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1日消息(記者 方婧)最初以「注水養魚」為目的興建的故宮博物院延禧宮水晶宮「爛尾」百餘年後,30日首次迎來真魚。
200條宮廷金魚和34件宮藏金魚題材文物一同亮相
據悉,此次聯展分為金魚展和金魚題材文物展兩個部分。近200條宮廷金魚和34件(套)宮藏金魚題材文物一同亮相。其中,金魚展以16個木海陳列於延禧宮院內,持續至8月11日;故宮博物院藏金魚題材文物展位於延分。禧宮東側一層展廳,展出金魚題材文物藏品34件(套),持續至8月30日。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金魚展共展出來自北京、上海、天津、武漢、南京、福州、蘇州等12個地區42個品種的近200條宮廷金魚,很多都是難得一見的世間珍品。其中鵝頭紅、王字虎頭、奶牛花蘭壽、十二紅龍睛蝶舞、雪青望天球金魚界的「翹楚」也在此次金魚展中亮相。
延禧宮東側一層的展廳是故宮博物院藏金魚題材文物展,從故宮博物院藏品中遴選出金魚題材文物34件(套),與庭院內遊嬉的金魚一同展出,展覽分「魚之樂」「魚之意」「魚之器」三個單元。展出文物涵蓋帶有生動金魚圖案的瓷器與織繡類文物;包含吉祥寓意的紋樣用繪畫、緙絲、刺繡、嵌螺鈿、套色玻璃、掐絲琺瑯等技法,裝飾在紈扇、瓷器、衣料、文具匣、鼻煙壺等日常生活用品上。此外,一些清代宮廷使用過的魚缸也在展出之列,此次展出的有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同治四朝青花雲龍紋魚缸,遊客可以一窺宮廷魚缸的發展變化。
紫禁城與金魚淵源久遠
史料記載,明神宗萬曆皇帝就是金魚鑑賞家。每年中秋節,各宮院都要舉行賽金魚活動。清中期以後,皇帝及達官貴人都把賞魚作為樂事。鼎盛時期曾有279個宮廷金魚品種爭奇鬥豔。皇宮、王府都會僱請專業的養魚技人,喚之「魚把式」。從雍正帝起,北京的金魚池有了交皇魚的貢例,每年要挑選一批品質優良、品種新奇的金魚送入宮中,蓄養在御花園內。
因為金魚與「金玉」諧音,寄寓人們對「金玉滿堂」「金玉同賀」的美好祈願,文人墨客、能工巧匠都願以金魚為題創作。此次在延禧宮東側的一層展廳,就有一幅長達13米的《金魚百影圖卷》,由著名文物鑑賞家王世襄的母親金章於1909年所繪,筆墨靈動秀潤,非常富有表現力。
本次聯展延續了「實物+文物」的展覽思路,是故宮博物院創新展覽形式的又一次有益嘗試。展覽精巧雅致,意味雋永,文物與實物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是一次將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活起來」的生動展示,是故宮博物院用現代表達方式激活傳統文化生命力的又一創新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