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蓮」是泰國第一隻由人工飼養在海裡的儒艮幼仔
泰國總理巴育對「瑪蓮」的離世表示痛心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李敏):近日,泰國一隻名叫「瑪蓮」的雌性儒艮幼仔的非正常死亡,再次引發了泰國社會對海洋垃圾問題的關注。
儒艮俗稱「美人魚」,是海洋哺乳動物。6個月大的「瑪蓮」是今年4月26日在泰南甲米海域被發現的,當時她緊緊地貼著一艘橘色的救生艇不肯離去,估計迷路的小「瑪蓮」可能把救生艇當成了媽媽。隨著海潮的褪去,「瑪蓮」面臨擱淺的危險,於是當地動物保護人員專門在海裡闢出了一塊地方用來飼養「瑪蓮」,包括餵奶、餵食和健康監護,「瑪蓮」也成為泰國第一隻被人工飼養在海裡的儒艮幼仔。「瑪蓮」每天的生活狀態都會被動物保護人員在社交媒體上發布,她的黏人、溫順和可愛迅速獲得了大批網民的關注和憐愛,她也因此成為近一段時間的泰國網紅。
由於口腔和消化道發炎,「瑪蓮」出現了進食困難的情況,但在醫護人員的關照下她還是生存了100多天。可是就在前幾天的夜裡,「瑪蓮」突然病情惡化,經過急救還是沒能保住她的生命。海洋動物專家在解剖「瑪蓮」的屍體時在腸道裡發現了8片大小不一的塑料碎片,推測「瑪蓮」是在覓食海草時誤將纏在海草上的塑料垃圾吞進了肚子,因此導致了腸道堵塞並引發炎症以及肺部和血液感染,最終導致心臟衰竭而死亡。
「瑪蓮」的死亡引發了泰國社會的極大關注。泰國資源和環境部專門召開新聞發布會,請「瑪蓮」的主治醫生、泰國海洋動物疾病研究中心主任分析她的死因,同時再次告誡全社會,一定要重視海洋垃圾帶來的危害。泰國資源和環境部部長表示,相關部門將把「瑪蓮」製作成標本,作為一個特別案例以起到警示作用。此外,「瑪蓮」事件促使資源和環境部起草了保護儒艮國家計劃,已呈送內閣審議。泰國總理巴育也對「瑪蓮」的離世表示痛心,他強調政府已經出臺了減少海洋垃圾的措施,希望大家共同愛護海洋生態環境。
泰國野生動物專家表示,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在泰國海域的野生保護動物因誤食海洋垃圾而死亡的案例了,今年以來這樣的事件泰國已經發生了100多起。專家表示,最根本的是要讓海洋裡沒有垃圾,這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不要讓「瑪蓮」的悲劇重演。
「瑪蓮」的死亡也引發了泰國媒體對海洋環境保護的熱烈討論。一些媒體披露,泰國每年產生的海洋垃圾排名世界前列,超過1000萬噸,其中80%源於陸地。據泰國海洋與沿海資源廳統計,過半的海洋垃圾為塑料垃圾。泰國每年生產450億個塑膠袋,每天人均使用8-10個塑膠袋,此外,還產生了大量的塑料(瓶)蓋、餐飲包裝等。近200種海洋生物都直接或間接受到海洋垃圾的影響,在死去的鯨魚、鯊魚以及海龜腹中經常發現塑料垃圾。還有媒體報導說,若該問題一直得不到有效解決,預計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將多於魚類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