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不止會學舌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2020-11-25 新京報網

——看《裡約大冒險》說鸚鵡

 《裡約大冒險》把鏡頭對準了鸚鵡,讓我們看到鸚鵡諸多可愛和不可愛的行為:它們會說人話,會學狗叫,會爬高爬低,會玩滑板,還會吃肉……這些都是真的嗎?

  飛行:確實有鸚鵡不會飛

  在《裡約大冒險》中,被人類寵養的布魯居然不會飛,真的有這樣的事情嗎?

  正如不會飛但是很愛看書的布魯所說:「世界上有30多種鳥都不會飛,比如鴕鳥」,大家最熟悉的不會飛的鳥是鴕鳥,它因為體重力大,不會飛也能保全自己。事實上,在恐龍滅絕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巨大的、不會飛的鳥類代替了霸王龍成為陸地上的頂類食肉動物,而那時馬的祖先還很小,於是出現了「鳥吃馬」的怪事。另一類不會飛的鳥是企鵝,它們實際上是在水裡「飛翔」的動物。

  鴕鳥和企鵝都是強悍的動物,相比起來,另外一些不會飛的鳥就要弱小很多。在一些小島上,因為沒有哺乳動物存在,一些鳥類偶然飛到這裡,因為沒有地面捕食者存在,它們的飛行能力越來越退化,最終成了不會飛的鳥。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紐西蘭的國鳥「幾維」、已經滅絕的大胖鳥「渡渡鳥」等等。

  但你知道嗎?鸚鵡裡也有一種不會飛的,它們是紐西蘭的鴞鸚鵡。鴞鸚鵡體重4公斤,每天在地面走來走去找小蟲子吃。它們直立的行走姿勢和吃肉造就的五官形狀頗象貓頭鷹,所以得名「鴞鸚鵡」。其實《裡約大冒險》裡的布魯不該說「比如鴕鳥」,而應當說「比如鴞鸚鵡」。

  即使原本會飛的鸚鵡,被人類在籠子裡飼養久了,也確實可能喪失飛行能力,特別是從幼鳥開始飼養的鸚鵡。在《The Parrot Who Owns Me》(中文譯版名為《我的鸚鵡老大》)一書中曾寫過一隻紅額亞馬遜鸚鵡,在籠子裡被關了30年,沒有飛行能力,但是它在被鳥類學家喬安娜·伯格收養以後,從滑翔開始,慢慢學會了飛行。

  攀爬:這才是鸚鵡的長項

  雖然不會飛,但布魯的腿腳可不含乎。影片中,布魯無論在主人琳達家裡還是在與相親的雌鸚鵡珠兒逃跑的過程中,都表現出極高的攀爬技巧。

  這可不是導演和編輯的一廂情願,實際上,鸚鵡的爪子甚至比它們的翅膀更靈活。

  鸚鵡的共同特點包括強有力的彎曲的喙、強壯的腿和爪。鸚鵡蹲在樹枝上的時候是前面兩個腳趾後面兩個腳趾,這在生物學上叫做「對趾型足」,這些特徵註定它們非常善於攀爬。鸚鵡攀爬不但用兩隻爪子,嘴也往往要幫上忙,先用嘴咬住當作著力點,然後再用兩個爪子。前面提到的不會飛的鴞鸚鵡,行動就主要靠攀爬,翅膀僅用於從樹上滑翔落地和跳求偶舞蹈的裝飾。

  除了攀爬以外,鸚鵡的爪也特別善於抓握,影片中奈傑爾抓著一根骨頭敲打籠子的場景令人印象深刻。在現實中,確實有一些鸚鵡會抓握羽毛給自己搔癢,也有家養的鸚鵡會學習使用勺子;而奈傑爾的做派則是鳳頭鸚鵡的「家族遺傳」。世界上最大的鳳頭鸚鵡———棕櫚鳳頭鸚鵡,會抓握樹枝敲打樹幹傳遞信息;另外一些鳳頭鸚鵡會抓握一些石子或樹枝拋擲出去驅趕捕食者。對澳大利亞鸚鵡種類的一項研究表明,鸚鵡在使用爪抓握食物的時候,也會有「左撇子」「右撇子」之分:成年的鸚鵡總會偏好使用某一隻腳抓握食物。

  說話:不只是學舌而已

  影片中,布魯早上會學著鬧鐘的叫聲喚醒主人;逃跑時還會學狗的叫聲嚇走街貓。模仿別的聲音的行為,在很多種鳥類中都有發現,而鸚鵡的發音能力和模仿能力則最為人所知。鸚鵡確實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動物之一,甚至可以和海豚、黑猩猩媲美。

  喬安娜·伯格博士在書中提到非洲灰鸚鵡(Psittacus erithacus)能發出近兩百種不同的聲音。鸚鵡可不光是「學舌」,它真的會「說話」。美國鳥類學家艾琳·佩珀伯格(Irene Pepperberg)博士曾經通過研究鸚鵡模仿人類的語言來探索動物是否和人類一樣有意識。她所研究的一隻非洲灰鸚鵡亞歷克斯(Alex)能夠說出超過80種不同的物體,7種不同的顏色及5種形狀的單詞,並能清楚地用所學的單詞組成有意義的短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它想要一塊綠色的積木,它就會說出來「綠色的積木」。因此,佩珀伯格博士相信鸚鵡模仿能力並不僅僅是簡單的模仿,而是可以了解所模仿的一些聲音的含義,甚至認為鸚鵡的智慧不亞於海豚和黑猩猩。在她記述亞歷克斯的書《亞歷克斯和我》(Alex and me)中記錄了一個故事,亞歷克斯在學會了櫻桃(Cherry)和香蕉(banana)後,總是沒有學會蘋果(Apple),而是自己造了一個詞」Ban-erry」用來表達蘋果的含義。佩珀伯格博士猜測可能Alex覺得蘋果外觀像櫻桃,而口味像香蕉吧。

  除了非洲灰鸚鵡很善於學人言外,還有環頸鸚鵡、玫瑰鸚鵡、塞內加爾鸚鵡等品種善於學習人言。很多中國飼養者所不知道的是,虎皮鸚鵡其實也會說話,而且在觀賞鳥善學人言排行榜上處在高位。

  愛寵:愛它就不要買賣

  《裡約大冒險》把金剛鸚鵡描寫得那麼可愛,我們養金剛鸚鵡做寵物如何?

  所有金剛鸚鵡的主人都要懂得,金剛鸚鵡是終身的一夫一妻動物,所以對伴侶非常忠誠。金剛鸚鵡對主人的情感需要比狗還要多,如果主人一段時間沒有陪伴它們,它們很可能得抑鬱症,甚至羽毛都會掉落很多。而且它們活得幾乎和人類一樣長,所以任何人要養金剛鸚鵡做寵物,都要下定決心才行。金剛鸚鵡只認一個伴侶,所以很可能出現這種讓人尷尬的情況:和女主人非常親密的鸚鵡根本不認男主人,如果男主人摸它,它會以狠咬回報!

  其實,對金剛鸚鵡最大的關懷,是不購買它們。在所有鸚鵡中,除了人工馴養的桃臉牡丹鸚鵡、虎皮鸚鵡、雞尾鸚鵡和紅領綠鸚鵡外都受《國際瀕危野生動物植物種貿易公約》保護。其中列入該公約附錄一,嚴禁國際商業貿易的鸚鵡近60種,幾乎囊括所有的大型鸚鵡,尤其是金剛鸚鵡。

  諷刺的是,正是鸚鵡的可愛讓它們面臨危險的處境。《裡約大冒險》的主線就是鳥類和鳥販子的鬥爭。現實中對鸚鵡的偷獵比影片中展示的殘酷和殘忍得多,偷獵者不僅捕捉成年鸚鵡,更喜歡捕捉可以很容易被人馴化的小鸚鵡。因為很多鸚鵡的洞巢都在高大的樹木上,偷獵者甚至不惜將樹砍倒,即使這一窩小鳥只能有一隻存活。每一年,全世界合法交易的鸚鵡就可以達到100萬隻,而不為人知的走私更加嚴重。驅動這一切的是巨大的利益,紫藍金剛鸚鵡之前可以賣到3萬美元。而中國西南地區有分布的緋胸鸚鵡運到北京,價格可以翻10倍。而對於偷獵者來說,幾隻鸚鵡帶來的收益比他們辛苦耕種一年還多。

  在《裡約大冒險》中結局是美好的,布魯和珠兒最終相愛,並在保護地中繁衍後代。但現實並不如此,目前小藍金剛鸚鵡可能已經野外滅絕,僅仍有一塊棲息地未徹底調查。目前人工飼養的小藍金剛鸚鵡有約100隻,其中約80隻在巴西政府的育種和恢復項目中。它們是這個物種最後的希望。

  【連結】

  鸚鵡生存了5000萬年

  鸚鵡可能在五千萬年前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

  鳥類學家將鸚鵡所屬的類群命名為鸚形目(Psittaciformes)。目前地球上的鸚鵡,根據物種資料庫網站「Species 2000」最新的記錄有367個種。

  在《裡約大冒險》的開始,我們看到顏色、大小、形狀各異的鸚鵡在南美的森林裡跳著熱辣的舞蹈,儼然一個」鸚鵡王國「。事實上也是這樣,以巴西為代表的南美洲是世界上鸚鵡最主要的分布區域,其次為澳大利亞和太平洋諸島;而澳大利亞是鳳頭鸚鵡的主要分布區域(劇中的大反派———奈傑爾就是一隻鳳頭鸚鵡)。

  根據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學會網站的資料,中國共有9種野生鸚鵡,包括短尾鸚鵡、緋胸鸚鵡等,還有紅領綠鸚鵡和小葵花鳳頭鸚鵡這兩種外來的鸚鵡也在中國的野外生存繁衍。

  □本報記者 劉錚

相關焦點

  • 新京報APP上線「好新聞 無止境」
    「好新聞,無止境」,昨天,開屏頁上的這六個字,宣告新京報APP正式上線。昨天上午,新京報APP上線儀式在新聞大廈舉行。全新的新京報APP也正式登錄各大手機應用市場。作為一款專注優質原創新聞內容的資訊類APP,其上線標誌著新京報在媒體轉型道路上向前邁進一大步。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訊(記者 李玉坤)日常生活中,我們會接觸到許多生物,餐桌上香氣四溢的牛蛙和小龍蝦、公園裡隨風搖曳的花草
  • ASMR七年「斷舍離」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最近這三年裡,馬克每天至少要聽兩個小時ASMR,他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ASMR帶來的是一種能夠穩定心緒的聲音,「我是ASMR『觸發音』的受眾,觸發音就是碰觸和摩擦物體的聲音,比如模擬掏耳朵的聲音、中性筆寫字的聲音,這些聲音有時會讓我起雞皮疙瘩,更多時候則會讓我心安。」 「ASMR主要給人帶來的是一種感官聯動的反應。」
  • 姚櫓演配角搶戲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我那會不想拍戲,成天爬山、釣魚,羽毛球也是那時候練出來的說,打得特好,後來有人跟我說,我的路走偏了,工作也是一種修行。這麼著我才醒悟了,又重新開始投入工作。  新京報:過去觀眾看見你都是在電視劇裡,這兩年是什麼契機讓你開始演電影?  姚櫓:其實我出道最開始是演電影的。1990年我還在電影學院上學,剛開始接戲,就連續演了三部電影,都是正兒八經的電影廠拍的。
  • 北京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快訊(記者 陳琳)平谷農業科技創新示範區建設取得新進展。
  • 記者:沙雪良 李凱祥 編輯:樊一婧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快訊(記者 沙雪良)昨天下午,北京舉行第146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 研究稱鸚鵡不止會學舌也會說話 智慧比得上猩猩
    鸚鵡擁有「對趾型足」,共4個腳趾。  《裡約大冒險》把鏡頭對準了鸚鵡,讓我們看到鸚鵡諸多可愛和不可愛的行為:它們會說人話,會學狗叫,會爬高爬低,會玩滑板,還會吃肉……這些都是真的嗎?前面提到的不會飛的鴞鸚鵡,行動就主要靠攀爬,翅膀僅用於從樹上滑翔落地和跳求偶舞蹈的裝飾。  除了攀爬以外,鸚鵡的爪也特別善於抓握,影片中奈傑爾抓著一根骨頭敲打籠子的場景令人印象深刻。在現實中,確實有一些鸚鵡會抓握羽毛給自己搔癢,也有家養的鸚鵡會學習使用勺子;而奈傑爾的做派則是鳳頭鸚鵡的「家族遺傳」。
  • 滿廣志:信息化部隊的「猛虎團長」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這是近日新京報記者走進38集團軍軍營,現場觀摩滿廣志沙盤指揮作戰時的情景。  多年來,滿廣志已數不清在沙盤上進行過多少次這樣的「作戰」。如今,解放軍最大的實兵演練場朱日和基地裡,仍流傳著38軍滿廣志的傳奇:某一年他率領部隊模擬藍軍,由他指揮的「野狼行動」出奇兵點死穴,六戰六捷。
  • 會學舌的鳥除了鸚鵡還有八哥,性價比極高的八哥還可以玩放飛!
    雖然便宜且隨處可見的虎皮鸚鵡也可以學舌,但是教學難度係數太高,並不是每一隻後鸚鵡都可以學舌的。八哥鳥的學舌能力是很不錯的,市場價格不高,喜歡的朋友可別錯過!八哥鳥八哥鳥大多數人對於八哥的印象就是一直全身黑漆漆的小鳥,對於它們的學舌能力都不是太了解。它們非常擅長模仿其他鳥類的名叫聲,還可以簡單的人類語言,和鸚鵡相比,八哥的學舌能力是一點兒也不差。
  • 一年春好處 何不詠而歸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訊(記者 曹雁南)經歷了連續幾日溫度宜人的天氣,明日北京氣溫將會攀上一個小小的高峰,最高溫度躍至28
  • 不是所有鸚鵡都會學舌,但卻各有各的可愛!
    鸚鵡會學舌廣為人知,但其實不同種類的鸚鵡學舌能力相差很多。例如最常見的虎皮鸚鵡幾乎不會學舌,而非洲灰鸚鵡能掌握1000個以上的詞語。艾琳·派波柏格與非洲灰鸚鵡艾利斯鸚鵡為什麼會學舌呢?這其實和它們的發聲器官有關。
  • 「籠中人」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 關注焦點  關在籠中、鎖著鐵鏈的精神病人,偶見於新聞事件,而記者採訪發現,這樣的「籠中人」其實是個龐大數字,僅河北省便有約10萬人。中國約有1600萬重症精神病人,其中10%有潛在暴力傾向,很大比例的這類病人成為了「籠中人」。  5月1日,《精神衛生法》施行,限制自由的手段被法律所禁止。
  • 導盲犬家門口「遛彎」被擄走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系服役近六年的黑色拉布拉多犬;作案麵包車為河北牌照,公安部門正進行調查  新京報訊 (記者李相蓉 李禹潼)「它叫喬喬,今年7歲半,黑色的拉布拉多,導盲犬,2016年2月22日上午八點左右,在北京市順義區馬坡鎮衙門村家門口,被一輛麵包車強行帶走,請好心人千萬不要傷害它。」
  • 城市牧羊人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羊一年要吃掉2000多塊錢的鹽,還得吃三四次驅蟲藥,這樣膘才能長得好」,他用啤酒瓶把藥片泡成水讓羊喝,「膘長得好,羔的質量才能好」。  一隻掉隊的綿羊被山腳的網欄阻隔,急得咩咩叫,周相紅放下鹽袋,把它抱進羊群。「5月就把羊毛剪了,堆在倉庫裡沒賣掉,以往都是外地老闆來收,能賣五六千元到萬把塊,因為疫情,一直沒人來收」。周相紅說。
  • 網紅瘦臉針「粉毒」的地下市場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此外,韓國新聞通訊社新聞1(News 1)在報導中表示,一名美得妥公司前員工稱,公司生產「粉毒」的過程中,凍幹機可能超過10年未滅菌。這名前員工認為,「粉毒」產量迅速擴張或許是造成產品問題的原因。2007年,美得妥公司曾將「粉毒」產量擴大了一倍,於是購買了更大的凍幹機。
  • 專訪| 蔡志忠:依舊頑皮,愛講故事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我注意到你在籤售的時候,常常會在籤名時畫一隻小鳥。不知小鳥對你有什麼意味呢? 蔡志忠:我講個故事給你聽。 我90、91、92年都非常紅嘛,(籤售的時候)排隊排很長。平常是九點半到十二點,或是一點半到五點。
  • 袁弘 我是個嚴肅的人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高考前,一個同學說,要考北京廣播學院,已經訂好了來回車票和旅店,他慫恿袁弘,「一起去吧,你只要跟家裡要來火車票錢,其他的跟我一起住就可以」。  袁弘決定去試一試。  他一路進了三試,老師要求演小品,他也不知道什麼叫演,就按老師說的去做,形體只會做廣播體操,老師說「那你就做操吧」。
  • YY直播,曹格駕到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嘗鮮」網絡直播只因愛女心切  新京報訊 (記者古珺姝)近日,曹格首次登陸YY直播的《大牌玩唱會》節目,成為繼黃致列之後第二個在YY直播「嘗鮮」的大咖。YY將在娛樂圈嘗試更立體的內容布局,此舉也許會對娛樂圈的生態產生不容小覷的影響。  新專輯 親自執導所有MV  為迎接歌王的到來,《大牌玩唱會》別出心裁增設「曹格的朱麗葉」環節,為曹格尋找1位最佳拍檔。
  • 鸚鵡不僅會「學舌」 還會製作工具獲取食物
    (原標題:鸚鵡會「學舌」 還會製作工具 獲取食物)
  • 穿越蛇文化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為何在這幅畫中,女王會手握黑蛇,而且還要被掩蓋,這已經成為歷史的謎團。英國專家猜測稱,也許這是因為蛇的寓意不清晰,既是原罪,也象徵智慧。這或許正代表了蛇在西方文化中的爭議地位。  撰文/新京報記者 儲信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