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志燁繪(人民圖片)
針對基層民眾「辦證多、辦事難」的問題,「證明我媽是我媽」等奇葩證明屢見不鮮的現象,國務院辦公廳近日轉發《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開展信息惠民試點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提出以「一號、一窗、一網」作為改革的主要任務,在80個城市進行試點。
一號申請
在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西鄉街道,如果想辦理環保審批手續,只需帶著身份證和申請材料到政務服務大廳,讀卡器會讀取身份證信息,系統自動填充申報信息,本人無需再填表。
這就相當於給每個市民建了一個檔案庫,每個人的信息直接從庫裡提取,不需要重複證明「我是我」,或者「我媽是我媽」。
這是2015年啟動的深圳智慧政務服務平臺。有了這個平臺,原來的「一事一辦」變成了「一證通辦」。根據《方案》,這一措施將很快推廣到80個城市。
《方案》提出的「一號申請」,是把身份證號碼作為辦理民政業務時唯一的身份標識,避免提交繁瑣的材料。將來,只要刷一刷身份證,辦理人的「身份背景」就一清二楚,從而不必再東奔西跑開具各種證明材料。
《方案》提出,推動群眾辦事的「一號」申請,實現「一號」為居民「記錄一生,管理一生,服務一生」。分析指出,「一號申請」的實現,關鍵是要實現證件信息的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跨行業互認共享。
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產業司有關負責人說,通過各類電子證照「一號」關聯,最終實現以居民身份證號碼作為政府辦事的唯一標識,避免讓群眾提交大量的證明材料,充分釋放政府部門沉澱信息的潛在價值,變「群眾跑腿」為「信息跑路」。
一窗受理
《方案》中提到的第二個主要任務是「一窗受理」。這意味著,很多從前需要跑幾個部門才能辦成的業務,現在可以在一個服務窗口「一站式」完成。百姓辦事「跑冤枉路」、甚至在幾個部門間往返奔波的問題將得到解決。
近年來,「一窗」已經在一些城市先行試點。在廣東佛山禪城區,過去辦理失業登記至少需要跑4個部門蓋章,而「一窗化」後,市民只要到街道的行政服務中心,就可以辦完所有手續。在吉林長春二道區,從前需要跑3個部門才能辦下來的「低保」,如今只要在一個窗口前等上10分鐘就可以搞定。
按照《方案》規劃,試點城市將建立統一的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和政務服務信息系統,實現政務服務事項「一窗」受理,就近能辦、同城通辦、異地可辦。
一網通辦
「一網通辦」,則是指利用網絡技術,為群眾提供更為便捷的民政辦理渠道。同時通過「一張網」,將政務服務資源整合起來。
目前,不少試點城市都可以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方式預約辦理業務,動動手指,就可節省不少時間。例如,上海市政府「中國上海」網站改版,力推「網上政務大廳」,還和「中國上海」政務微信互通,共建「掌上政務大廳」。
基於「一網通辦」的思路,居民信息庫將日益完善,各部門乃至各地區間也將做到資源共享。線上線下的「無縫對接」,將使手機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等網絡渠道與「政務大廳」一道成為政務辦理的重要形式。
「『一號、一窗、一網』不僅便利百姓生活,也極大節約政府的行政成本。」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燕繼榮向本報表示。
但他也強調,「綜合」「共享」的前提是標準的統一。「各行政部門要統一服務標準,整個系統要統一技術標準,否則無法保證統籌、合作與聯動。這關係到整個《方案》的成敗。」
《方案》提出「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兩年兩步走:
今年在80個試點城市內基本實現政務服務事項的「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明年初步實現各試點城市間政務服務跨區域、跨層級、跨部門協同,基本公共服務事項80%以上可在網上辦理。同時形成可複製的經驗,逐步向全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