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也能洩露個人信息?煙臺求職者個人信息不需填寫太詳細
眼下,「海投」簡歷因其高效便捷,成為眾多求職者尋找工作的最佳方案。記者走訪發現,一般求職者在找到滿意工作之前大都要在招聘現場或網上投出少則幾十份,多則數百份的求職簡歷。
那麼,這些求職簡歷上的個人信息是否會遭到洩露?一旦洩露應該怎麼辦?如何保障自己的個人信息安全?為此,記者進行了一番走訪調查。
「海投」簡歷後騷擾後電話不斷
「您好,這裡是煙臺XX房地產公司,請問您最近有購房需求嗎?」
「親,想要了解投資理財的更多信息請加微信……」
連日來,不少求職者反映,他們在「海投」簡歷後收到了許多騷擾電話和簡訊,這讓他們感到十分無奈。
「我昨天接到了煙臺開發區一家公司的電話,電話中稱讓我明日一早來上班,而且關於我的個人信息還說得分毫不差,可我從來沒有向這家公司投遞過簡歷啊。」求職者韓靜蕾猜測,估計是她在網上「海投」簡歷的時候,個人信息被其他招聘單位或網站洩露了。
應屆畢業生蘇愛娟也表示,自從她上個月參加了一次網上招聘會投了幾份簡歷出去之後,最近就老收到一些垃圾簡訊還有騷擾電話,就連許久未使用的郵箱在登錄之後也收到了大量的垃圾郵件。
在企業從事多年人事招聘工作的杜廣平告訴記者,為了能讓招聘企業了解自己,大多數求職者都會將簡歷填寫得十分完善。「甚至有些企業還會要求應聘者額外再填寫一份類似『個人信息表』的東西,這張表上求職者的家庭關係說明、父母名字電話、個人電話住址、身份證號等所有信息都十分詳細。」杜廣平表示,招聘過後,這些信息沒有得到及時處理就很容易造成信息洩露,被心懷不軌的人利用。因此,求職者應聘簡歷中的個人信息不需要填寫得過於詳細,自己的隱私安全才是最為重要的。
有些簡歷為相親提供信息
眼下,在現場招聘會上,簡歷上的個人信息太過詳細有時也會不大安全。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有些男性求職者把招聘會當成相親機會,眼睛始終盯著漂亮女性求職者簡歷上的手機號看。
「我就遇到過好幾次男性求職者來招聘會上找對象的!」開發區一家企業的招聘負責人孫海誠告訴記者,這些人在招聘會現場借著排隊等契機直接向身邊的漂亮女生索要聯繫方式。也有靦腆些的人不直接索要,而是徘徊在企業的招聘攤位附近,等到有漂亮女生過去應聘,就跟過去看女生簡歷上的個人信息。
對此,應屆畢業生鄭麗娜就深有體會。「前幾天,我在一家企業的招聘攤位前填寫報名信息時,一直被旁邊的一個男士盯著看。」鄭麗娜說,這個男的不是企業的招聘人員,仿佛是在等著排隊填表的樣子。她雖然感覺很不舒服,但一想大家都是來求職的,也就沒說什麼。
然而,讓鄭麗娜沒想到的是,當天她就收到了那個男士的邀約電話。「我當時才意識到,自己的個人信息就這樣被洩露了。」鄭麗娜有些氣憤地說,當時的感覺比吃了顆蒼蠅還噁心。
除此之外,在校大學生於穎也曾接到過類似的相親邀約。「當時接到一個陌生男子的電話,上來就問我要不要見個面認識一下,在我當即拒絕之後,他還多次打電話進行騷擾。」於穎告訴記者,那個男子說,是在一場招聘會上對她一見鍾情的,所以便偷偷記下了於穎的手機號碼。
「我之前就看到有些男生來到招聘會之後,並不像其他求職者一樣關注展位前張貼的招聘信息,反而看到女生就跟過去看簡歷上的手機號碼,時不時還和身邊的同伴交談幾句。」福山區一家企業的招聘負責人劉向陽表示,他們都對這種現象十分反感。
多數企業不會主動歸還求職簡歷
在開發區舉行的一場招聘會上,求職者孫志剛向記者反映,他今年5月份向福山區一家私營企業投遞了簡歷。當時雙方溝通得不錯,於是公司負責人讓他第二天就去上班了,他還一併補交了身份證複印件以及學歷證書複印件等一系列個人資料。
但在工作了3個月後,孫志剛覺得公司提供崗位的發展空間跟他之前的預期差距較大,所以深思熟慮之後他還是決定向公司提出了辭職。然而,當孫志剛提出打算要回曾經上交的一系列個人資料複印件時,卻被公司的人事主管告知,他們公司一個月前搬家時,相關材料已經丟失了。「不知道這些材料丟失是不是真的?如果我的個人信息洩露了怎麼辦?」在孫志剛看來,這些方面都存在著安全隱患。
如今,招聘企業不歸還應聘材料、簡歷所填信息過於詳細、不法分子惡意倒賣信息等都是導致求職者個人信息洩露的原因。垃圾簡訊源源不斷、騷擾電話接二連三、垃圾郵件鋪天蓋地、坑蒙拐騙趁虛而入,這些都讓人叫苦不迭。
除此之外,記者採訪多家招聘單位後了解到,大部分招聘單位在招聘結束後都不會主動歸還求職者的應聘材料,除非個別應聘者主動前來向企業索要。「我們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處理這些簡歷啊。」開發區一家企業的招聘負責人傅國華坦言,目前他們還沒有主動給求職者退還簡歷的做法,一一退還簡歷實在太麻煩了,所以他們有專門的辦公室進行存放,大約擱半年就會用碎紙機清理一次,在未清理期間他們會對求職者的簡歷信息進行嚴格保密。
「就算我們耗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一一通知求職者取回簡歷,有的求職者也不願意來啊。」芝罘區一家食品企業的招聘負責人楊錦強表示,他們企業會對未經錄用的求職者簡歷及時進行銷毀,但對於錄用求職者的簡歷,他們都是統一收錄到資料庫裡的。
對於招聘企業不會主動退還求職簡歷的做法,記者隨機採訪了兩名求職者,其中一名表示理解,一名希望企業還是能夠聯繫他們及時退還。「就算沒有通過面試,企業也不可能打電話讓你來取回應聘簡歷啊,想想都麻煩。」應屆畢業生趙欣然對此表示理解,只要企業能保護好這些信息,並及時處理好就可以。
求職者高建平則不以為然。「這些簡歷上包含了我的家庭住址、聯繫電話、身份證號等個人信息,如果企業沒能及時處理,那我的隱私也極有可能被洩露。」高建平認為,這樣的做法未免太過草率,他不願意企業如此隨意地處置寫有自己個人信息的物品。
求職者有權要回自己的應聘材料
對於多起簡歷洩露個人信息的事件,長期從事人事招聘的劉愛娟建議,對於「收不回來」的簡歷,求職者可以在複印件或原件上標明「應聘專用」或寫上「僅供某某企業招聘使用,複印無效」等字樣,以防自己的求職材料被濫用。
「對於個人簡歷或者公司額外要求填寫的個人信息表,求職者可以有選擇性地進行填寫,不要『傻乎乎』的填得過分詳細,例如家庭住址、家人信息等可以選擇不填。」劉愛娟告訴記者,對於要求過分詳細的填寫個人信息的招聘企業,求職者可以當面拒絕。
對於喜歡在網站上「海投」簡歷的求職者。劉愛娟表示,求職者在網上投遞簡歷時更要小心,比起線下紙質版的簡歷,網上數據更易被盜取,現在網絡環境並不安全,求職者投遞簡歷還是要提高警惕。「求職者在網上發布的照片可以添加水印,標明不可隨意使用。」劉愛娟建議,求職者在尋找招聘網站時一定要找安全可靠的大網站,切忌盲目「海投」。
「眼下,法律尚無明文規定企業是否應該在招聘結束後將求職者的簡歷退回。」山東濱海正大律師事務所王承強律師告訴記者,求職者在求職結束後索要自己的應聘材料是求職者的權利,但公司如果已經將其銷毀,求職者也沒有辦法對其追究責任。「法律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求職者應該多留個心眼以保護好自己的隱私信息」。
除此之外,王承強律師建議,如果在面試結束後,求職者得到明確應聘結果後或打算中途退出時,都可直接詢問企業,並要求當場歸還自己的應聘材料。在找工作時最重要的還是要選擇正規單位正規渠道,以防被不正規單位竊取或洩露求職者的個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