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總裁伍德拉夫曾說過:「即使可口可樂公司在全球的工廠一夜化為灰燼,但憑藉可口可樂的品牌,就能在短期內很快恢復原樣。」今天,我們來到了品牌營銷的時代,品牌的價值在市場上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很多時候甚至已經超越了產品本身的價值。
對於一家初創公司來說,在品牌雲立的市場競爭中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定位?又該如何從0到1打造自己的品牌呢?讀完這篇文章,你會找到答案。
流量:它也可以是藍海
首先,為什麼會出現品牌這個概念?
原因在於,我們進入了一個社會生產過剩的時代。在過去,物質資源匱乏,消費者自然不會挑挑揀揀。如今,走進超市,琳琅滿目的商品讓你應接不暇,這個時候該買哪一種?品牌的作用就凸顯了。
所以說,品牌最大的作用是降低人們的選擇成本。品牌的出現使得人們對一個產品更加信任和放心,可以節約消費者挑選物品的時間,更能降低「踩坑」的風險。
但為什麼現在「品牌」越來越難做,越來越吸引不到流量了呢?首先是巨頭壟斷。一份調查報告顯示,BAT等五家網際網路巨頭幾乎掌握了中國80%的線上流量。其次,現在不僅僅是社會生產過剩,連「品牌」都過剩了。當競爭者蜂擁的時候,流量成本也隨之被抬高。最後還有一個殘酷的事實,就是網際網路人口紅利趨於結束。據統計,早在2017年8月,全國活躍智能行動裝置(包括手機和平板)就已經達到了10.8億,適齡人群幾乎全都進入智能行動網路,流量的人口紅利幾近消失。
如果把全世界的消費者認為可信任的和能夠彰顯「逼格」的品牌列出來,從它們的創辦時間拉一個年代軸,做平均算法後會發現,品牌的形成平均需要75年。
對於大企業來說,擁有悠久的歷史、豐富的產品線,自然適合採用「品牌」的方式獲得流量;可是對於初創公司來說,資金量不夠龐大,產品也比較單一,該怎麼去跟大企業競爭,從而搶奪流量呢?
破局的方法是IP。
什麼是IP?它直譯過來就是智慧財產權,可以是書、是漫畫、是遊戲;也可以是一棟房子、一個人、一首歌;甚至可以是一種商業模式、一種思維方式。
不管怎麼樣,IP厲害的地方在於它自帶流量。
這就是IP和品牌大為不同的地方了。對於「品牌」來說,它對待消費者的態度是「討好」,需要不斷證明自己,不斷用優質的產品、良好的服務吸引消費者,讓對方選擇自己;對於「IP」來說,它是被消費者追捧的,也沒有一個固定的產品,但只要是與IP相關的東西,消費者就會毫不猶豫地掏腰包。
你看,本來是紅海的「品牌型流量」,轉變思路之後就變成了藍海的「IP型流量」。
前面說過,品牌的重要性在於消費者信任它。IP也是如此。該如何利用IP打造信任感?
《流量是藍海》一書的作者畢勝花了5年時間,搭建了C2M顧客直連工廠的平臺,總結出了搭建基礎信任的三步法:
第一步是性價比信任。大牌品質,工廠價格,通過改造中國的頂級工廠,讓用戶的訂單直接連接工廠的生產線,對用戶來講,可以花幾百元的價格,買到上萬元品質的大牌製造商直供的商品。對工廠來講,先有訂單再生產,可以去掉庫存這個頑疾。
為了打造性價比信任,他創辦的「必要商城」(簡稱:必要)要求入住商家必須是為大牌代工過的,必要還設定了57條嚴苛的招商標準,目的就是讓用戶買到高品質的商品。
第二步,服務信任。必要用了三年多的時間,與所有商家一起,開發並運行了7*24小時客服系統,以充分獲得消費者信任。
第三步,價格信任。必要對合作夥伴在定價上有嚴格的要求,上線即是最優價,從來不打折,這個策略堅持了5年。
下載必要APP,搜索《流量是藍海》即可購買本書
畢勝:網際網路老兵的歷練
畢勝是一名網際網路老兵,從百度總裁助理、市場總監做起,他僅用三年時間就把當時默默無聞的百度打造成網際網路第一品牌,流量穩居亞洲第一,獨創多種營銷模式,被業界稱為「百度式營銷」。
他見證了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也深刻了解時下中國網際網路最需要的是什麼,那就是電子商務。隨著百度赴美上市,31歲的畢勝實現了財務自由,並選擇從百度退休,於2008年創辦了樂淘網。
好友雷軍率先投資了200萬美元。樂淘網一開始賣玩具,半年多後轉型賣鞋。創立兩年後,銷售額就突破了一個億。蒸蒸日上的樂淘網一時風光無限,甚至引起了紐交所主席的注意,親自登門拜訪樂淘網訪問畢勝。
相比其他電商,樂淘的廣告費相對比較少,原因是畢勝有百度這個大流量做依託,就連幾乎從來不會放廣告的百度首頁,也肯破例為樂淘通融。但即使這樣,電商行業的流量越來越貴,利潤也越來越薄。
2011年,畢勝受邀參加中歐商學院的即興演講。在演講中,畢勝通過數據分析等方法,得出「如果庫存問題無法解決,電商就永遠不會盈利」、「垂直電商是騙局」的結論,引起巨大轟動。
坦率的言論也讓畢勝成為了業內公敵。2013年,畢勝決定賣掉樂淘網。隨後,他開啟一個人的發呆之旅,夜深人靜的時候,把一切清空。
在沉寂中思考了很長一段時間後,畢勝把自己和樂淘作為樣本分析,驚奇地發現了一個充滿想像空間的萬億級市場,那是淘寶、京東之外的第三種電商模式——C2M(用戶直連工廠),他想用「大牌品質,工廠價格」來改造中國傳統製造業。
「必要商城,讓消費者能夠直連全球一流製造商」。當他把這個想法分享給朋友時,沒有人在意。他決定自己做。
2014年,畢勝開始籌建必要商城,2015年7月,全球首家C2M電商平臺上線。
畢勝在花了5年時間,紮根工廠和製造業,把必要的供應鏈體系打造得初具規模後,再回頭看流量問題時,才發現流量已經是一片紅海了。
在研究和推演了大量的數據後,畢勝發現口碑傳播這個救命稻草能讓必要破解流量困局。從2018年4月開始,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在8個產品上的試驗,必要商城新客戶的增長達到了同期的10倍,而成本只有同期的1/3。眼前的幾億條數據讓畢勝相信,在這個時代,流量仍然可以從紅海跨越到藍海。
《流量藍海》這本書,就是畢勝在跨越不同流量階段後的思考和實操策略梳理。它的出版,是為了啟發更多擁有情懷,想要改變世界,卻受困於流量獲取和轉化的創業者。
有畢勝這樣經歷的人很多,他們參與創新和顛覆,所以選擇創業時,很容易產生豪情萬丈的英雄情結:做一件事,去改變世界。
創業之路道阻且長,可這些創業者似乎總是有源源不斷的力量。力量的源泉,叫作夢想。
創新:讓生活更美好
既然畢勝認為「垂直電商是騙局」,那麼他為什麼還要做必要商城?
其實並不矛盾。畢勝那番「電商是騙局」的核心,是指過長流通鏈帶來的高額成本。樂淘時期,他也努力嘗試做自有品牌,希望提高利潤率。然而現在回想起來是「治標不治本」,因為在零售體系裡,庫存依舊繞不過去。
只有打掉庫存,才能打破阻擋盈利的隔牆,最好的方法就是從用戶直達製造商,從製造商直達用戶。畢勝把這種模式稱為C2M,也就是必要做的事情。
作為C2M的率先實踐者,必要商城僅用5年時間就實現了「2500萬用戶,年復購8次,GMV年增長率100%」的超高用戶信任度和增長率。
畢勝把這5年的流量實戰日誌整理出來,放在了《流量是藍海》的第二部分。以必要商城的實際運營為例,畢勝從「有數」、「有錢」、「有貨」、「有情」、「有趣」五個維度分別講了流量、消費心理、產品策略、情感連結和滿足用戶好玩兒的天性。
畢勝還送給電商從業者「幾要幾不要」的乾貨分享:不要做PC站,因為用戶基本上在手機上下單;不要把商品照片拍照得好看到失真,因為用戶收到貨後會失望的;不要每天叫嚷著流量,多花些心思在自己的平臺上挖掘流量。書中的「幾要」的分享也是很實在的乾貨分享。
書裡還描述了必要版「一起拼」產生的有趣過程。其實,消費心理一句話就能說明白,就是「貨好、便宜、服務好」。在「有貨」部分,書裡描述了必要推出9.9元一杯星巴克品質的手衝咖啡還順豐包郵的案例,必要手衝咖啡除了貨好、便宜之外,還有一大亮點,就是用戶可以上傳照片,在咖啡杯杯套上定製自己的圖案。這是一個讓人大開腦洞的產品,你能想像到的各種圖案,都有人在嘗試。
「有情」講的是通過商品,讓用戶產生情感連結,比如在T恤上印上母校的LOGO,把孩子畫的畫印在手錶錶盤、衣服上等等,這其實利用了必要可以柔性定製的技術優勢。必要的3D引擎、AR等技術,可以讓購物變得更有趣,比如在線試戴眼鏡、在線把家具擺到不可思議的地方。(更多精彩內容可見《流量是藍海》)
大量新奇的創新獲取了用戶的信任和口碑,這也讓必要尋找到了屬於其自己的「流量藍海」,這是必要商城成功的關鍵所在。
甚至連《流量是藍海》這本書都採取了創新的C2M出版方式。這本書裡把必要內部產品運營文檔進行了開源,讀者只要關注畢勝的微信公眾號,回復相關的數字,就可以得到包括必要流量追蹤的代碼,一起拼、特權金疊加的MRD文檔、眼鏡試戴的MRD和AR技術的MRD等的開源。
創新一直是必要的基因,創新的初衷也是讓生活變得更美好。在情懷的支持下,必要還上線了一個關鍵時刻能救命的功能,那就是地震預警功能。研究表明,如果預警時間為20秒,可使人員傷亡減少63%。為地震帶來的大量傷亡所觸動,畢勝決定把地震預警功能內嵌在APP裡。如今,必要是市面上唯一一個具備地震預警功能的商業APP。
趨勢:流量的新玩法
淘寶、京東之外的電商下半場在哪裡?
中國傳統製造業面臨供應鏈過長的問題,經銷商如何打破庫存困局?
90後、00後一代的定製化、個性化消費需求如何實現?
這些問題的解答需要使用流量的新玩法。
必要商城採取了流量新玩法之後,重構了工廠和渠道的利益關係。在傳統的商業環境下,從工廠出來的產品經過一級經銷商、二級經銷商、零售店和用戶,中間經過了太多環節,信息傳輸過程中的誤差和每個環節之間的利益衝突產生的額外成本,最終都需要消費者來埋單。中國有好喝的咖啡、優秀的梭織工廠、符合全球環保標準的牛仔褲工廠,問題是如何讓這些工廠直接為消費者服務。
畢勝在電商領域經歷過成功和挫折,總結20年來的經驗教訓,他發現,一個網際網路產品,從MRD(市場需求文檔)開始,一直到成熟運營,中間需要耗時6個多月。傳統思維中,流量是曝光量;新的思維中,流量不再是曝光量,而是人心——人心所向,即是流量。
區別於傳統流量模式,這種流量模式更注重數學之美,將用戶的心理活動以數學邏輯貫穿,做出用戶心理行為分析的數據圖,更好地把握用戶每一個動作背後的心理變化,最終達到良好的流量獲取和轉化效果。
從跑馬圈地粗放式的流量抓取,到精耕細作的流量獲取和維繫,用戶心理洞察環節在其中變得越發重要。
對用戶心理的準確洞察,不但能獲取「流量」,更能實現「留量」。在書的第三部分,介紹了讓用戶留下來的策略。作者認為,讓用戶留下來的,不是你的「手段」或者所謂的「運營技巧」,而是用戶「我不捨得走」。這就一定要通過大數據計算,大概知道用戶的基礎畫像,知道他是誰,同時又通過用戶同意的方法,分析出用戶的社交關係,形成一套精準動態的用戶資料庫,這個時候不需要什麼運營手段,用戶就會留下來,因為這裡讓他快樂。
舉個例子。書裡強調,不論怎麼優化,有以下幾點切記:
1、從首頁到商品,不要超過兩頁。因為多一頁,70%的用戶就走光了。
2、能不讓用戶點的,千萬不要讓用戶去點,因為多一次點擊,70%的用戶可能就流失了。
3、能不讓用戶輸入的,千萬不要讓用戶輸入,實在要輸入的,最好用語音轉文字輸入。沒別的,因為打字好麻煩。
4、電商公司,推廣專題千萬不要選品!不要選品!因為很簡單,你根本選不準。
「汝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汝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汝之心外。」王陽明先生此番「存在即被感知」的話,對畢勝影響很大。良知在於我們的本心,你方能看清事物的本質。
王陽明心學給畢勝最大的啟示就是「人慾即天理」,這裡說的人慾,在商業上來講,其實就是消費心理。一句話說明白,就是「貨好、便宜、服務好」。
每個公司的業務模式不大相同,但是只要找對了正確的方法論,各項用戶的行為、邏輯不會有差別。
在書的最後,畢勝提醒創業者,流量不是一切。「假如你的LTV(用戶生命周期) 是10000,你UAC(用戶獲取成本)9000都不用怕。供應鏈、服務——為用戶創造的『信任』才是核心,而『如針一樣的細節』的組織運營能力和團隊步調一致的能力,將是你所有為用戶用心的放大器。」畢勝說。
畢勝認為,所有的電商行業的投資人和從業者,也要走出唯GMV大小論的誤區。正確的方式,應該是用市場營銷指數來衡量一個公司是否健康,這個市場營銷指數的算法是同期市場費用除以GMV,這個數字逐漸變小,說明這個公司營銷效率在上升,越小越好。企業管理者,所有投資人,不應該怕流量成本高、營銷花錢多,而應該怕市場營銷指數高。
後記裡,《流量是藍海》這本書還收錄了作者創立必要商城5年來每一年的新年內部信,關於必要商業模式、產品、服務、管理等的思考。另外,《財經》雜誌對必要的封面報導《改造中國製造》,以及國內市場調查機構艾瑞的「中國製造業產業網際網路C2M電商行業研究報告」《數據重構生產,中國製造升級》,也一併附在後記裡,以饗讀者。
站在國際大品牌背後的中國工廠,正撕去「代工廠」的標籤,從幕後走到臺前,用柔性生產的方式直接與消費者對話。
能有此變化,網際網路功不可沒,必要商城功不可沒。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