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養殖林麝秦嶺野化放歸試驗獲得成功—新聞—科學網

2021-01-10 科學網

 

 

佩戴GPS項圈的林麝個體

 

 

佩戴GPS項圈的林麝個體攜帶產的幼仔(左紅圈標註)

王豔 、邊坤提供照片

 

據陝西省動物研究所王豔副研究員提供照片表明,2018年6月24日08時03分左右在秦嶺深山中的寧陝縣旬陽壩響潭溝密林裡,紅外相機拍攝到一隻成年的佩帶GPS項圈的人工養殖的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林麝個體及攜帶幼仔活動的場景,從而表明陝西省林業廳、陝西省科學院在2017年6月29日進行的世界首次養殖林麝野化放歸試驗獲得成功。

 

2017年6月29日,在陝西寧陝縣境內的寧東林業局響潭溝野化放歸8隻雌性林麝、5隻雄性林麝。放歸後至今,陝西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王豔研究團隊和西北大學齊曉光教授團隊通過自動感應紅外相機技術、林麝佩戴的GPS項圈定位追蹤、跟蹤觀察、樣方調查等方法對放歸林麝進行放歸後的科研監測,目前結果表明,放歸的13隻林麝中最少有8隻個體適應生境選擇、戰勝疾病與寄生蟲等災害而健康生存一年上,與其他野生動物社會相融生存而有相對固定的活動區域,及重要的一個標誌就是生存並產仔繁育後代。

 

陝西省動物所吳家炎研究員表示,放歸的個體能夠生存並產仔繁育後代是人工養殖野生動物野化放歸成功與否的根本標誌。

 

王豔表示,將繼續進行野化放歸林麝活動觀察、研究。

 

 

相關焦點

  • 陝西野化放歸林麝所產幼崽首次「上鏡」 野化放歸試驗獲成功
    新華社西安1月26日電(記者付瑞霞)記者從陝西省林業部門獲悉,陝西寧陝自然保護區內的紅外相機,首次拍攝到野化放歸林麝所產幼崽。放歸林麝的野外繁育,是人工養殖林麝秦嶺野化放歸試驗成功的重要標誌。陝西省動物研究所王豔副研究員提供的照片顯示,2018年6月24日08時03分左右,在秦嶺深山中的寧陝自然保護區內,紅外相機拍攝到一隻成年的林麝個體攜帶幼仔活動的場景,成年林麝佩戴的GPS項圈表明,它正是2017年6月,陝西省林業部門放歸的13頭人工養殖林麝之一。
  • 陝西野化放歸林麝成功 林麝萌寶首次上鏡
    攝像機下一隻野化放歸的林麝。  紅外相機下,一隻林麝帶著自己的幼崽路過,好奇的寶寶正面對著鏡頭,而帶著項圈的媽媽機警地縱身跳開……這一幕發生在寧陝自然保護區內,林麝媽媽脖子上的項圈表明,它正是2017年6月,陝西省林業部門放歸的13頭人工飼養林麝之一。1月25日記者獲悉,科研人員發現保護區內的紅外相機首次拍攝到野化放歸林麝幼崽。
  • 20隻朱䴉,在秦嶺北麓野化放飛
    此次放飛的20隻朱䴉,屬於不同年齡段的朱䴉個體,陝西林業部門為其中5隻佩戴衛星追蹤器,開展跟蹤監測,及時掌握放歸朱䴉的生存狀況,研究朱䴉野外、覓食、繁殖、遷飛等規律。同時在冬季時節將對其進行投食,對不適應野外生存的個體及時採取救護收容。
  • 全國最大林麝人工養殖縣林麝存欄量近萬頭
    新華社西安3月28日電(記者毛海峰)全國最大的林麝人工養殖縣
  • 大熊貓野化放歸:選點有講究 明年或出放歸方案
    2005年8月首次放歸至今,四川已野外放歸大熊貓6隻。  我省正改進大熊貓放歸前的野化訓練模式,精選放歸對象。  「大熊貓物種的延續根基仍在野外種群的增長,人工繁育過程中積累的技術手段,應該更為廣泛地應用於大熊貓野化放歸、野生種群復壯上。」省林業廳副廳長降初日前在第四屆兩岸四地大熊貓保育教育研討會上的致辭得到與會者認同。
  • 朱䴉將首次在秦嶺以北野化放飛
    新華網西安6月24日電(記者 陳晨)23日,32只經過野化訓練的朱䴉
  • 有三隻大熊貓要野化放歸啦!就在江西的這個地方……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最新發布三隻大熊貓「潘旺」「冉冉」和「雲兒」將在江西野化放歸!01我國大熊貓首次川外野化放歸重01大熊貓的重引入,是指將圈養繁育的大熊貓經野化培訓後,放歸到歷史分布區內生活繁衍,從而重建其野生種群。
  • 「寶雞市林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舉行成立一周年座談會—新聞...
    「這個小的林麝崽僅7天大!是從收集種群個體的第二代。」 「一年內僅就五六個種群的數頭個體成功引養到這裡已是很不容易的事!為鳳縣通過科技推動邁向為『中國林麝之鄉』打下了堅實基礎的第一步。」唐周懷、張帆及一些專家在座談會中間到寶雞市林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鳳縣逢春濟民可信科技養殖有限公司的三個養殖場參觀時的肯定言詞。
  • 野生動植物保護|陝西:20隻朱䴉在秦嶺北麓秦嶺國家植物園放飛
    1981年,全世界只有秦嶺深處的陝西洋縣棲息著七隻朱䴉,秦嶺成為朱䴉的「諾亞方舟」。朱䴉文化是秦嶺生態文化靚麗的名片,秦嶺國家植物園是鑲嵌在祖脈秦嶺上的「生態明珠」。在秦嶺國家植物園放飛朱䴉,將動物保護與植物保護融合一體,演繹秦嶺保護事業的二重奏。陝西省林業局副局長、省林業科學院院長昝林森說,在秦嶺北麓連續開展朱䴉再引入,對促進秦嶺以北地區3個再引入種群的融合交流具有重要作用,是重建秦嶺以北朱䴉種群的重要環節。
  • 寶雞市林麝養殖呈現規模效益
    1新聞/col/col46/index.html部門動態/col/col51/index.html 寶雞市林麝養殖呈現規模效益 來源:寶雞市林業局 發布時間:2020
  • 林麝養殖有「錢」景
    華亭縣畜牧獸醫局高級畜牧獸醫師王新貴介紹,隨著野生林麝資源的減少,人工養殖林麝逐漸在國內興起,從50多年前開始,我國便對林麝人工馴養繁殖技術進行攻關,如今人工養殖林麝技術已經成熟。公麝產出的麝香有「軟黃金」之稱,是國家十大名貴中藥材之一,而國內人工養殖的林麝還不到2萬頭,所產麝香只佔藥材市場總量的10%,市場上根本不愁銷售,養殖前景非常好,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林麝身上尋找商機。
  • 湖南省林業局召開華南虎野化放歸論證座談會
    12月11日,湖南省林業局在壺瓶山自然保護區召開華南虎野化放歸論證座談會,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胡長清出席會議並講話。胡長清指出,華南虎野化放歸工作是我省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一項重要舉措,有關地區和部門要高度重視,穩妥推進。要明確目標,堅定信心,大膽邁出第一步。要科學論證,精心操作,實幹而不亂幹,善幹而不蠻幹。要認真履職,積極推進,以「做作品而不是做作業」的態度妥善開展各項工作。要加強匯報,爭取支持,凝聚各方力量把這項工作做成功。
  • 林麝散發「致富香」
    陳樹民是鳳縣家庭馴養林麝第一人,今年60歲,從事林麝養殖已經30餘年。鳳縣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態環境,自古就有野生林麝出沒。但幾十年來,這裡的林麝養殖都是零敲碎打。近年來,縣上把養殖林麝確定為富民強縣的主導產業,一系列扶持政策如春風入戶,硬是把一個富民產業做到了全國第一。
  • 20隻「東方寶石」放飛秦嶺北麓
    秦嶺國家植物園舉行。林業部門將為其中5隻佩戴衛星追蹤器,開展跟蹤監測,及時掌握放歸朱䴉的生存狀況,研究朱䴉野外、覓食、繁殖、遷飛等規律,為朱䴉長距離遷徙進行科學探索。在冬季時節將進行投食,對不適應野外生存的個體及時採取救護收容。此次朱䴉放飛,與以往秦嶺北麓放飛的時間段不同。以往朱䴉放飛都選在4月份朱䴉繁殖季或是7月份繁殖季節結束的時段。
  • 長江流域的朱䴉將在黃河流域過冬 秦嶺北麓首次放飛朱䴉
    為繼續擴大陝西秦嶺北麓野外朱䴉種群數量及分布範圍,實現種群持續健康發展。9月26日,陝西秦嶺北麓朱䴉放飛活動在秦嶺國家植物園舉行。此次放飛的20隻朱䴉,屬於不同年齡段的朱䴉個體,陝西林業部門將為其中5隻佩戴衛星追蹤器,開展跟蹤監測,及時掌握放歸朱䴉的生存狀況
  • 陝西秦嶺大熊貓家族好事連連 5天連添三隻國寶大熊貓
    &nbsp&nbsp&nbsp&nbsp央廣網西安8月23日消息(記者劉濤)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國寶大熊貓故鄉在哪?很多人第一反應是四川。其實,不僅四川,秦嶺山系也有大熊貓。不被大眾所熟知的是,種群密度最大的熊貓棲息地是在秦嶺,罕見的棕色大熊貓也在秦嶺。
  • 陝西秦嶺大熊貓家族好事連連 5天連添三隻國寶大熊貓
    央廣網西安8月23日消息(記者劉濤)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國寶大熊貓故鄉在哪?很多人第一反應是四川。其實,不僅四川,秦嶺山系也有大熊貓。不被大眾所熟知的是,種群密度最大的熊貓棲息地是在秦嶺,罕見的棕色大熊貓也在秦嶺。
  • 陝西秦嶺北麓 朱䴉再次起飛 繼續擴大秦嶺北麓野外朱䴉種群數量及分布範圍
    在放飛活動現場,記者從陝西省林業科學院珍稀野生動物救護基地高級工程師張軍風處了解到,此次放飛的20隻朱䴉,屬於不同年齡段的朱䴉個體,陝西林業部門為其中5隻佩戴了衛星追蹤器,將開展跟蹤監測,以便及時掌握放歸朱䴉的生存狀況,研究朱䴉野外
  • 大熊貓的野化放歸路
    為拯救大熊貓孤立小種群,改變其瀕臨滅絕的狀態,同時也為了整個大熊貓種群持續繁衍,從2003年起,我國陸續建成位於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核桃坪野化培訓基地、天台山野化培訓基地,以及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自2009年起,慄子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始承接大熊貓放歸工作,並於2014年獲批成為全國首個「大熊貓野化培訓放歸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