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食一定要吃嗎?
不吃主食易患抑鬱?
腦力勞動者要多吃主食?
糖尿病人不能吃主食?
減肥吃牛肉一定好嗎?
。。。。。。。
想知道答案?
快來聽聽這些專家怎麼說——
近日,由《生命時報》社主辦的「科學健康吃主食」營養研討會在京舉行,現場來自營養學、食品科學、疾病預防、家用電器研究、米飯加工烹飪研究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醫生、科學家等齊聚一堂,用專業的知識對主食相關知識進行科普,幫助更多人聰明吃主食,給健康加分。
主食一定要吃?
主食,是指傳統上餐桌上的主要食物。由於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特別是澱粉的主要攝入源,因此以澱粉為主要成分的稻米、小麥、玉米等穀物,以及土豆、甘薯等塊莖類食物被不同地域的人當作主食。
各項研究表明,主食的缺乏對人體會造成很大影響。在1982~2012年中國人因不良飲食造成心血管疾病死亡的調查中,精製穀物太多、全穀物太少是重要因素;全球不良飲食因素造成的疾病負擔中,全穀物太少更是高居第二位。
當前人們對谷薯類主食存在幾大誤區,比如,主食能量高,吃主食容易發胖;穀物升血糖,導致糖尿病等。
劉芳
航空總醫院心血管
內科主任醫師
關於心腦血管疾病控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控制體重,要少吃多運動。少吃的一個原則是要吃得合理,營養包括主食一定要吃,但是吃要有限度,因為主食如果過多,或者特別精細化,它就轉化成脂肪在體內沉積下來,這個比較危險。
此外,主食裡邊的薯類也非常重要,比如紅薯可以增加纖維素,對於心腦血管病的預防、治療便秘很有好處,薯類還能補鉀。主食不僅提供能量,它也提供其他方面的營養,包括纖維素、維C等,所以主食一定要吃。
不吃主食易患抑鬱?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各類飲食層出不窮,導致我國居民主食攝入量連年下降。《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報告》數據顯示,1982年~2012年這30年間,穀類和薯類攝入量呈下降趨勢,其中我國居民穀物人均攝入量下降了172.4克(約34%)。
繆文華
食品科學專業博士
助理研究員
目前出現的一些生酮飲食法和低碳飲食減肥法,是通過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但這會造成鈣流失過多,造成骨質疏鬆等問題,還有低血糖的症狀,很典型的就是大腦反應變慢,甚至抑鬱,同時碳水化合物減少會導致肝臟功能的減弱和其他器官功能的降低等。
在減肥過程當中,第一是要使飲食處在比較低的GI值(升糖指數);第二是保持飲食來源的多樣化,要吃各種蔬菜、低糖水果、蛋白質,只有人體處在一個非常健康的狀態下才有助於你減肥;第三是控制油脂的攝入。
腦力勞動者要多吃主食?
普通人如何吃對主食?
王魯峰
中國好米飯加工烹飪研究
中心主任、博士、副教授
我們吃多少主食要根據個人生活習慣中的輔食比例和種類調整,比如說有的人不喜歡吃水果和蔬菜,這個時候建議在主食裡面適當增加有色豆類做為彌補;還有一類人群喜歡高油高糖的食物,建議減少豆類的攝入。」
建議腦力勞動者增加主食的攝入,因為大腦的能耗主要來源於碳水化合物(澱粉等)水解成的葡萄糖,而澱粉主要來源於主食。
糖尿病人不能吃主食?
研討會現場專家們除了教會大家如何正確認識主食之外,還針對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健身減肥人士、普通人等不同人群的特點分享了如何聰明吃主食,以達到飽腹和健康的效果。
王世東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
醫院內分泌科主任
對於血糖的變化,除了食材本身以外,還跟以下幾個方面有關——
纖維素含量,纖維素能包裹澱粉顆粒,延緩其吸收,同時有促進腸道流動的作用,使澱粉的有效吸收量減少;
烹飪方法,以大米為例,煮成米飯和煮粥對血糖的影響大不相同;
咀嚼的速度,咀嚼越充分,吸收越充分。所以主食確實不是引起糖尿病發病的原因,但是主食的品種、進食次數、加工方式等都會對血糖產生影響。
不論是糖尿病患者,抑或普通人群,膳食攝入應該是適量、均衡搭配,少食多餐,一定不能敞開吃。
減肥吃牛肉一定好嗎?
劉愛玲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
現在我們主食吃得少了,動物性食物吃得多了,造成脂肪攝入比較多,能量攝入比較多,因為整個膳食結構不合理,會綜合地造成了慢性病的狀態。
建議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攝入主食,即食物多樣,穀類為主。每日穀類的攝入量是半斤八兩,一般的半斤是指年輕女性,並且推薦全穀物和雜豆類基本上佔主食的1/3。
何計國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
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事實上,不管我們吃的是肉的脂肪,還是谷薯類的碳水化合物等都有能量,而碳水化合物是最經濟、最廣泛、最安全的能量來源。其他比如蛋白質產生能量,但是一定會產生氮,如果你攝入蛋白質多,那麼產生的尿素就多。脂肪類理論上也可以轉化成能量,但是它需要結合糖代謝,另外會合成酶的活性,導致大量的酶堆積。
生酮膳食法科學嗎?
生酮膳食可以降低血糖,達到減肥等效果,這種做法對嗎?
根據2017年中國疾控中心的統計,目前我國超重人群已超過總人口的30%,其中肥胖患者將近12%。因此,各種減肥飲食法應運而生,如哥本哈根減肥法、生酮飲食法以及低碳飲食法。
繆文華說,生酮飲食法和低碳飲食法就是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這會造成鈣流失過多,造成骨質疏鬆等問題,還有低血糖的症狀,很典型的就是大腦反應變慢,甚至抑鬱,同時碳水化合物減少會導致肝臟功能的減弱和其他器官功能的降低等。
主食輔食哪個先吃?
王世東說:「對於血糖的變化,除了食材本身以外,還跟進餐順序有關,應先進輔食後進主食。」
對於普通人如何吃對主食,王魯峰提到了主食與輔食的關係,「我們吃多少主食要根據個人生活習慣中的輔食比例和種類調整,比如說有的人不喜歡吃水果和蔬菜,這個時候建議在主食裡面適當增加有色豆類做為彌補;還有一類人群喜歡高油高糖的食物,建議減少豆類的攝入。」
低糖電飯煲真的降糖嗎?
有了低糖電飯煲就可以敞開吃主食嗎?近期,圍繞低糖電飯煲的話題頻頻上熱搜,本次研討會現場的專家們也針對這一熱點話題展開了討論。
研討會邀請蘇泊爾營養烹飪高級工程師講解虹吸式低糖電飯煲原理
電飯煲是我國家電普及最高的產品之一,也是製作主食必不可少的工具。
何計國表示,低糖電飯煲對主食的GI值(升糖指數)會有一定的影響,但是GI值到底降了多少,需要有相關科學數據支撐;同時,米飯口感是否受到影響,是對低糖電飯煲是否可行一個重要考量因素。
曹焱鑫
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
檢測所材料分析部部長
這種做飯的方式跟原來的蒸飯比較像,有些人會覺得不如原來的好吃,這個是有可能的。網上還有一種觀點,有一些營養物質被洗掉了,但是看需求,在意營養物質的人,我覺得他們也不一定適合這個產品,這個產品適合對自身血糖方面更在意的人。
當下,針對消費者愈來愈強的低糖飲食需求,以蘇泊爾為代表的家電生產企業研發出了低糖電飯煲,其通過「虹吸低糖」等技術手段,運用米水分離,壓力洗米脫糖,使米飯中的澱粉含量降低,從而達到減糖量不減飯量的目的,在滿足日常能量提供的同時,減少多餘的糖分及熱量攝入。
有了低糖電飯煲可敞開吃主食?
何計國表示,主食要適量,有了低糖電飯煲也不能敞開吃。
普通人可以用低糖電飯煲嗎?
據了解,相對糖尿病等人群,低糖電飯煲研發代表蘇泊爾提出,低糖電飯煲的研發,是本著在滿足特殊人群需求的同時,也滿足現代普通人群追求更加健康、低糖等飲食方式的實際需求,這符合未來健康發展的生活方式。
根據國務院所發布的《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以及配套文件,其中,合理膳食行動是在全方位幹預健康影響因素這個板塊中的一個重要行動,尤其是控制高糖、高鹽等的攝入,但一直以來,我國居民普遍糖、鹽等攝入量過高。國民控糖、健康生活任重道遠。
潘思軼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崗位科學家
電飯煲變化最快的還是最近這些年,米飯在烹飪的過程中,實際上是大米吸水以後結構重組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澱粉糊化、變性,它的香氣逐漸形成,是非常複雜的。電飯煲的出現,讓主食的烹飪方式變得越來越豐富,還能針對不同人群的不同口味習慣,制定不同的烹飪做法。但所有的烹飪方式,未來都是為健康服務的。
想了解更多消費知識?
▼歡迎訂閱2020年《中國質量報》▼
本期主編:王惜純
本期小編:孫 圓
內容來源:生命時報
原標題:《不吃主食易患抑鬱?糖尿病人不能吃主食?聽專家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