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敲打打中 漸行漸遠的白鐵手藝

2021-01-16 今日建德

白鐵器具的小部件需要放在鐵龍上,用木頭敲成型

胡師傅做的酒甄

胡師傅在幫人做排煙管道

做白鐵器具的工具

翁老太拿著破茶壺來找胡師傅補

鄉下老家有一隻舊舊的白鐵皮酒壺,黑黝黝的外殼像飽經滄桑的老人的臉,已經看不出它原有的光彩。奶奶經常會把這酒壺拿出來,看看又摸摸。這是爺爺留下的。爺爺在世時,每天晚上都會拿這酒壺溫一壺黃酒,津津有味地喝著,和奶奶聊一天的瑣事。

奶奶說,可別小看了這隻白鐵皮酒壺,在他們年輕時,這算高檔貨。當時白鐵皮全靠進口,所以它有一個俗名叫「洋鐵皮」,用它做的器具都帶著一個「洋」字:洋鐵桶、洋盆、洋勺……那時,家家戶戶都有白鐵皮做的用具:漏鬥、簸箕、臉盆、鍋子、油壺、酒壺……輕便耐用的白鐵皮用具深受老百姓喜愛。當年,白鐵匠是村裡大受歡迎的手藝人,家裡有洋鐵皮用具壞了,只要「鋼筋鍋換底——」的聲音一響起,村裡人就會拿著破了的白鐵皮用具去修補。在「叮叮噹噹」的敲打聲中,村民們一邊看著白鐵匠修補,一邊嘮家常……

對於奶奶的情懷我們或許很難理解,在我們眼裡,家裡的用具大多是塑料、不鏽鋼等現代化材料,白鐵皮用具已幾乎不見蹤影,白鐵匠的生存空間也越來越小。然而,在梅城鎮正大街,有著梅城鎮上最後一位白鐵匠。他叫胡興華,今年63歲,在「叮叮鐺鐺」的敲打聲中,他堅守了白鐵手藝近半個世紀。

胡興華15歲開始跟師傅學習銅匠活,17歲被招進三都農機廠當白鐵工。由於銅匠和白鐵工有許多相通之處,胡興華很快就出師了。之後,他被杭州紅衛化工廠建德分廠借用。其間,他虛心向廠裡的大學生和工人師傅求教,學會了圓柱體、圓錐體等多種形狀器具的計算、裁剪和拼接技術,手藝又上了一個新臺階。上世紀90年代,許多企業改制的改制,關門的關門,45歲的胡興華也成了下崗工人。他想起了當年師傅說的話:「藝不壓身,學會一樣手藝,就夠吃一輩子。」於是,他支起一個小攤,為居民製作及修理白鐵皮用具。

如今,這個小攤已經擺了18年。攤位有點破舊,不到十個平方米,裡面堆放著白鐵片、焊錫條和少量木炭等原材料,以及鐵剪、敲板、鐵龍、鋼軌、小炭爐、焊錫烙鐵等工具。還有一把摺疊椅,胡興華說這是專門給過往行人準備的,經常會有朋友坐下來和他嘮嘮嗑。

18年來,胡興華每天清晨6點多就到攤位上,有單子時就先動手剪裁,等到7點半再開始敲打。沒單子時,他也習慣性地早早來到攤位,打掃好衛生,守著客人的到來。一錘接一錘,一年又一年,白鐵匠胡師傅的名氣越叫越響。老街上的居民都說,胡師傅手藝精湛,可以補鋁鍋、茶壺等,還能打米桶、鐵皮簸箕、漏鬥、鐵皮蒸籠等用具。不愛說話的胡興華也對自己的手藝頗為驕傲,他說只要是圓的、顧客說得出的東西,他都可以做出來。最近,他就幫客戶做了一隻酒甑。

酒甑密封性極高且小部件多,是胡興華近段時間接到的最為複雜的單子,他花了整整3天時間才做好。胡師傅說,每一個部件都要分解完成,要分別在白鐵上畫出橫截面,然後通過裁剪、敲打、「捏」出形狀,最後將所有部件拼在一起。每一處都要精心製作,最後做成的器物才能密封、牢靠、好用。

敲擊白鐵皮發出的「叮叮噹噹……」聲承載著老一輩的回憶,不少老人都會拿著舊舊的白鐵用具去找胡師傅修。採訪當日,86歲的翁老太來到攤位上,拎著一把已經發黑的茶壺,告訴胡師傅壺底破了個洞,胡師傅說,沒事,換個底就好了。翁老太笑著說:「好、好,用了好多年了,捨不得丟。」

同樣,捨不得丟的還有胡興華的老手藝。說起白鐵手藝,總是笑眯眯的胡興華顯得有些惆悵,他說,這一輩子他都在跟白鐵打交道,也是靠這門老手藝供孩子們完成學業。現在兒子已經成家立業,2014年,他也辦理了退休手續,照理可以安度晚年了,可他就是放不下這門手藝。

胡師傅說,白鐵加工是一門辛苦的老手藝,現在城市裡已不多見,只有一些小鎮的角落還有像他這樣的小攤位。胡師傅張開自己一雙皮膚粗糙、布滿老繭的手說,你看,現在還有幾個年輕人能吃這樣的苦?以後我要是不能做了,梅城就再也沒人做白鐵工了。因此,他一直沒有放棄尋找繼承人的想法,他說,有初中畢業以上學歷的男青年,只要願意來學,他都願意教,希望這門老手藝能一直傳承下去。

                     (記者  吳  燕)

相關焦點

  • 原來,有一天,我們也會這樣漸行漸遠
    誰會相信有一天,相愛如我們也會漸行漸遠,原來,殊途也未必能同歸。曾經你和我說過要一起去看世界,要帶我去浪漫的巴黎。曾經你說過會愛我一輩子,一輩子不夠還要再愛下輩子。站在都市的一隅,感受那些漸行漸遠,當滄桑倦怠了最初的單純,當歲月荒蕪了似乎成熟的心田,文字是否仍可以承受心之重?許多過往,錯過了、擦肩了、流淚了、歡笑了,到最後還剩下些什麼?如果有一天我們漸行漸遠了,那麼只是時間帶走了熟悉。
  • 環島之旅再添恩怨 李登輝和「臺聯黨」漸行漸遠
    環島之旅再添恩怨 李登輝和「臺聯黨」漸行漸遠     李登輝(右)日前為恆春生態農場的「綿鍾攬月樓」揭碑,並登上鐘樓,一共撞了33次鍾。
  • 「沈夢辰 總是敷衍都會漸行漸遠」
    【#沈夢辰 總是敷衍都會漸行漸遠#】11月16日,#沈夢辰ins發文# :「樹葉,不是一天黃的;人心,不是一天涼的。誰都不傻,總是敷衍,都會漸行漸遠;誰也不笨,沒被看重,都要越來越淡。 」大約一個小時之後,夢辰再度發文說:「懂的人自然懂,好的壞的都是經歷,感謝。」隨即,好友孟佳也來點讚。網友們都在猜測發生了什麼,吃瓜群眾們也想一觀究竟。
  • 【朗誦作品】潘緣《漸行漸遠文亭湖》
    漸行漸遠文亭湖
  • 夜讀:習慣一些人的漸行漸遠,適合你的才會是最好的
    我快忘記你了,在古文中的表達是:「漸行漸遠漸無書,海闊魚沉何處問?」生活中,有些人走著走著就失去了聯繫,有些事記著記著還是模糊。在不經意間,以為會是在身邊陪伴一輩子的人,慢慢的就在心底消失了。01有些人成了過客有些人刻入心底宮崎駿老先生在《千與千尋》中寫道:當陪你的人就要下車時,即使不舍,也要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
  • (小康紀事)與飢餓記憶漸行漸遠的「夾邊溝」
    中新社蘭州2月3日電 題:與飢餓記憶漸行漸遠的「夾邊溝」  中新社記者 馮志軍 侯志雄  沙棗樹、紅柳、梭梭以及大片蘆葦鋪成的3.7萬畝「綠洲」與視線不遠處的荒漠「對峙」著,這就是位於中國西部巴丹吉林沙漠邊緣名為「夾邊溝」的林場,叢林深處偶爾傳來的幾聲鳥啼為寒冬中的林場增添了幾分生機。
  • 朋友圈小句子|人和人漸行漸遠的時候,總覺得是對方變了
    人和人漸行漸遠的時候,總覺得是對方變了。When people and people drift away, they always feel that the other person has changed.
  • 目光所及之處,身影漸行漸遠
    我在想,我和她的緣分在這一刻可能就漸行漸遠了,從此以後她有了自己的生活空間。雖有不忍,可這是成長必須所承受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必將會有自己的朋友、同學,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有喜歡追的明星,我已不再適合參與這些事情。我慢慢了解到,我的每次成長仿佛都和離別有關,都和背影牽連。
  • 閨蜜相處的3個地雷——心理學:為什麼好朋友會漸行漸遠?
    有些人,曾經一起笑過,一起哭過,可惜最後還是漸行漸遠,最後消失在了人海。好朋友之所以會漸行漸遠,一方面是由於彼此的成長,頻率變了;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們越過了友情的邊界,做了一些讓對方感到不舒服的事情。其實好朋友間,的確不需要顧忌太多,畢竟友情,就是需要放鬆與自然的相處。
  • 父母的奢望是我們漸行漸遠的腳步
    每每讀龍應臺的文字都會讓我心靈受到震顫,如這句:「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著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今天朋友老爸去世了,老人因患節腸癌每天都在疼痛中折磨煎熬著,真的望著病中被病痛的老人還不是令人心痛的,心痛的是老人痴痴望著門的眼神讓你心疼又心澀,我們明白其實折磨老人的不只是身體的疼痛
  • 「總是敷衍,都會漸行漸遠」沈夢辰這是婚前焦慮症啦?
    誰都不傻,總是敷衍,都會漸行漸遠;誰也不笨,沒被看重,都要越來越淡。 」這個雞湯文一出來大家都懵了!大約在一小時後沈夢辰再度發文:「懂得人自然懂,好的壞的都是經歷,感謝」不經有點疑惑沈夢辰怎麼了?是和杜海濤吵架了嗎?還是友情或者親情出了問題,不過小編還是感覺不是說杜海濤,畢竟前段時間還那麼甜蜜的在籌辦婚禮。天黑有燈,下雨有你,你是我的乖乖。
  • 叮噹人生敲白鐵
    然而,隨著各類新興材料,特別是塑料製品的出現,白鐵製品逐漸被淘汰,白鐵製作這個行當逐漸式微,以敲白鐵皮為生的白鐵匠慢慢被人們所遺忘。        今年47歲的金鈴聲就是我縣有名的「敲白鐵」師傅。近日,記者找到他時,他正在用「拍尺」——一根木棍對一張白鐵皮噼噼啪啪地猛敲,動作之大搞得臺上的鐵桶也抖三抖。
  • 更換年號後,日本「平成三大歌姬」的時代漸行漸遠
    從今年5月1日起,日本將啟用新年號「令和」,平成時代將一去不返,屬於「平成三大歌姬」的時代也漸行漸遠。濱崎步、宇多田光、倉木麻衣被稱為日本平成時代的三大歌姬,她們的歌聲陪伴了許多日本人的成長,也讓許多了解日本文化的中國人認識了她們。
  • 「朝天旅遊」夏日漸行漸遠,秋意漸漸明晰,我醉在朝天的秋景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白露,八月節。秋屬金,金色白,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夏日漸行漸遠,秋意漸漸明晰,天氣也變得清涼起來。
  • 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的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所謂的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的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從懷胎十月開始,到呱呱墜地,開始了一場父母與子女的人生旅程,過程中作為父母,起先是滿懷興奮和期待小生命的到來,呵護著孩子一天天成長,他們授予你知識,讓孩子們從一個無知的小孩成長為一個懂事的青少年,與此同時,他們卻在一天天老去,歲月的痕跡烙印在他們臉上。
  • 漸行漸遠的婚姻,到底是誰的錯?婚姻的本質不要忽視
    兩個人都感覺彼此的心漸行漸遠。我想說,愛情來之不易,婚姻更不容易,人生路上彼此要珍惜,婚姻需要共同努力的經營。
  • 時隔僅40餘年 過去常見的淡水魚之王白鱘漸行漸遠
    那時經常看到有人拖著比板車長的白鱘  僅40餘年淡水魚之王漸行漸遠  張先鋒介紹1982年出版的《中國淡水魚類原色圖集》中的白鱘 長江日報記者高勇 攝  長江日報記者陳潔 張晗 通訊員王環珊 王熙 孫慧  這幾天,白鱘滅絕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
  • 黃驊白鐵匠人「叮噹」聲中的堅守
    白鐵做成的簸箕、水桶、煙囪……過去,人們的生活日用品中有很大一部分出自白鐵匠之手。在老一輩人的記憶中,白鐵匠是「響噹噹」的手藝人。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打鐵行業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曾經在街頭巷口隨處可尋的白鐵匠也隨著歲月流逝,成為了遠去的記憶。但黃驊市黃驊鎮卞孫村村民高延明依然堅守著這個傳統的老手藝。
  • 把傳統手藝傳承下去-贛州全南,傳統手藝,白鐵器具-贛州頻道
    新聞熱線:13803589582;網上Q Q報料:408869741@qq.com  通訊員QQ群:224904370  白鐵噴水壺、白鐵水桶、白鐵漏鬥、白鐵通風管……在全南縣城農貿市場對面,有一家出售白鐵器具的白鐵店。
  • 曾經的好兄弟漸行漸遠,中蘇關係緣何破裂
    各國各黨內部的問題要由他們自己去處理,不能搞外部壓力,這是行不通的,不符合之間的關係政策。」這是中國善意的勸解和提醒,可惜蘇聯老大哥固執己見,想著自己是老大,哪還顧得聽取別人的意見。50年代末中蘇兩國分歧越來越大,中國領導人為此制定了對蘇鬥爭的方針:堅持原則,後發制人;堅持鬥爭,留有餘地;堅持團結,反對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