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和國家之間的關係如同個人朋友相處一樣,彼此珍惜互幫互助懂得尊重才能長久處下去,中國向來是禮儀之邦,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如果人和人之間沒有了尊重,而是只想著佔便宜,時間長了肯定處不下去。毛主席在《和中央社、掃蕩報、新民報三記者的談話》中指出:「我們根本反對抗日黨派之間那種互相對消力量的摩擦。但是,任何方面的橫逆如果一定要來,如果欺人太甚,如果實行壓迫,那麼,共產黨就必須用嚴正的態度對待之。這態度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對日本侵略者、國民黨這樣,對其他國家也是如此。中蘇兩個大國隨著交往的發展,曾經是非常好的兄弟,但是隨著赫魯雪夫上臺,對中國的政策發生變化了。1956年以後,蘇聯人事大變動,樹立了赫魯雪夫在國內的權威。1957年的莫斯科會議又取得圓滿成功。這時,赫魯雪夫已經有些膨脹,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國際他想進一步穩固自己的位置,大國的沙文主義也表現出來。
1957年11月2日,毛主席乘坐蘇聯圖—104專機第二次訪問蘇聯,這是他一生中最後一次出訪。而毛主席這次出訪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參加十月革命勝利40周年的紀念活動。毛主席與赫魯雪夫進行了交談。毛主席強調,"社會主義陣營要以蘇聯為首。"赫魯雪夫說:"應該以蘇聯和中國為首。"毛主席謙虛地回答說,"我們沒有資格,我們經驗少,我們有革命的經驗,沒有建設的經驗,我們在人口是大國,在經濟上是個小國。"從雙方的交談可以看出,毛主席對蘇聯老大哥仍然是恭敬有加。
在莫斯科,毛主席接見了中國的留學生代表,發表了著名的講話。他對學生們說:「世界的未來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還是你們的,你們就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他發表這席話不僅是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了信心,對青年學生充滿信心,對中蘇關係也充滿了信心。這句話放在現在仍然是激勵青年一代的最好寄語,作為年輕學生,風華正茂,才華橫溢,是建功立業的好時候,一定要不忘初心,砥礪奮鬥,只爭朝夕,不負韶華,方能無愧人生。
50年代中期,赫魯雪夫在蘇聯共產黨二十大會議上作了一篇報告,題目就是《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這個報告對史達林的某些做法進行了客觀的評判和反省。但是赫魯雪夫的報告事先沒有和中國等兄弟國家商量。結果在社會主主義陣營中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衝擊和思想混亂。赫魯雪夫事先為什麼不打招呼呢?赫魯雪夫在報告裡全盤否定了史達林,或者說是全面否定了史達林。
作為赫魯雪夫他應該客觀地去評判史達林。作為蘇聯老大哥、社會主義陣營裡最重要的一個成員,他卻否定史達林,那就必然會引起其他國家對他的這種誤解。史達林曾經是蘇聯領袖級人物,大家曾經那麼的敬仰,即使有錯誤也要客觀評價,赫魯雪夫為了鞏固自己的位置,攻擊史達林,誠然是錯誤的。而中國的態度就是客觀公正,無偏無私,這當然和赫魯雪夫的政策出現矛盾。
1956年發生了波蘭事件和匈牙利事件,蘇聯的坦克開進了華沙和布達佩斯。赫魯雪夫給中國發了一份萬分火急的電報,要求派代表團去莫斯科磋商。我們派劉少奇為團長,鄧小平、王稼祥為副團長的代表團去莫斯科訪問。劉少奇對赫魯雪夫說,"你們對對外政策,特別是在處理兄弟國家和黨的關係方面,我們是有意見的,你們在處理這方面存在的問題,應當虛心耐心的聽取對方的意見。"但赫魯雪夫並沒有聽取我們的意見,只是聽聽而已,這個老大哥已經不是原來的老大哥,讓我們有點不認識了。
1957年1月7日,周恩來、賀龍一行到莫斯科,在談到國家之間的關係的問題時,周恩來誠懇地說,「在這個問題上不能有大國主義。各國各黨內部的問題要由他們自己去處理,不能搞外部壓力,這是行不通的,不符合之間的關係政策。」這是中國善意的勸解和提醒,可惜蘇聯老大哥固執己見,想著自己是老大,哪還顧得聽取別人的意見。
50年代末中蘇兩國分歧越來越大,中國領導人為此制定了對蘇鬥爭的方針:堅持原則,後發制人;堅持鬥爭,留有餘地;堅持團結,反對分裂。這就是24字方針雖然中國奉行"一邊倒"的政策,但是中國還有我們自己的堅持原則。中蘇關係雖然有時有些小摩擦,也有一些矛盾和分歧,但始終還是彼此給個面子,能過得去,沒有到撕破臉的地步。
1957年11月,毛主席訪蘇,中蘇兩國共同起草《莫斯科宣言》。我們不同意蘇聯共產黨20大的觀點,但為為了維護中蘇關係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毛主席在大會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在會議結束時喊出這樣的口號: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萬歲!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各國的團結和友誼萬歲!馬克思列寧主義、偉大的共產國際旗幟萬歲!全世界無產者和愛好和平的人民聯合起來!
1958年7月21日,蘇聯駐華大使尤金拜見毛主席,提出蘇聯領導人的一個想法,要在中國建一個核潛艇基地,建一個長波電臺,以便讓蘇聯的艦隊保持聯繫,並提出和我們搞個「聯合艦隊」。毛主席當場拒絕了蘇方的請求。蘇聯老狐狸的尾巴終於露出來了。在涉及領土主權上,毛主席的態度是寸步不讓。正是因為毛主席的嚴詞拒絕,才有了1958年7月底赫魯雪夫訪華。
雙方會談時,毛主席說:"不對,你們批判史達林的錯誤,我們從來都是支持的,到現在也是支持的,但是你們批判的方法不對,我們不贊同。我們認為你們把史達林一棍子打死的做法不行,也不對。"
赫魯雪夫說:"你們怎麼往我們後院兒扔石頭的?這是俄羅斯的一句俗話,中文的意思是你們背後搞我們。"毛主席說,"不是扔石頭,我們是給你拋金子,往你臉上拋金子。"
接下來,赫魯雪夫繼續談「聯合艦隊」的事宜,他談了一個小時左右。毛主席的意思很明確,就是涉及主權的問題不容商量,實際上是把赫魯雪夫給碰回去了,碰了一鼻子灰,赫魯雪夫領教了毛主席的厲害,主權在毛主席眼裡是一個什麼概念,在主權問題上沒有談的餘地。組建聯合艦隊一事,毛主席認為蘇聯企圖軍事控制中國。中國當時海軍十分薄弱,即使組建聯合艦隊也無能力共享蘇聯的海岸線。毛主席後來在回憶這件事時說:「事實上同蘇聯鬧翻是1958年,他們在軍事上控制中國,我們不幹。」
此時他才意識到,儘管他想以大國的這種強勢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但是他在毛澤東這顯然要失望了。赫魯雪夫帶著失望回去了。匆匆而來,悻悻而去。毛主席、周總理從維護國家利益出發駁斥了赫魯雪夫的要求,並堅定地給予了回絕。中蘇的關係由剛開始蜜月期到了一個激烈的爭吵期。最後是雙方的不歡而散。
1959年中印邊界發生衝突,蘇聯政府在外交上反對中國,在軍事裝備上支持印度。開始是小的援助,後來是大量的重型運輸機、直升機、米格式噴氣戰鬥機,蘇聯和印度籤訂協議,向印度提供價值15億盧布的貸款。要求中國在中印邊境上做出照顧。
不僅是在印度的問題上,赫魯雪夫還訪問美國尋求兩大陣營的和解。在臺灣問題上,因為美國對臺灣問題的幹涉,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開始炮擊金門,赫魯雪夫要求中國政府放棄對臺灣使用武力。曾經的大哥漸行漸遠,還是我們的老大哥嗎?處處設置障礙。
1959年9月,赫魯雪夫帶領代表團來北京參加國慶10周年活動。此時中蘇關係即將破裂走到盡頭,原來的好兄弟也有翻臉的那一刻。蘇聯老大哥不僅是做一個照顧弟弟的哥哥,他的狼子野心已經凸顯,作為弟弟,只能是防範、再防範。
1959年10月4日,赫魯雪夫回國以後,他影射中國是"一隻好鬥的公雞"。10月31日他在蘇聯最高的蘇維埃會議上攻擊中國領導人是"託洛斯基"。進一步公開了中國和蘇聯之間的矛盾。以赫魯雪夫為首的蘇聯領導人在與中國的交往過程中,推行大國沙文主義,嚴重損害中國的國家利益與中國人民的感情。這是中蘇關係破裂的直接原因 。
1960年7月16日,蘇聯政府突然照會中國政府,蘇聯將在近期撤回全部在華的專家1390人。同時,撕毀343個專家合同和合同補充書,廢除了257個科技合作項目。據統計,一五期間,蘇聯援助中國項目一共304個,到1960年上半年已建成103個,201項正在建設中。
蘇聯在華專家分布在各個領域,擔負著重要任務,蘇聯撤走時帶走了所有的圖紙資料,並停止供給中國建設急需的設備。蘇聯的這一舉動使中國250多個單位的建設處於停頓、半停頓狀態,給中國造成了巨大損失。給我國的經濟建設造成了重大損失,加重了我國的經濟困難。
蘇聯專家曾經為中國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他們中的許多人把中國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然而,一切都要結束了。蘇聯專家離開中國時,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盛大的歡送宴會,歡送蘇聯專家回國。即使兩國關係破裂了,我們還是仁至義盡,這就是我們的胸懷。
周總理即興發了言,他說,"我的感情已經不允許我再講下去了,祝你們身體健康,工作愉快。我們多次挽留你們,但是蘇聯政府不同意。這是把意識形態上的分歧擴展到國家關係上的一個比較典型的實例,是赫魯雪夫搞的。"我想這是周總理真切的表達,他希望中蘇關係能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但無能為力了。對於蘇聯專家我們還是特別尊敬,表現了我們中國人的善良和友好。
1963年7月,鄧小平為團長、彭真為副團長的代表團從蘇聯訪問回國,這是赫魯雪夫執政時期中國代表團最後一次訪問蘇聯。毛主席一生只有兩次率全體政治委員到機場迎接出國訪問的中國領導人,一次是1963年迎接鄧小平訪蘇歸來,第二次是1964年,到機場迎接周恩來訪蘇歸來。這兩次毛主席機場迎接有著特殊的意義,中蘇關係已經走到冰點,但我們還是要團結在一起。
1963年7月14日,蘇聯共產黨中央發表《給蘇聯各級黨組織和全體共產黨員的公開信》,對中國的覆信進行全面系統的攻擊。毛主席從1963年9月6日至1964年7月14日,親自主持發表了九篇評論蘇聯共產黨中央《公開信》的文章,即"九評蘇共",兩黨之間的論戰達到頂峰。
1964年7月7日,蘇聯在《真理報》刊登文章和蘇聯外交部的副部長的文章都表示,《中蘇友好互同盟互助條約》並不保證戰時蘇聯援助中國,後來,《真理報》也公開罵中國共產黨是"叛徒"。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0月14日赫魯雪夫下臺,勃列日涅夫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有人說,中國真偉大,一顆原子彈把赫魯雪夫轟下臺。為了使中蘇關係有所緩和,朝著正常的方向發展,毛主席認為,這是恢復友好關係的一次機會,派出以周恩來為團長,賀龍為副團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黨政代表團,到蘇聯莫斯科進行會談。同時祝賀十月革命47周年,了解蘇聯新領導人對華意圖,尋求中蘇團結的新渠道。
在國宴上,蘇聯國防部長馬林諾夫斯基對周恩來總理和賀龍總理副總理說,我們已經把赫魯雪夫搞掉了,你們也應該效仿我們的榜樣,這樣我們就能和好。周恩來當即指出這是嚴重的挑釁,並向蘇共提出嚴正抗議。蘇方國防部長還對賀龍說,「我們的元帥服是史達林胡造的,你們是毛胡造的」。賀龍說,「你胡說什麼,我不懂你的意思」。
周恩來覺得蘇方想對中國進行顛覆活動。蘇聯新領導雖然解除了赫魯雪夫的職務,但仍然堅持赫魯雪夫自己當老子,別人只能當兒子那一套,還是想霸權。周恩來為了表明立場,決定提前回國。11月13日抵達北京首都機場,受到毛主席、劉少奇、朱德等一大批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熱烈歡迎。
隨後中蘇關係雙方指責不斷升級,發生了震驚世界的珍寶島武裝衝突。1969年3月2日,蘇聯邊防軍侵入珍寶島,中國邊防部隊以炮火將其擊退。中國邊防部隊的珍寶島自衛反擊作戰,保衛了國家的領土,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中蘇決裂成為無可挽回的定局。珍寶島戰鬥打響的當天,中國外交部召回蘇聯大使館對蘇聯軍隊入侵中報導提出強烈抗議。兩個親密兄弟徹底破裂了。
參考文獻:《新中國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