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啟動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廣東啟動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
2020-09-19 20:12:1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陳海峰 責任編輯:陳海峰

    飛翔的黃嘴白鷺(資料圖) 張福慶 攝

  中新網珠海9月19日電 (程景偉 林蔭)廣東省林業局19日聯合珠海市自然資源監測中心、珠海市觀鳥協會、深圳市觀鳥協會、廣州市自然觀察協會等單位,在珠海聯合啟動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並舉辦觀鳥專題講座、大灣區溼地鳥類保育論壇等活動,來自高校、協會、民間組織等單位近50人參加活動。

  廣東是全國溼地大省,有著豐富的濱海溼地和適宜鳥類棲息的多種自然環境。廣東處於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區,是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有多處國際重要鳥區,每年有大量候鳥在春秋遷徙季節途經廣東。記者從廣東林業局獲悉,目前該省555種野生鳥類中,其中留鳥有150種,複合型鳥類128種,遷徙鳥類277種。

黃嘴白鷺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資料圖) 張福慶 攝

  黃嘴白鷺是鵜形目鷺科白鷺屬鳥類中保護級別最高的一種鷺鳥,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列入易危(VU)保護級別,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據廣東省林業局專家介紹,目前,黃嘴白鷺全球數量約有2500隻至10000隻,中國約有500隻至1000隻,其中廣東省約100隻以內,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但由於數量稀少,並不易見。黃嘴白鷺對棲息地的要求較高,是衡量一個地區生態環境的重要指標。

  此項目是為了摸清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的分布情況,同時開展候鳥遷飛路線上的巡護和監測,用科學和系統的方法記錄廣東重要溼地候鳥遷飛數據,為廣東區域候鳥保護提供可信的數據支持。

  其中,黃嘴白鷺同步監測從今年10月持續到2021年4月底,期間廣東將組織深圳、廣州、珠海、中山、江門、陽江、湛江等地觀鳥協會會員、觀鳥愛好者、愛鳥志願者,對深圳灣、珠江口、粵西沿海溼地等遷徙路線上的黃嘴白鷺進行同步監測,以便掌握黃嘴白鷺的習性、數量等。在同步觀測的同時,各成員也將積極參與野生動物(候鳥)野外巡護、協助保護執法、提供信息動向、公眾教育、社區共管等工作,推動鳥類保護。

  秋冬季候鳥遷徙高峰即將到來,廣東省林業局近日下發通知,要求各地深入開展集中打擊涉野生動物違法犯罪,積極開展宣傳引導。近期,該局將組織全省統一的野生動植物保護專項執法檢查行動,採取拉網式、地毯式的清理整治檢查,嚴厲查處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的案件。(完)

相關焦點

  • 廣東啟動同步調查項目 摸清黃嘴白鷺珍稀水鳥「家底」
    9月19日下午,廣東省林業局聯合珠海市自然資源監測中心、珠海市觀鳥協會、深圳市觀鳥協會、廣州市自然觀察協會、湛江觀鳥協會等單位,在珠海市觀鳥協會公益課堂內,聯合啟動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舉辦觀鳥專題講座、大灣區溼地鳥類保育論壇等活動,來自高校、協會、民間組織等單位近50人參加活動,為粵港澳大灣區溼地鳥類保護獻言獻策
  • 廣東啟動同步調查項目摸清黃嘴白鷺珍稀水鳥「家底」
    9月19日下午,廣東省林業局聯合珠海市自然資源監測中心、珠海市觀鳥協會、深圳市觀鳥協會、廣州市自然觀察協會、湛江觀鳥協會等單位,在珠海市觀鳥協會公益課堂內,聯合啟動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舉辦觀鳥專題講座、大灣區溼地鳥類保育論壇等活動,來自高校、協會、民間組織等單位近50人參加活動,為粵港澳大灣區溼地鳥類保護獻言獻策
  • 廣東將對黃嘴白鷺珍稀水鳥開展監測
    通訊員 林蔭 圖/珠海市觀鳥協會志願者 張福慶 9月19日,廣東省林業局聯合珠海市自然資源監測中心、珠海市觀鳥協會、深圳市觀鳥協會、廣州市自然觀察協會、湛江觀鳥協會等單位,在珠海市觀鳥協會公益課堂內,聯合啟動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
  • 時隔十年 廣東珠海再發現珍稀水鳥黃嘴白鷺
    黃嘴白鷺在廣東珠海灘涂上棲息 張福慶 攝中新網廣州5月22日電 (程景偉 林蔭 陳什旺)據廣東省林業局22日消息,廣東珠海市觀鳥協會調查人員近日先後在珠海市橫琴島和金灣區三灶鎮發現珍稀水鳥黃嘴白鷺,這是時隔十年後珠海再次發現黃嘴白鷺。
  • 廣東湛江首次記錄到珍稀水鳥黃嘴白鷺
    中新網廣州5月13日電 (程景偉 林蔭)據廣東省林業局13日消息,廣東湛江市愛鳥協會工作人員和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團隊近日在湛江某海島上開展鳥類調查時,記錄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黃嘴白鷺。據介紹,這是湛江首次記錄到該種珍稀水鳥。黃嘴白鷺亮相廣東湛江海島。
  • 相隔十年 珍稀水鳥黃嘴白鷺再現珠海
    通訊員提供 新快報訊 記者黎秋玲 通訊員林蔭 陳什旺 郭竣工 張福慶報導 近日,珠海市觀鳥協會調查人員先後在珠海市橫琴島和金灣區三灶發現了珍稀水鳥黃嘴白鷺,這是自2010年4月首次記錄後
  • 相隔十年,珍稀黃嘴白鷺再現珠海市
    珍稀黃嘴白鷺再現珠海市(央廣網發 張福慶 攝)珍稀黃嘴白鷺再現珠海市(央廣網發 郭竣工 攝)央廣網珠海5月22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林蔭 陳什旺 郭竣工 張福慶)近日,珠海市觀鳥協會調查人員先後在珠海市橫琴島和金灣區三灶發現了珍稀水鳥黃嘴白鷺,這是距2010年4月首次記錄後
  • 湛江首次影像記錄到黃嘴白鷺
    近日,湛江市愛鳥協會工作人員和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團隊在湛江某海島上開展鳥類調查時,記錄到珍稀水鳥黃嘴白鷺,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這是湛江首次錄得其確切影像資料,實錘證明了湛江有黃嘴白鷺的分布。通過照片可以看到,和其他種類「白色鷺鳥」相比,黃嘴白鷺主要的辨識特徵是:繁殖期嘴橘黃,眼先藍色,腳黑趾黃,而非繁殖期嘴黑褐,下嘴基黃褐,腳脛黃綠帶黑色。「此前已發現帶衛星跟蹤器的黃嘴白鷺反饋的路徑經過湛江,但湛江本地一直沒有確切的目擊記錄,這次目擊和影像資料的收集對於湛江鳥類保護工作來說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記錄。」
  • 湛江首次影像記錄到黃嘴白鷺 是保護級別最高的白色鷺鳥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黃嘴白鷺。受訪者供圖南都訊 記者陳燕 通訊員林蔭 近日,湛江市愛鳥協會工作人員和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團隊在湛江某海島上開展鳥類調查時,記錄到珍稀水鳥黃嘴白鷺,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這是湛江首次錄得其確切影像資料,證明了湛江有黃嘴白鷺的分布。
  • 西安:閻良警民接力救助腿骨折落難的瀕危鳥類「黃嘴白鷺」
    2019年11月17日上午,閻良分局閻良派出所民警接到群眾報警,稱在西安市閻良區鳳凰街辦斷垣村的魚池邊發現一隻受傷的水鳥。值班民警張勇剛、王延安立即趕到現場,經現場查看,發現群眾所報稱的受傷水鳥,是一隻因受傷落單的黃嘴白鷺,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相隔十年,黃嘴白鷺重返金灣!全球僅3400隻
    相隔十年,黃嘴白鷺重返金灣! 小編曾為大家介紹的,有著「鳥中熊貓」之稱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臉琵鷺,除了黑臉琵鷺,金灣又發現了珍稀水鳥
  • 海南越冬水鳥調查:5名年輕人會文趕海尋鳥 發現瀕危鳥類
    當日,海南觀鳥會、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聯合文昌清瀾紅樹林省級自然保護區等單位在海南沿海50個水鳥棲息地開展同步調查。海南越冬水鳥調查自2003開始每年一次,從未間斷,至今連續開展了17年,調查既是一項科考活動,又是一項公民科學活動,除獲得豐富的調查數據外,還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本土鳥類愛好者,是海南島持續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鳥類調查活動。
  • 黃嘴白鷺:
    黃嘴白鷺,也叫老白、唐白鷺,珍稀水禽,中型涉禽。
  • 新疆兵團二師森林警察成功救助一隻黃嘴白鷺
    民警通過對照新疆鳥類圖譜,並聯繫二師野生動物救助站和兵團29團獸醫站人員後,確認這隻「大鳥」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黃嘴白鷺。   隨後,民警將這隻黃嘴白鷺送往救助中心,準備進行觀察、餵養一段時間後,待其具備野外生存能力時予以放生大自然。
  • 市民目擊:驚現瀕危野生動物黃嘴白鷺棲集萬綠湖
    黃嘴白鷺也叫白老、唐白鷺等,是一種中型涉禽。它披著一身乳白色的羽毛,一塵不染,顯得高傲而文雅。 黃嘴白鷺的祖先出現於700萬年前的中新世,現生的種群沒有亞種分化,在國外見於俄羅斯、日本、朝鮮、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地,在我國分布於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山東、河南、廣東、香港、海南等地,其中在遼寧、吉林為夏候鳥,在西沙群島為冬候鳥,其他各地大多為旅鳥。
  • 海南日報數字報-鳥明星黃嘴白鷺意外現身
    黃嘴白鷺闖入鳥友「唐唐媽」(網名)的相機鏡頭時,也沒有任何預兆,以至於大家差點錯過了它所帶來的驚喜。  4月23日,海口東寨港溼地的灘涂上,海南觀鳥會的會員「唐唐媽」偶然間拍攝到了一隻水鳥,後經確認是黃嘴白鷺,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此次發現,也是海南近十年來對黃嘴白鷺的第二筆確切的記錄。  這對「唐唐媽」和許多鳥友而言,是驚喜,也是幸運。
  • 四川秋季遷徙水鳥調查 共記錄61種共17731隻水鳥
    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14日訊(記者 劉佩佩)今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四川省林業廳獲悉,該廳組織了一次秋季遷徙水鳥調查,分別於今年10月23日和11月6日對23個遷徙水鳥集群分布點開展了兩次實地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兩次調查共記錄到水鳥61種,隸屬8目18科,水鳥個體數量17731隻。
  • 慶陽市熱心市民救助一隻野生黃嘴白鷺
    10月15日,有熱心市民反應,10月14日晚上,他在自家承包的魚塘邊救助了一隻野生白鷺,已經通過當地派出所通知了森林公安局。記者趕到現場,看到這隻白鷺蹲在一個鐵柵欄圍成的圈中,一身純白色的羽毛,黃色細長的尖嘴,精神狀態有些低迷,救助白鷺的群眾告訴記者,從昨天救回來後這隻白鷺就一直不肯進食。
  • 粵港澳大灣區將成「水鳥天堂」
    上周五,廣東省林業系統在廣州舉辦專家諮詢會,首次向社會公布了《粵港澳大灣區水鳥生態廊道建設規劃(討論稿)》(以下簡稱《規劃》)。按照《規劃》,至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將建成水鳥生態廊道,改善水鳥生境,提供更多的棲息地給珍稀野生水鳥「安家入戶」,增加種群數量。同時,廣東的街坊將有更多觀鳥路線,親近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