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史:石炭紀長達數米的巨型昆蟲,為何迅速走上了滅亡之路?

2020-09-03 觀今昔

石炭紀約處於地質年代兩億八千六百萬至三億六千萬年前,是古生代的第5個紀,開始於距今約3.55億年——2.95億年,延續了6500萬年。

這個地質年代時期,地球上的陸地面積持續增加,氣候溫暖溼潤,森林、沼澤遍布,陸生生物空前發展,石炭紀有一個別稱——「巨蟲時代」。

「巨蟲時代」

石炭紀分為始石炭紀和後石炭紀兩個主要時期,在後石炭紀晚期,脊椎動物的演化實現了飛躍,從此擺脫了對水的依賴,對多樣的生態更加適應,而昆蟲是這一時期突然崛起的一類陸生生物,這與當時繁茂森林的出現密切相關。

雖然兩棲動物佔據著石炭紀的統治地位,但昆蟲是此時期不可忽視的生物種類,昆蟲最早被發現於石炭紀的前一紀泥盆紀,到了石炭紀,昆蟲類生物進一步發展,現在已知的石炭、二疊紀的昆蟲種類就達到了1300多種,石炭紀晚期的昆蟲體型之大也令人稱奇。

巨蟲的時代

以昆蟲類生物中蜻蜓為例,現今的蜻蜓最大個體也只有18釐米長,而石炭紀晚期的某些大個體蜻蜓翅展可達70釐米以上,巨脈蜻蜓是當時一個物種,它的翅展長度可達95釐米。

石炭紀巨型蜻蜓

石炭紀巨型蜻蜓

依靠長長的雙翼,巨脈蜻蜓的飛行時速可達60千米,碩大的體型和極快的飛行速度使巨脈蜻蜓一度成為叢林中的霸主。

試想,當如此之大的蜻蜓在你眼前撲稜撲稜地飛來飛去,你會是什麼樣的心情?

除蜻蜓之外,現在的許多小昆蟲在石炭紀晚期都有龐大的的體型,比如馬陸。

馬陸是一類節肢動物,就是我們俗稱的千足蟲、千腳蟲,現在的馬陸體長大約在10到30釐米之間,超過30釐米的已經算是較大的個體,而石炭紀的巨型馬陸體長可達3米,並且身材高大,想想就讓人毛骨悚然。

現在的馬陸

石炭紀巨型馬陸

現在的很多人見到馬陸等多足節支動物就會產生不適感(包括筆者),如果一個長達三米的「」蟲長馬大」巨型馬陸出現在現代人面前,那畫面,簡直不敢想像。

此外,如人頭般大小的巨型蜘蛛也是這時期巨蟲的代表,筆者就不在此一一例舉了。

昆蟲類生物大滅絕開端

3.06億年前,石炭紀晚期,煤炭導致的生物大滅絕開始了。

由於石炭紀是地表植物繁盛的代表時期,一億年以來,地球陸地完全被森林覆蓋,如此之多的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這使得此時期大氣含氧量達到了百分之35,昆蟲呼吸著含氧量巨大的空氣,形成了巨大的體型。

巨蟲們的時代,成,因為森林,敗,因為森林

枯枝在地表形成了一層厚達30米的煤炭並遍布全球,當時,地幔巖漿活動劇烈,產生的高溫穿過巖層直達煤炭層,煤炭開始燃燒,直至火苗竄到地面,之後越來越多的火苗出現了,附近森林一片火海,巨蟲們的噩夢來臨了。

由於極高的大氣含氧量,燃燒的樹木迅速擴散到了幾百公裡以外,叢林中的動物大多數被燒死,巨脈蜻蜓雖然能飛行,但它們的卵不能,而且它們不能一直飛行……

十年後,大火仍在繼續,30年後,可燃物燒盡,空氣中到處都是有毒物質,千年後,有毒物質仍在繼續揮發,此時地球上的光源只有正常情況下的一半萬年之後,有毒物質終於停止揮發,但地表一半的生物已經沒有了生命跡象。

石炭紀末生物大滅絕

在這場災難中,兩棲動物受到重創,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的直系祖先原蜥得到了存活並發展壯大,演化出了許多不同的物種,成為這次災難最大的受益者,但節肢動物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巨脈蜻蜓、巨馬陸、巨蜚蠊、巨獨角仙等動物都滅絕了,「巨蟲時代」在石炭紀末的這場災難中宣告結束……


圖片來源於網絡 侵刪

相關焦點

  • 科學發現恐怖史前巨型昆蟲 蜻蜓翼展長達70釐米
    ,翼展長達76釐米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千裡鶯啼綠映紅,我們在聆聽鳥兒帶來美妙配樂的同時,也應該感激鳥為我們除掉了恐怖的「巨型昆蟲」。  古生物學家——馬修-庫魯波姆和同事建立了龐大的昆蟲化石資料庫,他們搜集了自3.2億年前至今的10500份昆蟲化石樣本,報告中指出,石炭紀時地球大氣層中氧氣的濃度高達35%,比現在的21%要高很多,許多節肢動物是通過遍布它們肌體中的微型氣管直接吸收氧氣,而不是通過血液間接吸收氧氣,所以高氧氣含量能促使昆蟲向大個頭方向進化。
  • 石炭紀真的有3米長的巨型蜈蚣嗎?為什麼?
    由此可見,一條3米的長的巨型蜈蚣的話,加上它的毒液,殺一頭牛都不是太大的問題。那麼,考古學家挖掘出了3米長的巨型蜈蚣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這個時期的生物為什麼有如此大的體型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幾個問題。石炭紀的「巨型蜈蚣」考古學家確實挖掘出了石炭紀巨型多足生物的化石,但是它是巨型馬陸,並非巨型蜈蚣。因為,嚴格意義上說,馬陸和蜈蚣並非同一物種。
  • 石炭紀又稱巨蟲時代,是什麼原因導致昆蟲會變得異常巨大呢?
    石炭紀是地球演化的一個年代,大約距今2.9億年到3.5億年,是現代化石燃料煤炭的主要形成時期,所以叫做石炭紀,石炭紀的陸地面積比現在大很多,陸地上的生物得到空前的發展,當時的氣溫溫暖溼潤,沼澤遍布,大陸上形成了規模龐大的森林,這也是煤大規模形成的原因。
  • 石炭紀昆蟲大的驚人蜻蜓體長2.4米~蜈蚣體長更是達到驚人的2.6米
    巨脈蜻蜓捕食從化石的考證我們得知,蜻蜓的翅膀的長度都在30釐米以上,雙翅展開時,翅寬達65~70釐米,體長在2.4巨型馬陸生活在石炭紀,因為當時的氧氣含量達35%,所以當時的節肢動物都十分巨大。巨型馬陸引螈是石炭紀代表性的生物,它們體長2米多,是大型肉食兩棲動物,屬於已滅絕的「迷齒類」。
  • 2.4米長的蜈蚣,大如老鷹的蜻蜓,「巨蟲時代」為何迅速消亡?
    雖然兩棲動物佔據著石炭紀的統治地位,但昆蟲是此時期不可忽視的生物種類,昆蟲最早被發現於石炭紀的前一紀泥盆紀,到了石炭紀,昆蟲類生物進一步發展,現在已知的石炭、二疊紀的昆蟲種類就達到了1300多種,石炭紀晚期的昆蟲體型之大也令人稱奇。
  • 歷史生物,繁殖力最強的昆蟲,石炭紀,最大的蜻蜓
    大家好,我是袁碩,今天給大家說說《繁殖力最強的昆蟲》《最大的蜻蜓》繁殖力最強的昆蟲昆蟲的繁殖能力是異常驚人的。它們的卵成千上萬,甚至達一億。在距今35000一27000萬年以前的石炭紀,氣候溫暖潮溼,在志留紀晚期出現的原始蔗類—裸旅的後代已經茁壯成長,第一次形成了原始森林。這時的植物不僅有草本,而且也有了木本,有的成了高大挺立的喬木,有的成為低矮叢生的灌木。當時的原始森林真是雄偉壯觀。例如有一類叫鱗木的大樹,可以達到30一40米高,樹身的直徑達2米多,狹長的葉子有1米多長。
  • 生物大探索——石炭紀
    (圖文/垚哥說動物)石炭紀,對於廣大朋友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名詞,但是提到巨型的昆蟲,想必大家頭腦中都有一個印象——小時候的自然課本中提及過。石炭紀是古生代第五紀,於泥盆紀之後出現,距今3.55-2.95億年,時間跨度約6000萬年。
  • 為什麼石炭紀會出現身長接近3米的巨型蜈蚣?真是太可怕了?
    然而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和地球歷史上的石炭紀額蜈蚣比起來可就差遠了。石炭紀的蜈蚣竟然長到了近3米長。真是太可怕了。距今3.6億到3億年前的古生代bai石炭紀,在地質史上被稱du為「zhi巨蟲時代」,孕育出了一大批巨型節肢動物dao。其中就包括大家所熟知的「巨型蜈蚣」。
  • 可怕的昆蟲!為什麼石炭紀會出現3米大的蜈蚣?
    首先就目前的考古研究來看,石炭紀的氧氣含量是地球有史以來最高的,當時氧氣的佔比達到了驚人的45%(今天21%),那麼石炭紀的氧氣含量之所以如此之大,是因為當時的真菌無法分解木質素,於是植物在吸收二氧化碳的時候,就將大量的碳鎖在自己體內,無法和外界進行交互。
  • 遠古巨蟲時代,2-3米的昆蟲是常態
    距今有3億年的古生代石炭紀地球上還沒有開花植物,那時到處是繁茂叢生的巨大的羊齒類植物形成的森林。在沼澤旁邊,巨大的巨脈蜻蜓盤旋飛翔,此番情景蔚為壯觀。從化石的考證我們得知,蜻蜓的翅膀的長度都在30釐米以上,雙翅展開時,翅寬達65~70釐米以上,體長在2.4米左右,那時的空中沒有鳥,也沒有空中飛的爬蟲類,所以那時的天下是巨大蜻蜓的天下
  • 為什麼石炭紀會出現身長接近3米的巨型蜈蚣?
    對於人類來說,石炭紀是一個神奇的世界,因為石炭紀的生物,大多體型龐大,那個時代的各種生物,哪怕是今天看起來毫不起眼的昆蟲,在石炭紀都有可能是龐然大物。比如說石炭紀生活著翼展1米的蜻蜓、人頭大小的蜘蛛、巨型引螈(類似於今天的蠑螈)體長可達2.2米、還有我們今天要說到的石炭紀巨型蜈蚣,據說其體長可以達到3米,現在世界上體長最大的蜈蚣體長也不過才30釐米,但是看起來就已經足夠令人生畏了,而石炭紀的蜈蚣竟然達到了3米長,想想它具有厚厚的盔甲以及數不清的腳,那該是怎樣一種恐怖的存在啊?
  • 這種巨型昆蟲一旦復活可以造成人類危機!
    在人們的普遍印象中,昆蟲的體型都是比較小的;不過,自然界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一些體型較大的昆蟲。提到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昆蟲,說法眾說紛紜,很大一部分人認為是竹節蟲,可能有些人不知道,這種蟲類的體形長得極像竹子,最大的可以長到62.4cm。
  • 不可思議的昆蟲
    今天向大家介紹一些昆蟲身上的神奇之處。石炭紀的巨型昆蟲石炭紀從距今它3.59億年前開始,延續到2.99億年前,由於這一時期全世界形成煤而得名。石炭紀的昆蟲以體型巨大而著稱,下圖中的蜻蜓叫做巨脈蜻蜓(學名:Meganeura monyi),又名大尾蜻蜓或巨尾蜻蜓,是3億年前石炭紀一種已滅絕的昆蟲,外型與現今的蜻蜓接近。翼展範圍自 65 cm到超過 70 cm,是目前已知地球上曾出現最大的飛行昆蟲物種。它們是掠食者,以其他昆蟲及小的兩棲動物為食物。想像一隻翼展半米多的大蜻蜓捕食青蛙,那畫面是不是挺恐怖的?
  • 昆蟲家族的「小巨人」
    一談到昆蟲,相信大家腦海中閃出的形容詞恐怕不是「小」就是「多」。沒錯,昆蟲確實是一類體形較小、數量卻最為繁多的六足動物。然而,在獨特的昆蟲世界裡,有一些體形相對龐大的類群,它們或雄霸史前昆蟲界,或體形彪悍、殺戮成性,或霓裳飄展如彩旗,或隱入樹蔭難尋覓。實際上,科幻大片裡「巨型昆蟲」具有的摧毀房屋和屠殺人類的兇殘能力只是人類的臆想。
  • 科普:不可思議的昆蟲
    今天向大家介紹一些昆蟲身上的神奇之處。石炭紀的巨型昆蟲石炭紀從距今它3.59億年前開始,延續到2.99億年前,由於這一時期全世界形成煤而得名。石炭紀的昆蟲以體型巨大而著稱,下圖中的蜻蜓叫做巨脈蜻蜓(學名:Meganeura monyi),又名大尾蜻蜓或巨尾蜻蜓,是3億年前石炭紀一種已滅絕的昆蟲,外型與現今的蜻蜓接近。翼展範圍自 65 cm到超過 70 cm,是目前已知地球上曾出現最大的飛行昆蟲物種。它們是掠食者,以其他昆蟲及小的兩棲動物為食物。想像一隻翼展半米多的大蜻蜓捕食青蛙,那畫面是不是挺恐怖的?
  • 巨沙螽引發關注:全球10大巨型昆蟲醜陋驚人
    成年巨型食鳥蜘蛛的橫展(從左邊腳到同排右邊腳)約為11英寸(合25釐米),體重約為6盎司(170克)。因為科學家第一次發現這種蜘蛛時,它正在捕食一隻蜂鳥,故被命名為食鳥蜘蛛。  巨型食鳥蜘蛛主要生活在亞馬遜雨林地區,性情較為溫和。儘管成年巨型食鳥蜘蛛的毒牙約有1.5英寸長(合3.8釐米),但毒牙僅帶有少量毒性,對人體損害不大。
  • 全球10大巨型昆蟲:廣翅深海蠍生性兇猛
    巨型食鳥蜘蛛主要生活在亞馬遜雨林地區,性情較為溫和。儘管成年巨型食鳥蜘蛛的毒牙約有1.5英寸長(合3.8釐米),但毒牙僅帶有少量毒性,對人體損害不大。  對人體損害較大的是其覆蓋在身體上的毛髮,這些細小毛髮被風吹至人體眼中後,很難被取出。
  • 遠古的地球出現過巨蟲時代,蜈蚣能有數米長,那麼蚊子有多大?
    那個時期是石炭紀時期,是地球生命史上生命開始大爆發的時期,當時稱霸地球的並不是什麼太高大的生物,反而是如今在我們眼裡非常渺小的昆蟲。可能在很多人的眼裡認為,昆蟲那麼渺小,一腳下去就能踩死一片,有什麼可怕的?沒錯,如今的昆蟲確實非常渺小,可是在石炭紀時期卻不是這樣,那個時候的昆蟲都異常巨大。科學家曾經發現過遠古蜻蜓的標本,發現它們的體長都達到了一米以上。
  • 全球10大巨型昆蟲 史前蜈蚣蟲體寬2米多(組圖)
    巨型遠古昆蟲   在3億年前的遠古石炭紀時期,最有特點的兩種昆蟲是巨脈蜻蜓 Meganeura(見上圖)及遠古蜈蚣蟲(見下圖 巨型水臭蟲   巨型水臭蟲成年可長至5英寸長(合12釐米),主要生活在泰國淡水區域,以池塘中的昆蟲、小蝦、蝌蚪及魚苗為食。野生 巨型水臭蟲帶有毒性,被其叮咬後可以造成肌肉永久性損傷。
  • 如何養一隻巨型昆蟲做寵物?
    ;為了抵禦氧氣的毒害,蟲子們不得不長那麼大),就有很多巨型昆蟲的存在了。比如巨脈蜻蜓,它是石炭紀的巨型節肢動物,存在於3億年前,可能是地球有史以來最大的昆蟲,其翼展可達1米。而遠古蜈蚣的長度也超出了人類的身高,能達到2.6米。還有巨型羽翅鱟(Megalograptus),其中最大的種的長度約為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