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裡約大冒險》說鸚鵡
《裡約大冒險》把鏡頭對準了鸚鵡,讓我們看到鸚鵡諸多可愛和不可愛的行為:它們會說人話,會學狗叫,會爬高爬低,會玩滑板,還會吃肉……這些都是真的嗎?
飛行:確實有鸚鵡不會飛
在《裡約大冒險》中,被人類寵養的布魯居然不會飛,真的有這樣的事情嗎?
正如不會飛但是很愛看書的布魯所說:「世界上有30多種鳥都不會飛,比如鴕鳥」,大家最熟悉的不會飛的鳥是鴕鳥,它因為體重力大,不會飛也能保全自己。事實上,在恐龍滅絕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巨大的、不會飛的鳥類代替了霸王龍成為陸地上的頂類食肉動物,而那時馬的祖先還很小,於是出現了「鳥吃馬」的怪事。另一類不會飛的鳥是企鵝,它們實際上是在水裡「飛翔」的動物。
鴕鳥和企鵝都是強悍的動物,相比起來,另外一些不會飛的鳥就要弱小很多。在一些小島上,因為沒有哺乳動物存在,一些鳥類偶然飛到這裡,因為沒有地面捕食者存在,它們的飛行能力越來越退化,最終成了不會飛的鳥。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紐西蘭的國鳥「幾維」、已經滅絕的大胖鳥「渡渡鳥」等等。
但你知道嗎?鸚鵡裡也有一種不會飛的,它們是紐西蘭的鴞鸚鵡。鴞鸚鵡體重4公斤,每天在地面走來走去找小蟲子吃。它們直立的行走姿勢和吃肉造就的五官形狀頗象貓頭鷹,所以得名「鴞鸚鵡」。其實《裡約大冒險》裡的布魯不該說「比如鴕鳥」,而應當說「比如鴞鸚鵡」。
即使原本會飛的鸚鵡,被人類在籠子裡飼養久了,也確實可能喪失飛行能力,特別是從幼鳥開始飼養的鸚鵡。在《The Parrot Who Owns Me》(中文譯版名為《我的鸚鵡老大》)一書中曾寫過一隻紅額亞馬遜鸚鵡,在籠子裡被關了30年,沒有飛行能力,但是它在被鳥類學家喬安娜·伯格收養以後,從滑翔開始,慢慢學會了飛行。
攀爬:這才是鸚鵡的長項
雖然不會飛,但布魯的腿腳可不含乎。影片中,布魯無論在主人琳達家裡還是在與相親的雌鸚鵡珠兒逃跑的過程中,都表現出極高的攀爬技巧。
這可不是導演和編輯的一廂情願,實際上,鸚鵡的爪子甚至比它們的翅膀更靈活。
鸚鵡的共同特點包括強有力的彎曲的喙、強壯的腿和爪。鸚鵡蹲在樹枝上的時候是前面兩個腳趾後面兩個腳趾,這在生物學上叫做「對趾型足」,這些特徵註定它們非常善於攀爬。鸚鵡攀爬不但用兩隻爪子,嘴也往往要幫上忙,先用嘴咬住當作著力點,然後再用兩個爪子。前面提到的不會飛的鴞鸚鵡,行動就主要靠攀爬,翅膀僅用於從樹上滑翔落地和跳求偶舞蹈的裝飾。
除了攀爬以外,鸚鵡的爪也特別善於抓握,影片中奈傑爾抓著一根骨頭敲打籠子的場景令人印象深刻。在現實中,確實有一些鸚鵡會抓握羽毛給自己搔癢,也有家養的鸚鵡會學習使用勺子;而奈傑爾的做派則是鳳頭鸚鵡的「家族遺傳」。世界上最大的鳳頭鸚鵡———棕櫚鳳頭鸚鵡,會抓握樹枝敲打樹幹傳遞信息;另外一些鳳頭鸚鵡會抓握一些石子或樹枝拋擲出去驅趕捕食者。對澳大利亞鸚鵡種類的一項研究表明,鸚鵡在使用爪抓握食物的時候,也會有「左撇子」「右撇子」之分:成年的鸚鵡總會偏好使用某一隻腳抓握食物。
說話:不只是學舌而已
影片中,布魯早上會學著鬧鐘的叫聲喚醒主人;逃跑時還會學狗的叫聲嚇走街貓。模仿別的聲音的行為,在很多種鳥類中都有發現,而鸚鵡的發音能力和模仿能力則最為人所知。鸚鵡確實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動物之一,甚至可以和海豚、黑猩猩媲美。
喬安娜·伯格博士在書中提到非洲灰鸚鵡(Psittacus erithacus)能發出近兩百種不同的聲音。鸚鵡可不光是「學舌」,它真的會「說話」。美國鳥類學家艾琳·佩珀伯格(Irene Pepperberg)博士曾經通過研究鸚鵡模仿人類的語言來探索動物是否和人類一樣有意識。她所研究的一隻非洲灰鸚鵡亞歷克斯(Alex)能夠說出超過80種不同的物體,7種不同的顏色及5種形狀的單詞,並能清楚地用所學的單詞組成有意義的短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它想要一塊綠色的積木,它就會說出來「綠色的積木」。因此,佩珀伯格博士相信鸚鵡模仿能力並不僅僅是簡單的模仿,而是可以了解所模仿的一些聲音的含義,甚至認為鸚鵡的智慧不亞於海豚和黑猩猩。在她記述亞歷克斯的書《亞歷克斯和我》(Alex and me)中記錄了一個故事,亞歷克斯在學會了櫻桃(Cherry)和香蕉(banana)後,總是沒有學會蘋果(Apple),而是自己造了一個詞」Ban-erry」用來表達蘋果的含義。佩珀伯格博士猜測可能Alex覺得蘋果外觀像櫻桃,而口味像香蕉吧。
除了非洲灰鸚鵡很善於學人言外,還有環頸鸚鵡、玫瑰鸚鵡、塞內加爾鸚鵡等品種善於學習人言。很多中國飼養者所不知道的是,虎皮鸚鵡其實也會說話,而且在觀賞鳥善學人言排行榜上處在高位。
愛寵:愛它就不要買賣
《裡約大冒險》把金剛鸚鵡描寫得那麼可愛,我們養金剛鸚鵡做寵物如何?
所有金剛鸚鵡的主人都要懂得,金剛鸚鵡是終身的一夫一妻動物,所以對伴侶非常忠誠。金剛鸚鵡對主人的情感需要比狗還要多,如果主人一段時間沒有陪伴它們,它們很可能得抑鬱症,甚至羽毛都會掉落很多。而且它們活得幾乎和人類一樣長,所以任何人要養金剛鸚鵡做寵物,都要下定決心才行。金剛鸚鵡只認一個伴侶,所以很可能出現這種讓人尷尬的情況:和女主人非常親密的鸚鵡根本不認男主人,如果男主人摸它,它會以狠咬回報!
其實,對金剛鸚鵡最大的關懷,是不購買它們。在所有鸚鵡中,除了人工馴養的桃臉牡丹鸚鵡、虎皮鸚鵡、雞尾鸚鵡和紅領綠鸚鵡外都受《國際瀕危野生動物植物種貿易公約》保護。其中列入該公約附錄一,嚴禁國際商業貿易的鸚鵡近60種,幾乎囊括所有的大型鸚鵡,尤其是金剛鸚鵡。
諷刺的是,正是鸚鵡的可愛讓它們面臨危險的處境。《裡約大冒險》的主線就是鳥類和鳥販子的鬥爭。現實中對鸚鵡的偷獵比影片中展示的殘酷和殘忍得多,偷獵者不僅捕捉成年鸚鵡,更喜歡捕捉可以很容易被人馴化的小鸚鵡。因為很多鸚鵡的洞巢都在高大的樹木上,偷獵者甚至不惜將樹砍倒,即使這一窩小鳥只能有一隻存活。每一年,全世界合法交易的鸚鵡就可以達到100萬隻,而不為人知的走私更加嚴重。驅動這一切的是巨大的利益,紫藍金剛鸚鵡之前可以賣到3萬美元。而中國西南地區有分布的緋胸鸚鵡運到北京,價格可以翻10倍。而對於偷獵者來說,幾隻鸚鵡帶來的收益比他們辛苦耕種一年還多。
在《裡約大冒險》中結局是美好的,布魯和珠兒最終相愛,並在保護地中繁衍後代。但現實並不如此,目前小藍金剛鸚鵡可能已經野外滅絕,僅仍有一塊棲息地未徹底調查。目前人工飼養的小藍金剛鸚鵡有約100隻,其中約80隻在巴西政府的育種和恢復項目中。它們是這個物種最後的希望。
【連結】
鸚鵡生存了5000萬年
鸚鵡可能在五千萬年前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
鳥類學家將鸚鵡所屬的類群命名為鸚形目(Psittaciformes)。目前地球上的鸚鵡,根據物種資料庫網站「Species 2000」最新的記錄有367個種。
在《裡約大冒險》的開始,我們看到顏色、大小、形狀各異的鸚鵡在南美的森林裡跳著熱辣的舞蹈,儼然一個」鸚鵡王國「。事實上也是這樣,以巴西為代表的南美洲是世界上鸚鵡最主要的分布區域,其次為澳大利亞和太平洋諸島;而澳大利亞是鳳頭鸚鵡的主要分布區域(劇中的大反派———奈傑爾就是一隻鳳頭鸚鵡)。
根據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學會網站的資料,中國共有9種野生鸚鵡,包括短尾鸚鵡、緋胸鸚鵡等,還有紅領綠鸚鵡和小葵花鳳頭鸚鵡這兩種外來的鸚鵡也在中國的野外生存繁衍。
□本報記者 劉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