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館前戴好口罩,現場添加館長微信獲得授權,掃碼支付10元維護費,美術館門應聲打開,即可走進享受無人打擾的沉浸式藝術體驗……繼無人值守圖書館、體育場後,浦東又出現了第一座無人值守美術館。
根據市文旅局近日發布的2020年度上海市美術館名錄,原位於長寧區的上海左右美術館遷址浦東金橋,成為浦東18家美術館中的最新成員。作為一家非國有美術館,左右美術館不僅擁有了全新的館舍,還探索全新的無人值守管理模式,用科技的力量降低運營成本,助力疫情防控,同時也主動承擔更高的風險,對觀展市民的文明素養報以更多的信心。
用科技降成本助防疫
上海左右美術館創建於2019年初,是一家由館長張潔華發起,一些民營企業家支持,以收藏和展出中外當代藝術家及其作品為主的非國有美術館。
今年,美術館搬到了位於浦東金海路18號上的天物空間二期,比鄰「網紅玻璃房子」城市不眠24小時書店,並於7月正式開館。
為什麼新館會大膽採用無人值守的管理模式?張潔華坦言,美術館是非營利性質的,運營成本始終是懸在頭上的一把劍。「內容成本不能下降,推廣成本不能下降,還有哪塊成本是可以動腦筋的?」張潔華意識到,因為疫情影響,線下人流減少,尤其像這樣一座不到400平方米的中小型美術館,觀眾不會特別多,現場監管、維持秩序的人手,或許是可以被縮減的。因此,左右美術館引入了微信小程序、攝像頭、身份識別等手段,嘗試用科技的力量,降低運營投入的人力成本。
無人值守不等於無監管。據悉,走進美術館前,觀眾掃碼支付10元維護費,實際上進入了一個微信小程序,館方得以核實每名觀眾的真實身份,同時門外的攝像頭啟動人臉識別功能。展廳內同樣設置多處攝像頭,並具有報警功能。無人值守起到的另一重效果是:「目前,它可以減少人與人的接觸,有利於疫情防控。」
11月21日起,左右美術館為青年藝術家周軍喜舉辦「無相」個展,展出百餘幅人物肖像作品。張潔華介紹,除了繼續支持中國優秀青年藝術家辦展外,該館還將把他們的藝術引薦到歐洲,把歐洲的藝術帶入中國,用藝術構建中歐友誼的橋梁。
冒風險促文明增信任
今年7月,上海玻璃博物館一件估價約45萬元的藝術品《玻璃城堡》,因兩位小觀眾的追逐打鬧,導致嚴重損壞,成為大眾熱議的話題。左右美術館無人值守,作品外也沒有護欄,左右美術館為什麼甘冒風險,也要進行創新嘗試?
張潔華坦言,天物空間二期區域配備完善的監控系統,她並不擔心藝術品被擅自取走,風險主要來自於作品被觀眾損壞,但是這往往是展廳工作人員眾多的國有美術館,也來不及制止的。然而,她依然對觀眾能夠保持文明觀展,報之以極大的信心:「願意先加微信,再掃碼支付10元入館的觀眾,都具有相當的文化水準,也經過一些思考,此行的目的就是為了享受藝術。」
在左右美術館門外的參觀須知上,除了印有常規的告誡事項外,還特意加了這麼一句話:「美術館是座神廟,歡迎信奉真善美的您!」張潔華認為:「神廟能讓您產生敬畏和信仰,其實畫兒也是一樣的。主動走進美術館的觀眾,我相信他心靈一定得到了淨化。」
令張潔華感到驚喜的是,無人值守的幾個月裡,不僅沒有藝術品被損壞,甚至是展廳裡的一張紙、一瓶水也沒有被拿走,觀眾的文明素養表現得出乎意料的高。「這就等於是我把我家的鑰匙給你了,你也會好好對待我的家當。」她介紹,許多觀眾通過微信進入美術館社群後,顯得格外活躍,天天「吵」著要求美術館組織活動。「所有人都不認識,我預支了信任給他們,他們也就願意信任我。」張潔華感慨道,「我感到左右美術館變得越來越接地氣了。」
為防範於未然,左右美術館還在與保險公司溝通,商議為無人值守的藝術品設置合適的保金與賠率。此外,館方還與一些參展藝術家籤署協議,了解藝術家是否支持管理創新,願意與美術館共同承擔風險。「作為館長,我要儘可能考慮到各種狀況。」 張潔華表示,「如果獲得了藝術家的認可,那麼我們就會把他的作品納入到無人值守體系中。」
作者:曹之光
來源:浦東發布
編輯:吳鈺
責任編輯:邢曉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