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9日《新聞空間站》
鹽城市鹽都區學富鎮中興街道在專業技術人員的帶領下,在全省率先進行水稻、青蛙、水蛭綜合種養,成功走出一條生態立體養殖致富路。
近日鹽城鹽都區田盛源生態農場接到了5噸人工養殖水蛭的合同,預計可為農場帶來600多萬的收入。水蛭俗稱螞蝗,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廣闊的市場前景。鹽都區學富鎮中興街道在青蛙養殖基地旁流轉了40畝土地,試點水稻、青蛙、水蛭綜合種養。
江蘇田盛源生態農場技術員 戚思川:上半年5月份開始養這個水蛭,用這個水箱養,和土壤隔開,不靠地,不破壞農田活力。
水稻種植面積雖然不大,但畝產也有300公斤,加上畝產1500公斤的青蛙和畝產600公斤的水蛭,一畝地的綜合產值接近10萬元。
江蘇田盛源生態農場管理員 姚昌明:我們在學富鎮戚莊村有30畝,聯河村有60畝,還有大縱湖鎮七星農場還有30畝,今年的青蛙長勢都比較好。
水蛭養殖對於水質要求非常高,餵食、換水、清理、消毒等程序多,需要的勞動力也多。將土地流轉給農場的村民也來農場打工了。
江蘇田盛源生態農場工人 陳生娣:我們的收入有4萬多元,工資是按月發,我們工人共有100多人。
生態立體養殖讓村民嘗到了甜頭,在稻蛙共生的基礎上,今年農場還將投資一條蛙肉生產線,和水蛭的烘乾、冷藏車間,一種"高附加值"的立體種養模式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