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越冬水鳥調查:5名年輕人會文趕海尋鳥 發現瀕危鳥類

2021-01-18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來源標題:海南越冬水鳥調查:5名年輕人會文趕海尋鳥 發現瀕危鳥類

3女2男,5名調查員泡在冰冷的海水裡,肩挎相機,手拿望遠鏡,苦苦尋找越冬水鳥。這是1月16日下午2點,記者在文昌市會文鎮南興村海邊看到的一幕。

當日,海南觀鳥會、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聯合文昌清瀾紅樹林省級自然保護區等單位在海南沿海50個水鳥棲息地開展同步調查。海南越冬水鳥調查自2003開始每年一次,從未間斷,至今連續開展了17年,調查既是一項科考活動,又是一項公民科學活動,除獲得豐富的調查數據外,還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本土鳥類愛好者,是海南島持續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鳥類調查活動。

春香是一個還未結婚的儋州女孩,在海南大學就讀期間,就迷上了觀鳥。10年來,因經常外出調查鳥類,皮膚曬得黝黑,但換來的是「鳥專家」的稱號,如今她熟悉各種鳥及其習性。

1月16日,春香和4名隊員一大早就從海口趕到文昌會文鎮。會文溼地位於海南島東北海岸,從八門灣到馮家灣一帶的濱海溼地其長度約15公裡,寬度1到4公裡,面積約45平方公裡。會文溼地囊括了我國「近海和海岸溼地」中的大部分類型,被稱為「教科書式的熱帶海岸」。最具特色的是成帶狀套疊分布的紅樹林、海草床和珊瑚礁同時出現在一個地方,這在我國很罕見。

會文鎮南興村海邊遍布茂密的紅樹林,春香和隊員需要步行蹚過1公裡多長的海水才能到達灘涂。海水裡布滿沙石,不小心腳會被割破。有的灘涂鬆軟,不慎雙腿陷進去,越掙扎陷越深,只得求助同伴幫忙才能拔出來。

「水鳥喜歡在灘涂覓食,螃蟹、貝類、魚、海生物都是它們的最愛。只有離近點,才能拍到好的照片。」為了尋找各種可愛的水鳥,春香泡在海水裡,雙目通過望遠鏡搜尋,一站就是10多分鐘,一動不動。一天忙活下來,腰酸腳疼。也有新發現讓春香興奮不已,她在這裡看到了很罕見的小青腳鷸和黃嘴白鷺,樂壞了。會文溼地是海南10多年來唯一的小青腳鷸分布點。與喜歡成群活動的椋鳥不同,有些鳥喜歡「高冷地獨來獨往」,小青腳鷸就是其中之一。小青腳鷸屬於全球性瀕危鳥類,種群數量非常稀少,一般繁殖於東北亞的薩哈林島等地,遷徙時會經過我國一些東部沿海省份。春香說,之前海南觀鳥會發布的會文溼地調查報告顯示,小青腳鷸百年來在海南一共記錄過三次,三次都在文昌會文,數量均為1隻,這一方面說明會文的小青腳鷸記錄相對穩定,另一方面也表明其非常稀有。

1月16日,5名調查員通過一天在會文鎮灘涂的尋找,發現了20多種鳥,其中有白胸翡翠1隻、鐵嘴沙鴴25隻,蒙古沙鴴64隻,青腳鷸1隻,紅頸濱鷸45隻,黑腹濱鷸47隻,灰斑鴴7隻,澤鷸5隻,潘石鷸1隻,紅腳鷸1隻,蒼鷺1隻,闊嘴鷸5隻,中白鷺4隻,白鷺65隻,鵲鴝1隻,家燕5隻,藍翡翠1隻,池鷺3隻,三趾濱鷸1隻等。「之前,我們在會文記錄到的珍稀瀕危鳥種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6種,分別是黑翅鳶、遊隼、黃嘴白鷺、小青腳鷸、領角鴞和褐翅鴉鵑,以及被列入IUCN易危動物大濱鷸和近危動物紅腹濱鷸。」調查員春香說。

「會文溼地作為海南東海岸越冬水鳥種類和數量最多的地方,調查記錄到的水鳥種類約佔海南水鳥種類的50%。近年來觀察到包括小青腳鷸、大濱鷸、大杓鷸、長嘴鷸等稀有瀕危鳥類。會文溼地被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等單位評為中國十塊最值得關注濱海溼地之一。」調查員袁浪興告訴記者,去森林、溼地和公園,尋找飛鳥的蹤跡……如今,隨著生態旅遊的逐漸興起,觀鳥也正成為人們親近大自然的悠閒方式。

3女2男,5名調查員泡在冰冷的海水裡,肩挎相機,手拿望遠鏡,苦苦尋找越冬水鳥。這是1月16日下午2點,記者在文昌市會文鎮南興村海邊看到的一幕。

當日,海南觀鳥會、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聯合文昌清瀾紅樹林省級自然保護區等單位在海南沿海50個水鳥棲息地開展同步調查。海南越冬水鳥調查自2003開始每年一次,從未間斷,至今連續開展了17年,調查既是一項科考活動,又是一項公民科學活動,除獲得豐富的調查數據外,還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本土鳥類愛好者,是海南島持續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鳥類調查活動。

春香是一個還未結婚的儋州女孩,在海南大學就讀期間,就迷上了觀鳥。10年來,因經常外出調查鳥類,皮膚曬得黝黑,但換來的是「鳥專家」的稱號,如今她熟悉各種鳥及其習性。

1月16日,春香和4名隊員一大早就從海口趕到文昌會文鎮。會文溼地位於海南島東北海岸,從八門灣到馮家灣一帶的濱海溼地其長度約15公裡,寬度1到4公裡,面積約45平方公裡。會文溼地囊括了我國「近海和海岸溼地」中的大部分類型,被稱為「教科書式的熱帶海岸」。最具特色的是成帶狀套疊分布的紅樹林、海草床和珊瑚礁同時出現在一個地方,這在我國很罕見。

會文鎮南興村海邊遍布茂密的紅樹林,春香和隊員需要步行蹚過1公裡多長的海水才能到達灘涂。海水裡布滿沙石,不小心腳會被割破。有的灘涂鬆軟,不慎雙腿陷進去,越掙扎陷越深,只得求助同伴幫忙才能拔出來。

「水鳥喜歡在灘涂覓食,螃蟹、貝類、魚、海生物都是它們的最愛。只有離近點,才能拍到好的照片。」為了尋找各種可愛的水鳥,春香泡在海水裡,雙目通過望遠鏡搜尋,一站就是10多分鐘,一動不動。一天忙活下來,腰酸腳疼。也有新發現讓春香興奮不已,她在這裡看到了很罕見的小青腳鷸和黃嘴白鷺,樂壞了。會文溼地是海南10多年來唯一的小青腳鷸分布點。與喜歡成群活動的椋鳥不同,有些鳥喜歡「高冷地獨來獨往」,小青腳鷸就是其中之一。小青腳鷸屬於全球性瀕危鳥類,種群數量非常稀少,一般繁殖於東北亞的薩哈林島等地,遷徙時會經過我國一些東部沿海省份。春香說,之前海南觀鳥會發布的會文溼地調查報告顯示,小青腳鷸百年來在海南一共記錄過三次,三次都在文昌會文,數量均為1隻,這一方面說明會文的小青腳鷸記錄相對穩定,另一方面也表明其非常稀有。

1月16日,5名調查員通過一天在會文鎮灘涂的尋找,發現了20多種鳥,其中有白胸翡翠1隻、鐵嘴沙鴴25隻,蒙古沙鴴64隻,青腳鷸1隻,紅頸濱鷸45隻,黑腹濱鷸47隻,灰斑鴴7隻,澤鷸5隻,潘石鷸1隻,紅腳鷸1隻,蒼鷺1隻,闊嘴鷸5隻,中白鷺4隻,白鷺65隻,鵲鴝1隻,家燕5隻,藍翡翠1隻,池鷺3隻,三趾濱鷸1隻等。「之前,我們在會文記錄到的珍稀瀕危鳥種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6種,分別是黑翅鳶、遊隼、黃嘴白鷺、小青腳鷸、領角鴞和褐翅鴉鵑,以及被列入IUCN易危動物大濱鷸和近危動物紅腹濱鷸。」調查員春香說。

「會文溼地作為海南東海岸越冬水鳥種類和數量最多的地方,調查記錄到的水鳥種類約佔海南水鳥種類的50%。近年來觀察到包括小青腳鷸、大濱鷸、大杓鷸、長嘴鷸等稀有瀕危鳥類。會文溼地被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等單位評為中國十塊最值得關注濱海溼地之一。」調查員袁浪興告訴記者,去森林、溼地和公園,尋找飛鳥的蹤跡……如今,隨著生態旅遊的逐漸興起,觀鳥也正成為人們親近大自然的悠閒方式。

相關焦點

  • 海南越冬水鳥調查:17年裡首次發現普通秧雞
    1月15日,由海南觀鳥會、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等單位牽頭組織的2021年海南越冬水鳥調查活動在海口下塘溼地保護小區舉行。自從2003年12月首次舉行海南越冬水鳥調查活動以來,17年間,關於海南越冬水鳥的大調查從未間斷,陸續發現多種珍稀越冬水鳥。
  • 海南百年鳥類調查:發現16種新鳥類 上百種鳥消失
    從2003年12月第一次調查開始,海南越冬水鳥調查項目進入第十個年頭。近日,香港嘉道理中國保育發布了《「海南越冬水鳥調查」10年總結》。通過調查,盧剛他們基本摸清了海南冬季水鳥的種類、數量和分布情況;發現了多個海南鳥類新記錄,豐富了海南的鳥類物種多樣性;也提升了海南溼地類型自然保護區的鳥類監測能力,培養了一批鳥類調查員和觀鳥愛好者。
  • 下塘水鳥溼地成海南越冬水鳥密度最高區域 鴴鷸類水鳥數量最多
    「這就是下塘水鳥溼地保護小區,又稱演中洋溼地。」6月29日,隨行的海南觀鳥會副會長馮爾輝告訴記者,今年6月份通過專家評審的《海口市溼地保護修復總體規劃(2017-2025年)》已將這裡列為溼地保護小區,成為我市4個珍稀瀕危動植物溼地保護小區之一。
  • 南漳縣越冬水鳥調查發現四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
    近日,按照省林業局《關於開展越冬水鳥同步調查的通知》要求,南漳清涼河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組織襄陽市野生鳥類保護協會專家、南漳縣觀鳥愛好者和本單位專業人員對溼地公園轄區內越冬水鳥開展同步調查,發現鴛鴦、紅隼、白尾鷂和普通等四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
  • 近30萬隻水鳥在鄱陽湖越冬 新紀錄鳥類11種
    " 我省鄱陽湖沿線所有保護區、15 個周邊縣( 市、區) 相關工作人員、全國鳥類環志中心以及高校專家共200 多人,分赴鄱陽湖轄區內上百個大小湖泊及周邊,同步開展越冬候鳥家底調查。" 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局黨支部書記塗曉斌說,此次調查已是我省連續第19 次在鄱陽湖區開展越冬水鳥同步調查。
  • 海南鳥類種類佔全國1/3
    鳥源豐富全國有記錄的鳥類海南佔了1/3擁有不少珍稀鳥種記錄和有重要保育價值的水鳥棲息地「今天一位鳥友在東寨港拍到了一個好東東。」香港嘉道理駐海南保育主任盧剛在「海南觀鳥會」的微信群裡興奮地發布了一個消息,很快引來「鳥友」們的跟帖。
  • 第三輪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同步調查結果出爐 少見綠鷺現身彭州
    1月26日,第23個「世界溼地日」來臨前夕,由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成都市溼地保護中心、洪雅縣國有林場、成都觀鳥會、德陽觀鳥愛鳥者協會、自貢市觀鳥會、綿陽愛鳥協會、雅安觀鳥會、四川自然學堂共同發起,在成都、德陽、眉山、綿陽、自貢、雅安等廣義成都平原所屬範圍內的江河湖泊,開展了第三輪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同步調查
  • 短趾雕、草原雕、紅頭咬鵑、海南鳽到訪!成都又新發現4種鳥類
    本季度內,繼續開展了越冬及遷徙水鳥調查、繼續開展了龍泉山和龍門山猛禽遷徙調查、春夏季鳥類繁殖調查、野生鳥類疫源疫病監測等重點活動。二季度共有67人參與調查監測工作,累計超過500人次,其中成都觀鳥會和鄉野走廊等機構還組織吸引了超過400人次的公眾參加猛禽觀察等活動。調查監測覆蓋成都全部全市縣,調查點位在一季度的基礎上擴展到69個,涵蓋成都市域的所有生境類型。
  • 四川首次冬季水鳥調查 來川越冬鳥類有63種
    四川在線消息(四川日報記者 王成棟)記錄到水鳥個體33540隻,共63種,分屬8目12科。3月3日,四川省林業廳公布了全省首次冬季水鳥調查結果。所有水鳥中,種類最多的是雁形目鴨科,共25種,其次為鸛形目鷺科。水鳥個體數量最多的是骨頂雞,有9475隻,其次為綠頭鴨、赤麻鴨。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黑鸛、黑頸鶴。
  • 成都越冬水鳥「普查」:觀測到近3萬隻,黑喉潛鳥首現四川
    9個小時、30多個點位的調查中,大家發現,這次觀察到了水鳥65種29987隻,和去年相比多了近萬隻,有四種鳥沒有再觀察記錄到,也有十種水鳥為本次調查新增記錄——其中,在興隆湖觀察到的黑喉潛鳥,為四川省鳥類新紀錄。▲黑喉潛鳥 鄒滔 攝第四輪成都平原越冬水鳥調查30多個點位同時進行1月12日,農曆臘月十八,成都市氣象臺預報,這天氣溫2~13℃。
  • 每年逾百萬隻越冬水鳥翩然來鄂
    原標題:天淨任鳥飛 水美憑鳥戲每年逾百萬隻越冬水鳥翩然來鄂(視界網 張曉紅 攝)湖北日報訊 (記者汪訓前、通訊員趙輝、蒲雲海)千湖之省,水鳥樂園。9月8日,省林業局公布2020年我省越冬水鳥調查情況,全省101個同步調查點,共記錄85種水鳥,種群數量達651305隻。
  • 四川冬季水鳥調查結果公布 63種水鳥來川越冬
    四川冬季水鳥調查結果公布 63種水鳥來川越冬 2016年03月15日 05:47:54 來源:四川日報   本報訊(記者 王成棟)近日,省林業廳公布全省首次冬季水鳥調查結果:來川越冬的水鳥有
  • 西安:閻良警民接力救助腿骨折落難的瀕危鳥類「黃嘴白鷺」
    2019年11月17日上午,閻良分局閻良派出所民警接到群眾報警,稱在西安市閻良區鳳凰街辦斷垣村的魚池邊發現一隻受傷的水鳥。值班民警張勇剛、王延安立即趕到現場,經現場查看,發現群眾所報稱的受傷水鳥,是一隻因受傷落單的黃嘴白鷺,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柳州白蓮機場發現世界瀕危鳥種海南虎斑鳽
    民航資源網2017年5月15日消息:5月8日清晨,柳州機場場務隊驅鳥人員在飛行區巡視時,在機場環場道南頭水閘附近的鳥網上發現一隻神秘的大鳥,於是驅鳥人員迅速將這隻大鳥小心翼翼地解救下來,因為從來沒有見過這種「怪鳥」,驅鳥人員隨即上報部門領導,並通知柳州市廣西生態學院野生動植物保護專家周天福教授。
  • 海南共記錄到54隻瀕危雀鳥黑臉琵鷺 全球僅有3259隻
    瀕危雀鳥黑臉琵鷺全球同步調查結果公布,比去年多533隻  我省共記錄到54隻黑臉琵鷺  海南日報海口3月19日訊(見習記者 周曉夢 通訊員盧剛)瀕危雀鳥黑臉琵鷺家族又添新成員。近日,香港觀鳥會公布2015年黑臉琵鷺全球調查結果,共記錄到3259隻瀕危雀鳥黑臉琵鷺,比上一年的2726隻多了533隻,上升幅度19.6%,首次記錄超過3000隻,創近25年新高。其中,我國共記錄到330隻,海南54隻。  海南作為候鳥棲息地之一,每年都會有一定數量的黑臉琵鷺選擇在此避寒過冬,今年我省共記錄到的黑臉琵鷺數量是54隻,其中東方四更有34隻,臨高新盈有20隻。
  • 成都境內記錄鳥類達495種!新增短趾雕等4個新記錄
    7月5日,記者從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獲悉,《2020年成都市生物多樣性(鳥類)監測及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巡護報告(第二季度2020.04.01—06.30)》(以下簡稱《報告》)出爐。報告顯示,2020年二季度調查共記錄到鳥類193種8614隻,相較一季度170種不重複記錄96種。
  • 一個珍稀瀕危鳥種棲息地,擁有神秘的鳥種「神話之鳥」
    閩江河口國家溼地公園,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潭頭、梅花鎮閩江入海口處,有河口水域、潮間帶沙灘、紅樹林沼澤等7種溼地類型,是候鳥遷徙重要越冬地、水鳥集中分布區、眾多珍稀瀕危鳥種的棲息地。特別是在這裡有一種神秘的鳥種,其行蹤飄忽不定,人類對它所知甚少;這是一種極其瀕危的鳥種,目前全球發現的不到50隻。在神秘消失63年之後,它卻又神奇出現, 學者們稱它為「神話之鳥」,它就是黑嘴端鳳頭燕鷗,因其首次發現是在中國大陸境內,因此又被稱為中華鳳頭燕鷗。
  • 「鳥類中的大熊貓」現身海南 還有這些「大熊貓」曾被發現
    全球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來了海口東寨港!黑臉琵鷺的繁殖地位於朝鮮半島,每年於10月下旬陸續飛來海南越冬,到第二年的4月初返回北方。研究黑臉琵鷺十多年的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所長盧剛告訴記者,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黑臉琵鷺在東寨港越冬比較穩定,最多的年份是1987年,共有26隻越冬;到了2000年以後,東寨港就很少有黑臉琵鷺出現了。上一次在東寨港越冬的記錄還是2016年,共有2隻,2019年只有1隻過境。
  • 海南鳥類知多少?黑頭白䴉等10種鳥瀕臨滅絕
    海南島作為冬候鳥的重要越冬地之一,每年冬季,總有一批「老朋新客」的鳥兒遠道而來。海南的鳥類資源狀況如何?都有哪些鳥類大家族?近些年有何變化?這一系列的問題都令人感到好奇。鳥類資源的狀況,是一個地區生態環境的一個重要信號燈。但需要說明的是,有關海南島鳥類方面的參考資料眾多,但到目前為止,對海南鳥類物種沒有確切的統計,海南島至今還沒有完整的鳥類編目。
  • 柳州發現神秘鳥海南虎斑鳽"老巢" 可能是繁殖基地
    從照片上看,該鳥的羽毛為黑褐色,和樹枝的顏色很相近,身上有白色斑點。其最大的特點是嘴長、頸長、腳長,並且眼珠又圓又大,像拇指般大小的玻璃球。「這種鳥非常罕見,已經很少在野外發現了,甚至有專家認為這種鳥類已滅絕了!」柳州市鳥類專家俸海刀介紹說,海南虎斑鳽已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亞洲瀕危鳥類紅皮書以及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