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工環境修復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領先的環境修復綜合服務商,為客戶提供全產業鏈環境修復解決方案。招股書披露,公司憑藉深耕環境修復領域並具有行業技術積累的高素質專業化團隊、強大的研發創新能力和豐富的項目運營管理經驗,公司形成了以土壤及地下水修復為核心、水環境和礦山等生態修復並舉的戰略布局,業務範圍涵蓋環境修復相關的諮詢、設計、治理、運營、管理等全產業鏈條,積極在京津冀、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珠江三角洲等重點發展區域布局。
但是尷尬的業績,財務數據顯示,建工修復今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金額僅為3.77億元,相比2019年全年的11.19億元,尚不足後者的四成,淨利潤也僅相當於2019年全年的四成,換言之,未能達到去年全年的一半。這是否意味著公司2020年全年業績將出現下滑?
說起來,建工修復也是北京建工集團下屬的國有企業,但是建工修復的IPO之旅極為不順利,最早在2015年就申報上市並發布了招股書(申報稿),直到現在還不得不趁著註冊制的東風,嘗試著闖一闖創業板的大門。堂堂一家國企的IPO混到這個地步,建工修復的公司質量也可見一斑。
在證監會給建工修復的反饋意見中,特別提到了「在現場檢查中發現,你公司在合同管理、招投標、會計處理等方面存在內部控制不健全的問題」。
對此公司提到:公司對《集中採購管理制度》進行了修訂、完善,根據公司目前實施的《採購管理辦法》,公司採購方式包括: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單一來源採購、詢價及其他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形式。自整改以來,公司嚴格按照修訂後的採購管理制度要求,通過招標、競爭性談判、單一來源採購、詢價等方式採購,不存在違反採購管理制度的情況。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舉兩個例子:「無錫弘傑朗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是建工修復的主要分包商之一,成立於2015年1月,負責無錫造漆廠項目高溫焚燒協同處置,建工修復是在2017年6月開始與該公司進行業務合作,公司通過單一來源採購方式選擇此供應商。
公開信息顯示,截止到2019年末「無錫弘傑朗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的實繳資本還為零,員工社保繳納記錄僅為2人。這樣一家公司是否具備「高溫焚燒協同處置」的實施能力,難道不值得懷疑嗎?更何況,針對這樣一家小公司,建工修復採取了「單一來源採購」的方式進行合作,並未進行公開招投標,理由又是什麼?在這家小公司背後,與「無錫造漆廠項目」又存在著哪些桌面下的糾葛?
製圖:富凱IPO財經 來源:建工修復招股書
再看一例:2018年第一大供應商「北京通潤達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建工修復也是與之進行分包合作,招股書披露雙方自2008年12月開始業務合作,但是當年就確認了5013.95萬元分包採購,也即在與這家供應商建立業務合作後僅1個月時間,便給這家公司半個億的分包。單就站在一般商業的角度看,這合理嗎?
不僅如此,招股書還披露:2018年10月22日,因工程量增加,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住宅建設服務中心與公司和建工集團組成的聯合體籤訂第三標段施工合同補充協議二,協議總價為 26650775.12 元;天津油墨廠地塊修復項目2018年也並未給建工修復帶來多少收入。在此背景下,建工修復在2018年12月就給「北京通潤達環境工程有限公司」五千萬元以上的分包,這個錢掏出的是真心痛快!但是,在這背後又潛藏了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製圖:富凱IPO財經 來源:建工修復招股書
值得關注的是,不論是「無錫弘傑朗環境工程有限公司」,還是「北京通潤達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其法人代表和核心自然人股東的對外投資都非常「乾淨」,「乾淨」到難以令人相信他們是環境修復工程業內的資深人士,但就是這樣兩家公司,竟都能從建工修復手中拿到數千萬元的大單。
對此,富凱IPO財經也不敢妄加揣測這兩家公司是否是「白手套」,單單只是覺得頗有些令人驚訝罷了。
免責聲明:[富凱ipo財經]原創文章,轉載必究。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內容侵權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