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日報|地鐵是怎樣建成的?這是一份最通俗易懂的科普

2021-01-16 上遊新聞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地鐵綠色出行

當我們享受著軌道交通帶來的便利的同時

想必不少小夥伴都想知道

它是如何建成的吧?

能在地底,甚至地上高架橋上飛馳

地鐵的修建必定是一項非常龐大的工程

地鐵的誕生

19世紀中葉,英國倫敦街頭交通堵塞嚴重。一位名叫查爾斯.皮爾遜的律師想到火車跑得很快,怎樣讓火車跑進城市呢?一次,查爾斯看到牆角的老鼠洞裡,一隻老鼠在跑來跑去,他提出一個妙想:讓火車在地下跑起來!1863年,這個「異想天開」得以實現——世界上第一條地鐵在倫敦誕生了!隨後,世界大城市紛紛建造地鐵。這種速度快不堵車、環保又舒適的交通工具,深受大家喜愛。

建設地鐵不容易

那麼,地鐵是怎樣建成的呢?

建設地鐵可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哦!地鐵是高密度、特大型、綜合性軌道交通運輸系統,涉及40多個技術專業,得花好幾年的時間才能建成。

地鐵線網,蜘蛛網一般的地鐵線路

在地鐵建造之前,工程師首先要規劃列車行駛的線路。地鐵線路像蜘蛛網一樣四通八達,稱為地鐵線網。

地鐵線網規劃是在城市發展戰略、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的基礎上,根據客流預測分析,充分考慮交通與城市發展之間的關係,選擇方便市民出行、能適應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布局。

地質構造與勘察

因為地鐵一般是建在地下,所以我們還要充分了解地下世界。地下一般是由很複雜的巖土構成的。

工程地質勘察,讓我們有了透視眼

可是我們沒有透視眼,怎樣弄清楚地下的情況呢?這時就要依靠工程地質勘察了。

鑽孔取樣勘探

使用地質鑽機在地表下鑽出深深的孔,然後用空心鑽頭將巖土樣帶出地面進行取樣分析。一般鑽孔間距為幾十米,遇到地下溶洞、孤石等複雜地質,鑽孔間距縮減為幾米。

電法勘探

根據各類巖土電學性質的差異來分析地質情況。

磁法勘探

通過觀測和分析由巖土的磁性差異所引起的磁異常,進行地質研究。

聲波法勘探

通過在兩孔間發射聲波,然後根據不同巖土分界面上反射回來的聲波進行地質分析。

地鐵車站的確定

列車行駛的路線確定了,那地鐵車站又要建在哪裡呢?

依據城市規劃,地鐵車站一般會選擇建在住宅區、商業區等主要客流集散點,方便市民出行。同時考慮土地利用、與其它交通方式換乘便捷、周邊環境條件等因素。

明挖法施工

安全又經濟的明挖法施工

正式開工前,要準備一塊滿足施工需求的場地。地鐵車站一般是從地面自上而下進行開挖,這就是安全又經濟的明挖法施工

開挖前,需要處理影響施工的建築、綠化和管線等,還要增加臨時道路,以減少建設地鐵時對交通出行的影響。

A、綠化遷移

施工範圍內的綠色植物,需要進行遷移,在施工完成後進行恢復。

B、交通疏解

為保障交通順暢,原道路進行拓寬或改道,形成新的道路,以保障車輛和行人正常通行。施工完成後再進行道路恢復。

C、房屋拆遷

為了保障施工和周邊安全,在工程施工影響範圍內的建築,需要保護或拆遷。

D、管線遷改

城市地下埋藏了錯綜複雜的管線,如電力、通信、燃氣、自來水管道等,在施工前需要進行保護或遷改。

開始建造地鐵車站的「外殼」

有了施工場地後,我們開來了很多機器,準備施工啦!首先,我們來建造地鐵車站的「外殼」,例如地下連續牆,保護基坑與周邊安全。

Step1、成槽

使用成槽設備在基坑的周邊形成一段段深槽。

Step2、吊裝鋼筋籠

把一根根鋼筋綁紮成與深槽形狀吻合的鋼筋籠,再通過起重機將它吊進深槽中。

Step3、灌注混凝土

在吊裝了鋼筋籠的槽內,灌注混凝土,築成一段鋼筋混凝土牆。

Step4、形成封閉的地下連續牆

將每一塊鋼筋混凝土牆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將基坑圍住的保護牆,防止基坑坍塌,保護周邊安全。

在深坑裡面建造地鐵車站

在連續牆完成後,便開始一邊開挖一邊支撐,形成一個巨大的方形深坑。我們就是在這個深坑裡面建造地鐵車站。

Step5、基坑開挖

在保護牆圍合的空間內進行土方開挖,基坑形狀像一個大大的長方形盒子。

Step6、搭建支撐梁

每挖到一定深度,就要在地下連續牆兩側之間架設支撐梁,保護基坑安全。

Step7、基坑底部防水施工

在基坑底部鋪設防水卷材。

Step8、綁紮鋼筋網

綁紮車站主體結構的鋼筋網。

地鐵車站雛形漸漸成型

在搭好的鋼筋網上灌注混凝土,這時地鐵車站的雛形漸漸成型了。

Step9、灌注混凝土

往安裝好模板的鋼筋網灌注混凝土,依次建造底板、側牆、中板和頂板。

恢復管線和道路

車站主體建成後,就可以恢復管線和道路了。

鋪蓋法與礦山法施工

鋪蓋法施工

在交通疏解困難的道路上,為減少對交通的影響,有時會在地面上鋪一個大蓋板,作為臨時路面供車輛通行,底下進行施工,這就是鋪蓋法施工

先在道路底下建造中立柱及圍護結構,在其上方搭建支撐梁,然後在支撐梁上鋪上蓋板,供車輛通行,在蓋板下方進行施工。鋪蓋法一定程度兼顧了行車與施工,但會增加施工的難度。

礦山法暗挖施工

如果施工的場地周圍有很多密集的樓房和道路,那該怎麼辦呢?在地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採取礦山法暗挖施工。建一個小小的施工豎井,施工人員從豎井下去,像「土拔鼠」一樣在地下建造車站或隧道。

礦山法暗挖施工時,要按順序一小塊一小塊地挖,慢慢地挖出一個地下空間來。

當遇到富含地下水的地層,無法保證支撐隧道壁的穩定時,可選擇冷凍法施工。利用人工製冷技術使地層凍結,增加其強度和穩定性後,再進行施工。一些地鐵車站、通道、區間就是通過礦山法暗挖施工來完成的。

「鋼鐵蚯蚓」鑽洞神器

地鐵的鑽洞神器稱之為「盾構機」,它就像蚯蚓一般在地底下暢通無阻!

地鐵隧道大部分用盾構法施工修建

說完車站後,我們就開始講隧道啦!這裡要用到一種非常特殊的機器,它的名字叫盾構機。地鐵隧道大部分都是用這樣的盾構法施工來修建的。

Step1

工人在管片廠將一片片盾構管片預製好,再運送到施工現場。

Step2

通過龍門吊,將管片吊入盾構始發井。

Step3

盾構管片搬運車將管片運送進隧道。

Step4

盾構機對管片進行拼裝,形成隧道。

盾構機就像一條「鋼鐵蚯蚓」

盾構機就像一條「鋼鐵蚯蚓」,它經過的地方,一條長長的隧道就建成了。

A、控制室

控制盾構機推力、速度、方向等掘進參數的操作室。

B、螺旋排土器

螺旋排土器將刀盤切削下來的泥土和石塊運送到皮帶傳送機,最後再由渣土車運出隧道。

C、管片組裝機

管片組裝機將盾構管片依次進行拼裝,一般6片管片組成一圈隧道,管片的寬度常為1.5米。

「鋼鐵蚯蚓」在漆黑的地下前進不迷路

盾構機在漆黑的地下掘進會迷路嗎?

當然不會,先進的盾構機安裝了高精度的測量系統,能夠動態顯示當前位置相對於隧道設計軸線的位置偏差,操作人員可及時調整掘進狀態,使盾構機沿著正確的方向掘進。

盾構機是只能前進不能後退的,它會挖到下一個地鐵站或豎井,完成任務後吊出地面。

消滅「攔路虎」--孤石和溶洞

當盾構機在前進的過程中,常會出現兩大「攔路虎」——孤石和地下溶洞,讓我們來看看軌道交通建築者是如何消滅它們的吧~

隧道一般是兩邊高中間低

這樣有利於節能

出站的列車由於下坡而很快地提高速度,進站的列車藉助於上坡來降低速度,這種建造方法在運營時更加節能降耗。

風亭

地鐵車站與隧道需要進行通風,風亭就是地鐵與地面的換風口,一直保持通風狀態,風亭排出的氣體是無害的。

防淹門

當地鐵隧道穿越江河或湖泊時,萬一遇到了水倒灌進隧道的險情,這時防淹門將緊急關閉,保護地鐵安全。

排水泵

收集隧道內的積水,排至市政管網。

「攔路虎」 —— 孤石

盾構機在地下挖掘時,經常會冒出一些「攔路虎」。像孤石這種又大又硬的石頭,盾構機的「牙齒」啃不動它,這時就要把它挖掉或炸碎。

Step1

施工人員從地面往下鑽孔,一直鑽到孤石處。

Step2

填進炸藥,將孤石炸碎。

「怪獸大嘴」—— 地下溶洞

還有更危險的情況,就是遇到地下溶洞。溶洞就像「怪獸大嘴」,如果不妥善處理,盾構機會跌入溶洞,造成嚴重的事故。

Step1

施工人員鑽一條直達溶洞的孔。

Step2

在孔中灌注水泥漿,將溶洞填滿,盾構機才能通過。

怎樣江底挖掘和保護地面建築?

還有其他障礙!

除了孤石和溶洞,地下還有各種各樣的障礙。

上軟下硬地層

當遇到上面軟弱、下面堅硬的地層時,由於受力不均,易造成刀盤損壞及地面塌方,需要謹慎推進或提前處理。

花崗巖殘積土

這種地層遇水則變泥漿,可能帶來地表沉降,甚至塌方的風險,需提前進行降水處理。

煤層瓦斯

遇到地下煤層瓦斯,需小心檢測,有毒氣的話,須排出後方可施工。

盾構機穿過重重地質挑戰,來到了大江邊。在江底挖掘時風險很大,盾構機需小心翼翼地挖掘前行。

在江底,經常會遇到上軟下硬底層、砂層、淤泥層和承壓水等阻撓。盾構機掘進時需要做好監測,謹慎控制。盾構機一旦在江底出現故障,檢修異常困難,風險巨大。保護地面建築同樣重要

盾構施工時,除了要解決地下的難題,也要保護地面上的建築,如房屋、高架橋、鐵路等。

盾構下穿高鐵

盾構機在穿越高鐵時要求很高,為防止地面沉降而影響線路運輸,需對隧道上方地層進行加固。

樁基託換

地鐵隧道需要穿過房屋或高架的樁基時,要為建築物建造新的樁基。然後處理擋住盾構路線的樁基,新的樁基形成新的受力體系,不影響建築物的安全。

在鐵路的兩旁分別建造兩個豎井。

在計劃建造的隧道上方,利用豎井對土體進行預加固。

盾構機穿過豎井和土體,完成下穿高鐵的施工。

沉管法與高架法施工

地鐵隧道與市政道路合建過江

用「沉管法」

當地鐵隧道與市政道路合建過江時,聰明的工程師想出了另外一種工法——「沉管法」。將岸上預製好的一節節隧道管段沉到江底進行拼裝,形成隧道。

Step1

先在船臺上或乾塢中製作隧道管段,管段兩端用臨時封堵門密封。

Step2

將隧道管段拖運到隧道設計位置——基槽上方。

Step3

往管段中加載,使其沉到基槽內,並用水力壓接法將相鄰管段連接,然後拆除封堵門,使各節管段連通成為整體的隧道。

地鐵跑著跑著,

咦,突然就到地面高處了!

有時候,地鐵跑著跑著,咦,突然就到地面高處了!這裡採用了高架法施工。

由架橋機將預製好的一段段梁片依次進行拼接,形成高架橋。

地鐵建設的三個關鍵節點

隧道、軌通、電通是地鐵建設的三個關鍵節點

隧道完工後,要鋪設軌道、電纜、通信等設施。 隧道、軌通、電通是地鐵建設的三個關鍵節點。

基礎設施都建完啦

大家是不是就可以去坐地鐵了呢?

基礎設施都建完啦,大家是不是就可以去坐地鐵了呢?

還不行哦!我們還要裝修車站、安裝機電設備、系統聯調、驗收和試運行

機電設備是各種機械和電氣設備的總稱,為列車正常安全運行和乘客便利舒適搭乘地鐵提供綜合保障。

列車的家 —— 車輛段

列車不能一直跑。它也是需要休息和養護的。我們要給它們建一個「家」——車輛段。車輛段是對地鐵車輛進行運營管理、停放、維修及保養的場所

那地鐵是如何做到安全、準點、快捷、舒適地運行呢?因為它有一個聰明的「大腦」——地鐵控制指揮中心。

控制指揮中心是對全線列車運行、電力供應、車站設備運行、防火報警、環境監控、票務管理及乘客服務等,全程進行調度、指揮和監控的「中樞」。

持續做好地鐵保護

從開始建造一直到開通之後,我們還要持續不斷地進行地鐵保護工作,防止其它工程建設影響地鐵。

保護區內施工不得影響地鐵各個系統安全正常運營,範圍包括:

1

地下車站與隧道結構外邊線外側50m內;

2

地面和高架車站以及線路軌道結構外邊線外側30m內;

3

出入口、風亭、變電站等附屬建、構築物結構外邊線外側10m內;

4

軌道交通過江隧道結構外邊線100m內。

原標題:地鐵是怎樣建成的?這是我見過最通俗易懂的科普

相關焦點

  • 地鐵是怎樣建成的?最通俗易懂的科普
    地鐵的修建是一項非常龐大的工程,但地鐵修好之後所帶來的交通便利性極佳,下面就來看看地鐵是如何建造的吧!一、建設地鐵不容易地鐵是高密度、特大型、綜合性軌道交通運輸系統,涉及40多個技術專業,需要花好幾年的時間才能建成一條完整的線路。
  • 地鐵知識進課堂 教育孩子共成長
    來源:海外網 01-11 14:53 「小朋友們,你們坐過地鐵嗎?」「你們知道地鐵是怎樣建成的嗎?」 為保障中鐵十一局廣州地鐵十號線施工生產順利進行,建立和諧順暢的「企地關係」。
  • 地鐵是怎樣建成的?一步一步解剖給你看!
    《地鐵是怎樣建成的》手繪本,來自@羊角君的年終美圖盛宴!感謝廣州地鐵及各位專家,為廣大小孩大人及愛好者,用簡單通俗的圖文,揭開了地鐵的奧秘!!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地鐵綠色出行  當我們享受著軌道交通帶來的便利的同時  想必不少小夥伴都想知道  它是如何建成的呢?
  • 《魚的好奇心:關於生命、海洋及一切》:「沒有比這更好的魚類科普...
    《魚的好奇心:關於生命、海洋及一切》[英]海倫斯凱爾斯 著王小可 譚然 譯南海出版公司丨新經典文化魚,會吵架,會道歉;會做交易,會打廣告;會談戀愛,也會吃醋。它們比人類想像的更聰明,更有趣!《魚的好奇心:關於生命、海洋及一切》用迷人的進化奇蹟,顛覆你對海洋與生命的認知!在這本書中,我們隨魚類學家一起潛入魚群,觀察它們「光鮮」的日常,發現它們「放浪」的心機。魚不再只是冷冰冰、滑膩膩的動物,而是這世界上令人著迷的進化奇蹟。本書有趣,有料!有驚掉下巴的魚類冷知識+神奇的魚類傳說,全面呈現魚類的秘密生活。本書真實,前沿!
  • 深圳在建最大地鐵停車場預計明年建成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蔣偲 通訊員姜立公攝影報導)「滴,體溫正常」,穿過全線統一配備的體溫監測門,記者昨日走進了深圳地鐵
  • 好奇心害死貓?有人列出了「好奇心日報」被停的6大原因!
    2018年8月3日下午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新聞,好奇心日報發布聲明停更整改一個月。好奇心日報作為一個新聞媒體擁有很多有特色的功能,這些功能很新奇很好用,對部分人群來說可以很快獲取有用的信息。但因為違反多項規定,只能到9月2日下午3點才能再次看到它。
  • 西安地鐵2號線南段客流激增 2020年將建成7條地鐵
    原標題:西安地鐵2號線南段客流激增 2020年將建成7條地鐵   昨日西安地鐵邀請社會各界代表350人來到韋曲南站,介紹當前西安地鐵規劃建設情況。預計到2020年,西安將建成7條總長約200公裡地鐵運營線路。
  • 地鐵1號線開跑「江城科普快車」 車廂變身夢幻太空
    昨日,「江城科普快車」正式在武漢地鐵1號線上運行,向公眾提供科普服務 記者任勇 攝長江日報訊(記者譙玲玲 通訊員鄭莉莉)車廂內噴塗著航空航天知識的「江城科普快車」,昨日在武漢地鐵1號線上開跑,向乘客提供科普服務,這也是國內第一條科普特色專列。
  • 深圳在建最大地鐵停車場2022年建成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李秀瑜佔地面地相當於34個足球場、建成後可同時停放40列地鐵列車……地鐵12號線赤灣停車場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記者獲悉,該項目為深圳在建規模最大的地鐵停車場,計劃2022年建成,將承擔12號線部分車輛停放、列檢等工作。
  • 北京地鐵二號線是怎樣「環起來」的?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隨著七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修編及實施,作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北京不斷探索和實踐「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一重大問題。70年來,伴隨著偉大祖國的復興之路,北京逐步發展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那麼,北京城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長為如今的模樣?
  • 深圳在建的一條地鐵線,被「中央」重點培養,預計2021年建成
    , 被「中央」重點培養,預計2021年建成。深圳的快速發展和強大的經濟實力自然會吸引很多移民來尋求發展,所以每年都有很多人來深圳,人口越來越多的深圳也面臨著交通壓力的問題,為了緩解城市的交通壓力,方便人們出行,深圳也非常重視交通建設,比如地鐵出行現在很受人們的歡迎,深圳非常重視地鐵線路的規劃,今天我將介紹一條正在深圳建設的地鐵線路,這條地鐵線是深圳地鐵20號線,深圳地鐵20號線的建設過程比較曲折,早在2016年,深圳地鐵20號線就和深圳國際會展中心一起開工建設
  • 貓咪喜歡塑膠袋不一定是因為好奇心,也有可能是因為這2個原因
    好奇心害死貓,這句話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吧,養貓的主人在平時飼養過程中,應該能非常充分地感受到,貓咪強烈的好奇心,其中貓咪喜歡玩塑膠袋,大家應該不陌生吧,塑膠袋對貓咪的吸引力,可以說除了小魚乾,別的都是浮雲,給它們一個塑膠袋,它們能樂此不疲地玩上一天,我們買的再好的玩具,都不如這個塑膠袋
  • 從獨特視角認識動物,這本動物科普繪本激發孩子好奇心、專注力
    最近女兒迷上百科全書,只要是科普類的,她都愛不釋手。其實這是我刻意為之,順水推舟。去年,女兒開始問一些「為什麼」,我內心雀躍,終於可以給女兒看科普書了。我一直認為,培養孩子的好奇心、觀察力對於孩子自主學習知識至關重要。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觀察對於兒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陽光、空氣、水分對於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樣。在這裡,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 江蘇將再添一條地鐵,被「中央」點名,預計將會在2021年建成
    如今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比如現在很多人都買了私家車,我覺得大部分人開始買車是因為以後出行會方便很多,但是買車後可能很快就會後悔,因為現在私家車太多了,但是道路很有限,許多人在上下班的時候都被交通堵塞搞得筋疲力盡,今天我要說的是江蘇將再添一條地鐵,被「中央」點名,預計將會在
  • 盤點世界上最「特別」地鐵,我國上海也有一個,你知道幾個?
    盤點世界上最「特別」地鐵,我國上海也有一個,你知道幾個?現在各個城市都在不斷的發展當中,經濟實力也都越來越強。基礎設施也越來越完善。就拿交通來說吧,現在幾乎大城市都會有地鐵,它比公交車更方便,速度上也是快了不少,因此人們出門的時候首選交通工具就是它。
  • 鄭州這列地鐵滿載69句情話,你被哪句撩到了?
    當人們熟悉的交通工具與一份報紙的氣息交融,情懷的熱度便撲面而來。 大河網記者從紫荊山地鐵站出發,隨著人群一同感知「河南日報號」地鐵車廂的獨特魅力。「一進車廂眼前立馬一亮,車廂裡到處洋溢著溫馨的祝福。」喬爽是第一個乘坐「河南日報號」的乘客。上車的一剎那,眼前這節溫馨靚麗的車廂,讓她驚嘆不已。
  • 地鐵警犬來了·杭州日報
    >  那隻叫維恩的參加過北京奧運會                            記者 錢偉鋒 通訊員 周琪賓 文+攝+視頻    昨天上午,警犬優優和維恩來到了地鐵武林廣場站  這是兩隻緝爆犬,優優是只史賓格,維恩是只拉布拉多,它們能嗅出黑火藥、TNT、子彈、香蕉水等易爆物品的味道,一旦發現了,就會在可疑物品前坐下,直到民警趕來。  今後,這兩隻警犬就將在杭州地鐵工作,如果碰到它們,用不著害怕,它們是很友善的,你甚至可以去跟它們打個招呼。
  • 海南日報數字報-船型屋是這樣建成的
    在素有「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基地」稱號的檳榔谷景區裡,海南日報記者見到了63歲的黎族老人黃大榮。原本家住保亭三道鎮甘什上村的黃大榮,2009年進入該景區工作。  「我10歲左右就開始學習編織茅草技藝,家裡的老人手把手地教我。如今的黎村雖然很少蓋茅草屋了,但是我這門手藝還沒有忘記。」聽說有人來了解茅草編織技藝,黃大榮來了精神,侃侃而談。
  • 盤點|世界地鐵八宗「最」:上海地鐵運行線路長度世界第一
    1.世界上最早建成的地鐵世界上建成最早的地鐵是1863年通車的倫敦地鐵大都會線,全長6.5千米,採用明挖填埋的方式修建,使用蒸汽機車牽引。
  • 倫敦大都會地鐵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鐵,還有哪些地鐵之最
    目前,世界上已有55個國家的170座城市建有地鐵。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出行,同時也為我們帶來豐富多彩的地鐵文化,讓我們看看那些獨特的地鐵之最。最早地鐵。世界上最早的地鐵是現倫敦大都會地鐵的一段,於1863年建成通車,其長度約6.5公裡,每10分鐘一班,採用的是蒸汽機車。最短地鐵。世界上最短地鐵是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地鐵名為「杜乃爾」,建於1875年,總長度僅為0.6公裡,只有首尾兩個車站。最快地鐵。美國舊金山地鐵運行時速達128公裡,為世界地鐵速度之最。最有效益的地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