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企業生態創新——訪貴州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曾春花

2021-01-17 天眼新聞

「雙千工程」實施三年多以來,通過「一改一引」,貴州實體經濟改出了新天地、引進了新活力,形成傳統產業加快轉型、新興產業迅速成長、現代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的產業格局,經濟運行的效益和質量穩步提升。

「雙千工程」實施到現階段面臨哪些問題,該如何解決,下一步又如何深入推進。針對這些問題,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對貴州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曾春花進行了專訪。

曾春花近照

抓薄弱補短板,穩步提升產業鏈水平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雙千工程」工程實施以來,對全省產業發展起到了什麼積極作用?目前,貴州又再次強調要緊盯重點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聚焦產業關鍵環節和行業優強企業進行招商和技術的改造升級,您認為這是基於怎樣的考慮?

曾春花:自「雙千工程」啟動實施以來,傳統企業的改造升級以及國內外高質量企業的引進,使得貴州省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不斷湧現,持續推動著貴州省產業朝著結構優化、效益提高、生態保護的方向轉變,呈現出高端化、生態化、集約化的態勢。

一方面,雖然貴州省產業鏈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取得明顯成效,但仍存在薄弱環節和不足之處,亟待抓住問題的關鍵,有針對性地完善和提升。另一方面,突如其來的疫情對貴州省經濟發展造成了巨大衝擊,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貴州省經濟復甦和暢通運轉對產業鏈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從打造完善且高水平的產業鏈方面來看,「雙千工程」目前面臨哪些問題?

曾春花:「雙千工程」的實施對貴州省產業鏈的打造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在實施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千企改造」企業轉型升級遇瓶頸。首先,部分企業的資源要素支撐不足,尤其是在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短缺,在很大程度上約束和限制了其開展轉型升級的各項活動。其次,部分企業轉型後仍處於產業鏈的前端和價值鏈的低端,缺乏核心競爭力,技術溢出吸收能力較弱。此外,部分企業管理者轉型意識不足,對政策解讀不到位,僅追求企業短期利益,缺乏長期規劃安排,導致企業轉型升級動力不足。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企業停工停產,也對企業轉型升級造成了深遠影響。

產業鏈存在複雜性和脆弱性。複雜性是指產業鏈在發展過程中涉及的節點和層級越來越多,彼此相互聯繫,關係錯綜複雜。脆弱性則是指因為產業鏈的複雜性,導致產業鏈上任一節點受阻或斷裂,其他節點同樣會被波及,進而影響整個產業鏈。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便對產業鏈的發展帶來了許多挑戰和考驗。後疫情時代,如何布局產業、穩定產業鏈、提升產業鏈水平,這些都是亟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強化要素支撐,推動傳統企業轉型升級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雙千工程」對推動貴州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當前,該如何深化「雙千工程」的實施?

曾春花:當前重中之重,是需要有序推動全產業鏈的復工復產。從政策制定到財政支持,政府應發揮統籌指導和協調服務作用,調動各方資源,助力企業在較短時間內實現復工復產。深化「雙千工程」的實施,可以從兩個方面推進。

資金方面,加大財政支出對企業轉型升級的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利用多種融資方式為企業提供金融支持。人才方面,積極引進掌握先進技術的高端科技人才,推動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水平。

管理方面,提高企業管理者轉型升級意識,向企業管理者積極解讀相關政策,或組織管理者進行集體培訓,使管理者從根本上認識轉型升級的本質和目的,進而將轉型升級納入企業的長遠規劃,積極開展轉型升級的相關活動。

此外,需制定和審視產業鏈的中長期戰略規劃,構建產業鏈的風險應對體系,利用數位化和智能化技術提高產業鏈在危機下的反應能力,提高產業鏈的抗風險能力。同時,產業鏈中的龍頭企業應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增強產業鏈上下遊的協同合作。

加強生態創新,培育企業生態競爭力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在實施「雙千工程」中,貴州始終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不斷完善綠色產業體系。政府、企業及市場三方面該如何結合自身角色落實好這一要求?

曾春花:推動企業綠色化發展,要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在企業內部積極開展生態創新,依託貴州省的地域特色和生態優勢,通過企業生態產品的開發,生態技術或流程的引進、學習及模仿等途徑,將創新理念和綠色發展理念應用於具體經營活動,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

同時,從政府政策的「生態導向」激勵與懲罰(外在推力)、市場消費者「生態偏好」理念培養與選擇(外在壓力)和企業自身「生態生存」和「生態發展需求」(內在動力)三個維度,積極培育企業的「生態競爭力」合力,實現企業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或致力於發展生態經濟或循環經濟,最終推動產業鏈整體綠色化發展。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江婷婷

李蘭松

編輯 馮  倩

編審 王淑宜

相關焦點

  •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教學模式如何改革創新?上海師範大學召開研討會
    10月17日,上海師範大學召開「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研討會,會議由上海師範大學商學院承辦。上海師範大學供圖上海師範大學校副校長李曄在致辭中指出,面對疫情下「停課不停學」的特殊形勢,在線教育成為學校教育探索向未來形態轉型的「實戰練兵場」。
  • 華中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本科生第三黨支部黨建述職評議大會
    2021年1月10日晚8時,華中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本科生第三黨支部於線上開展了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大會。大會由張雨晴同志組織,支部內30多名黨員同志準時參加會議,無一人請假或缺席。支部書記張紅平同志帶領大家開展了專題學習,代表支委會作工作述職,組織生活會,支部內成員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並完成對支部內8名正式黨員的考核評議。
  • 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吳振磊:守正出新,無懼挑戰開創新局
    在西北大學濃厚的文化氛圍和豐富的教學資源背景下,MBA教育更是為西北地區的建設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輸出了大量人才。「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新的時代,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西北大學MBA教育又將如何長足發展?近日,中國MBA教育網《商學院之聲》欄目有幸採訪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吳振磊教授,共探時代發展突破之道。
  • 把論文寫在多彩貴州大地上!貴州研究生教育積極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深化產教融合,是增強研究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重要舉措。近年來,貴州省積極布局產教融合發展,充分發揮研究生智庫作用,引導全省研究生主動作為,把科研項目做在廠礦車間、田間地頭,把學術論文寫在貴州大地上,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譜寫了貴州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2020長三角一體化與社會組織創新...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黨委書記姜文寧、上海交通大學文科建設處副處長高延坤致辭。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公益發展研究院院長徐家良主持開幕式並作總結髮言。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浙江工業大學等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上海行政學院學報》、《中國社會科學報》、上海《青年報》、《社區晨報》、《新聞晨報》、《都市快報》等報紙期刊的編輯老師,以及社鄰家、安徽省君善公益發展中心、樂仁樂助社會創新機構、浙江省微笑明天慈善基金會、南通市崇川愛德社會組織建設中心、杭州良渚文化村社區公益基金會等社會組織負責人,上海市民政局
  • 馬克思主義學院舉辦加強「四史」學習,傳承紅色基因學術研討會
    論壇分別由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薛念文教授,安徽師範大學馬陵合教授,上海師範大學石書臣教授,我校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全國最美高校輔導員李睿,浙江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渠長根教授主持,與會專家學者認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四史」是廣大師生的必修課,要在學思踐悟中讓初心薪火相傳,把使命永擔在肩。
  • 西華師範大學數學與信息學院黨委
    西華師範大學數學與信息學院黨委成立於2012年11月,共有9個基層黨支部,其中教工黨支部2個,研究生黨支部1個,本科生黨支部6個;現階段共有教工黨員61名,學生黨員256名,現教職工76人,教職工中有教授12人,副教授30人,博士28人,碩士33人;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1人,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2
  • 貴州科技創新大賽 貴陽高新區企業榮獲一等獎
    12月29日,記者從貴陽高新區獲悉,由貴州省科技廳主辦,貴陽高新區管委會、安順高新區管委會、遵義高新區管委會協辦、省生產力促進中心等單位承辦的2020貴州科技創新大賽決賽落下帷幕,貴陽高新區企業從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榮獲企業組一等獎。
  • 招辦面對面 | 新建哈爾科夫學院!杭州師範大學2020招生政策最新...
    招生政策  (一)建立哈爾科夫學院(與烏克蘭哈爾科夫國立大學合作辦學),2020年面向浙江考生招收應用化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和地理信息科學各30名。  杭州師範大學與烏克蘭哈爾科夫國立大學聯合舉辦的非獨立法人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杭州師範大學哈爾科夫學院(以下簡稱哈爾科夫學院)2020年4月獲國家教育部批准成立,是落實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舉措。
  • 西安石油大學順利召開第八屆石油經濟管理高級論壇
    能源革命與管理創新的中國視角侯萬宏西安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MBA項目負責人>油氣資源經濟管理研究中心智庫成員站在能源革命與管理創新的中國視角,以「新時代、新使命、新願景、新戰略」為理論出發點,將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能源發展結合解讀,認為能源革命與管理創新的重要前提是系統思維「大制不割」,創新的焦點在於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
  • ...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開展「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專題培訓
    1月6日,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開展「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專題培訓。結合「雙高計劃」,抓緊謀劃學院「十四五」規劃,學院邀請全國職教專家王毅、董大奎、黃斌文等圍繞「十四五」發展規劃與「雙高計劃」建設進行為期3天的專題培訓。
  • 科技創新大賽,貴州這些公司和團隊獲獎
    省科技廳副廳長安守海宣布獲獎企業和團隊名單並頒獎大賽邀請到招商銀行貴陽分行副行長段雲飛,雲杉基金董事張衛東,貴州財經大學教授陳建,貴州省大健康醫藥產業聯盟常務副主席於強,中國區域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普方,豬八戒網深黔大區總經理楊家益、聯通創新創業投資(貴州)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旭、州府葆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合伙人羅春等省內外知名投融資機構負責人、企業家和創新創業領域專家導師,組成評委團進行現場評審
  • 鯤鵬展翅津門 共建計算生態——天津鯤鵬生態創新中心運營啟動儀式...
    市政府副秘書長朱玉兵與華為中國區副總裁強華共同宣布天津鯤鵬生態創新中心正式運營;市工信局、市大數據管理中心、濱海新區、濱海高新區管委會相關領導共同為鯤鵬聯合人才培養基地和聯合實驗室揭牌。天津鯤鵬生態創新中心運營啟動朱玉兵在致辭中表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濱海高新區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是天津市引育新動能的主力軍。
  • 上海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石立善因病逝世,享年47歲
    本文圖片 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網站據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網站消息,上海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北大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邀訪學者石立善先生,於2019年12月18日因病逝世,享年47歲。石立善教授1973年出生;2001年畢業於日本關西學院大學綜合政策學部,獲學士學位;2004年京都大學碩士課程畢業,獲碩士學位;2007年京都大學博士後期課程畢業,2010年獲博士學位。先後擔任同志社大學外國人研究員(2007—2008)、京都女子大學兼任講師(2007—2010)、近畿大學兼任講師(2007—2010)。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古典學、日本漢學等。
  • 重劍無鋒,大音希聲——北大管理論壇「大變局時代的文化和企業領導...
    來自國內知名院校與優秀企業的十二位著名學者與資深企業家應邀就各自最新的理論成果進行了交流與分享,為線上、線下共同參與的近500位高校師生與業界人士帶來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思想盛宴。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王輝教授的主持下,北大管理論壇宣布正式開幕,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教授代表學院致辭。
  • 鹽城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108將」齊力打好考研「組合拳」
    從鹽城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獲悉,今年該院2019屆學生考研工作取得喜人突破,92人考取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國內高校,其中32人被俄羅斯、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外知名高校錄取,與上一年相比,增長幅度高達58.62%。這一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經濟管理學院108名教職工的辛勤付出。
  • 教育部語用司、語信司司長田立新一行來貴州師範大學調研
    學校辦公室、文學院、傳媒學院負責人以及我校民族和諧語言研究與應用中心相關教師參加。     會上,圖書館館長、民族和諧語言研究與應用中心副主任史光輝教授介紹了中心自2014年成立以來的發展情況,包括團隊建設、科研成果、學術交流、語言資源保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師培訓等各個方面所取得的成績
  • 華為雲&金利沅2020年行業創新生態融合大會成功舉行
    12月24日,華為雲&金利沅2020年行業創新生態融合大會在貴陽成功召開,華為貴州雲與計算華為雲業務部總經理呂河,貴陽金利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永兵,貴州能源大數據有限公司董事長龍鑫等來自華為、金利沅的領導嘉賓、行業精英及合作夥伴齊聚一堂,共同探討華為雲與貴州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的戰略機遇
  • 中國延安幹部學院教授王東倉: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
    原標題: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訪中國延安幹部學院教授王東倉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對於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 河套學院動物科學
    培養目標:為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社會責任感和團隊精神,基礎理論紮實,掌握動物科學方面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接受與動物科學相關的調查、分析、試驗、設計和創新創業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運用動物科學理論、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初步能力,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創業精神,能在動物科學相關領域從事技術與設計、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及創新創業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