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天氣逐漸轉涼,又到了吃芋頭的季節了。眾所周知荔浦芋歷來是芋頭中的佼佼者,千百年來無人能望其項背,並且成為古代宮廷的貢品。相傳清代皇帝每次用膳要傳幾十道菜,但每道菜最多不超過三口,但唯獨對這荔浦芋頭嘗了第四口,可見他的味道是多麼有吸引力了。
荔浦芋的淵源
荔浦芋頭雖然產自廣西,但卻是由一位福建人首先將它帶入荔浦縣的。它距今已有400多年的種植歷史,有意思的是它首先被栽培於縣城城西的關帝廟一帶,後逐漸蔓延到周邊地區,所以民國三年的《荔浦志》記載:"舊志云:有大至十餘斤者,今實無。但以城外關帝廟前所出者為佳。剖之,現檳榔紋,謂之檳榔芋"。"紋棕色緻密,粉松而不粘,氣香。他處有移種者,僅形似耳,無紋,謂之榔芋。"
北京奧運會專用芋頭
荔浦芋頭不但憑藉著清香軟糯的特點成為宴會上的一道佳餚,自身還具備了極高的營養價值。它能使皮膚潤澤,同時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具有健脾、利溼、解毒、消癢、預防蛀牙的功效。2008年荔浦芋成為北京奧運會指定專用芋頭。
如何辨別真假荔浦芋
荔浦芋與普通芋頭有著明顯的區別,荔浦芋的外形呈橢圓狀,重量從數兩至一兩斤,甚至達五六斤,芋皮粗糙呈棕色,皮上節與節之間的距離比較短,芋肉上的檳榔花紋明顯,香味很濃。而普通芋頭的單個重量在大多數在一斤以下,極少數能達到兩三斤重,芋肉沒有明顯的檳榔花紋,香味也比較淡。
荔浦芋扣肉
相信有點閱歷的朋友一定看過《宰相劉羅鍋》這部電視劇,因此對荔浦芋扣肉這道菜不會陌生。這道菜是中國桂菜系中很有特色的一種菜式之一,是桂林特色名菜,以正中油炸的桂林荔浦芋,炸到表面微黃,油炸帶皮的五花肉,將桂林腐乳,腐乳汁,老抽,生抽,料酒,蠔油,糖,蒜末,胡椒粉,適量的鹽和水調成汁,把料汁倒在芋頭和五花肉上,然後把鍋中的水要一次性加夠,中間不可開蓋。上汽後,上籠中小火蒸1小時30分鐘,就可以煮熟了,然後再用大碗反扣下來,剩下碗中的汁澆到扣肉上,美味的荔浦芋扣肉就可以吃了。
香蒸荔浦芋頭
荔浦芋頭清香軟糯,入口滑嫩,而這道香蒸荔浦芋頭不但方便易行,還是最能將這一特質發揮得淋漓盡致的做法。首先把芋頭去皮,切成較小的滾刀塊將油、水、鹽和醬油混合與芋頭塊拌勻,裝入盤中;鍋中的水燒開後,將芋頭連盤放入,大火蒸25分鐘即可;出鍋的時候撒點蔥花或青菜碎點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