跡,使家具表面光滑美觀。以明式圈椅的椅圈為例,靠背渾圓、形如開弓,扶手婉轉、柔和豐滿,二者從高到低一順而下,連成一條流暢而優美的曲線,外表卻看不到拼接的痕跡,這都要歸功於楔釘榫的功勞。

榫卯通過木件長與短、高與低、大與小的巧妙組合,形成了間不容髮的精密結合;它不僅使家具變得堅固耐用,還更加美麗精巧,從日常器物上升成為傳世之作的美學典範。

一榫為陽,一卯為陰,一盈一虧,互補共生。榫卯暗合了古人哲學中「陰陽互補、虛實相生」的道理,凝結著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精粹。阿木爺爺用一雙巧手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徵服了「挑剔」的海外網友,在向網友展示中國榫卯工藝的同時,傳承著中華文脈。

一榫一卯之間,起承轉合之際,文化的力量沁入人心!(馬詠言)

相關焦點

  • 63歲阿木爺爺「玩」木頭走紅海外
    這年頭想做「網紅」的人數不盡,不想做「網紅」的人卻成了「網紅」。魯班凳、世博會中國館、小豬佩奇......這些木製品都出自於63歲的油管名人「阿木爺爺」之手。幾塊木頭,拼拼湊湊,單憑木塊間的凹槽,也可以結合的天衣無縫。
  • 央視網點評阿木爺爺走紅原因:工匠精神,匠心為本
    近日,一位名為「阿木爺爺」的63歲大爺因榫卯視頻走紅海外,此事引發眾多媒體關注。對於阿木爺爺走紅原因,央視網刊發的一則評論表示:「工匠精神,匠心為本。」該評論寫道,「不用一根釘子,一滴膠水,就能把尋常木頭打造成精緻工藝品。阿木爺爺心懷純粹的匠心,追求至精至善,將工藝品細節儘可能做到極致,正是匠人精神的生動展現。」
  • 傳承中國文化需要更多「阿木爺爺」
    張立最近,很多外國網友被一位63歲的中國爺爺圈粉。他就是「阿木爺爺」,憑藉一雙巧手,就在YouTube上「圈粉」119萬,視頻總觀看量已超過2億。不少外國網友看得目瞪口呆,連連稱奇:這是什麼「中國功夫」?在「阿木爺爺」之前,李子柒的中式田園生活也在海外「圈粉」無數。
  • 2億播放量火在海外 阿木爺爺王德文不知啥叫網紅
    新京報訊(記者 田傑雄)山東聊城人王德文這輩子沒閒著過。人生前半場,他靠著木匠手藝養家,人生後半場,他靠著同樣的手藝「圈粉兒」。跟著兒子「觸網」拍攝視頻的三年裡,王德文再現了盡顯榫卯工藝的魯班凳,也製作出過竹蜻蜓、手搖泡泡機等神奇的小玩具,為小孫子創造出極盡浪漫的童年。現今63歲的王德文除了在國內擁有二百多萬粉絲,還讓視頻獲得了海外近2億次的播放量。
  • 油管網紅阿木爺爺最得意的作品 網友:爺爺好厲害!
    油管網紅阿木爺爺最得意的作品 網友:爺爺好厲害!時間:2020-07-15 17:2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油管網紅阿木爺爺最得意的作品 網友:爺爺好厲害! 魯班凳、中國館、運動的小豬佩奇,這些物件都出自阿木爺爺之手,憑著木塊上的凹槽,木塊間結合得天衣無縫。
  • 阿木爺爺外網走紅:我很好,中國很好,我就想讓老外知道怎麼了?
    作者|進思敏行 編輯|欣欣知乎有個問題:如何看待63歲木匠老大爺走紅海外?他真有實力還是老外在獵奇?這個木匠老大爺視頻IP主叫阿木爺爺,他拍攝的視頻內容為中國傳統榫卯技術的木工作品,引發了老外4000萬人在線評論。這麼多人喜歡,我一點兒都不意外。
  • 63歲大爺給孫子做玩具而爆紅全網:有種隔輩的愛叫「阿木爺爺」
    文|啞鈴媽媽63歲的高齡,普通人退休後,大都坐在家樓下曬曬太陽,跟同齡人聊聊天,再幫著兒子或女兒帶帶娃。可是,有這麼一位中國大爺,卻樂此不疲的忙碌著,他隔三差五就要給小孫子做玩具,各式各樣的玩具堆滿了家,只為哄著小孫子開心。沒想到,他因此成了新晉網紅,火遍了全網。
  • 跟以傳統技藝火出海的「阿木爺爺」話家常:幹了50年木工活,要學的...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變身網紅,深山裡找他「拉家常」的多了李子柒的中式田園生活在海外「圈粉」無數,家住廣西梧州市蒙山縣陳塘鎮屯兩村的老手藝人「阿木爺爺」又讓國外網友見識到化腐朽為神奇的中國傳統技藝。
  • 阿木爺爺火了,但他帶來的文化魅力不該被過度解讀
    作者:張津來源:南方傳媒書院全文2980字,閱讀約需7分鐘導讀:1.阿木爺爺怎麼就火了?2.國內外對阿木爺爺都怎麼評價?3.他火起來的背後是什麼因素在推動?一、阿木爺爺怎麼火起來的?近日,美國視頻網站Youtube又走紅了一位中國區作者:阿木爺爺。擁有一百多萬外國粉絲的他憑藉精巧的中國工匠手藝博得了大家眼球。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榫卯手藝,打造的魯班凳、將軍案讓外國人眼界大開,製作的竹蜻蜓、手搖泡泡機、小豬佩奇等小玩具也別有趣味。
  • 除了李子柒,這位中國大爺也走紅油管,歪果仁驚嘆:這是啥神仙功夫?
    雖然歪果仁看完已經驚掉下巴,但這對阿木爺爺來說只是小菜一碟。他做過的厲害物件可是太多了。大爺本名王德文,今年63歲,來自山東聊城,現居廣西梧州。因為父親去世早,母親又體弱多病,他在13歲的時候就輟學跟著村裡的木匠學習技術,剛開始拜師當學徒三年沒工錢,跟著師傅到處跑,看到什麼用得上的工具,就回家自己做,一點點積累,總算把這門手藝徹底學會。
  • 草根從西瓜破圈:阿木爺爺用木頭徵服世界
    如同當初感慨李子柒在田間勞作過出詩意生活一樣,阿木爺爺又讓外國網友見識到了化腐朽為神奇的中國功夫,他被稱作油管寶藏、當代魯班,在Youtube上的觀看總量已超過2億,訂閱人數到達120萬,中國傳統文化又成功實現了一波強勢輸出。
  • 在YouTube大火的63歲老爺爺,靠的是傳承千年的中國手藝
    如果你是一名土生土長的中國人,那麼從出生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經和這門財富密碼無緣了。那麼作為一個中國人,有什麼能夠在海外屢試不爽的財富密碼呢?李子柒已經給出了答案,中國農村就藏著比「 我愛中國 」更加管用的財富密碼。但此「 財富密碼 」非彼「 財富密碼 」,這些真實還原鄉村生活的視頻藏著真正的文化財富所創造的價值。
  • 阿木爺爺靠的可不止是手藝!
    在我們社會,木匠是一個眾所周知的職業,家具製作、房子裝潢等行業都對這樣一份職業有著很高的需求,但人們似乎很少去關注這類人員的職業狀態,也鮮少有木匠能走進公眾視野裡被眾人熟知。然而近日,有一個63歲的農村木匠火了,他不僅在國內外收穫了近300萬的粉絲,每一次他的動態更新,都會獲得數十萬的點讚量,他就是阿木爺爺。
  • 誰讓「李子柒」與「阿木爺爺」們成為YouTube網紅?
    於是,創作者們紛紛委託專業人員,開始布局海外業務。進一步了解後毒眸獲悉,這幾年在YouTube走紅的李子柒、阿木爺爺等中國風博主,也多由海外代運營機構在運營。代運營機構通常會與內容創作者籤署協議,對漲粉量、內容規劃做出保證,並幫助創作者進行內容分發、字幕製作、版權確認,甚至還會對後臺數據進行分析,給創作者內容反饋。
  • 連「網紅」都不知道啥意思的中國大爺,因為這門手藝在海外火了
    但沒過多久,還沒等中國人開口,已經有外國人開始更正了這位網友的質疑:「大哥,這可是古代中國就有的啊,叫「魯班鎖」,一種運用了榫卯結構的技術。」是的,一頓操作行雲流水,中國網友稱他是「魯班在世」。阿木爺爺做的將軍案外國網友更是被迷得七葷八素,又一次見識了不一樣的「中國功夫」。
  • 做板凳不用釘、無膠水,「阿木爺爺」憑傳統木匠手藝成新晉網紅
    近日,中國一位62歲的農村大爺(目前暫居在梧州市蒙山縣陳塘鎮)在國外火了,其製作的「魯班凳」視頻在網絡上點擊播放量超千萬,不少人被老大爺的技藝所折服,紛紛轉發點讚。▲王德文老人製作的「魯班凳」。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為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 呂海鋒 攝「阿木爺爺」意外走紅王德文,今年62歲,山東省聊城人。他說,自己是和木頭打了50年交道的傳統農村木匠。
  • 「半個木匠」和一群「阿木爺爺」的榫卯情緣
    今年,「阿木爺爺」用榫卯製作的魯班鎖等木器收穫了上億的播放量,在海內外掀起了一波榫卯熱。在石家莊,網名「半個木匠」的張均成,和一群「阿木爺爺」合作,把書籍文獻中收錄的明式家具榫卯做成了模型,在凹凸的迷宮裡探索著木器世界的秘密。
  • 網友:和他們比,咱們弱爆了
    前段時間,一位老爺爺火了,就連央視都專門跑去山裡採訪他,他就是山東聊城的老手藝人,阿木爺爺(王德文),這位63歲的老爺爺,在不利用任何現代機械工具的情況下,就能打造出魯班凳、拱橋、將軍案,以及會動的小豬佩奇、能防止野鳥偷吃大米的自動驅鳥器等等木製品,被網友們尊稱為「現代魯班」。
  • 福州版「阿木爺爺」,匠心傳承榫卯工藝
    最近,一位「阿木爺爺」火遍海內外,他不用一滴膠水,不費一根釘子,就做出了幾千年前式樣的魯班凳、微縮版中國館,讓人嘆為觀止。在福州,也有一群精通榫卯工藝的匠人,在內河邊建起一座座古韻流香的亭廊。70歲老木匠林明順是其中一員。白馬河畔6座亭廊、嚴復故居、光祿坊劉家大院、安民巷8號……福州諸多建築都留下了老師傅精心雕琢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