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群釀蜜周期的長短不是和時間有關,而是和蜂群數量和蜜源有關

2021-01-08 黃氏部落

國際上蜂蜜品質檢測是統一標準。並沒有所謂網絡上與網店裡的謠言說中蜂取蜜周期長,意蜂取蜜周期短,意蜂都是水蜜,稀蜜蜜質不好,中蜂蜜比意蜂蜜蜜質要好,真的是這樣嗎?

蜂巢蜜

我想說:非也!

無論是中蜂還是意蜂取蜜周期的長短我認為由以下因素決定!

1.蜂量的多少,蜂多採集能力強,進蜜快!蜂少採蜜速度慢,進蜜速度也慢,並且由於蜂量少,蜂群需要發展,培育大量幼蟲,所以蜂群內部消耗也大,可能僅夠蜂群自身消耗,導致弱群無蜜可取。(在這點上意蜂尤其明顯)

2.蜜源植物範圍的大小和花開周期的長短,範圍廣,花期長,蜂群進蜜速度快;如果範圍小,花期短,那麼蜜就少。

3.天氣的配合,天氣好花前下透雨,花期天晴投,偶下小雨,植物通過充足的光合作用,植物會流蜜。如果開花季節陰雨天氣連綿不斷,或者久旱無雨,那麼植物少流蜜,甚至不流蜜。

4.蜜蜂的種類,中蜂相對於雜交蜂善於採零星蜜源植物,產卵有節制,早出晚歸,出善於儲存力量,零星蜜源採集力更強。(零星蜜源更適合中蜂,中蜂可繁殖而意蜂和雜交蜂需要飼餵)

中蜂採集圖

5.意蜂更適合長途作業大流蜜蜜源長久作戰,中蜂適合本土作業陣地戰。(意蜂雜交蜂群耐力強因流動放蜂所以取蜜多,並不是採集力強)

流動放蜂

無論中蜂意蜂還是雜交蜂都有一個共同特性:弱群無蜜可取!因為蜂群都有危機意識!如果在蜜粉源豐富的季節弱群不全力產卵繁殖,那麼等到蜜源枯竭秋冬季節來臨時蜂群將要忍受飢餓和天敵的對抗中而衰弱死去,這是蜜蜂經過億萬年優勝劣汰,進化而來根生地固的重要特性,在食物豐富的季節全力繁殖大量的工蜂,蜂群迅速壯大,只有壯大的蜂群在蜜粉源枯竭的秋冬季時才有儲蜜和力量數量來對天敵的抵抗力以及繁衍生息!當蜂群工蜂數量多蜂群壯大時,蜂群會全力採集,直到蜂群蜜粉充足時,蜂量也多,外界天敵少,蜂群便會鬧分群情緒,蜂群和人一樣共患難易,共富貴難!當強大的蜂群分家,分出一窩或者分出數窩蜂后,並且由於分蜂會帶走大量蜂蜜,蜂群變得重新衰弱!這也是蜂群繁衍後代的重要方式!

所以我想說的是所謂的一年取一次蜜僅能代表當地蜜源植物少,通過蜜蜂習性也說明蜂群內蜂蜜不可能儲存一年,更不可能一年半!

覺得我講真話的歡迎點讚關注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秋季蜂群人工分蜂,分蜂群秋繁的飼餵管理技巧,助力蜂群復壯
    秋季蜂群經過養蜂人的管理,隨著蜂群內新蜂羽化出房,蜂群群勢逐漸壯大,養蜂人在秋季的大流蜜期結束之後,外界還有充足的零星蜜源的情況下,養蜂人給蜂群進行人工分蜂,擴大蜂群的數量,藉助蜂群內充足數量工蜂的哺育能力,原蜂群和分蜂群能夠哺育出充足數量的越冬蜂,這樣的蜂群才能在春季繁殖復壯,所以,這裡給蜂友們分享秋季的人工分蜂群繁殖管理技巧
  • 蜂群中的"勞模",精通「十八般武藝」,對蜂群的貢獻巨大
    在一個蜂群中,工蜂的數量成千上萬,它們負責蜂群內除產卵以外的所有工作。其數量雖多,但蜂群的秩序可以說是絲毫不亂,井井有條。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些,工蜂之間明確的分工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同於人類社會依才分工,工蜂之間的分工是嚴格按照日齡來具體安排的。每隻工蜂一生的工作都不是簡單的一種,而是會隨著日齡的變化而變化。
  • 蜂群的自然分蜂和對分蜂的控制方法
    蜂王於不同時間在王臺內產卵以後,蜜蜂就減少飼餵蜂王,使蜂王的產卵量迅速下降,經一星期左右,蜂王完全停止產卵。蜂王產卵量的突然變化,使蜂群的哺育工作大量減少,無事可做的蜜蜂越來愈多,往往聚集在巢門前形成「蜂鬍子」。蜂王的卵巢縮小,體重減輕,以便隨分出群飛走。在分蜂出發前,每隻要飛離的蜜蜂都吸飽蜂蜜,作為途中飼料以及在新巢建築巢脾之用。
  • 越冬蜂群裡出現雄蜂,你的蜂群正面臨4大問題,3個不是好事
    雄蜂在一個蜂群中並不是必須的,這主要是因為蜜蜂的特殊交配方式,因為蜂王一生交配的時間只有幾天的時間,交配完成後的蜂王就不會再次交配,存儲的精子足以供給終身使用。由於蜜蜂是一種嚴格分工的昆蟲,不同級型的蜜蜂根據自己的工作需要來演化出不同的器官,而雄蜂作為蜂群中雄性物質的提供者,其除了有利於遺傳後代之外,其他的生產器官已經消失,導致雄蜂在蜂群中的作用,除了交配之外毫無用途,所以說理論上只要蜂王交配完成,雄蜂存在的意義就是預防突然失王,但是這種情況對於雄蜂的數量要求非常低,而冬季的時候蜜蜂需要大量的食物,雄蜂沒有任何價值,食量大,所以被工蜂驅逐。
  • 蜂群中的蜂王「侍衛圈」,為啥有時有有時無?與2個因素有關
    說起蜜蜂相信我們很多朋友都不陌生,對於一個蜂群來說,可能最讓我們很多朋友好奇的就是蜂群中的蜂王,在很多朋友的眼中,蜂群中的蜂王是至高無上的,就像咱古代人類中的皇帝一樣,只不過蜜蜂的社會並不是父系氏族社會,而是母系氏族社會,蜂王是一個蜂群的母親,整個蜂群中的蜜蜂,都是蜂王的「子民」。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很多朋友認為整個蜂群都是在蜂王的控制之內,蜂王統領著整個蜂群。
  • 確定目的和把窩時機最關鍵
    在春季,氣溫暖和,百花綻放,蜜粉資源都比較充足,只要蜂群健康,蜂王相對年輕,那麼蜂群繁殖就比較快,想要進行分蜂來擴展蜂群數量還是非常適合的,但是分蜂需要掌握好時機,根據外界蜜源流蜜的狀態來進行。春季蜜源雖然豐富,但是時間有限,分蜂前必須把蜂群培育為強群,才能進行分蜂,然而分蜂不僅是增加蜂群數量,還要保證分蜂的質量,分蜂是把一箱強群分為幾箱偏弱的蜂群,都知道飼養弱群的需要耗費的精力較大,而且難以產生收益,所以在分蜂之後,需要及時把分蜂群培育為強群,就離不開蜜源的支持,春季分蜂最好是在流蜜中期進行,分蜂群依靠後半程的蜜源來繁殖為強群。春季哪個時候取蜜為好?
  • 調動有分蜂熱蜂群的造脾積極性,讓蜂群造出新巢脾,消除分蜂熱
    養蜂人在飼養蜂群的過程中,蜂群在分蜂季節時期,以及外界蜜源處於斷流蜜的狀態下,對於蜂群群勢較強,蜂王由於衰老導致產卵能力和控蜂能力下降,工蜂造較多的雄蜂巢房,蜂群哺育雄蜂數量增加,這就是蜂群出現分蜂熱的前期症狀,往往在雄蜂巢房開始封蓋的時候,工蜂開始建造王臺基,這時蜂群開始培育蜂王臺。
  • 蜜蜂養殖技術|根據不同蜜源狀況防止自然分蜂的三種人工分群方法
    人工分群是防止蜜蜂自然分蜂的有效措施,根據不同的蜜源狀況採取恰當的人工分群方法,縮小了蜂群群勢,不使蜂群積累分蜂必須的過剩幼蜂,使蜂群長時間處於群勢增長階段,這樣做不僅能增加蜂群的數量,多培育採集蜂,更能充分有效利用蜜源,提高蜂蜜產量。
  • 阿民合併蜂群詳述
    在蜂群管理過程中,由於各種原因,有弱小蜂群或無王群,或組織採蜂蜜需要合併蜂群,合併蜂群是一項很有耐心和細緻的工作,如果操作失當,輕者圍王重者全群撕咬,兩敗俱傷,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蜂群互相之間是靠氣味識別,氣味相同,則相安無事,一但發現氣味不同才互不接受,誤認為侵入者互相打鬥。
  • 蜂群大流蜜期內自然分蜂有效利用的3個方法
    ,或大流蜜剛開始和大流蜜期前10天內發生分蜂的蜂群產蜜量能分別增加19%和52%(具體參看前面文章)。 如果大流蜜持續的時間較長(超過30天),在流蜜期結束時,蜂群剩餘蜜蜂數量不多,可以連同蜂兒脾就近合併於流蜜期消耗較大的蜂群中;如果大流蜜持續的時間較短(20天以內),可以在大流蜜快結束時,更換自然新分群內產卵能力弱的蜂王,通過進一步的繁殖,恢復群勢。
  • 自然分蜂以後如何正確管理原群和分蜂群?
    蜂群一旦出現分蜂以後,整體的蜂群結構就會發生非常大的變化,比如蜂量減少,蜂與脾的比例發生變化,等等。所以我們在管理分蜂群的時候需要根據蜂群的變化來採取相應的措施。聽蜂之語認為在分蜂以後,對原群和分蜂的管理應該遵循以下這些原則:一、對原群的管理措施。
  • 作為蜂群的雄性,雄蜂為什麼沒有蟄針擔負護巢職責?
    蜜蜂是能採花釀蜜的昆蟲,看起來是很可愛的,其實怕的只是蜜蜂的蟄針。蜜蜂尾尖有蟄針,被惹怒後會蟄人,被蟄後很疼,所以讓人害怕,一般動物都不敢招惹。蟄針是蜜蜂自衛和保護蜂巢的武器,蜜蜂正是有蟄針才能保護好蜂巢。香甜的蜜粉和鮮嫩的幼蟲是很多動物想吃的,小小的蜜蜂能夠阻擋敵害的侵入,蟄針功不可沒。蟄針如此厲害,對蜂群的作用如此大,是不是讓人覺得神奇,想搞清楚明白呢?
  • 進入分蜂高峰期,如何從分蜂群位置確定蜂窩位置?方法在這裡
    其實從蜜蜂的習性來說,如果我們發現了一個分蜂團,從理論上來說,至少附近還有一個蜂群,因為蜜蜂分家,並不是全部的蜜蜂都分走,而是分走一部分蜜蜂,所以說原理上我們看到一個分蜂團的時候,附近必然還有一個蜂群存在,而這裡就是我們尋蜂高手與新手的區別了,尋蜂高手往往可以通過分蜂團的信息來找到另外一個蜂窩的位置,達到一箭雙鵰的目的,效率自然要比發現分蜂團就收捕分蜂團的新手高得多,那麼這些老師傅究竟是如何判斷附近有另外一群蜜蜂
  • 衝群蜂和平融入被衝蜂群,難道蜜蜂脾氣變好了?其實還有2個可能
    蜜蜂衝群的過程就是一些蜂群由於長期的蜂群過弱或者蜂群失王,導致蜂群長時間生存不下去,無法抵禦環境變化和抵禦敵害的情況下,一些蜂群攜帶蜂群中的蜂蜜後衝入其他蜂群的現象。,也不是所有的蜂群都可以直接合併的,比如我們有的朋友採用蜂蜜白酒水噴灑蜜蜂、有的採用中間通氣的紗網隔開兩個蜂群養殖一段時間以後再合併等等,其實都是經過了人工處理的,有了這些案例,我們自然可以找到蜜蜂衝群卻可以自然合併的原因,無非就是3個。
  • 即將死亡的工蜂,在蜂群滅亡前創造的一個奇蹟,過程驚心動魄
    工蜂是一種壽命很短的昆蟲,根據工作強度的不同,壽命從20多天到180天左右不等,但是卻與我們想像的很多生物有別,其實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都有遺傳自己下一代的本能,但是工蜂很特別,在它短短幾十到一百多天的生命中,他們並沒有給自己留下後代,而是讓蜂王留下了後代
  • 預防蜂群自然分蜂,從分蜂熱源頭解決問題,這4招很不錯!
    蜂友們一起學養蜂,右上角「關注」蜂群在養蜂人的管理下,從弱群成長為強群,強群維持群勢繁殖發展過程中,蜂群內容易產生分蜂熱,強群產生分蜂熱的原因有這幾點,新蜂數量充足,蜂群的採集能力和哺育能力較強,容易受到外界蜜源變化的影響,蜂群結構發生變化,工蜂處於閒置狀態,蜂箱內蜂群空氣流通性不足
  • 養了9窩蜂,蜂群很旺,為什麼一直不分蜂?老蜂農:3大原因
    九窩蜂蜂群都很旺,為什麼不分蜂的問題,蜂部落認為需要根據我們養殖蜜蜂的區域來看,同時還要看當地是不是滿足蜜蜂分蜂的條件,如果當地能夠維持較大的群勢,蜜蜂也不一定會發生分蜂,另外還要考慮蜂種的問題。所以如果我們養殖的是意蜂,最好採用雙王群養殖,上繼箱,養殖強群即可,而蜂群的增殖並不是依靠蜜蜂發生自然分蜂,而是通過我們人工培育王臺和人工分蜂來實現。
  • 秋季流蜜期結束,自然王臺即將出現,給蜂群人工分蜂何樂不為呢!
    秋季外界流蜜期結束的時候,這時養蜂人需要檢查蜂群內是否出現蜂王臺,蜂群在流蜜期之後,強群容易出現分蜂熱,同時,弱群內老蜂王控蜂能力和產卵能力不足情況下,弱群內會出現自然王臺和交替王臺,這時養蜂人根據蜂群群勢,蜂群內蜂王的產卵能力和控蜂能力,秋季流蜜期結束的時候,養蜂人可以保留蜂群內蜂王臺,決定給蜂群進行更換新蜂王和人工分蜂的操作
  • 蜂群安全度夏的管理措施
    上期我們說了如何在流蜜期不讓蜂群產生分蜂熱,有蜂友私聊筆者總結一些度夏的經驗,在此謝謝蜂友們的抬愛,剛好今天閒來無事就寫點蜂群該如何度夏。素有一句話「寧過三冬不願度一夏」,可見蜂群度夏的重要性,如果夏季沒有管理好,不僅影響我們秋天能不能多收蜂蜜,有可能還會讓蜂群離我們而去,這裡的度夏並不只是說,只要蜂群能度過夏天就算度夏成功,而是讓蜂群的群勢沒有敗退的情況下才算是成功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