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變後沿海倭寇海盜日益猖獗,是因為備倭兵被調到京師了嗎

2021-01-16 歷史縱橫帝

導讀:倭寇海盜猖獗和土木堡之變後備倭兵抽調參加京師保衛戰沒有太大關係。倭寇的形成從元朝時期隨著元朝徵伐日本就開始了,和當時明朝靖海政策有一定關係。倭寇的猖獗成因複雜,和日本國內以及明朝政策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遠不是簡單的一個土木堡之變得抽調備倭軍客戶以造成的,下面我們來詳細闡述具體原因。

之所以說倭寇的猖獗與土木堡之變後明朝備倭軍被抽調參加京城保衛戰沒有太大關係,我們仔細捋捋倭寇的來龍去脈就知道了。倭寇的由來與忽必烈遠徵日本有很大關係,所以早期的倭寇確實以日本人居多。但是明朝時期真正的倭寇比例基本不超過兩成,其他基本都是漢人和朝鮮人。再說于謙當時確實抽調了山東的備倭軍,但是遠沒有影視劇中所說的二十萬(備倭軍也沒有那麼大的建制)。

元朝遠徵日本催生了第一代倭寇

元朝時期高麗作為元朝的藩屬國派僕從軍參與了徵伐日本的戰爭,高麗軍隊對日本壹岐、松浦等島嶼實施了屠殺。所以早期的倭寇確實以日本人為主對高麗沿岸進行襲擾,在掠奪財富的同時也存在復仇的意味。在元朝晚期倭寇開始對東南沿海襲擾掠奪,元朝無力抵禦。所以倭寇早期確實以日本人為主,以日本為基地襲擾東南以及高麗沿海。這是早期倭寇的主要特徵,與後來倭寇成因、目的截然不同。

按照《元史志·卷五十二》的記載:武宗至大二年七月,樞密院臣言:「去年日本商船焚掠慶元,官軍不能敵。江浙省言,請以慶元、台州沿海萬戶府新附軍往陸路鎮守,以蘄縣、宿州兩萬戶府陸路漢軍移就沿海屯鎮。

而元末明初中原陷入戰亂改朝換代的時候,日本也進入了南、北兩個天皇同時並立的南北朝時代。日本因此動蕩不安的政治環境加上政府管控力減弱,這些因素都極大刺激了倭寇的發展。日本南北朝時期從1336年-1392年,時間跨度將近60年。大明王朝成立以後由於明朝政府號令日本南北朝和朝鮮剿匪,所以倭寇得到了第一次有力地遏制而日本統治者也獲得了大明的冊封。

明朝中後期倭寇再次猖獗的成因與中日兩國當時的政策和兩國國內形勢息息相關

明朝中後期實行的靖海政策,也就是說除了藩屬朝貢這種極特殊的貿易形勢外明朝關閉了所有的海外貿易通道。隨著明朝穩定和人口的增加,土地兼併等王朝頑疾愈演愈烈。而明朝特有的對於文官士紳的免稅特權以及對自耕農繁重的賦稅,也讓自耕農紛紛把土地掛在讀書人名下投獻。所以很多自耕農和流離失所。同時大明長期採取靖海政策,沿海駐軍逐漸糜爛。大明海疆基本處於有海無防的狀態,所以倭寇可以輕鬆完成劫掠。

而日本此時處於大名紛紛崛起的戰國時代,這個時代長達一百五十多年直到德川幕府成立消滅豐臣氏結束。在日本這個時代,大名武士彼此仇殺,大批武士和平民淪為浪人無家可歸。這些都造成倭寇的再次爆發,而大名都需要大量的財富用作軍費。這客觀上催生了倭寇再次壯大,並加大了對於大名東南沿海的掠奪。所以此時很多倭寇基本上是在大明的默許下進行的。而日本在戰國時期是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階段,客觀上需要大量商品流通和頻繁的貿易。而正常的貿易渠道無法達成,倭寇劫掠就成為一種上不了臺面的手段。

倭寇的比例構成

到明朝中後期倭寇再次繁盛的一個理由,就是大批破產的漢人和朝鮮人加入海盜隊伍。無論是大明還是朝鮮都是以農耕為主立國形式,土地成為最高貴的資產。隨著土地兼併和藩王封地等原因致使大部分人淪為佃農,生活陷入赤貧。這不但造成明朝賦稅基數的減少,而且造成大批流離失所的流民為了生計被迫冒充倭寇以劫掠為生。所以此時倭寇構成中日本人的比例不超過三成,更多的破產的農民淪為的海盜。

這也就是倭寇愈演愈烈而又屢禁不絕的原因,如果沒有倭寇的襲擾造成的人力物力的靡費也許大明也不會這麼快轟然倒塌。諸如戚繼光、俞大猷等名將就會更多地布置遼東或者用於平叛,也許後金沒有那麼快的壯大。

小結:

倭寇從元朝時初步形成,經過明、日、高麗三國的聯合打擊告一段落。在明朝中後期由於大明、日本的國內形勢等多種因素的疊加造成倭寇犯變的形式再次嚴峻。所以這不會是僅僅土木堡之變後山東、河南備倭軍被抽調參加京城保衛戰這個原因就會造成倭寇的猖獗,這是多種因素共同疊加的結果。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相關焦點

  • 明朝的倭寇,為什麼那麼強?宋朝,元朝有話說
    倭寇是中國古代活躍在東部沿海的海盜,最早在宋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明朝中期,倭寇成長為邊境大患,讓大明朝廷頭疼不已。為什麼倭寇到了明朝會這麼強悍?這其中有比較複雜的原因。宋元時期,倭寇就已經在沿海零星出現,但數量和規模都不值一提。
  • 兩千多年的古代歷史中,為何只有明朝倭寇最為猖獗?
    其洋洋灑灑數千言,可謂對倭寇知之甚詳,可見倭寇對當時的大明造成了多大的破壞,那麼為何古代歷史上只有大明一朝縷縷被倭寇侵擾呢?然而,由於各種勢力興衰分合不定,每年都有大量的武士、失意政客和浪人失去了依託,他們於是流落海上,從事劫掠,有些甚至在中國沿海活動,成為所謂的倭寇。2.中日兩國貿易的巨額利潤引起的走私、海盜猖獗明代中國,手工製成品品相精巧、品種繁多,而當時日本列藩由於戰亂之故,手工業相對落後,除銀銅開採外,幾乎一切均仰賴於中國。
  • 「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俘,也先為何沒能趁機攻入京城恢復大元?
    「土木堡之變」可以說是明朝立國以來遭遇的第一次大危機,軍隊慘敗、皇帝被俘,朝堂亂成一鍋粥的大明王朝,應對不好便有亡國之危。那麼,也先為何沒有趁機成功攻入北京呢?其實主要源於雙方的力量對比和明朝應對得當。
  • 明代倭寇曾猖獗一時,可為啥到了清朝就消失了?
    明代倭寇之亂源於漢人走私集團和日本浪人勾結,但是作為一個異族政府,清朝對於漢人控制更加嚴厲,武裝走私在清代很少出現。並且清代時期的日本政局趨於穩定,江戶幕府頒布鎖國令,日本人出不來,倭寇也就徹底絕跡了其實倭寇早在元代就有,元末也曾有過一段時間的鎖國行為,並且當時的日本處於南北朝,政局也比較混亂,於是就誕生了許多海盜來華搶劫,中國人稱之為倭寇。明初時期倭寇就很嚴重了,從山東到越南都有倭寇搶劫的足跡。
  • 海盜倭寇蛇鼠一窩,大明水師剿匪滅倭決戰
    經過胡宗憲、譚綸等人對沿海海防的整頓,戚繼光、俞大猷等將領編練舟師、製造火器,明軍實力得到大幅增強。到了隆慶年間,沿海的倭寇基本被剿滅,殘餘的倭寇與海盜投奔了當時最大的海盜集團頭目—吳平。 海盜倭寇,蛇鼠一窩 海盜吳平,福建詔安縣四都人,嘉靖年間與倭寇相互勾結橫行於福建、廣東沿海地方,汪直、徐海覆滅後,其勢力最大,號令群盜。《詔安縣誌》載: 劇賊吳平,四都人。為人短小精悍,有智略,為兒與群兒牧,即部署諸將皆如法,群兒已號畏服之,往往多奇異。已為人家奴,厭之,去為盜。
  • 土木堡之變英宗成了太上皇,如果代宗對英宗下旨,英宗要跪接嗎?
    眾所周知,明英宗自土木堡之變被瓦剌俘虜後,明朝便擁立英宗之弟郕王朱祁鈺為皇帝,遙尊英宗為太上皇。待英宗南還之後,景泰帝該如何面對成為太上皇的哥哥朱祁鎮也是一個相當尷尬的問題。如果今上皇帝代宗要對英宗下旨,英宗要跪接嗎?
  • 53個倭寇轉戰三省,攻州掠縣,大明王朝最恥辱的一頁
    北邊蒙古俺答汗長年侵擾邊境,甚至於嘉靖二十九年兵臨北京城下,史稱「庚戌之變」。同時,南邊倭寇不斷侵擾沿海一帶,燒殺搶掠。「南倭北虜」始終困擾著嘉靖一朝。  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六月初七,53名倭寇從浙江紹興上虞登岸,然後一路狂飈突進,如入無人之境,歷時兩個多月,轉戰洗劫浙、皖、蘇三省,攻掠杭、嚴、徽、寧、太平等二十多個州縣,攻打明朝留都南京,史稱「嘉靖倭亂」。
  • 清嘉慶時期海盜蜂起,其中越南海盜縱橫五年!
    這些文章,主要是記錄李長庚窮畢生之力追殺中外海盜最終殞命於廣東黑水洋的事跡與榮耀,其中不少篇幅直接描述了當時中外海盜麇集縱橫中國東南沿海的海上情形。 不久後,倫貴利所屬的安南王(西山政權)被阮福映所消滅。阮福映受到清廷的冊封,被冊封為「越南國王」,越南官方支持的海盜活動便偃旗息鼓了。 留在福建的越南海盜勢力,為了生存下去,只好歸順勢力僅次於越南海盜的蔡牽海盜集團。那些一向與越南海盜合作的水澳幫、鳳尾幫見狀也紛紛依附蔡牽。
  • 索馬利亞海盜出沒之亞丁灣地理位置簡介
    北面是阿拉伯半島,南面是非洲之角,西部漸狹,形成塔朱拉灣(Gulf of Tadjoura),東面以瓜達富伊角(Cape Guardafui)的子午線即東經51°16′為界。東西長1,480公裡(920哩),平均寬度482公裡(300哩),面積53萬平方公裡(205,000平方哩)。
  • 倭寇這個詞是怎麼流行起來的?
    日本在宋以前,與諸國不相高下,自元初敗范文虎之師,始狡然有啟疆之慮。以二祖之威德,柔而致之,時肆其毒,故予沿海兢兢焉,然以遼東受衄,不致大釁。嘉靖之際,經措失方,以天下錢穀之本,供其漁獵,國幾不支,苟非糾糾虎臣,批根蕩窟,則中原九塞,乘間而發,豈能有百歲之安哉!而其要在拒之於海,故首採諸家之論,因按胡宗憲、鄭若曾繪分合諸圖,而並按其戍守險要、兵力,以永示來者焉。
  • 土木堡之變:明朝的一次大規模團滅,逐漸把明朝推到深淵
    公元1149年,明英宗朱祁鎮率領二十萬大軍北徵,不戰而敗退百裡,一直到土木堡之地,最終的結果就是二十萬中央軍死傷大半。被不到大明一半的瓦剌軍大的落荒而逃,而明英宗朱祁鎮也被俘虜。這不僅僅是大明歷史上,戰力最為卓越的中央軍的第一次落敗,同時也是大明走向深淵的宣告之戰。而明英宗朱祁鎮更是成為了大明第一個被敵人俘虜的皇帝,如此恥辱,足以讓大明銘記百年。
  • 非洲幾內亞灣海盜猖獗,中國該如何作為?
    由安理會專門召開如此規模、級別和形式的專題反海盜會議,在聯合國史上是罕見的,此前僅有索馬利亞海盜和東南亞海盜問題受到過如此「鄭重對待」。雖然「知名度」不高,但幾內亞灣的海盜問題實際上從來就很嚴重。這裡原本就是國際公認的當代5大海盜高危海域(索馬利亞、幾內亞灣、孟加拉灣、馬六甲、亞丁灣)之一,進入21世紀以來海盜行為發生率長期僅次於索馬利亞海域,列世界第二位。
  • 索馬利亞海盜為什麼如此猖獗?有什麼地理上的原因嗎?
    陸地上有盜賊,那麼海洋裡也有盜賊,海洋中的盜賊就是「海盜」,自從人類開始有了海洋運輸,也就有了海盜,海盜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職業,關於海盜方面有一部著名的電影《加勒比海盜》。在大航海時代,海盜甚至具有政府和王室的背景,等於是替國王在海洋中搶劫他國財物,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海盜的數量相比較大航海時代大大減少,但是海盜也並沒有消失。
  • 「貿易之島」香港前史
    無論從海外交通與海防形勢看,屯門地區都具有非同尋常的重要地位,它位於珠江口與南海交通要衝之地,是進出廣州的必經之地。廣州海上交通航線出珠江口,不管是東線還是西線,都經過屯門,東線通粵東、閩浙,遠及朝鮮半島和日本;西線出屯門後,穿越海南,進入南海,遠及東南亞、印度洋諸國。
  • 鉤子手,木腿,眼罩海盜都是殘疾人嗎?
    海盜是18世紀非常出名的團體,有的被稱為英雄,有的被稱為惡棍,然而,對於幾乎已經脫離了海盜的現代社會來說,海盜的形象已成為一種在影視作品中顯現的姿態,鉤子手、獨眼、木腿、鹿皮靴、再配上一頂達達尼昂式的帽子或是只鸚鵡什麼的,這是幾百年來人們結合海盜的特點又經過無數次的藝術加工的結果,是人們在心中勾勒出的海盜
  • 為何朱祁鎮親率的精銳之師慘敗,于謙卻有能力挽狂瀾守住京城?
    這兩場戰役,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變和北京保衛戰。在土木堡,明英宗親率的二十多萬精銳明軍被瓦刺軍打的丟盔卸甲,死傷大半,跟隨大軍的文武百官被一網打盡,就連皇帝本人也淪為蒙古人的俘虜。土木堡之變的噩耗傳來以後,明朝朝野震動,百官嚎哭,城內人心惶惶,許多人都主張投降或遷都。瓦刺太師也先以為,精銳「三大營」已經全軍覆沒的明朝,不可能再有力量和瓦刺抗衡,攻克北京城指日可待。
  • 今日海運丨一船斷成兩截;一船沉沒125人跳海;一船5名船員失蹤;海盜愈發猖獗(2020.10.28)
    誰掌握了世界核心的咽喉航道、運河和航線,誰就掌握了世界經濟和能源運輸之門;2. 誰掌握了世界經濟和能源運輸之門,誰就掌握了世界各國的經濟和安全命脈;3.▲吐瓦魯籍貨船沉沒,海巡人員持續搜救中▍疫情下海盜愈發猖獗,注意防範!
  • 13名海盜誤把軍艦當商船,靠近看到艦上編號,想都沒想直接投降
    由於過往商船大多沒有反抗能力,所以導致這些海盜越發猖狂,不過這些猖狂的海盜也有變「慫」的一刻,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索馬利亞海盜肆意猖獗,路過商船只能讓步 有句俗話說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 索馬利亞海盜觸怒世界 屢禁不止事出有因?
    索馬利亞海盜討要沙特巨型油輪贖金中國將軍:解放軍應派艦隊掃平非洲海盜中國考慮派遣軍艦赴索馬利亞海域參加護航活動中國高度關注索馬利亞海域被扣船員生命安全11月15日,沙特超級油輪「天狼星」號在索馬利亞海域遭到海盜劫持,這一近幾年來最大的海盜劫持事件不僅將索馬利亞海盜推上了世界各大媒體的頭版,而且點燃了世界各國加強反海盜行動的導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