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機器人的時代到了:一個萬億美元的大市場

2021-01-08 雷鋒網

幾年前的SXSW,還是移動社交以及應用的天下,人們總是津津樂道於Twitter和Foursquare在此的發跡,但今年已經在悄悄變化。可穿戴、機器人和3D列印都有各自一場接一場的Panel。人們對消費機器人的期待正變得越來越熱切,這個領域的投資也會隨之風生水起。

公司展臺也更有看頭:畢竟硬體公司還是有實打實的東西可以秀的。Inventables發布了一款基於網頁端的服務Easel,能夠控制CNC,人們不需要太懂設計軟體就可以做他們自己的設計,並通過CNC製造出來。在它們的展臺,人們可以設計他們的木頭開瓶器裝飾。Nest也在大會附近搭了個臺,不過發的是冰棍,多少讓人有點失望。

比較遺憾的是,這次沒有嘗到奧斯汀本地也有一家咖啡機器人公司Briggo的咖啡,它可以將整個手工製作咖啡的流程完全自動化。他們請了手工調製咖啡大賽冠軍Patrick Pierce作為模版。咖啡機器做出來的咖啡完全複製了他的手藝。

一位麻省理工教Dmitry Grishin授Russ Tedrake設計了能控制機器人的軟體,在9日一場機器人的論壇裡,他給我們展示了許多他製造的機器人的視頻,一隻比博爾特還跑得快的機器鴕鳥,一個有刀鋒般尖利的人造鳥翅膀,有個學步機器人,有傳感器能夠測量人的動作,傾斜角度和速度,然後指示驅動馬達對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

他希望更多的碼農們能將目光投向實體世界

這個行業在DARPA砸錢做了幾十年基礎研究後,隨著傳感器和相機、GPS等電子組件的價格大幅下降,屬於它的時代已經呼之欲出。在機器人領域,開源運動轟轟烈烈,如果能好好利用開源社區力量,並將其引入正向循環,開銷還將進一步下降。 他希望在接下去幾年能解決好機器人「脆弱,耗能,價格」等幾個關鍵的制肘問題。

俄羅斯網際網路大亨Dmitry Grishin在9號分享的一個Panel很有意思。他認為,在軍隊、政府和工廠使用之外,人們對消費機器人的期待正變得越來越熱切,這個領域的投資也會隨之風生水起。他的Grinshin Robotics投資了好幾家機器人創業公司,包括硬體公司孵化器。「未來的機器人不會長得像人一樣,但它們會到處都是,在我們的家裡,滲透我們的工作,到處都是。這是一個萬億美元的大市場。一場機器人文藝復興正在到來。」他說。

最重要的是,現在是時候了

機器人的組成部件價格下降了幾千倍。他在現場打了個比方,這把椅子值200美元,現在你放一個傳感器在這個椅子裡,只要花一美元,但這把椅子就不一樣了。人坐在椅子上,它就有了數據,如果這把椅子能和別的椅子交流,會有更多的數據,它們可以交互,互相影響,這會創造出很多其他你以前從來沒想過的市場。

他說:「谷歌雖然說它們對於機器人的興趣在工業生產方面。但你看看他們收購Nest,對消費者市場是非常感興趣的。坦白說,在現在這個節點上,我覺得他們可能已經預見到,在個人電腦、網絡和智慧型手機的革命之後,下一波革命會出現在消費機器人領域。」

「慢慢的,個人可以消費得起機器人了。許多智慧型手機能夠承擔一部分機器人的功能,或是控制機器人。機器人是硬體、軟體的集大成,在傳感器的互動和控制上,手機可以成為機器人的大腦,這是了不起的事情」 他說,「最好的設備。最好的機器人不是複雜的,而是功能直接,用戶體驗優秀的智能設備。」

他認為,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必須有規模化的經濟,才能盈利。許多公司急於擴張,一次性賣1000個商品才能有可觀的利潤。但現在,快速搭建原型非常方便,造一個功能明確的機器人有許多現成的東西,拿來就能用,比原來從零開始簡單多了。(他一再強調,消費機器人不是你想的那種很複雜的類似Boston Dynamic那樣的機器人,最重要的是有用!他甚至覺得,收銀機也是某種意義上的機器人。)個性化生產讓你在未來能做到賣出的每一臺機器人都賺錢,對於利基市場,這些都是好消息。

他自己的專注機器人投資的Grinshin Robotics總部在紐約,已經投資了7個公司,投錢最多的是NanoSatisfi,一個納米衛星的生產商,希望用廉價的小型衛星顛覆航空業;RobotsApp.com,運營一個機器人的App Store「RobotAppStore」;Double Robotics公司,為一個iPad做了個可站立支架,允許用戶遠程控制它在某一空間移動,參與對話;Swivl公司,做移動手機機座,你將手機放在上面遙控錄製視頻,你可以不斷的移動位置,它會隨著你的運動而上下左右移動。

Petnet,做許多和寵物有關的智能產品,改善它們的生活,比如智能餵食機;Robots Lab,做教育機器人的公司。他們推出了一款售價3500美元的數學和科學教育機器人(類似機頂盒),一共設計成四個設備組合——智能機械球、移動機器人、四軸飛行器、機械臂,並附帶一個平板電腦,附贈50課時的教案。還有Bolt.io,位于波士頓的硬體孵化器。

他現在生活在莫斯科,但心繫美國,常常跑過來看項目。他覺得下一波機器人革命的核心仍然可能會在矽谷。在美國以外的項目申請大多來自歐洲,尤其是倫敦,中國跟日本緊隨其後。他認為日本也很有機會成為龍頭,不過他們的強項更多是在研發類人機器人上,而不是做機器人公司。他很期待看到更多的中國機器人創業公司(或者說智能硬體創業公司),這一波革命和涉及傳統,創客運動的發展,以及人們進行創新的意願息息相關。

他認為兩個領域的機器人是硬需求,一是危險勞動領域,代替人執行任務,二是代替人完成枯燥的重複勞動

說起他挑面向個人機器人公司的標準,他掰手指給我總結了幾點:1、設計非常重要。必須像思考一個消費者設備去設計一款機器人。能明確地解決用戶特定需求,找到那個小的突破口,只能做一件事情但做得很好的設備比功能複雜的設備要好,用戶體驗非常非常重要。2、遊戲仍然是個很好的市場,智能設備也不例外。3、有全球市場,沒有地域限制,最好和手機一樣每個人都能用。

另外,他還補充,要關注機器人能產生的數據。下一個5-10年,基於機器人產生的數據,將會有數不清的新應用,以後可以使用API創造新的機器人使用方式。在最初構建產品的時候最好就考慮這一點。成本控制也很重要,樂高非常好,但太貴,如果有產品能做到樂高1/4的價錢,他會非常有興趣。

相關: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2020年美股科技七巨頭總市值增長3.4萬億美元
    2020年美股科技七巨頭總市值增長3.4萬億美元 Yu 發表於 2021-01-12 16:30:00 神州數碼:擬在合肥設立子公司建設信創總部基地 神州數碼公告,子公司北京神碼擬在合肥設立子公司建設信創總部基地
  • 家庭機器人要爆發?看客拍手叫好,戲子才知冷暖
    「消費機器人的時代到了:一個萬億美元的大市場「,」消費級機器人混戰,教育及陪伴型或率先進入家庭」…… 這背後的根本原因,在於大家談論的不是一個概念。機器人是萬億市場嗎,是的。但不是家庭消費機器人。 3、權威規模數據:不是萬億,是十億 網絡上言論眾說紛紜,對於家庭消費機器人的最準確認知,還得看權威數據。這裡面,IFR(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 )是公認的權威機構。它在16年底發布了一組數據,被業內許多報告引用論述。
  • 市值再度站上萬億美元,蘋果(AAPL.US)這一次的底氣來自哪裡?
    在去年8月份蘋果市值首次突破萬億美元大關後,蘋果股價隨後卻遭遇一輪低迷期,到年底下跌幅度超過30%,但今年以來,蘋果股價重拾升勢,尤其是進入第三季度,上漲趨勢更為明顯。現在看來,首次突破萬億美元,更像是蘋果通過旗下最重要產品iPhone成為全球最成功的消費電子公司的一個階段性終點,而再度突破萬億美元,則是蘋果基於由硬體產品所打造的生態,通過服務性收入重新定義公司業態的一個起點。
  • 攻堅5萬億家居大市場:宜家開店,阿里謀局
    但是,在規模高達5萬億的中國泛家居行業,尚且沒有一家企業拿到1%的市場份額,包括入華21年的宜家,也沒有出現一家市值千億的頭部玩家。5萬億的大盤足夠豐滿誘人,但這是一個C端用戶抱怨不休、槽點滿滿,B端品牌有力無心、難成大業的粗暴市場。現在,阿里入場了——在衣食住行四大領域,阿里已經陸續深度介入了衣、食、行,這一次,阿里能改變多年來波瀾不驚的家居行業嗎?
  • 國泰君安證券餐飲旅遊年度策略:擁抱服務消費大時代 三重境界選股
    來源:國泰君安證券投資要點中國的消費社會正邁向以服務業為主導的時代。70年消費結構變遷,服務消費崛起勢不可擋。①從1949-78年重工業為主,消費需求被犧牲,到2013年以來服務消費崛起,第三產業引領增長,我國消費經歷了4個發展階段;②美國消費經驗表明,人均GDP超24,000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7,000美元時服務消費佔比超越商品消費。
  • 企業中的機器學習:下一個萬億級的增長從哪來?
    預計到2023年,全球人工智慧系統支出將達到980億美元,比2019年支出規模的2.5倍還要多,其中金融服務,零售和汽車領域處於領先地位。比如,掌管了超過7萬億美元資產的投資管理公司黑石(Blackrock)在2018年推出了幾款機器學習支撐的ETF產品。
  • 美國預算赤字明年破萬億美元大關!財政鷹派抨擊「寅吃卯糧」行為...
    財政鷹派抨擊「寅吃卯糧」行為透支下一代經濟機會】當地時間8月21日,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在最新發布的預算與經濟展望報告中預計,2019財年聯邦預算赤字將達到9600億美元,2020財年將突破1萬億美元的規模,較此前的預期提前了兩年。
  • 預告數萬億美元刺激計劃,拜登能否力挽狂瀾
    上個月末,美國國會眾議院和參議院剛剛通過總額約2.3萬億美元的一攬子支出法案,除了總額達1.4萬億美元的預算法案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就要屬價值約9000億美元的新冠肺炎疫情經濟紓困法案了。據了解,這一計劃採取的措施包括向每名成人和兒童直接派發600美元,連續11周、每周增加300美元失業救濟金,向小企業提供超過3000億美元紓困金,以及為新冠疫苗分發、實驗和追蹤撥款超過500億美元。
  • 10萬億國內遊市場帶火誰?「網紅新餐飲」、文創大IP、陳歐的共享...
    、文創大IP、陳歐的共享充電…… 2021年01月08日 17:15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近日,中國文化和旅遊數據中心發布報告稱,未來5年,我國有望形成年均百億旅遊人次與10萬億元消費規模的國內遊大市場
  • 點點「金手指」 信息能變現 蘇州信息消費邁向2.0時代
    蘇州是江蘇唯一的國家綜合型信息消費示範城市。伴隨著通信網絡的快速發展,蘇州信息消費也由側重於線上購物的1.0時代,邁向線上線下各行業深度融合的2.0時代,從「信息的消費」轉向「信息+消費」,「出門不帶錢,一部手機走天下」成為現象級場景——  很多人對於傳說中「點物成金」的「金手指」羨慕不已。而實際上,在我們這個時代,人人都有自己的「金手指」。
  • 食品飲料行業深度報告:復盤美日消費時代,探究消費投資前景
    除了日本人均 GDP 在七十年代末 達到 8000 美元以外,七十年代另一個重要的的變化在於 1970 年前後,日本勞動力人 口達到高峰,這意味著從宏觀經濟上日本將進入一個增速換擋的時期,從微觀消費上日 本的老年人口佔比將高,與美國不同的是日本全社會消費傾向在 80 年代後期主要由中 老年推動,而美國主要由青壯年推動,主要原因在於日本 80 年代房地產泡沫透支了年 輕人的消費潛力卻增加了房產持有者的財富幻覺
  • 大摩:美財政部明年將釋放1.3萬億美元流動性
    正如大摩兩周前提到的,2020年在美聯儲幾乎將每一美元的美債淨髮行量貨幣化之後,2021年美債供應量將大大超過美聯儲的購買量,這甚至還沒有考慮新一輪大規模財政刺激的可能性。明年美國財政部將面臨約2.4萬億美元的國債淨髮行量,可按照美聯儲當前的資產購買速度,美聯儲估計只能消化其中不到一半的美債(約9600億美元)。
  • 艾美仕:2020年世界醫藥支出將達到1.4萬億美元!
    著名調查公司艾美仕(IMS)上周發布調查報告稱2020年全球醫藥市場將達到1.4萬億美元左右,而2015年全球規模為1.07萬億美元左右。這也意味著未來五年,全球醫藥市場將以每年4%-7%的的速度遞增。IMS的調查人員表示未來五年全球將有225個新藥上市,其中三分之一為抗腫瘤藥物以及罕見病藥物,此外也有相當數量的自身免疫疾病藥物和心臟病藥物問世。
  • 新瑞鵬上榜百億獨角獸,中國正式進入「它消費」時代
    (原標題:新瑞鵬上榜百億獨角獸,中國正式進入「它消費」時代) 11
  • 萬億美元問題:中美科技股緊張局勢加劇
    來自華盛頓的消息人士上周透露,川普正考慮將市值合計1.3萬億美元的阿里巴巴集團與騰訊集團(全球第二大與第三大新興市場股票,而且幾乎所有的美國主要投資基金都持有其股份),列入這項禁令名單。川普試圖在其總統任期的最後幾天內強化針對北京的強硬政策,而針對中國兩家最具價值的企業,將是迄今為止針對中國公司所採取的最富戲劇性的一步。
  • 機器人組團鬥舞,這家神級公司再度刷屏!
    注意,這不是特效,而是真實的AI機器人,它們甚至比人類還敏捷,震撼之餘亦讓人毛骨悚然,人工智慧全面崛起的時代正在加速到來!簡單說就是狠狠砸錢,再砸出一個阿里。 後來軟銀願景基金一路狂買,兩年內成功花掉805億美元,從晶片、衛星、自動駕駛、人工智慧,到共享經濟、生態農業、電商,把這個世界上有點潛力的行業投了個遍,波士頓動力作為機器人界的扛把子,也被納入軟銀版圖。
  • 美股無視繼續跌:蘋果市值跌破萬億美元
    原標題:美聯儲寬鬆不再限量,美股無視繼續跌:蘋果市值跌破萬億美元美聯儲的「不限量」寬鬆政策,未能拯救美股跌勢。當地時間3月23日,美股三大股指開盤下跌,道瓊指數跌近300點,下跌1.8%;標普500指數下跌1.6%;納指跌0.8%。
  • ...將使總預算由最初的1.35萬億日元(約合130億美元)增加到1.644...
    2020-12-04 22:12:51來源:FX168 【東京奧運會推遲一年增加支出超28億美元】東京奧運會推遲一年帶來的額外費用4日推算清楚,金額大約是2940億日元(近28.3億美元),這部分開支將由日本中央政府、東京都政府和東京奧組委分擔。
  • 富可敵國的科技七巨頭,總市值一年飆升3.4萬億美元
    據外媒報導,蘋果、微軟、亞馬遜、谷歌母公司Alphabet、Facebook、特斯拉和英偉達七大美國科技巨頭在過去一年裡,股價迅速飆升,總市值增加約3.4萬億美元。如此龐大的財富增長,可能有人難以體會,舉幾個簡單例子就能理解。世界銀行發布的2019年國家GDP數據顯示,排名第五的印度為2.8萬億美元,排名第四的德國為3.8萬億美元。
  • 逃離集採 器械龍頭拓荒寵物大市場
    第一次器械全國集採有著深遠影響 懷疑人生冠脈支架殺到500元級受到最大衝擊的不是廠家患者開始懷疑人生了前幾天的文章知乎醫生談冠脈支架集採一分錢一分貨中有一些話1支架相當於一個異物放進人體手劃破了都會分泌各種組織液保護傷口更何況在血管內如果支架壁太厚了的話會對血管內造成損傷反而會導致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