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1月26日電(記者付瑞霞)記者從陝西省林業部門獲悉,陝西寧陝自然保護區內的紅外相機,首次拍攝到野化放歸林麝所產幼崽。放歸林麝的野外繁育,是人工養殖林麝秦嶺野化放歸試驗成功的重要標誌。
陝西省動物研究所王豔副研究員提供的照片顯示,2018年6月24日08時03分左右,在秦嶺深山中的寧陝自然保護區內,紅外相機拍攝到一隻成年的林麝個體攜帶幼仔活動的場景,成年林麝佩戴的GPS項圈表明,它正是2017年6月,陝西省林業部門放歸的13頭人工養殖林麝之一。
林麝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陝西省林業廳、陝西省科學院在2017年6月進行了人工養殖林麝野化放歸試驗,當時放歸了8隻雌性林麝、5隻雄性林麝。放歸後,陝西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王豔研究團隊和西北大學齊曉光教授團隊通過自動感應紅外相機、林麝佩戴的GPS項圈對放歸林麝進行放歸後的科研監測。
目前結果表明,放歸的13隻林麝中,至少有8隻個體適應環境、戰勝疾病與寄生蟲等災害而健康生存一年以上,與其他野生動物社會相融生存而有相對固定的活動區域。
王豔表示,這次拍到的幼崽,證明放歸林麝進行了野外繁育,這是林麝野外放歸試驗成功的重要標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