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長沙11月12日電 近年來,張家界市永定區把莓茶作為主導產業進行重點培育,按照「政府引導、農戶主體、市場運作、企業帶動」思路,大力實施特色強農、品牌強農、質量強農、融合強農、科技強農、開放強農行動,成功走出一條以茶興業、以茶扶貧的產業扶貧之路。
莓茶產業拔窮根,「特色茶」精準扶貧
永定區地處武陵山脈腹地,光熱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嚴寒期短,晝夜溫差大,莓茶生長環境好、品質優,食用、藥用和保健價值高,開發價值大。
面對得天獨厚的條件,永定區致力深挖產品特色,出臺了《特色產業精準扶貧規劃(2016-2020)》《永定區「張家界莓茶」產業發展五年行動計劃暨「5111」行動計劃(2019-2023年)》等政策措施,一方面成功研發莓茶飲品、莓茶麵膜、莓茶牙膏、莓茶含片、莓茶黃酮營養液等系列特色產品,另一方面通過「一畝園經濟」「兩免一包」和新型經營主體以獎代扶等政策措施,發展「一畝園經濟」莓茶基地5.7萬畝,實施產業扶貧項目375個,投入獎扶資金5250萬元,帶動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902戶,2575人,全部實現了穩定脫貧增收致富。
區派科技特派員秦禾望領辦張家界茅巖河投資有限公司在三家館鄉千畝有機莓茶基地,開展了莓茶123產業融合發展推廣開發工作,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脫貧。「我們年紀大了,每年就在莓茶基地鋤草、施肥、採茶,有什麼活就幹什麼活,一年光務工工資都有2萬多元。」今年65歲的吳志國,老兩口均為殘疾人,說起企業進家門口帶來的變化,來自三家館鄉建檔立卡貧困戶吳志國臉上掛滿臉燦爛的笑容。
「小茶葉」煉成「大產業」,現代農業走向國際
2019年度,張家界茅巖莓有限公司獲HACCP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ISO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全區2020年莓茶產品出口額預計為300萬美元,實現年增長率為5.5%以上,逐步擴大了莓茶國際市場渠道。專業團隊遠赴上海、長沙、深圳等地舉辦「張家界莓茶」專題推介會,先後組織參加了「2019年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第十七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2020中國國際食品配料博覽會」等重要節會活動,讓莓茶影響力日益增強。
2020年,永定區推進「網際網路 」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完成了村級益農信息社省定建設任務149個(標準站46個,專業站57個,簡易站46個),區級自建2個,共151個,在尹家溪鎮馬兒山村建成了有機莓茶「網際網路 」現代農業物聯網推廣與網紅直播示範基地。「書記、區長直播賣莓茶」等活動,讓莓茶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如今張家界莓茶產品銷往北京、上海等30多個省市及韓國、日本等10多個國家。莓茶變成「致富茶」,「小茶葉」煉成「大產業」。
據了解,截止2020年10月底,永定區共有4萬多農民參與莓茶發展,種植面積10.5萬畝,年產值14.7億元,已帶動7112貧困戶近2萬名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致富。(田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