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是最讓人佩服的中國女科學家,如何培養孩子對於科學的興趣

2021-01-11 月亮姐姐說教育

何澤慧和黃令儀都是中國最偉大的女科學家,她們其中一位是黃令儀,中科院院士,1936年出生於廣西南寧市, 其父是廣西博物館創始人、首任館長廖葛民,母親是廣西化學研究院前輩。

還有一位是何澤慧,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1914年出生於江蘇蘇州。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40年獲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工程博士學位,被譽為「中國的居裡夫人」。

這兩位偉大的女科學家,對於中國的科學事業奉獻了畢業的心血和才華,她們分別在晶片和中國原子彈、氫彈的高科技研究領域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月亮姐姐對於晶片這樣高科技領域的產品是一頭霧水,通過了解相關的信息,才發現黃令儀所做的一切真的值得每一名中國人豎起大拇指。

我國的晶片產業起步的比較晚,在技術方面更是薄弱和落後,基本都是採取進口國外晶片的方式,才能滿足國內企業發展的需求,每年中國向歐美國家支付購買晶片上的費用就是一個天文數字,而這些情況都深深地刺痛了黃令儀的那顆愛國之心,她誓要生產出真正「中國製造」的晶片。

84歲的黃令儀院士帶領她的團隊經過多年的研發,成功地研製出國產龍芯3號晶片,從二極體、三極體、大規模集成電路,到中國自主研發設計的第一枚CPU晶片。黃令儀院士見證並參與了中國微電子行業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再來看看物理學家何澤慧,她是傑出的核物理學家 。

1932年,何澤慧高中畢業以後,考取了清華大學物理系。1936年大學畢業後,到德國柏林高等工業大學技術物理系攻讀博士學位,保澤慧同黃令儀一樣,出於對祖國的一片熱忱,她毅然選擇實驗彈道學的專業方向。

何澤慧與錢三強結婚,開始共同的科學生涯。他們一起在約裡奧·居裡夫婦領導的法蘭西學院原子核化學實驗室和居裡實驗室工作,合作發現了鈾核裂變的新方式--三分裂和四分裂現象(她首先捕捉到世界上第一例四分裂徑跡),在國際科學界引起很大反響。因為鈾核"三分裂"現象是何澤慧首先發現,所以其被西方媒體稱為"中國的居裡夫人"。

試問現在青少年們,有多少人知道黃令儀和何澤慧這兩位對國家科技發展有著重大貢獻的科學家?月亮姐姐對這兩位女科學家無限的敬重和佩服,科技強國是真理,更是教育工作者們應該向我們的孩子灌輸的主流方向和主導思想。其實,科學並非我們想像中的那樣深不可測,只要在孩子的心中埋下愛科學的種子,那麼,它就會生根和發芽。

特別是有著獨立思想意識青少年們,什麼才是他們應該追的星?不能全都是那些唱唱和跳跳的明星們,讓科學家們真正成為孩子們努力追的明星,那麼,我們的教育才會贏。 科技強國是我們所有國人的夢想,巍巍華夏、泱泱大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舉世矚目,造紙、印刷、火藥、指南針,這些都是我們曾經的驕傲和自豪。

如今,我國高鐵目前掌握的技術,是世界領先的,能夠吊打全世界;迄今為止唯一一個製造出人造太陽的國家;全球最快的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等等,讓所有的黃皮膚中國人著實吐了一口氣。讓孩子多了解中國的科技發展現狀,有助於培養他們養成愛科學、愛祖國的思想。

從小培養孩子對於科學的興趣,萌發幼兒愛科學的情感,豐富幼兒對自然和社會的粗淺知識,培養幼兒對自然與社會的興趣和求知慾,開發幼兒的智力,形成幼兒對人對事物的正確態度等。

如何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和愛好呢?《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月亮姐姐以幼兒園的小朋友為例給朋友們提幾點建議:

1、通過遊戲活動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

老師如果將科學現象巧妙地融入到教學遊戲活動當中,就會讓孩子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產生對科學的興趣。比如:《影子的秘密》、《有趣的聲音》、《小貓釣魚》等活動中,孩子在遊戲中就會發現影子變大變小的秘密、聲音的有趣現象、磁鐵能吸鐵製品的原理,這些遊戲活動中科學現象被孩子們發現後,自然而然地會引起孩子的探究興趣。

2、通過操作活動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

聽見不如看見,看見不如實踐。幼兒園孩子在直觀的操作活動中,發現科學現象的本質和背後的原因,就會讓孩子們在操作活動中感受到成功的快樂。

例如:科學活動《奇妙的三原色》,讓孩子們在實驗操作中嘗試並尋找答案。了解到紅黃藍這三原色,互相融入到一起就會為成另加外一種顏色,紅加藍是紫、黃加藍是綠、紅加黃是橙色。在反覆的實驗過程中孩子們的好奇心不斷地被激發,從而使孩子們的學習處於一種積極快樂的活動狀態之中。

3、通過生活活動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

除了教學遊戲活動中對於孩子進行啟發和引導,在生活活動中,也可以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例如在生活活動中,對於四季變換的現象、雨後彩虹的現象、冰化成水的現象、水變甜變鹹的現象、白天黑夜的變換等等,老師都可在在生活當中,隨時隨地對孩子們進行觀察指導,發現這些科學現象背後的原因。讓孩子們在探究中感受到科學的無限魅力,從而對科學產生濃厚的現象。

4、通過讀書活動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

作為老師和家長,還可以通過讀書活動來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為孩子們準備科普相關的各類書籍,在讀書的過程中去了解和發現更多的科學現象。

讀書還能讓孩子們去深入地了解全世界的科學家和他們所作出的貢獻,讓孩子們從內心產生對於科學家們的崇敬之情。能以他們為榜樣,從小就愛科學、學科學,培養孩子長大以後也能成為一名優秀、出色的科學家的意識和思想。

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對於科學的興趣能否持續地保持到小學、中學、高中很大程度取決於家庭教育的影響,作為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即使長大成人以後不能成為科學家,但是,孩子們在進行科學活動的過程中,那份鑽研、探究的學習品質將會一直影響著孩子的後續發展。

中國的孩子缺少的不是對於學習的執著和堅持,而是缺乏的那股子創新精神,所有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無一不是從小就對科學具有濃厚的興趣。

但是在市場經濟時代,立志從事科學研究者越來越少,更多的孩子選擇做出名快、掙錢快的明星行業。還有在選擇專業的時候,很多高考的學生對於一些熱門的行業也遠遠超出了科學。

期待未來的中國能造就一批像華羅庚、錢三強、陳景潤、李四光、何澤慧、黃令儀等這樣著名的科學家,讓現在的孩子們長大以後能夠成為他們。老師們,從現在開始吧,培養孩子們對於科學的興趣和愛好,讓科技強國之夢真正地實現,讓我們的孩子成為未來中國的科技主人。

相關焦點

  • 如何培養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
    家長們這麼在乎孩子的英語學習,那麼又該如何培養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如何培養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興趣」是人的認識活動所需要的情緒表現。如何培養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2、為孩子的英語學習創造一個環境如何培養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英語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家長密切配合,通過溝通和孩子建立良好親子關係。
  • 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方法是什麼?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新的高考政策一出來,驚訝中又含有驚喜,驚訝的是孩子們以後會更加要求素質培養,驚喜的是,對于大寶miumiu的閱讀習慣培養是多麼的明智!miumiu六個月開始讀繪本,弟弟現在七個月,也在有意識的培養閱讀習慣了。
  • 中國15歲女科學家,解世界性難題,拒絕央視採訪:不想讓我媽看到
    ——卡萊爾 每一個孩子在童年的時候都有一個夢想,那就是成為一名科學家,穿著潔白的白大褂在實驗室裡忙碌,然後拿出震驚全世界的產品。 我國也在盡力的宣傳科學,宣傳科學家,比如錢學森,鄧稼先等這些為國家做出過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就一遍又一遍的出現在各種書本電影和電視當中,這對引領全國的輿論風向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 拔尖培養計劃讓「小科學家」走進大實驗室
    那一年,中國科協青少年工作部訪美,觀摩美國西屋科學人才選拔賽。這是一項旨在從全美高中生中發現最有想像力的科學後備人才的培養活動。美國的一些研究機構和大學每年對外公布自己的實驗室條件、可以接納多少學生等信息,學生們提出課題項目申請。實驗室評估學生項目的標準是,課題是不是學生自己提出來的,學生能不能獨立完成。
  • 家庭中如何培養孩子跳舞的興趣?
    喜歡跳舞的父母,一般來說,孩子對舞蹈的興趣都比較濃厚,這是無可厚非的。如果您想培養一個能歌善舞的孩子,也許您可以嘗試以下的做法喲!為孩子創設舞蹈氛圍家裡經常播放音樂,孩子聽到音樂可能要不由自主地隨著音樂手舞足蹈。
  • 如何培養孩子的樂觀性格
    調查顯示,開朗樂觀的人不僅較為健康,而且婚姻生活較為幸福,事業上也較易獲得成功。那麼如何培養孩子具有這種正面性格呢?專家為家長們提出了不少建議。 不妨讓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擁有不同的選擇權。只有從小能享受選擇權的孩子,才能感到真正意義上的快樂和自在。 例如,對於兩三歲的孩子,應該允許他自己選擇早餐吃什麼,什麼時候喝牛奶,穿什麼衣服,對於四五歲的孩子,應該允許他在家長許可的範圍內挑選自己喜歡的玩具。選擇周末去哪裡玩,對於六七歲的孩子,應該允許他在一定的時間內選擇自己喜歡看的電視節目,什麼時候學習等。
  • 培養孩子體育興趣要懂得「對症下藥」
    到底如何才能提升孩子的體育成績,成了張女士最近的煩心事……   信息時報記者 衛靜雯   想取得鍛鍊效果,必須「持之以恆」  全國團體心理輔導組導師和營地指導員、廣州市校外教育協會秘書長、廣州市海珠區教育實踐基地主任林海健認為,作為家長,要首先認識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性,這也是國家推動青少年健康的重要舉措。
  • 「放養」不是「放羊」,教育孩子要做到3點,釋放天性、培養興趣
    孩子班上的同學,我認識的不多,但單單對這個小莫的印象特別深刻。因為他可以算得上是孩子班裡最「活潑」,同時也是最能「惹事」的同學了。在學校裡捉蝴蝶、抓蜜蜂、逮螳螂這些「冒險」的活動,他可沒有少幹,關鍵還讓他給幹成了很多次。最為過分的一次,這個小莫竟然唆使了一幫同學,一起摘三葉草的果子吃,結果把學校操場邊的花壇全部都給踩踏了個遍。
  • 保護和培養孩子的好奇心,來試試這三個小方法~
    媽媽在乎孩子提問,孩子的提問就能得到發展。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是愛提問的人,諾貝爾獲得者李政道博士的求學格言就是:求學問,需學「問」,只學「答」,非學問。因此提問是創新的開始,培養一個創新的人才要從提問開始。很多小孩都有好奇心,愛問為什麼,在大人看來很多問題都是幼稚可笑的,但正是這些可笑的問題,才能引來孩子求知的興趣。會提問是一種智慧,提問需要開動腦筋。
  • 如何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開啟自律之門的關鍵。興趣是打發無聊、充實生活的必由之路。……總之,興趣很重要,但興趣從哪裡來呢?我們如何讓自己對某些充滿正能量的技藝、領域等產生濃厚興趣呢?找不到自己的興趣,提高行動力,實現自律高效的人生,讓自己在積累中走向卓越,就如同鏡中水月一般不現實。
  • 讀了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後,我在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上豁然開朗了
    無論父母貧窮還是富有,國內還是國外,所有的父母都會關心孩子的學習問題。大概沒有幾個父母對孩子的學習抱著無所謂的態度,都希望孩子喜歡學習、熱愛學習,可以學得更多的知識,取得更好的成績。因此自然而然,如何培養孩子喜歡學習就成了父母最喜歡關注的問題了。
  • 培養兒童早期閱讀興趣,選對適合孩子年齡的繪本是關鍵
    是否該制止孩子撕書啃書的行為呢?」「孩子幾歲開始給她看繪本呢,怎樣給孩子挑選適合的繪本,有什麼推薦麼?」小諾從2個多月我們就有意識的開始培養孩子的早期閱讀興趣,到現在3歲半,已經形成了自主閱讀習慣和愛上了閱讀。諾媽認為,培養兒童早期閱讀興趣,需要了解兒童每個階段發展的規律,同時更重要的是,為孩子挑選適合當下年齡階段的繪本。
  • 播撒科學種子:犀牛鳥中學科學人才培養計劃啟動
    本計劃的發布希望能夠藉助網際網路打破傳統的教育壁壘,讓身處不同地區的學生都有機會了解科技前沿,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方向,打好基礎知識,為實踐自己的科學夢想做好準備,從而共同推動中國科技的發展。」犀牛鳥代表合作,在本項目中學生們需要合作共同完成科研項目,同時項目組也為學生們安排了指導老師,希望能夠為同學們實踐項目提供更多幫助,將科學種子散在更多人心中,助力更多學生實踐夢想。
  • 5個在家就能做的科學小實驗,培養孩子創造力,趕快來試試
    心理學家,給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提供了幾個小建議:自由設計科學實驗不要給孩子一個固定的思維去做實驗,可以讓孩子在原有實驗步驟的基礎上,展開對實驗的其他想像,稍加改動。實驗心得:學齡前的孩子走進科學的第一步,就是好奇心,啟蒙的核心並不是讓孩子去記住那些深奧有難懂的名詞概念,而是讓孩子對不懂的事物產生興趣,認真思考,從而挖掘孩子的創造力,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
  • 成功人士的童年有相似之處,如何培養孩子,哈佛大學告訴你
    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成才的機會更多,因為更有自己的主見,更明白自己該過什麼樣的人生。 專注力強 專注力是決定一個人學習能力強不強的重要因素,很多的成功人士都提到過專注力的事情。尤其是對於科學研究的科學家而言,沒有什麼比專注力更重要的事情了。
  • 德國教育家:孩子學英語最好從2歲開始,5個方法培養孩子英語思維
    ,在人的大腦中有一塊專門負責語言學習的區域,也被稱為布洛卡區。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英語思維呢? 1、給孩子創造好的學習英語環境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培養孩子最好的興趣在於應用。 同為語言學家的德國魯恩斯也曾經說過,語言對於環境的依賴性是非常大的。 所以,如果想要讓孩子更好地學習外語,就需要給他營造一個學習外語的環境。
  •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性?運用好「青蛙法則」,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案例 作為雙胞胎姐妹花,阿琴家的兩個孩子從小就學習優異,不過這是因為兩個人都是頭腦聰明的人,再加上當時的學習難度不高,只需要天賦就能應付那個階段的學習任務。 然而到了青春期以後,兩個孩子的自律性都出現了問題,尤其是電子遊戲對她們的影響,導致倆兄妹的成績一路下滑。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父母嘗試4個方法,孩子才會有好未來
    有自信心的人就相信自己的力量,通過努力確保他有所作為。自信來自哪裡?是在後天的生活實踐和學習中培養起來的。教育專家認為:孩子有沒有自信與老師和家長的教育密切相關。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教師需要鼓勵更多的孩子,多鼓勵,讓孩子樹立積極的態度和有控制的潛在概念,困難面前說:"你行,你一定能行"。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有些人有才華、學歷高,但不夠自信,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而有些人,在某些方面並不優秀,卻很有自信,最後攻克難題。所以,自信對人的發展很重要。    現在,很多父母擔心孩子膽小、不自信。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原總編輯、知心姐姐盧勤老師給出了方法。引導孩子相信「我能行」父母要引導孩子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長處。
  • 揭秘「年度教師」:玩磁鐵玩出了科學論文?看語文老師如何跨界培養...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學家」 蕭伯納說:「我不是你的老師,只是你的一個旅伴而已。你向我問路,我指向我們倆的前方。」「我發現孩子們提出的問題千奇百怪,我根本無法解決,索性帶著孩子一起去探索、開展研究性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