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艮幼仔因誤食海洋垃圾死亡引發泰國社會關注

2021-01-08 國際在線

「瑪蓮」是泰國第一隻由人工飼養在海裡的儒艮幼仔

泰國總理巴育對「瑪蓮」的離世表示痛心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李敏):近日,泰國一隻名叫「瑪蓮」的雌性儒艮幼仔的非正常死亡,再次引發了泰國社會對海洋垃圾問題的關注。

儒艮俗稱「美人魚」,是海洋哺乳動物。6個月大的「瑪蓮」是今年4月26日在泰南甲米海域被發現的,當時她緊緊地貼著一艘橘色的救生艇不肯離去,估計迷路的小「瑪蓮」可能把救生艇當成了媽媽。隨著海潮的褪去,「瑪蓮」面臨擱淺的危險,於是當地動物保護人員專門在海裡闢出了一塊地方用來飼養「瑪蓮」,包括餵奶、餵食和健康監護,「瑪蓮」也成為泰國第一隻被人工飼養在海裡的儒艮幼仔。「瑪蓮」每天的生活狀態都會被動物保護人員在社交媒體上發布,她的黏人、溫順和可愛迅速獲得了大批網民的關注和憐愛,她也因此成為近一段時間的泰國網紅。

由於口腔和消化道發炎,「瑪蓮」出現了進食困難的情況,但在醫護人員的關照下她還是生存了100多天。可是就在前幾天的夜裡,「瑪蓮」突然病情惡化,經過急救還是沒能保住她的生命。海洋動物專家在解剖「瑪蓮」的屍體時在腸道裡發現了8片大小不一的塑料碎片,推測「瑪蓮」是在覓食海草時誤將纏在海草上的塑料垃圾吞進了肚子,因此導致了腸道堵塞並引發炎症以及肺部和血液感染,最終導致心臟衰竭而死亡。

「瑪蓮」的死亡引發了泰國社會的極大關注。泰國資源和環境部專門召開新聞發布會,請「瑪蓮」的主治醫生、泰國海洋動物疾病研究中心主任分析她的死因,同時再次告誡全社會,一定要重視海洋垃圾帶來的危害。泰國資源和環境部部長表示,相關部門將把「瑪蓮」製作成標本,作為一個特別案例以起到警示作用。此外,「瑪蓮」事件促使資源和環境部起草了保護儒艮國家計劃,已呈送內閣審議。泰國總理巴育也對「瑪蓮」的離世表示痛心,他強調政府已經出臺了減少海洋垃圾的措施,希望大家共同愛護海洋生態環境。

泰國野生動物專家表示,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在泰國海域的野生保護動物因誤食海洋垃圾而死亡的案例了,今年以來這樣的事件泰國已經發生了100多起。專家表示,最根本的是要讓海洋裡沒有垃圾,這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不要讓「瑪蓮」的悲劇重演。

「瑪蓮」的死亡也引發了泰國媒體對海洋環境保護的熱烈討論。一些媒體披露,泰國每年產生的海洋垃圾排名世界前列,超過1000萬噸,其中80%源於陸地。據泰國海洋與沿海資源廳統計,過半的海洋垃圾為塑料垃圾。泰國每年生產450億個塑膠袋,每天人均使用8-10個塑膠袋,此外,還產生了大量的塑料(瓶)蓋、餐飲包裝等。近200種海洋生物都直接或間接受到海洋垃圾的影響,在死去的鯨魚、鯊魚以及海龜腹中經常發現塑料垃圾。還有媒體報導說,若該問題一直得不到有效解決,預計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將多於魚類數量。

相關焦點

  • 泰國儒艮寶寶離世怎麼回事?泰國儒艮寶寶離世原因是什麼死因揭秘
    泰國儒艮寶寶離世怎麼回事?泰國儒艮寶寶離世原因是什麼死因揭秘時間:2019-08-18 23:1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泰國儒艮寶寶離世怎麼回事?泰國儒艮寶寶離世原因是什麼死因揭秘 泰國儒艮寶寶離世。泰國官員於上周六宣布,一隻在泰國走紅的儒艮因胃裡塞滿了塑料垃圾而死亡。
  • 海洋塑料垃圾泛濫,環保從我做起
    「你不知道吃塑料是會致人死亡的嗎?」 但是動物卻無從表達…… 起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 這只是一個物種的滅絕 直到這場災難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
  • 泰國儒艮寶寶離世 她的死將提醒泰國人和全世界的人不要將垃圾扔進...
    美媒稱,官員們8月17日說,一隻在泰國南部一處海灘附近被人發現、後被海洋專家照料的迷路小儒艮死了。生物學家認為,這隻8個月大的小儒艮死於受到驚嚇和吞食了塑料垃圾。  據美聯社8月17日報導,人們給這隻雌性儒艮——儒艮是一種大型海洋哺乳動物——起名叫「瑪麗烏姆」。
  • 美人魚寶寶身亡 解剖發現腸道裡有大量塑料垃圾
    儒艮,海牛目中的一種,民間稱為美人魚,是一種海洋草食性哺乳動物,也是海洋中唯一的素食者。日前,一隻在泰國擱淺生病的儒艮寶寶"瑪麗安",因胃裡的塑料碎片加劇了感染而死亡。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17日報導,今年早些時候,一隻八個月大的儒艮寶寶「瑪麗安」,與媽媽走失後迷失了方向,最終於今年4月在泰國南部一處海灘擱淺,被發現時已病入膏肓。海洋生物學家收容這隻儒艮寶寶時,發現她身上又淤青,腸道裡還有大量的塑料垃圾。
  • 美人魚之傷:泰發現已死亡儒艮,死因未明,數量已不足200頭!
    在神話中,海洋中住著一種長著人身魚尾的神秘水生動物,那就是美麗的美人魚,美人魚到底存不存在還在探討!實際上,現在一般都認為美人魚的生物原型是儒艮,只是現在儒艮數量已極為稀少,近日在泰國的甲米諾帕拉塔拉海灘又發現已死亡儒艮,現在泰國的儒艮也越來越少,保護儒艮行動刻不容緩。
  • 救下儒艮寶寶,幾經周折,最後究竟為何又死在了我們手中……
    儒艮寶寶一天差不多要吃15次,工作人員為它也是操碎了心。而Marium也感受到了人類對它的關愛,它會貼著工作人員的獨木舟遊泳,還試圖擠進人類的懷抱,就像依偎在媽媽身邊一樣。照顧它的工作人員將日常生活中的親密照片和視頻po到網上,很快Marium成為網紅儒艮寶寶,泰國海洋與海岸資源部(DMCR)稱她為「泰國甜心」。
  • 微紀錄片《丹程》聚焦海洋垃圾汙染
    圖說:海龜誤食的硬幣被取出 官方圖11月19日,紀實旅行微紀錄片《丹程》第二集在愛奇藝上線。本集節目中,朱丹拜訪了泰國著名的海洋學博士Nantarika,他們參與了一場泰國龜的手術治療,前往荒島撿拾海洋垃圾,並關於海洋保護問題進行了深刻探討。
  • 泰國獸醫用牛奶和海草餵養走失的儒艮幼崽
    海洋專家正在培育一種大型海洋哺乳動物——儒艮幼崽,希望有一天它能重回大海,自由生存。據悉,這隻5個月大的雌性儒艮名叫Marium,在社交媒體上傳播了海洋生物學家擁抱它並用牛奶和海草餵養它的照片,這張照片在泰國網際網路上引起了轟動。
  • 隨著全球出行減少環境指示飆升,「儒艮」再現泰國海岸
    在泰國南部的淺水區,一種面臨滅絕的海洋哺乳動物儒艮已經十分罕見。但由於旅遊限制令的頒布,原本的旅遊勝地變得冷清起來,使得大批儒艮神秘的身影再次浮現海面。近幾年人類活動和水體汙染使得儒艮在泰國南部的目擊事件變得十分罕見。就在去年,在泰國水域發現的死亡儒艮數量創下紀錄。
  • 泰一幼鯨誤食塑膠袋死亡,解剖畫面觸目驚心!
    在泰國南部沿海,一隻幼年的領航鯨因吞下塑膠袋後死亡,胃裡面的膠袋多達80個,重達8公斤,場面令人震驚。胃裡面的塑膠袋使這頭鯨魚無法吃進任何有營養的食物。而且,這頭鯨魚在死前還吐出5個塑膠袋。據報導,泰國海域每年有至少300隻海洋生物誤食塑膠袋死亡,其中包括領航鯨、海龜和海豚。
  • 領航鯨幼崽誤食死亡 解剖畫面觸目驚心
    綜合外媒2日報導,在泰國南部沿海,一隻幼年的領航鯨(Pilot whale)日前因吞下80個塑膠袋後死亡。泰國海洋與沿海資源部2日在社交網站臉書發文稱,這隻雄性的領航鯨幼崽在泰國和馬來西亞邊界的一條運河中被發現時,已經快要斷氣,成為海洋生物誤食塑膠垃圾奪命的最新案例。
  • 阿根廷海龜誤食塑料垃圾引發致命感染 獲救助痊癒重返海洋 (1/3)
    阿根廷海龜誤食塑料垃圾引發致命感染 獲救助痊癒重返海洋 (1/3) "← →"翻頁
  • 新冠疫情致泰國熱門海域關閉,儒艮、稜皮龜等瀕危海洋生物回歸
    據馬來西亞《星報》網4月19日報導,泰國官方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致泰國南部的熱門海灘關閉,各大海灘空無一人,而珍稀動物正在回歸。泰國自然資源與環境部部長瓦拉瓦特·西巴阿差表示,「當我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時,大自然正在恢復活力並再造平衡。
  • 大熊貓幼仔「順順」和「溜溜」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來源:中國新聞網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簡稱基地)7月6日發布消息稱,大熊貓幼仔「順順」和「溜溜」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分別於今年5月20日和5月11日搶救無效死亡。據悉,2020年4月26日,大熊貓幼仔「順順」和「溜溜」出現拒食、急性腹瀉等症狀,基地在第一時間將其隔離,並立即進行了常規的抗感染和營養支持等一系列綜合治療。
  • 花木草蟲:儒艮,真正的美人魚!
    實際上,「美人 魚」是一種終生生活在熱帶、亞熱帶的水域中,或者在近海遊戈的大型水生 哺乳動物——儒艮。這是英國著名生物學家馬丁 阿利斯博士在印尼婆羅 洲島海域對一群儒艮進行了近3年的追蹤研究後提出的。阿利斯博士認為,因為雌儒艮的胸部乳房豐滿,高高隆起,還生有一對45釐米的乳頭,當它給幼仔哺乳時,常用兩個肥大的胸鰭抱起幼仔露出海面,所以在傍晚 或朦朧的月夜中使人們產生了錯覺。另外,儒艮生性膽小害羞,白天潛伏在 三四十米深的海底,每5分鐘左右出來換換氣。晚上是儒艮自由活動的最好時間,但稍微一點響動便可能驚動它們,所以人們很難見到。
  • 疫情期間泰國遊客稀少 海島旁重現儒艮群
    據News Channel20頻道報導,泰國國家公園管理部門使用無人機在泰國南部董裡府利邦島附近拍到30隻儒艮組成的儒艮群。中國到泰國的客流將從今年8月起開始回升 AP PHOTO / GEMUNU AMARASINGHE儒艮是一種哺乳動物,以海草為食,時而浮出水面換氣。
  • 泰國兩個國家海洋公園被封東協遺產,以生物多樣性和瀕危儒艮聞名
    據泰國自然資源和環境部長瓦拉烏特(Varawut Silpa-archa)稱,在柬埔寨暹粒舉行的第十五屆東協環境部長級會議上,泰國南部的兩個海洋保護區被確認為東協遺產公園。瓦拉烏特先生率領泰國代表團出席了十五屆東協環境部長會議,代表團成員包括國家公園、野生生物和植物保護部局長Thanya Netithammakul。
  • 2隻大熊貓幼仔搶救無效死亡
    據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消息,雖經醫護人員24小時全力治療看護,兩大熊貓幼仔終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分別於5月11日(溜溜)和5月20日(順順)搶救無效死亡。據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官方微信7月6日通報,今年4月26日,大熊貓幼仔「順順」和「溜溜」出現拒食、急性腹瀉等症狀,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在第一時間將其隔離,並立即對其進行了常規的抗感染和營養支持等一系列綜合治療。但在治療過程中,兩幼仔突然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具體表現為:眼球外突、下頜水腫、舌腫大發紺並堵塞氣道、口腔黏膜水腫發紺、肛門水腫外翻與呼吸暫停等。
  • 成都大熊貓基地兩幼仔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搶救無效死亡
    每經編輯:王鑫據「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微信公眾號6日傍晚消息,7月6日,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發布通報,對之前該基地兩隻大熊貓幼仔死亡的情況進行了通報。通報稱,2020年4月26日,大熊貓幼仔「順順」和「溜溜」出現拒食、急性腹瀉等症狀,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在第一時間將其隔離,並立即對其進行了常規的抗感染和營養支持等一系列綜合治療。
  • 塑料垃圾塞滿了信天翁的胃
    《中途島——來自海洋環流的信息》,使喬丹獲得了今年的PrixPictet環保攝影大獎,他希望自己的照片能提醒人們關注大眾消費引發的災難:「站在那些死去的鳥身邊,就像站在一面鏡子前,能看到我們人類對自己都做了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