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利益無小事」、「讓群眾的事好辦,把群眾的事辦好」。這是巴彥淖爾市委、政府為人民群眾的鄭重承諾。近年來,巴彥淖爾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自治區「放管服」改革工作部署,堅持以深化審批服務便民化改革為主線,立足「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深入推進「一門一網一次一號」政務服務改革,打造「好又快、不見面、創一流、心貼心」的工作模式,政務服務不斷提檔升級,群眾滿意度年年提升,營商環境持續優化。2018年,在全區營商環境綜合評價中以94.15分排名第一。
進一扇門辦一攬子事
「前幾年我第一次開餐廳時辦了11個證照,跑了十幾個單位和科室,經常會找不到人,足足跑了3個多月才把各種證辦齊。現在開餐館我只需到政務中心市場準入大廳,辦工商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兩個證就能開業了,連刻章總共用了5天時間,真的是沒有想到,今後開店再也不用東奔西跑,我感覺政府部門服務效率越來越高了」。臨河區「一日三餐」餐飲經理楊多說起自己開飯店的經歷,臉上綻放著高興的笑容。
針對個體戶開店需要群眾分散跑辦,審批流程長、環節多、效率低、群眾怨氣大的實際,市政務服務局將個體戶開店涉及的所有部門全部物理集中到政務大廳,原來需要幾十天辦成的事,現在全部壓縮到五個工作日內辦結。據市政務服務局局長段建強介紹,目前全市四級政務服務場所建成率達100%。按照行政許可必進、聯辦事項必進、高頻便民服務事項必進原則,70%以上政務服務事項進駐實體政務平臺辦理,真正讓群眾推開一扇門,能辦更多事。
為方便群眾辦事,市政務服務局還建成了24小時自助政務大廳,將水電暖氣費繳納、電子發票領取、醫保社保信息查詢、公交辦卡、金融、通訊等與群眾生產生活緊密相關的便民服務事項匯集大廳,為市民提供365日全天候不打烊的政務服務。
在市政務服務中心不動產登記大廳,不動產登記、房管、稅務三個部門的工作人員按業務流程關聯實際,呈日字、品字型坐席並聯辦理,將過去群眾辦事分頭跑三個部門變為只進一廳、到一個窗口就可辦理,大大縮短辦事時間。
「目前,各旗縣區不動產登記改革基本到位,像這樣通過業務互嵌實現一條龍、一站式服務的不動產登記大廳市本級就有兩個」,市不動產登記中心主任陸強說。
上一張網辦所有事
2018年11月22日,巴彥淖爾市建成覆蓋市、旗縣區、鄉鎮、村(社區)四級「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平臺,實現與國家、自治區在線政務服務平臺一體化對接,當年網上辦事率達82%。目前全市政務服務平臺共錄入政務服務事項2812項,實現「應上盡上,全程在線」。
「現在,政務服務微信公眾號、政務APP、政務QQ群,推動手機辦事、行動支付成為群眾辦事新常態。市政務服務局還開發了智慧政務服務終端,匯集了20多個便民服務事項,逐步將智慧政務服務終端覆蓋到全市基層政務服務場所,讓更多服務下沉鄉鎮、社區,著力解決基層群眾就近辦事的難題」,市政務服務局副局長高原如是說。
「今年,我市大力推行政銀合作模式,市市場監管局與市內6家商業銀行合作,將企業註冊登記業務辦理範圍覆蓋全市商業銀行網點,讓群眾多點辦事、就近辦事」,市場監管局企業登記科長王建剛介紹。
只跑一次就能辦成事
「我在臨河區華泰麗都小區開了一家美容院,需辦理工商營業執照和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沒想到在政務大廳一個多小時就把兩個證全辦下來了,十分感謝政務大廳窗口人員在我電話諮詢時一次性告知我需要準備的資料。特別感謝臨河區衛健委將公共衛生許可證審批前置改後置,以前辦這個證得提交許多資料和場地準備,必須由有關單位去現場看了籤字才給辦證,得20多天才能辦下來。這次辦證我只跑了一次,而且辦得很快,我覺得政府將「減證便民」的好政策落到了實處」。臨河區楊葉美容中心經理楊葉為政務中心「最多跑一次」改革由衷地點讚。
為了打通群眾辦事的堵點痛點,圍繞辦好企業群眾的「一件事」,該市重點推行綜合受理、集成服務改革和容缺受理制度,推進部門集中辦公,合理布設窗口,精簡優化流程,率先在全區實現了個體戶開店、企業登記註銷、不動產登記、投資項目審批、駕駛人背景核查、醫療救助報銷等多部門聯辦事項一站式服務,有效破解了群眾辦事「多頭跑」「來回跑」等堵點痛點。改革後,企業登記壓縮至5個工作日,企業註銷壓縮至25個工作日。全市實現了抵押登記1-3個工作日內辦結,其他登記3-7個工作日內辦結。申請材料由原來的20餘項要件精簡至5-8件,優化率高達75%。稅務便民服務大廳全面推行全城通辦、「全職能」窗口服務模式,大幅縮短排隊等候時間。用電報裝實行無差別受理,報裝時限總體壓縮33%。全市「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事項達5000多項。
在市政務服務中心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大廳,綜合受理窗口、代辦幫辦服務中心、項目審批服務專區、市政公共服務專區布局合理、設置清晰。市政務服務局開發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平臺,並與全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平臺連通,全程在線、並聯審批、限時辦結、電子監察的新模式,使項目審批時限由原來的200多天壓縮到100個工作日。綜窗受理、一套材料、一張表單,讓辦事企業對辦事流程一目了然。幫辦代辦服務中心全程為企業服務,讓企業與審批部門不見面,既減少了群眾辦事跑腿次數,更從源頭上遏制了審批權力尋租等腐敗問題。
「我市8月初建成了網上中介服務超市,目前共入駐評估、測繪、監測等各類中介機構59家,項目單位在平臺可通過競價方式選取中介機構,全力為企業減低中介服務成本」,市政務服務局「放管服」工作專項推進科負責人解偉說。
為使群眾辦事更方便,該市各級政務平臺全部實行免費複印照相、證照快遞、行動支付等便民服務措施,讓更多事項最多跑一次,一次能辦成。
拔一個號就能辦了事
讓群眾辦事更順暢,讓部門服務更高效,讓政務服務改革更多惠及人民群眾。2019年4月,巴彥淖爾市政務服務局啟動建設"巴事快辦」項目,開通12345政府服務熱線,群眾訴求一號響應,這是巴事快辦項目重點打造的一個服務百姓平臺。
「您好,這裡是巴彥淖爾市12345政府服務熱線,請問有什麼可以幫您?」
走進巴彥淖爾市12345政府服務熱線指揮調度中心,20多位話務人員坐席環列大廳,甜美親切的接線語音不絕於耳。
據熱線指揮調度中心負責人石燕飛介紹,該熱線於今年9月25日上線,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通過市和旗縣區兩級指揮調度平臺,對全市各類政務服務熱線進行了整合,形成一號受理、分類處理、限時辦理、超時問責、結果反饋的政務服務工作機制。變原來各部門各自為陣、分散受理為一號響應、一站服務。目前已接聽群眾來電4056個,電話回復2906個,向承辦部門成功派發工單1150個。
據熱線指揮調度工作人員靳文慧介紹,「10月2日,12345熱線接到烏海市民王先生的求助電話,反映一輛車牌號為蒙L的車將他的寵物狗當日從烏海市海渤灣區抱走,希望能夠幫他找到該車主。」接到電話後,熱線指揮調度中心立即與臨河區公安交警部門取得聯繫,查找到該車主信息,很快與王先生取得聯絡,王先生對巴彥淖爾市12345政府服務熱線的高效服務非常感激。
熱線運行不到一月,群眾反響十分強烈,紛紛給熱線點讚。據熱線回訪記錄,10月8日烏海市民郭先生反映,他於2019年9月16日向內蒙古美洋洋公司購買了一批羊肉產品,但該公司的供貨與他訂購貨物不符,郭先生要求公司及時調貨,但該公司以各種理由遲遲不給換貨。郭先生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撥打了巴彥淖爾市12345政府服務熱線求助,沒想到熱線指揮調度中心很快協調有關部門,督促美洋洋公司將貨款如數退還郭先生。
2019年10月17日,五原縣王先生反應五原縣某幼兒園的老師強迫孩子上興趣學習班,諮詢這種行為是否合法。熱線指揮調度中心將王先生的訴求工單及時派發到五原縣指揮調度中心,幫助解決王先生的訴求問題。當熱線再次回訪王先生時,他連連稱謝,說該幼兒園已將學費退還給他,並為政府熱線服務辦事效率點讚。
類似案例與日增加,熱線功效日益突顯。12345政府服務熱線的開通,為巴彥淖爾市搭建起政民互動平臺,暢通了政民信息溝通渠道,架起政府服務群眾的橋梁。巴彥淖爾市政務服務由此實現了由「一廳」到「一網」再到「一號」的飛躍,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務,既給巴彥淖爾人民帶來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也打造了一張地區政務服務的靚麗名片,「群眾點菜、政府端菜」的政務服務模式在河套大地已然形成。
「政務服務的效率更高了,群眾辦事的心氣更順了,營商環境變得越來越好了」!來巴彥淖爾投資興業的全國各地企業和當地群眾對巴彥淖爾政務服務改革紛紛點讚。
(巴彥淖爾市政務服務局)
[責任編輯:王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