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是非常殘酷的,螳螂的走紅,不是因為它孔武有力,如同兩把「大刀」的前肢,而是螳螂家族中,新婚之夜,雌螳螂吃夫的傳統。
這樣的故事在國產動畫片《黑貓警長》中也曾出現過。
故事中,雄螳螂和自己喜歡的人喜結連理,原本是一件非常令人開心的事情,沒想到的是,洞房花燭之後,雄螳螂死了。
黑貓警長在調查過程中,意外從新娘口中得知,在螳螂家族,歷來都有這樣的習俗。每個新娘都會在新婚之夜吃掉自己的新郎,這是約定俗成的事情,而自己的新郎也是自願犧牲的。
這樣的結局,小朋友難以接受,但這已經是經過藝術粉飾後的結局,現實只會更加殘酷。
很多人認為,雌螳螂之所以會在交配後吃夫,無非就是為了補充營養,以便能更好地撫育後代。
也有人認為,吃掉雄性的頭,可以加快受精速度。
但事實上,原因並沒有這麼簡單。
性食同類
像螳螂這樣,會在交配前或過程中吃掉自己配偶的行為,被稱為「性食同類」。
這種現象,在蜘蛛綱和昆蟲綱動物中居多,而蜘蛛和螳螂就是典型代表。
一般來說,這樣的行為都發生在具有性別二態性的動物上,性別二態性是指,同一種物種中,不同的性別之間是有差異的,除了生殖構造有差異外,其他身體特徵,包括體型、顏色等等,也是不同的。
就以螳螂來說,雌螳螂的體型總是比雄螳螂略大一些。
在大自然中,雌性蠶食雄性的性食同類現象比較常見,但反過來雄性對雌性下手的非常罕見,個別蜘蛛種類中就有性別轉變的情況。
至於雌螳螂為什麼會下狠手,根據不同的情況,原因也不同。
1、體型差異
這個原因就非常殘酷也非常原始了:因為你弱小,就會吃你。
「為母則剛」,雌螳螂為了繁育後代,會比雄螳螂大隻,強壯,也更兇猛,而雄螳螂只要能繁殖就行,一般也比較弱。
強者吃掉弱者,是大自然永恆不變的原則,有的動物並沒有親情感可言的。
科學家發現,在狼蜘蛛中,體型較大的雄蜘蛛從來不會被雌蜘蛛吃掉,而體型較小的,80%都會成為雌蜘蛛的食物。
也就是說,雄蜘蛛比雌蜘蛛體型小很多時,大概率就會發生性食同類的現象。
在雌性有了任意宰殺雄性的能力後,吃掉對方的理由,也就變得有些任性了,雄性不浪漫,又或者雌性不高興了,都有可能落得被吃的下場。
1984年,科學家裡斯克和戴維斯做了相關實驗。
在交配前,將大刀螳螂餵飽,然後放入適宜的環境中,讓雌雄螳螂進行交配。整個過程中,沒有人在場,只有攝像機在拍攝。
結果顯示:記錄在內30場交配中,都沒有發生吃夫的現象。
科學家們認為,一般情況下,我們在實驗室觀察螳螂的交配,都是直接觀察的,讓螳螂沒有了「私密感」,雄螳螂沒有進行浪漫的求愛儀式,導致雌螳螂並不是心甘情願的,心懷惡意,因此才會吃夫。
2、飢餓程度
還有一種情況,或許就是因為雌螳螂真的餓了。
無論是實驗環境中,還是野外,螳螂並不能保證自己隨時都是吃飽的,處於飢餓狀態的雌螳螂,飢不擇食吃夫,也是可以理解的。
為此,在1987年,裡斯克和戴維斯又進行了另一項實驗。
不同飢餓程度的螳螂,交配時的行為完全不同。
高度飢餓(餓了5-11天)的雌螳螂,一看到雄螳螂,根本顧不及繁殖,直接開吃;
中度飢餓(餓了3-5天)的雌螳螂,會先完成繁殖任務或者在任務中吃掉另一半;
完全不飢餓的雌螳螂,則並沒有發生吃夫現象。
1992年,科學家們發現野外雌螳螂吃夫現象也是非常普遍的,葡萄牙的歐洲螳螂中,大約有31%的吃夫行為。
雄螳螂真的是自願獻身嗎?
雄螳螂為了後代自願獻身的故事,確實讓人動容,但現實是,這只是人類臆想的產物。
事實上,雄螳螂並不是心甘情願的。
在野外觀察中發現,每次交配,雄螳螂都是小心翼翼的,繁殖任務一結束就會立馬逃竄,並沒有要現身的意思。
只不過因為體型差異,雄螳螂一般都很難逃脫,還是會心不甘情不願地被吃掉。
例外:為了擁有更多的後代,心甘情願被吃的紅背蜘蛛
在眾多性食同類動物中,也有很多心甘情願獻身的,紅背蜘蛛就是其中之一。
紅背蜘蛛吃夫的理由和螳螂是類似的,但雄蜘蛛心甘情願被吃,唯一的理由就是增加受孕機會。
雄蜘蛛是有兩根交配器的,當一根正在交配的時候,為了延長時間,它會主動將自己的腹部送到雌蜘蛛面前。當雌蜘蛛正在享用美食的時候,雄蜘蛛就會藉機將第一根拔出,替換成另一根,繼續交配。
就這樣,雄蜘蛛雖然被殘忍的蠶食了,但它卻比一般的雄蜘蛛多了一倍的交配時間,也能產生更多的後代。
據統計,自願獻身的雄蜘蛛,後代會比沒有被吃掉的雄蜘蛛多40%。
最後
總的來說,雌螳螂吃夫,無論是在野外還是人工環境中,都是會發生的,也許是因為飢餓,也許只是仗著自己「人高馬大」,就想殺戮,也許純粹是因為心情不好。
動物之間,生存是唯一法則,並沒有這麼多理由和感情牽絆。
而雄螳螂雖然不是自願獻身,甚至是有些被逼無奈,但是它們的死亡還是為雌螳螂和它們的後代帶來了實質性的好處,還是值得銘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