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這個詞是怎麼流行起來的?

2021-01-16 猻芬克斯沒有謎

一般以為,在引入馬漢關於海權的經典論述之前,中國並沒有真正的海權思想。就近代意義上的「海權」定義而論,這種看法固然不無道理。不過,若從對「海利」、海防的認識而言,近世中國海商的海上活動盛況,明初鄭和下西洋這一壯舉所反映的強大的國家海上力量,明清時期的諸多籌海、海防論著,以及這一時期中國的海洋政策和海防制度,均傳達了一種持續存在的海洋實踐和海權觀念。

明代倭患在給後人留下深刻歷史記憶的同時,也對明中期以後的海防思想產生了持續影響。這一點,可從初刊於明末天啟元年(1621年)的《武備志》中得到反映。作為一部兵書集成,《武備志》「海防」部分開篇即為編者茅元儀的感嘆:

茅子曰:海防豈易言哉!海之有防,自本朝始也;海之嚴於防,自肅廟時始也。漢之於海外也,我逞其武,彼敢內窺?若晉唐以降,番舶以通其利,朝貢以縻其獷,時有寇掠,未為深虞。日本在宋以前,與諸國不相高下,自元初敗范文虎之師,始狡然有啟疆之慮。以二祖之威德,柔而致之,時肆其毒,故予沿海兢兢焉,然以遼東受衄,不致大釁。嘉靖之際,經措失方,以天下錢穀之本,供其漁獵,國幾不支,苟非糾糾虎臣,批根蕩窟,則中原九塞,乘間而發,豈能有百歲之安哉!而其要在拒之於海,故首採諸家之論,因按胡宗憲、鄭若曾繪分合諸圖,而並按其戍守險要、兵力,以永示來者焉。

上述文字表達了這樣一種認識:日本對中國形成了根本威脅,中國海防之興正是起因於日本的入犯。文中的最後兩句話則闡明了如下觀點:海防學問的源頭即在於當年的御倭歷史,後人應該認真繼承前代的御倭經驗。茅元儀編輯《武備志》的時代,距離風起雲湧的嘉靖倭患已經半個多世紀,但很顯然,他的頭腦中依然存留著深刻的倭寇記憶,這種記憶並且影響了他對海防問題的思考。

鄭若曾(1503—1570),字伯魯,號開陽,南直隸崑山人,嘉靖年間入總督胡宗憲幕府,參與平倭事務。受胡宗憲委託,他編撰了《籌海圖編》十三卷。該書是明代倭患經歷催生的產物。關於該書編輯初衷,鄭若曾在《刻籌海圖編引》中說得很清楚:「壬子以來,倭之變極矣……當變之始作也,蒞事者欲按往績,便地利,偵鼫技,以圖萬全之功,而記載蔑如,無所從得,僅有《日本考略》,掛纖漏巨,無關成敗,鹹以為恨。荊川唐公順之謂曾:『宜有所述,毋復令後人之恨今也。』」

當代學者認為:「鄭若曾的著作標誌著中國地理研究的一個新的方向。明代以前,中國的邊患主要來自北方,邊疆地理學者多垂注北方,對其他部分則甚少留意。《籌海圖編》及《江南經略》把國人的注意力部分地移往東南沿海地區。」

明中後期形成的「倭寇」記憶和「備倭」話語,並未因明清易代而中斷。從清初一直到鴉片戰爭前夕,儘管時間逐漸推移,但它依然頑強地存留於各種海防論著之中。

明中後期形成的「倭寇」記憶和「備倭」話語,並未因明清易代而中斷。從清初一直到鴉片戰爭前夕,儘管時間逐漸推移,但它依然頑強地存留於各種海防論著之中。清代的海防論著首推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與鄭若曾一樣,顧炎武亦為崑山人,留心經世之學。該書關於蘇州、蘇松、浙江、福建、廣東的各卷,輯錄了豐富的明代海防資料,其中多有對鄭若曾等明人著作的繼承。比如關於蘇松海防,明確引用鄭若曾《籌海圖編》中的話:海防之策有二:曰御海洋,曰固海岸。何謂御海洋?會哨陳錢,分哨馬跡、大衢、羊山,遏賊要衝是也。何謂固海岸?修復備倭舊制,循塘拒守,不容登泊是也。……防海之制,謂之海防,則必宜防之於海,斷乎以禦寇羊山為上策。

乾隆嘉慶年間,東南沿海一直沒有平靜。來自日本的威脅雖然降低,臺灣也已納入統一的版圖,但大規模的海盜集團復又蜂起。同時,明中期以來一直在中國沿海活動的西洋「夷」,也越來越不聽約束,不斷嘗試擴展其勢力。至道光年間,這種來自海上的壓力愈形強烈。在此形勢下,又一批海防論著紛紛面世。比如嘉慶六年(1801年)刊印的薛傳源《防海備覽》十卷,道光十八年(1838年)刊印的嚴如煜《洋防輯要》二十四卷,以及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刊印的俞昌會《防海輯要》十八卷。這些著作的性質與明中期鄭若曾的《籌海圖編》類似,均屬於具有官方背景的綜合性海防資料彙編,並且其中許多內容與鄭氏著作之間有著明顯的繼承關係。

相關焦點

  • 明朝的這個人很猛,他曾效力於胡宗憲手下,並且很善於打擊倭寇
    本文由作者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在明朝的嘉靖年間,位於明朝東南方向的倭寇可謂是非常地猖狂啊。在那個時候,由於生產力的發展,倭寇漸漸地強大了起來,他們開始頻繁地侵擾明朝的東南邊界。倭寇是很殘忍的,他們每到一個地方,那個地方的縣城裡必然是會受到劫掠。
  • 吳亦凡skr的用法正確嗎這個詞怎麼火起來的
    skr怎麼發音怎麼讀中國新說唱skr什麼意思?  據悉,Skrrrrr是個擬聲詞,模仿賽車漂移(drift)時的聲音。因為說唱(拜金類)中經常會提到跑車,這個時候一定要加上一句Skrrrrrrrrrr!當然如果和車沒關係,在表達激動情緒的時候也可以喊兩聲。
  • 讀書筆記丨「經濟」這個詞是怎麼來的?
    「經濟」這個詞是怎麼來的?按照書中的說法,「經濟」這個詞是有一個國外「鍍金」之旅的。英文的「economy」是源於希臘語,它的意思是管理家裡的財產。我們中國最早出現「經濟」這個詞是在東晉時期,它是「經世濟民」的濃縮語。後來,日本將「經濟」這個詞借鑑了過去,後來他們又同時學習了西方,所以就把「經濟」和「economy」這兩個詞打通了。
  • 明朝的倭寇,為什麼那麼強?宋朝,元朝有話說
    倭寇是中國古代活躍在東部沿海的海盜,最早在宋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明朝中期,倭寇成長為邊境大患,讓大明朝廷頭疼不已。為什麼倭寇到了明朝會這麼強悍?這其中有比較複雜的原因。宋元時期,倭寇就已經在沿海零星出現,但數量和規模都不值一提。
  • 這個詞究竟是怎麼來的?
    疫苗的英語為:Vaccine 這個詞隱藏了何種含義?它究竟是怎麼來的? 於是,他在1798年發表了牛痘苗接種作為預防天花的理論和實驗結果,並創造出了「Vaccination」這個單詞,如下:
  • 「狗」是怎麼變成罵人的詞的?「單身狗」又是怎麼來的?
    雖然說我們狗子在床上撒過尿,拆過沙發但是狗子這麼可愛怎麼就成為罵人的詞呢?重要的是居然還有人要吃它?!!狗狗這麼可愛,怎麼可以吃狗狗狗子最早的用途一開始,罵人最狠的詞,莫過於[畜生],而當時的狗子呢?不好意思,罵人的話還沒輪到狗狗,因為它在鍋裡燉著...
  • 朋友圈流行詞哪個說中了你
    朋友圈流行詞哪個說中了你時間:2019-07-20 12:32   來源:愛秀美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流社會邊緣人士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朋友圈流行詞哪個說中了你 上流社會邊緣人士是什麼意思 上流社會邊緣人士是2018年朋友圈流行詞,那麼上流社會邊緣人士是什麼意思?什麼梗?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同樣是打倭寇電影,國產與韓國拍的差距在哪?
    明朝嘉靖年間,倭寇在我東南沿海橫行,仗著武藝高強,流動作案,造成了很大的人員財產損失。這裡我們不看主角們的演繹,而是要說說作為反派的倭寇。倭寇由大家都比較熟悉的倉田保昭飾演,應該說正反派演員的演技都沒有什麼問題,但是看了倭寇的形象,實在是與歷史中倭寇的形象相差太多。
  • 土木堡之變後沿海倭寇海盜日益猖獗,是因為備倭兵被調到京師了嗎
    之所以說倭寇的猖獗與土木堡之變後明朝備倭軍被抽調參加京城保衛戰沒有太大關係,我們仔細捋捋倭寇的來龍去脈就知道了。倭寇的由來與忽必烈遠徵日本有很大關係,所以早期的倭寇確實以日本人居多。但是明朝時期真正的倭寇比例基本不超過兩成,其他基本都是漢人和朝鮮人。再說于謙當時確實抽調了山東的備倭軍,但是遠沒有影視劇中所說的二十萬(備倭軍也沒有那麼大的建制)。
  • 明代倭寇曾猖獗一時,可為啥到了清朝就消失了?
    明代倭寇之亂源於漢人走私集團和日本浪人勾結,但是作為一個異族政府,清朝對於漢人控制更加嚴厲,武裝走私在清代很少出現。並且清代時期的日本政局趨於穩定,江戶幕府頒布鎖國令,日本人出不來,倭寇也就徹底絕跡了其實倭寇早在元代就有,元末也曾有過一段時間的鎖國行為,並且當時的日本處於南北朝,政局也比較混亂,於是就誕生了許多海盜來華搶劫,中國人稱之為倭寇。明初時期倭寇就很嚴重了,從山東到越南都有倭寇搶劫的足跡。
  • 盤點:大陸流行與無法流行的臺灣常用詞
    雖同文同種,但因相對隔絕與社會制度的不同,兩岸之間也產生了某種用詞的「亞文化」差異。開放以後,我多次去過臺灣,旅美期間又有許多臺灣友人與熟人,其中包括師長、同窗、同事、學生,並一直與來自臺灣的各界人士打交道,而且不斷接觸臺灣的媒體、書刊、文獻、影視以及網絡等,因而逐漸熟知並積累了一定數量的臺灣常用詞與流行語,故對此頗有心得。
  • 兩千多年的古代歷史中,為何只有明朝倭寇最為猖獗?
    其洋洋灑灑數千言,可謂對倭寇知之甚詳,可見倭寇對當時的大明造成了多大的破壞,那麼為何古代歷史上只有大明一朝縷縷被倭寇侵擾呢?明初,朱元璋因中國沿海不時發生倭寇搶掠事件,且日本朝貢不時,就對沿海加強了防禦;另一方面,朱元璋為了防止國民與倭寇裡外勾結,一度頒布了「片板不許下海」的命令。使得中日之間的商貿往來並不便利,這就間接抬高了中國商品在日本的價格,如中國所產的生絲每百斤僅值五十兩銀子,而販運到日本的價格卻可以達到中國的十倍。巨大的利潤,使得從事走私貿易者趨之若鶩,中日兩國的商人、藩主、武術紛紛參與其中。
  • A.S.M.R.是怎麼流行起來的?
    也有人說,這是『顱內高潮』(brain orgasm),聽起來像是某種與性相關的戀物癖之類的東西。」艾倫在討論區中表現積極,甚至表達了對這個新興研究成果的興趣。她明白這種感覺是如何讓她感到平靜的,但她擔心「發麻的快感」引申出的潛臺詞會讓這個團體聽上去很不正經。整個事情聽起來太做作——或者太饑渴了。如果他們想吸引科學界的目光,就需要一個聽起來更科學的名字。
  • 53個倭寇轉戰三省,攻州掠縣,大明王朝最恥辱的一頁
    這股倭寇攻打南陵縣城時,曾被聞迅趕來的四個縣的官兵層層包圍,明軍放箭射擊,倭寇卻能手接飛矢,嚇得明軍目瞪口呆,扔了弓箭刀槍,四散潰敗。如果這樣的描述不是明軍將領為自己的無能開脫,而刻意編造的故事,可見明軍戰鬥力之差,也足見這股倭寇的武藝之強令人驚悚。  這股倭寇攻打南京時,南京兵部尚書張時徹匆忙下令關閉城門,並督促百姓自備糧械,登城守衛。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許暉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2年3月這是一部有關詞語身世的故事書。從此之後,這個詞就在人們的日常口語中流行起來了。「牢騷」原來是刷馬時的哀嘆毛澤東《和柳亞子先生》一詩寫道:「飲茶粵海未能忘,索句渝州葉正黃。三十一年還舊國,落花時節讀華章。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牢騷太盛防腸斷」,在今天的日常用語中,「牢騷」和「發牢騷」都是指發洩煩悶不滿的情緒。那麼,到底什麼是「牢騷」呢?
  • 天天看到這個詞!AMD YES到底是什麼梗?
    相信各位喜歡研究電腦硬體資訊的看官們一定對「AMD YES」這個詞不陌生,無論是吹捧AMD或者吐槽英特爾的文章中,這個詞出現的頻率都高的令人髮指,那「AMD YES」到底是什麼意思,這個梗又由何而來呢?
  • 流行詞彙|「打工人」這個梗來自哪裡?用英語怎麼說?
    最近打工人這個梗火遍全網,這個梗到底從何而來,用英語該如何說這個流行語呢。SIXTH TONE有了一篇專門介紹打工人的文章。我們一起去看看這些流行語用英語怎麼說。這個流行語的來歷要從嗶哩嗶哩上一個流行的視頻說起。一位網友為一段老視頻重新配音並上傳到嗶哩嗶哩網站,取名為《加油,打工人》一下子成為網絡熱門話題。
  • 砍殺無甲倭寇時的場面無比血腥!明軍步戰利器蠍子尾鑑賞
    因此如果面對的是一個無甲的流寇或者倭寇,那麼使用蠍子尾作戰的場面,就會變得相當血腥,從而可以震懾敵軍。▲《倭寇圖卷》中,與其他武器混用的蠍子尾蠍子尾在明代主要是當時南方比較常見的武器,在兩幅著名的倭寇題材繪畫《抗倭圖卷》和《倭寇圖卷》中,都有蠍子尾的身影。因此這一武器顯然也被當時的明軍,當作是對付倭寇這種無甲目標的利器。
  • 小姐姐是什麼梗小什麼意思 小姐姐這個詞為什麼會火?
    小姐姐是什麼梗小什麼意思 小姐姐這個詞為什麼會火?時間:2017-02-21 22:53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小姐姐是什麼梗小什麼意思 小姐姐這個詞為什麼會火? 小姐姐是個網絡用語,這個詞略帶可愛語氣,適合很多場合使用。
  • 路過吧博恩 2016年度十大流行語,看二工大怎麼流行起來!
    當然,二工大也緊跟時代,緊跟流行,瞧一瞧二工大如何讓流行語流行起來。「工匠精神」一詞迅速流行開來,成為製造行業的熱詞。隨後,不僅製造行業,各行各業都提倡「工匠精神」。於是,使用範圍擴展, 任何行業、任何人「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的精神,都可稱「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