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讓漁民放下漁網,一起保護「魔鬼魚」

2021-01-09 第一財經

海洋生物學家凱斯婷·福斯貝出海尋找魔鬼魚

「快,跟上,就在那裡。」和當地漁民一同搭乘電動小漁船出海,生物學家凱斯婷•福斯貝(Kerstin Forsberg)緊盯海面,生怕錯過一絲細節。船行至深海區域,不遠處突然出現翻滾的魚鰭,凱斯婷興奮地呼喊,讓漁民把船再靠近一些。那不是鯊魚的魚鰭,而是另一種海洋精靈「魔鬼魚」的魚鰭。作為海洋生物學家,凱斯婷能一眼辨出兩者的區別——鯊魚只會露出背鰭,而騰躍的魔鬼魚兩側魚鰭交替出現,可能會被誤以為是兩條鯊魚。漁船逼近與魔鬼魚的安全距離,凱斯婷穿戴好潛水裝備躍入海中,試圖將自己與魔鬼魚的距離拉得更近。「3米之外,這是人與魔鬼魚『親密接觸』的極限距離,但也足以讓你看清魔鬼魚的表情了。」

日前,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Rolex Awards for Enterprise)上海外灘勞力士世•界展覽現場,作為2016年度的大獎獲得者,凱斯婷接受媒體採訪時講述了自己保護巨型魔鬼魚的歷程。凱斯婷認為,生物學家還沒有真正了解魔鬼魚的各種生物特徵,而該種群正在走向消亡。「人們稱它們為魔鬼魚,其實很大程度上是誤解。它們是好奇友善的生物,以浮遊生物為食物,不像鯊魚那樣有攻擊性,體積龐大卻人畜無害。」魔鬼魚原本和人類世界鮮有交集,卻在多數人還未注意到它們時,默默承受著人類帶來的劫難。

從1976年創立至今,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資助了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40位人才,評委會中不乏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學者和權威。而凱斯婷,這位三十出頭的秘魯女生物學家之所以能夠獲得青睞,是因為她很清醒地意識到,「生物保護不只是一個生態環境命題,更是一個經濟命題和社會命題。」

溫柔的大魚

魔鬼魚真正的名字叫蝠鱝。成年巨型蝠鱝體長可達8米,體重3噸,身體扁平,胸鰭發達。凱斯婷認為,人類對蝠鱝的誤解,更多是出於對海洋世界的恐懼。「魔鬼魚並不可怕,多數時候,它們對接近它們的人類表現出好奇。」每次在安全許可範圍內,凱斯婷與魔鬼魚的親密接觸都會讓她忍俊不禁。「就像科學家通過鎖眼觀察黑猩猩,卻發現黑猩猩也在鎖眼中偷窺自己的經典案例一樣,你靠近魔鬼魚,試圖觀察它們的時候,你會看到它們也用眼睛好奇地盯著你看。」

魔鬼魚真正的名字叫蝠鱝。成年巨型蝠鱝體長可達8米,體重可達3噸

凱斯婷從未見過蝠鱝發怒,這種大魚也沒有表現出任何領地意識和攻擊性,從不攻擊其他海洋動物。「每隻蝠鱝的性情還不盡相同,個別蝠鱝在遇到潛水者時,好奇之餘會羞澀地躲避。我遇到過好奇心強的幾條,對氧氣瓶呼出的氣泡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迎上前來,甚至對被人類撫摸軀體這件事情表示欣喜。」凱斯婷坦言,即使蝠鱝性情難以捉摸或者野性難馴,保持在與其3米之外的距離進行觀察,蝠鱝都會表現得安靜沉穩。

「它們是龐然大物,但每一次的觀察,我都為它們的姿態優雅震驚。看它們在海中遊弋,我會忘記所有煩惱。」不過,正因為體型巨大、身體構造特殊,蝠鱝的自然生育、繁衍需要很長的時間。凱斯婷介紹,蝠鱝從出生到性成熟需要5至7年。而且和每次產卵動輒數以萬計的其他魚類不同,蝠鱝為卵胎生,經過13個月的孕育,小蝠鱝直接從母體中產出。很快,它們就掌握嫻熟的遊弋技巧,隨著母親闖蕩海洋世界了。初生的小蝠鱝體重達20公斤,體長一米。

連最兇猛的鯊魚也不敢襲擊蝠鱝,但是它卻無法逃脫人類的殺戮。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漁業捕獲的蝠鱝數量達97400條。再加上沒有報錄和自給性漁業的捕獲量,實際數字可能更多。近年,中國廣東一帶開始流行以蝠鱝的魚鰓入藥。據稱蝠鱝鰓可以增強免疫力,是減少體內毒素、促進血液循環、治療癌症、解決生育問題的「萬能靈丹」。受經濟利益的驅使,更多的蝠鱝被源源不斷地捕捉並運送到魚市。

凱斯婷時常會聽到蝠鱝的捕撈紀錄不斷被刷新的消息。在她的故鄉,秘魯北部,日漸貧瘠的漁業資源使得漁民對任何魚類都不會輕易放過。秘魯當地的報紙曾經刊登過一則當地漁民捕撈到迄今人們所見過的最大蝠鱝的報導。為了生計,漁民伊格度•科魯茲(Edgardo Cruz)和同伴在海面布置了大面積的漁網,在近海捕捉到一條巨型蝠鱝。「我當時的第一反應是想放了它,它太大了,讓人於心不忍。但我的同伴卻說,它能賣個好價錢。最終,我們想方設法把它撈出海面,拖到了魚市上。」報紙用獵奇的口吻稱伊格度他們為「魔鬼魚獵人」。後來,在進入了凱斯婷創辦的培訓班學習後,伊格度意識到這個稱呼對他來說是個恥辱。

「即便今天的科技發達,海洋仍是人類竭力勘探的領域。面對深海,我們有太多未知,其中就包括蝠鱝,尤其是它如何在深海中遷徙,洋流會對其遷徙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它的騰躍是否真是由於體內寄生蟲引起,都還沒有定論。」提起魔鬼魚的故事,凱斯婷難掩唏噓之情。令她痛心的蝠鱝被捕撈和殺戮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也正是因為難以真正統計其種群數量,蝠鱝已經被打上易危物種的標籤。

不只是環保命題

「我們都是靠海為生的人,如果離開了海,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伊格度出現在由凱斯婷和她的公益組織「海洋星球」(laneta cean)創辦的漁民生態旅行培訓班時帶著一些迷惘。「我本就不願意捕捉蝠鱝,我自己不會食用這種魚肉。賣到附近的魚市上,最終的收穫才不到100美元。但我又不得不靠這些微薄的收入養家餬口。」從伊格度的話中,凱斯婷嗅到了打造保護魔鬼魚完整產業鏈的契機。「在秘魯當地,雖然之前蝠鱝捕撈的數量也少,但主動捕撈蝠鱝的漁民僅佔總體漁民數量的一小部分,無非就是生計所迫。更多的漁民捕獲蝠鱝是無意的。」

在當地一些媒體的幫助下,凱斯婷和她的團隊藉助輿論的力量,讓人們普遍關注到蝠鱝的生存困境,闡明它們對海洋物種多樣性的重要意義。民間的呼聲引起了秘魯政府的關注,「現在,禁捕蝠鱝已經被列入秘魯部長級決議。」

凱斯婷和她的「海洋星球」正開展一系列教育活動

凱斯婷帶領孩子們上街呼籲保護魔鬼魚

在厄瓜多,蝠鱝保護已經立法。凱斯婷的一位朋友,厄瓜多的一名生物學家在給幾條蝠鱝戴上生物智能環後發現,一些蝠鱝種群正從厄瓜多的海域遷徙至秘魯海域。這一度讓凱斯婷他們非常擔憂。現在,禁捕魔鬼魚立法在秘魯已成定局,著實讓壓在他們心頭的一塊大石頭落了地。

「海洋星球」積極推動以蝠鱝為主題的生態旅遊。「我們希望蝠鱝能成為秘魯海岸線的一道不可或缺的美麗風景。遊客可以在潛水時,在安全距離之外和蝠鱝親密接觸,近距離欣賞這一奇特的物種。這比捕殺蝠鱝的收益更大,而且也更具有可持續性。」在凱斯婷的培訓班上,工作人員為當地漁民算了一筆帳。捕撈一條巨型蝠鱝的收入不到100美元,刨去各種成本,收益不足50美元。而如果漁民從「魔鬼魚獵人」轉型成為「魔鬼魚大使」,負責帶領遊客出海觀魚,或者淺水觀魚,一年的收益是前者的幾十倍、上百倍。

漁民甚至迫不及待地打算放下漁網,成為蝠鱝的守護者。因為蝠鱝的存在能帶給他們更好的生活。而漁民收入的增加又會給政府帶來更多稅收,這也是當地政府所樂見的。「海洋星球」旗下的八家社會企業也在全力開發諸如生態景觀等海洋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的相關產品,旨在幫助漁民儘快脫離簡單粗放的捕撈行當。

既解決了當地漁民的生計,又從立法、教育等多方面入手,針刺式的單方面保育物種的方式被一連串與經濟民生息息相關的解決方案所取代。凱斯婷和她的小團隊正在以自己的力量改變著秘魯北部的海洋生態圖景,她希冀藉助更多國際力量將這個項目更廣泛地推廣開來,尤其是食用蝠鱝鰓重災區的中國廣東一帶。「食用蝠鱝鰓治病是毫無科學依據,而且它們的腮通常有比較重的重金屬殘留,長期食用反而對人體的健康會造成傷害。」作為生物學家,凱斯婷這樣告誡人們。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不過,對她來說,做到這一點可能遠遠不夠。

相關焦點

  • 漁民捕獲魔鬼魚 體型巨大需動用裝載機運送上岸
    2015年在10月3日下午,溫州洞頭打水鞍村的漁民捕獲一條巨型的魔鬼魚(又稱魟魚),重達幾百斤,動用了一輛裝載機,才將魔鬼魚運送上岸。網友介紹,他還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大的魔鬼魚。這種魚又叫魟魚或者蝠鱝。個頭小點的魔鬼魚,平時當地菜市場也有賣。
  • 漁民捕獲魔鬼魚重達百斤 學名又叫魟魚或者蝠鱝
    漁民捕獲魔鬼魚重達百斤 學名又叫魟魚或者蝠鱝時間:2015-10-05 21:54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漁民捕獲魔鬼魚重達百斤 學名又叫魟魚或者蝠鱝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一漁民捕獲一條數百斤重的魔鬼魚,據說是用推土機搬上岸的。據悉,捕獲該魚的是溫州洞頭打水鞍村的一位漁民。
  • 漁民捕獲魔鬼魚 動用了一輛裝載機才將魔鬼魚運送上岸
    漁民捕獲魔鬼魚 動用了一輛裝載機才將魔鬼魚運送上岸時間:2015-10-05 22:17   來源:齊魯晚報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浙江漁民捕獲巨型魔鬼魚 用裝載機運上岸----來源:齊魯晚報 昨天中午,據網友@@洞頭鄭武 發微博說,溫州洞頭打水鞍村的漁民,在10月3日下午捕獲一條巨型的魔鬼魚(又稱魟魚
  • 108斤大海龜誤入漁網,被漁民救起放生,它的一個舉動催人淚下
    都說很多動物有靈性的,特別是年紀很大動物,7年前,溫嶺市濱海鎮中南村漁民老汪,在海灘邊撿到一直誤入漁網的一隻重達108斤的野生大海龜。按照漁民的說法,海龜「一年長一斤」,108斤重,年紀估計得上百歲,「有靈性」當地漁民頗為敬重海神及有靈性的魚類,老王決定和將大海龜放歸大海。就在放生時,海龜一個出乎意料的舉動,令現場的人們感動不已。
  • 意漁民射擊海豚 因其吃掉漁網中魚破壞生計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23日報導,近日,義大利西西里島的漁民們開始用捕魚槍和步槍射擊海豚。他們稱,這種受保護的海洋動物破壞了他們的漁網並吃光了他們捕來的小魚,破壞了他們的生計。漁民們表示,海豚們已經學會跟蹤漁船,並破網而入吃掉他們所捕之魚。由於海豚在該地區活動頻繁,漁民們不得不採取極端措施來擺脫它們。據悉,漁夫們發起了一場為期兩天的打擊活動以對抗這些「貪婪」的條紋海豚和寬吻海豚,並聲稱它們毀了自己在伊奧裡亞島(Aeolian Islands)的生計。漁民說,魚類銷量在部分地區下降了70%。
  • 「魔鬼魚」  也是胎生?哺乳動物?答案來了……
    ,一點點合攏把魚困在漁網裡面。但是根本沒有想到會抓到一條魔鬼魚。魔鬼魚是卵胎生的,每次只生一胎,魚卵在母體內發育成新的個體後才產出母體。所以魔鬼魚的繁殖數量還是很有限的。,但是它是貨真價實的魚類,專家表示,魔鬼魚的毒液有抗腫瘤的效果。
  • 澳大利亞海域的魔鬼魚:體型可長達8米,如同飛毯卻性格溫順
    澳大利亞海域的魔鬼魚:體型可長達8米,如同飛毯卻性格溫順大家都知道,在海洋當中,生活著許許多多非常奇怪的生物,它們往往形狀各異,看起來也是特別的讓人感到害怕,而我們今天要說的蝠鱝就是其中之一,蝠鱝有著極其獨特的外形,
  • 體型可達8米以上的魔鬼魚,如同巨型飛毯,能飛,性格卻異常溫順
    它獨特的外形,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潛水者,不惜千裡,來到蝠鱝的海域,和這種生物一起暢遊海洋;它體型巨大,有「毯魟」和「魔鬼魚」之稱,很多不了解蝠鱝的人,覺得這種生物非常可怕,但事實上,蝠鱝異常溫順。這對它們來說是很不幸的,因為它們不能停下來睡覺或休息,若不小心被人類的漁網困住,無法動彈,將面臨著極大的死亡風險。凌空出世的飛躍技能蝠鱝最出名的,莫過於它的飛躍能力了。
  • 體型可達8米以上的魔鬼魚,如同巨型飛毯,能飛,性格卻異常溫順
    它獨特的外形,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潛水者,不惜千裡,來到蝠鱝的海域,和這種生物一起暢遊海洋;它體型巨大,有「毯魟」和「魔鬼魚」之稱,很多不了解蝠鱝的人,覺得這種生物非常可怕,但事實上,蝠鱝異常溫順。有「毯魟」和「魔鬼魚」之稱,身體就像一張張開的毯子,整體呈現不規則的橢圓形,一般來說,身體有50-100cm,最大可達8米以上。2008年,在海南就曾捕獲一條超級蝠鱝,體重可達1500千克。
  • 魔鬼魚了解一下
    你聽過或見過魔鬼魚嗎?它體呈菱形,背面多為黑色、青褐色,腹面灰白且散布著零星的深色斑點,拖著一條硬而細長的尾巴。雖然魔鬼魚看起來形狀奇特,名字聽起來也讓人生畏,但實際上它是一種溫和的動物,主要以浮遊生物和小魚為食。在通常情況下,魔鬼魚沒有攻擊性,不過在受到驚擾時,它的力量足以擊毀一艘小船!
  • 漁民誤捕2條4米虎鯨疑似像情侶誤闖漁網(圖)
    有網友在朋友圈曬圖稱奉化區蓴湖鎮棲鳳雙山碼頭有兩條被漁民誤捕上來的鯨魚。上午,有網友在朋友圈曬圖稱奉化區蓴湖鎮棲鳳雙山碼頭有兩條被漁民誤捕上來的鯨魚。通過照片記者看到,這兩條鯨魚約有4米多長,除肚皮和尾鰭一面為白色外,其他部位通體漆黑。昨日,記者聯繫到了漁船船主林先生。下午,寧波奉化蓴湖鎮棲鳳雙山碼頭聚了不少人。
  • 湖北漁民捕獲長3.3米重700斤中華鱘(圖)
    昨天,新洲一對漁民夫妻誤捕了一條長3.3米,重700多斤的巨型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這條已經懷孕的「大魚」於昨晚被轉運到位於荊州的長江水產研究所,科研人員將對其做進一步檢查、治療後放生長江。兩人立即放下網,掏出電話向新洲區漁政部門匯報。很快,消息傳到湖北省和武漢市的漁政部門,他們立即出動趕到現場,在漁民的幫助下,將巨型中華鱘慢慢轉移到岸邊水域,等待長江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專家到現場。  張錦今年33歲,在長江上捕魚已有16年。他說中華鱘是與大熊貓一樣的瀕危動物,屬於國家一級保護魚類,所以撈到它時根本不敢去繼續收網,害怕操作不當傷到這個寶貝。
  • 性情溫和的蝠鱝,為什麼被稱為魔鬼魚
    可能說蝠鱝,很多人不知道,但要說到魔鬼魚,可能連小朋友都能想到它的形象。為什麼性情溫和的蝠鱝,會被稱為魔鬼魚呢?蝠鱝蝠鱝是軟骨魚綱、蝠鱝科魚類的統稱,是海洋中的原始魚類,因遊姿與夜裡飛行的蝙蝠有些相似而得名,已有1億年歷史,早在侏羅紀時代便出現了。
  • 為什麼性情溫和的蝠鱝,被稱為「魔鬼魚」?
    可能說蝠鱝,很多人不知道,但要說到魔鬼魚,可能連小朋友都能想到它的形象。為什麼性情溫和的蝠鱝,會被稱為魔鬼魚呢?雖然,蝠鱝體型巨大,不過對人類卻非常友善,在海洋館中蝠鱝一般都是和飼養員玩得最嗨的動物,之所以被稱為「魔鬼魚
  • 一條幾百斤重的魔鬼魚,還沒半斤重的野生大黃魚值錢?
    我國南海漁民曾經捕到過一條重達1500kg超級「魔鬼魚」。雖然被叫做魔鬼魚,但是它的性情非常溫和,以浮遊生物等小型海洋生物為食。雖然個頭很大,但是它的繁殖率非常低,每2-5年,才能繁育出1-2條幼魚。中醫又得背鍋?為啥拉馬克拉的漁民會鍾情於捕捉前口蝠鱝?
  • 流浪貓被漁網纏繞1年,生出小貓母愛未減,路人感動落淚
    流浪貓被漁網纏繞1年,生出小貓母愛未減,路人感動落淚流浪的貓咪總是表現的特別兇猛,這也是為了來保護自己,但它們對待自己的孩子照樣還是特別的有愛和堅強。有天救助站突然接到了一個電話前來尋求救援,因為好心大姐看到了一隻流浪貓被漁網纏住了,這個魚網比較大,不僅纏住了貓咪瘦瘦的身軀,而且把它的幾個孩子也纏繞在一起,讓人看上去就覺得特別擔憂。
  • 當魔鬼魚與海鳥相戀
    「若真是如此,便都由我來替她承擔,換她世世安好!」他看著神,擲地有聲地說道。神嘆了一口氣,「倘若如此,你們便永遠不能再在一起,你們彼此的記憶也將消逝。即使這樣,你也願意嗎?」「我願意,不管我付出什麼代價,只願她世世安好。」他毫不猶豫地說道。如果結局註定悲痛,為何還要堅持?
  • 瀕危物種稜皮龜誤撞入網 海南漁民齊心將其放生入海
    漁民們在海上收網時發現一隻誤撞入網的巨型海龜。通訊員孫諾 攝被漁網網住的巨型海龜。通訊員孫諾 攝漁民在清理纏繞海龜的漁網。通訊員孫諾 攝漁民在清理纏繞海龜的漁網。通訊員孫諾 攝漁民在清理纏繞海龜的漁網。
  • 湖北漁民兩年捕殺10條中華鱘 國寶淪為饕餮大餐
    通訊員 鄭國華 靳暉 攝  宜昌一漁民兩年捕殺10條中華鱘  只因漁網被中華鱘撞破起殺意,已被警方抓獲  本報訊(長江商報記者 李海夫 實習生 李璟)宜昌一漁民陳某捕魚時漁網屢次被中華鱘撞破,於是萌發捕殺中華鱘的念頭,兩年之內,夥同他人捕殺中華鱘10條。
  • 漁民告別水上漂蕩 長江再現江豚逐浪
    漁民們對長江有感情,願意為長江大保護作貢獻。」禁捕3年,「江豬兒回來了!」葉英波樂呵呵掏出手機,給記者看他幾天前在長江蘭溪江段拍攝的視頻:兩隻江豚一前一後地探出腦袋,隨後又潛入水中。長江江豚,當地村民叫它「江豬兒」,是長江唯一的大型旗艦物種。它喜靜不喜動,對水質、噪聲非常敏感,其數量和出沒情況可以說是母親河生態狀況的晴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