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取得燃料電池研究突破 可減少鉑使用量製成低成本燃料電池

2020-12-02 騰訊網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和福特汽車公司的一組研究人員改進了燃料電池技術,而且讓該技術在效率、穩定性和功率方面都超過了美國能源部(DOE)設定的目標,而且目前還沒有其他燃料電池同時在此類方面達到同樣的裡程碑。

(圖片來源: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該項最新突破可能實現一種新型可再生能源,能夠在白天利用太陽能將水(H2O)變成氫氣,在晚上又能夠將氫氣變回為水,同時還能夠提供電力。

研究人員表示,此次在性能上取得重大進展可能會為汽車和其他車輛引入一種廉價而實用的零排放能源技術,只會向大氣中排放水。該研究關注於微調微觀表面的細節,即發生化學反應提供能量的地方的細節。

與電池類似,燃料電池也能夠存儲能量。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能夠從空氣中存儲的氫氣和氧氣的化學反應中獲取能量。此類氣體能夠在燃料電池內部結合,以提供電能,同時只排放水,不排放二氧化碳,因而使其非常環保。該項PEMFC技術有望成為汽車內燃機的清潔替代品,而內燃機會排放溫室氣體和汙染物。

不過,在該項燃料電池技術得以廣泛採用之前,還需要克服幾個障礙。其中一個主要的問題是,將氧氣還原成水的化學反應非常緩慢,需要大量且昂貴的鉑來啟動和維持這個反應。此外,雖然產生的水蒸氣遠好於碳排放,但是水蒸氣的出現會讓反應停止,因此必須迅速將水蒸氣轉移,以讓化學反應繼續進行。

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Samueli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Yu Huang教授的帶領下,該團隊克服了幾個主要障礙,滿足了DOE的要求。首先,該團隊極大地加速了化學反應,大大減少了對昂貴鉑的需求量。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種快速排出反應區多餘水分的方法。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Huang教授團隊的博士後Zipeng Zhao表示,關鍵在於從納米尺度塑造碳載體的表面細節,讓流入的氧氣與流出的副產物水擁有完美的比例,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化學反應速率。

黃教授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納米系統研究所的成員,領導了燃料電池改進研究多年,其中包括改變燃料電池的形狀以大幅減少催化反應所需的鉑量,以及創造出新型納米結構,以提升燃料電池的效率。

黃教授最近的研究則是從零開始的工作,專注於微調碳支撐結構的表面,即化學反應發生的地方。雖然鉑本身會催化反應,但與周圍的碳相比,只佔十分之一的空間,這也意味著在大多數時候,氫氣、氧氣以及由此產生的水蒸氣都在碳表面附近。

黃教授表示:「該項研究最具挑戰性的部分就是,我們需要有一個堅實又可靠的基準來衡量我們的研究進展。我們花了近兩年的時間研發了一套可重複採用的工程技術以及優化協議,以製備燃料電池,這也使我們能夠從科學的角度研究催化劑層,並得到一個可靠的結論。」

另一個挑戰就是對燃料電池原子層獲得了解。為此,黃教授與加州理工學院化學、材料科學和應用物理系的Charles and Mary Ferkel教授William A. Goddard III長期合作,以對理想的微環境進行分子動力學模擬。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大團隊研製出一種新型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
    11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曾傑教授團隊與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鮑駿教授團隊合作,研製出一種新型氫氧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
  • 基於可伸縮的燃料電池的測試系統設計
    隨著燃料電池的應用不斷增多,設計工程師不但需要了解這種技術的原理,還應熟悉燃料電池堆(cell stack)的可靠性與功能性測試。本文主要介紹構建燃料電池測試系統的兩個主要標準:可伸縮性和隔離。測試需求燃料電池是一種設備,它能利用氫這種地球上最豐富的元素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 燃料電池新突破:新型聚合物材料可在200℃保持質子導電率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根據《自然-材料》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斯圖加特大學、新墨西哥大學和桑迪亞國家實驗室的聯合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基於聚苯乙烯膦酸的燃料電池質子導體,可以在沒有水、溫度達到200℃的情況下,保持質子導電率。
  • 氫燃料電池「狼也來了」
    不僅雙雙躋身發達國家俱樂部,就連在我國引以為豪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領域,更是可與擁有十多億人口的泱泱大國並稱「中日韓」,松下、LG化學、SKI、三星SDI在世界範圍內,都不是「省油的燈」。 不僅如此,這兩國的氫燃料電池行業企業也相當厲害。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銷量第一的國家是韓國,其氫燃料電池的出貨量也高居第一達到了408MW。
  • 《科學》:高效長壽命鉑合金催化劑研究有新進展
    該文闡述了夏寶玉教授團隊在高效長壽命鉑合金催化劑的最新研究進展:採用(電)化學腐蝕方法對鉑基催化劑的近表面結構和組分進行調控,從而大幅提升高效鉑鎳合金催化劑在實際燃料電池器件中的服役水平和壽命,有望成為發展燃料電池行之有效的關鍵手段。
  • 燃料電池風起2021:一個超越鋰電的新能源「高維戰場」
    特斯拉就是憑藉政府環保補貼,美國資本市場低成本融資優勢,以及無窮無盡的看好特斯拉的環保資本來幫助打造基礎設施,加上馬斯克的天賦和運氣,才成功打造了史上市值最大的新能源車巨頭。在這場成功中,馬斯克的天賦和運氣佔了三分,電動車賽道自帶的環保IP光環佔了七分,兩者缺一不可。
  • 寧波拜特布局氫能燃料電池測試平臺
    據悉,該公司是老牌電池性能測控公司寧波拜特測控技術的子公司,此次研發的針對氫能源燃料電池的產品主要應用於重卡燃料電池動力等領域。   全球範圍看,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從資源、環保等角度出發,都十分看重氫能的發展。《中國製造2025》明確提出燃料電池汽車發展規劃,更是將發展氫燃料電池提升到了戰略高度。
  • 動點汽車 2021 未來展望:電動卡車將贏得與燃料電池的競爭
    在氫動力和電池戰爭中,潮流正在轉向電力電池。通用,大眾,戴姆勒和本田等汽車製造商最近放棄了開發以燃料電池為動力的乘用車的計劃,理由是氫氣作為儲能介質的效率低得多,發展加氫氣基礎設施面臨的挑戰過大,而當今大多數氫氣是由化石燃料製成,所以沒有優勢。
  • 康明斯與納威斯達聯合開發氫燃料電池重卡
    (紐交所代碼:CMI)和納威斯達國際公司(紐交所代碼:NAV)將共同研發氫燃料電池8級重卡。該項目旨在研發重型卡車上應用的集成燃料電池電動動力總成,確保其運行性能和總擁有成本優化,儘快被卡車市場廣泛採用。
  • 氫燃料電池行業2020年百億大融資
    其中,關於氫能與燃料電池,白皮書指出「部署可再生能源與氫能技術研究」「加速發展綠氫製取、儲運和應用等氫能產業鏈技術裝備,促進氫能燃料電池技術鏈、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發展」等。  香橙會研究院點評:目前,各級地方政府藉此次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申報為契機,相繼發布了氫能產業發展規劃,期待國家層面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儘快出臺。
  • 全球首輛燃料電池火車明年開跑,將替代柴油機車
    全球首輛燃料電池火車明年開跑,將替代柴油機車 中國證券網 2016-10-10 14:31 來源:澎湃新聞
  • 15億投資創建燃料電池產業基地,氫藍時代「氫」風破浪
    12月15日,東莞市麻湧鎮舉行東莞氫藍時代燃料電池產業基地項目籤約儀式。氫藍時代氫燃料電池系統及關鍵零部件華南區域總部基地(一期)項目位於麻湧鎮東太村,主要從事氫燃料電池系統及關鍵零部件的研發、生產、銷售。(一期)項目投資3億元,預計2021年8月完成場地裝修並投入使用,2022年預計產值約12億元。
  • 【福瑞電氣•聚焦】總投資超37億砸向燃料電池項目,濰柴動力為哪...
    其中燃料電池產業鏈建設項目有:氫燃料電池及關鍵零部件產業化項目,總投資7.12億元,擬使用募集資金5億元;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及關鍵零部件產業化項目,總投資15.13億元,擬使用募集資金5億元;燃料電池動力總成核心零部件研發及製造能力建設項目,總投資14.79億元,擬使用募集資金10億元。
  • 加速氫燃料電池商業化落地,濰柴欲在2030年新能源引領全球
    ■新能源汽車佔領技術高地  同濟大學原校長助理、教授,國家智能與新能源汽車協同創新中心主任,中國氫能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國家燃料電池汽車及動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餘卓平在會上表示,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洶湧而至
  • 150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投放濰坊,濰柴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有點讓人...
    記者 | 段海濤6月1日,濰坊創建氫能示範城市暨濰柴150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運營儀式正式舉行,這是繼2019年首批投放50輛後,濰柴又一次在濰坊大規模投放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濰柴也成為了全球氫燃料電池商用車區域性示範投放產品最多的企業之一。
  • 東風一汽等5家公司盯上燃料電池
    作為替代品,未來路上跑的可能是純電動汽車,也可能是燃料電池汽車,亦或是兩者皆有。但是馬太效應告訴我們,任何情況下,一半一半的概率都是非常小的,更可能是,「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那麼對車企來說,一個很重要的事實就是,未來的賭注,要押給誰?國內的造車新勢力都押給了純電動汽車,比如蔚來、拜騰、哪吒等等。
  • 前瞻性布局新能源氫燃料電池行業 濰柴集團實現彎道超車
    2016年,濰柴正式邁出在氫燃料領域布局的第一步;2018年,參股加拿大巴拉德和英國錫裡斯動力兩家公司;2019年,全資收購德國ARADEX股份有限公司……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濰柴做到了在全球氫燃料電池軍備競賽的彎道超車,佔領技術儲備的制高地。  「『;吃』的是氫,排的是水,跑起來卻比『;喝油』的車還穩當,這就是氫燃料電池車。」
  • 韓國開發水基燃料電池,利用二氧化碳產生電能
    北京時間1月21日消息,碳排放是影響氣候變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從發展能吸收二氧化碳的植物到企業彌補碳排放在內的各種項目,被認為是減少人類碳足跡的途徑。現在,韓國科學家開發出一種突破性概念,能把二氧化碳轉化成可以使用的能源。
  • 日本大鯨級潛艇創造世界之最,中國燃料電池技術落後了?
    這樣的推進系統本來已經比較先進了,蒼龍級潛艇可以在水下潛伏20天不浮出水面沒有問題,但是呢,蒼龍級潛艇與日本自我發展最新一級的大鯨級潛艇相比還有些噪聲問題,而大鯨級採用了新的動力技術,這就是鋰離子電池燃料技術。AIP系統有一個毛病,它是用機械能換成化學能,用機械能換成電能,所以機械轉動的時候還有一些噪聲,儘管AIP技術的噪聲已經非常低了。
  • 它是內燃機燃料鼻祖,馬斯克口中的「bullshit」,如今誰為它正名?|...
    在同一時期,美國洛克希德公司和惠普進行合作,開發以液氫為燃料的高空預警機 CL400。短暫的氫燃料軍備熱後,大量的氫燃料內燃機技術和產品被雪藏,高昂的研發費用和製造成本使得它們成為了萬不得已時的選擇。當然,軍隊在氫氣機的研究報告中也總是出現關於氫氣作為燃料可減少排放的陳述。但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依然動蕩的局勢下,環保的優勢在能源供給問題面前還得「往後稍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