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野化放歸林麝所產幼崽首次「上鏡」 野化放歸試驗獲成功

2021-01-15 新華社

新華社西安1月26日電(記者付瑞霞)記者從陝西省林業部門獲悉,陝西寧陝自然保護區內的紅外相機,首次拍攝到野化放歸林麝所產幼崽。放歸林麝的野外繁育,是人工養殖林麝秦嶺野化放歸試驗成功的重要標誌。

陝西省動物研究所王豔副研究員提供的照片顯示,2018年6月24日08時03分左右,在秦嶺深山中的寧陝自然保護區內,紅外相機拍攝到一隻成年的林麝個體攜帶幼仔活動的場景,成年林麝佩戴的GPS項圈表明,它正是2017年6月,陝西省林業部門放歸的13頭人工養殖林麝之一。

林麝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陝西省林業廳、陝西省科學院在2017年6月進行了人工養殖林麝野化放歸試驗,當時放歸了8隻雌性林麝、5隻雄性林麝。放歸後,陝西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王豔研究團隊和西北大學齊曉光教授團隊通過自動感應紅外相機、林麝佩戴的GPS項圈對放歸林麝進行放歸後的科研監測。

目前結果表明,放歸的13隻林麝中,至少有8隻個體適應環境、戰勝疾病與寄生蟲等災害而健康生存一年以上,與其他野生動物社會相融生存而有相對固定的活動區域。

王豔表示,這次拍到的幼崽,證明放歸林麝進行了野外繁育,這是林麝野外放歸試驗成功的重要標誌。(完)

相關焦點

  • 陝西野化放歸林麝成功 林麝萌寶首次上鏡
    攝像機下一隻野化放歸的林麝。  紅外相機下,一隻林麝帶著自己的幼崽路過,好奇的寶寶正面對著鏡頭,而帶著項圈的媽媽機警地縱身跳開……這一幕發生在寧陝自然保護區內,林麝媽媽脖子上的項圈表明,它正是2017年6月,陝西省林業部門放歸的13頭人工飼養林麝之一。1月25日記者獲悉,科研人員發現保護區內的紅外相機首次拍攝到野化放歸林麝幼崽。
  • 人工養殖林麝秦嶺野化放歸試驗獲得成功—新聞—科學網
    佩戴GPS項圈的林麝個體     佩戴GPS項圈的林麝個體攜帶產的幼仔
  • 大熊貓野化放歸:選點有講究 明年或出放歸方案
    2005年8月首次放歸至今,四川已野外放歸大熊貓6隻。  我省正改進大熊貓放歸前的野化訓練模式,精選放歸對象。  「大熊貓物種的延續根基仍在野外種群的增長,人工繁育過程中積累的技術手段,應該更為廣泛地應用於大熊貓野化放歸、野生種群復壯上。」省林業廳副廳長降初日前在第四屆兩岸四地大熊貓保育教育研討會上的致辭得到與會者認同。
  • 野化放歸 復壯小種群
    野化放歸,雅安勇敢地挑起了這一重擔。  2009年,慄子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始承接大熊貓放歸工作,並於2014年獲批成為全國首個「大熊貓野化培訓放歸基地」;2018年,成都大熊貓野化個體「星辰」「和雨」順利入住四川大相嶺大熊貓野化放歸基地,這標誌著四川大相嶺大熊貓野化放歸基地正式成立並投入使用。  從科學發現到回歸山林,大熊貓與雅安的緣分著實不淺。
  • 大熊貓的野化放歸路
    大熊貓的野化放歸路(人民眼·瀕危野生動物繁育)圖①:8月4日,「雲濤」在培訓基地享受清涼。圖②:2017年11月,「八喜」順利放歸慄子坪。圖③:「張夢」與媽媽在野化圈。圖④:2014年3月,野外攝像機拍攝到的「瀘欣」及其幼仔。圖⑤: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韋華(右)和同事前往野化圈。圖⑥:「淘淘」活動區域示意圖。
  • 有三隻大熊貓要野化放歸啦!就在江西的這個地方……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最新發布三隻大熊貓「潘旺」「冉冉」和「雲兒」將在江西野化放歸!將擇機被放歸到位於江西省宜豐縣、銅鼓縣交界處的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是大熊貓首次在四川以外的地方野化放歸快戳視頻,了解一下吧!
  • 朱䴉將首次在秦嶺以北野化放飛
    新華網西安6月24日電(記者 陳晨)23日,32只經過野化訓練的朱䴉
  • 南嶽第一批經過野化訓練的成年白鷳放歸森林
    11月4日上午,南嶽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將第一批經過野化訓練的成年白鷳在南嶽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放歸自然。這是保護區首次對人工繁育的白鷳實行放歸,也是擴大該種群數量的一次嘗試。因其體態優雅華麗,歷來被文人墨客所喜愛。《禽經》記載:「似山雞而色白,行止閒暇」,因此宋代李昉所畜養的五種珍禽中,白鷳被稱為「閒客」;唐代李白鍾愛白鷳,曾作詩《贈黃山胡公求白鷳》;清朝更把白鷳作為五品官服的圖案。
  • 湖南省林業局召開華南虎野化放歸論證座談會
    12月11日,湖南省林業局在壺瓶山自然保護區召開華南虎野化放歸論證座談會,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胡長清出席會議並講話。胡長清指出,華南虎野化放歸工作是我省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一項重要舉措,有關地區和部門要高度重視,穩妥推進。要明確目標,堅定信心,大膽邁出第一步。要科學論證,精心操作,實幹而不亂幹,善幹而不蠻幹。要認真履職,積極推進,以「做作品而不是做作業」的態度妥善開展各項工作。要加強匯報,爭取支持,凝聚各方力量把這項工作做成功。
  • 全球首次同時放歸兩隻異性大熊貓 「八喜」「映雪」雙雙歸山野
    全球首次同時放歸兩隻異性大熊貓 「八喜」「映雪」雙雙歸山野   11月23日上午,大熊貓「八喜」「映雪」在雅安慄子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放歸。
  • 中國將第二次野放大熊貓 首放熊貓意外摔死(圖)
    對「淘淘」的野化培訓持續兩年多,沒有人工採摘清洗的新鮮竹子,就要學會野外覓食、尋找水源;離開舒適的熊貓基地,在野外和天敵黑熊、金錢豹、野狼正面遭遇。  近十年國內還沒有熊貓放歸的成功案例。首隻放歸的大熊貓在野外意外死亡,放歸一度擱淺。
  • 新疆福海縣:三個泉野馬成野化最成功野馬群
    圖片由張赫凡提供  天山網訊(記者趙梅 通訊員張赫凡報導)近日,從阿勒泰地區福海縣三個泉野馬野放點傳來消息,該野放點野馬群放歸野外12年以來,從未在冬天回到野放點找吃的,其家族從最初1群6匹野馬發展到2群19匹野馬,已完全適應了大自然環境,成為野化最成功的野馬群。
  • 敦煌西湖「再次放歸」4峰野駱駝
    通過這幾年我們的監測觀察,護林員都和野駱駝建立了比較深厚的感情,今天要把它放歸野外了,作為我們管護過的護林員來說,真正是有點不舍!」 11月27日上午,何東站長為旺旺戴上了GPS電子項圈,並全程護送旺旺和其他3峰野駱駝到達放歸目標區域。
  • 新疆三個泉野放點:野馬群連續3年添丁8匹
    本報訊  據新疆阿勒泰福海縣三個泉野馬管理站透露:三個泉野馬野放點野馬種群近3年連續添丁8匹,該種群已從最初的6匹發展到目前的19匹。這些野馬已連續10多年在不依賴人工補飼的情況下度過嚴酷的冬天,野性恢復得很好,成為目前新疆放歸野馬中野化最成功的群體。  野馬放歸種群面臨六大難關:一是適應自然環境中的食物和水源。二是抵禦天敵。三是度過冬季嚴酷生存條件。
  • 「牽手」成功!野生美洲虎與圈養美洲虎首次交配,或明年產下幼崽
    該動物保護組織擁有許多動物學家,在美洲虎、食蟻獸等珍稀動物餵養、繁殖、野化等方面很有經驗,曾對在動物園出生的美洲虎進行野化訓練,然後成功放歸野外。該組織想到了一個辦法:為美洲虎卡蘭塔「牽線搭橋」,給它介紹一個配偶。
  • 陝西秦嶺大熊貓家族好事連連 5天連添三隻國寶大熊貓
    更直接的感受,秦嶺大熊貓鼻骨比四川大熊貓短五分之一,所以臉部更圓,它看上去更憨態可掬,所以陝西人把秦嶺大熊貓稱為「國寶中的美人」。&nbsp&nbsp&nbsp&nbsp8月22日,陝西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的7歲大熊貓秦秦成功產下一對雌性雙胞胎。此前,8月17日,大熊貓永永順利產下一隻雌性幼崽。這是今年大熊貓家族的第一位新成員。
  • 陝西秦嶺大熊貓家族好事連連 5天連添三隻國寶大熊貓
    更直接的感受,秦嶺大熊貓鼻骨比四川大熊貓短五分之一,所以臉部更圓,它看上去更憨態可掬,所以陝西人把秦嶺大熊貓稱為「國寶中的美人」。8月22日,陝西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的7歲大熊貓秦秦成功產下一對雌性雙胞胎。此前,8月17日,大熊貓永永順利產下一隻雌性幼崽。
  • 20隻朱䴉,在秦嶺北麓野化放飛
    為繼續擴大陝西秦嶺北麓野外朱䴉種群數量及分布範圍,實現種群持續健康發展,9月26日上午10時,陝西秦嶺北麓朱䴉放飛活動在秦嶺國家植物園舉行。此次放飛的20隻朱䴉,屬於不同年齡段的朱䴉個體,陝西林業部門為其中5隻佩戴衛星追蹤器,開展跟蹤監測,及時掌握放歸朱䴉的生存狀況,研究朱䴉野外、覓食、繁殖、遷飛等規律。同時在冬季時節將對其進行投食,對不適應野外生存的個體及時採取救護收容。
  • 敦煌4峰攻擊性野駱駝被捕獲後再放歸 配備GPS項圈實時監測
    截至目前這4峰野駱駝已經繁育增加到了11峰,新增了8峰,其間還死亡了1峰,新增的都是初次放歸4峰的後代。」但是由於放歸經驗不足,野駱駝放歸後,其中的雄性個體除表現出較強的繁殖能力和適應能力外,還暴露出破壞監測和防護設施、伺機與人接觸、發情期攻擊人等極端行為。「由於首次放歸沒有經驗借鑑,放歸地位於玉門關保護站附近。
  • 兩大熊貓將放歸野外 "衛星電話"和"身份證"隨身
    此前 接受了系統野化訓練  此前,兩隻大熊貓在臥龍自然保護區天台山野化培訓基地接受系統的野化訓練,為了順利完成放歸工作,稍早前工作人員對它們進行了回捕。  據悉,本月19日,兩隻大熊貓將啟程前往慄子坪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