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記得2018年12月27日,公眾號「北紅尾鴝的鳥窩」初創立。而今天,也就是2019年12月27日,經過一年辛勤碼字以及公眾號新Logo、水印等的設計,本公眾號的第一個周年紀念日已悄然來臨……
這段時間裡,「拾鴝記」共發出:
34篇原創文章(儘管有一篇忘了註明。。)
累計字符數98512字
關注人數241人
在此感謝各位「拾鴝記」公眾號讀者,你們的每一次鼓勵與讚賞都是我進步的動力!
先來回顧一下「拾鴝記」在這一年中發布的33篇推送:
公眾號創立之初,寫了兩篇2018年的回顧。這是我觀鳥的第一年,從最開始的天目山啟蒙,到西雙版納進一步發展,再到後來集中在上海觀察,幾次到南匯,收穫頗豐。參加了自然圈、城市荒野等機構組織的活動,雖然當時還是「小菜鳥」,偶爾心血來潮就去野外看看,但18年的經歷,卻為我今年的發展埋下了伏筆。
這一部分包括我在上海的幾個公園的行程,以及日常生活中一些簡單的記錄。最開始有時間,單獨寫了幾篇,而後課餘時間越來越少,這一部分的更新頻率又有調整,先是改到2個月記一次,這樣寫到6月結束,然後……7~12月的內容,我應該會放到一篇推送裡寫吧
灰鶺鴒@江灣
苦楝@吉浦路
綬草@浦東
普通夜鷹@世紀公園
楓香@共青森林公園
值得一提的是3月記錄中,下面四隻鳥我曾一度當作常見的金眶鴴,但後來請教了大神,才確定應該是相對罕見的東方鴴!
這個欄目,自創立以來只更新過一次,因為我拍攝的其它的視頻都直接加在文章當中了。。。也許將來還會更新吧……
湖南是我的hometown。應該說,湖南的鳥況還是很不錯的。以長沙市為例,棉鳧、黑鳽、綠鷺年年有記錄,後者數量還非常多。此外,在烈士公園和洋湖溼地公園,可以看到棕腹啄木鳥、斑姬啄木鳥和黃腹山鷦鶯這樣幾個特色鳥種。不過,這樣一個地方,印象裡似乎沒有一個「野鳥會組織」,只聽說有幾個不錯的民營機構(eg. 心近自然工作室)……
不出意外的話,今年寒假我還是會回一趟湖南,計劃找棕腹啄木鳥。祝我好運~~
斑姬啄木鳥@洋湖溼地公園
白頰噪鶥@御璽(小區)
山鶺鴒@省植物園
條子泥,可能是我國最負盛名的鴴鷸觀賞地了,每年遷徙季,數以千萬計的鴴鷸候鳥會經停此地,其中包括了全世界僅存數百隻的極危物種勺嘴鷸。條子泥位於江蘇省鹽城東臺市弶港鎮的海濱,值得慶賀的是,該地已於今年7月6日成功申遺為世界自然遺產【鹽城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不過,近年來沿海工業發展,同時也對不少地方的自然環境造成了影響。以條子泥以南約30km的洋口鎮為例,該地曾經一度是我國勺嘴鷸的最佳觀察點,但在化工汙染和圍墾的二重脅迫下,遷徙經此的水鳥越來越少,如今只有槐樹林附近值得看一看了……
今年,我兩次跟隨「城市荒野工作室」前來此地,觀察候鳥。第一次是4月20~21日,記錄到東方鴴、遊隼、蠣鷸、大濱鷸、勺嘴鷸等目標鳥種,如下方連結。第二次是10月1~4日,記錄到鵪鶉、勺嘴鷸、北蝗鶯、黑頭蠟嘴雀等高光,具體行記將在明年推送。
觀察東方鴴@小洋口
灘涂@條子泥
濱鷸/鴴類鳥浪@條子泥
灰頭麥雞@小洋口
震旦鴉雀@小洋口
稍微劇透一下第二期條子泥的內容
反嘴鷸&黑尾塍鷸
400+只反嘴鷸&黑尾塍鷸&青腳鷸&澤鷸&灰頭麥雞
蠣鷸&灰斑鴴&環頸鴴
三趾濱鷸
青海之行可謂是全年最高潮的部分。在這短短一星期裡,我一共觀察到64個個人新鳥種,高光包括胡兀鷲、棕背雪雀、雕鴞、金雕等。戳下方連結回顧:
狼毒遍野@哈爾蓋
異葉青蘭@倒淌河
露蕊烏頭@大通
刺芒龍膽@互助北山
高原林蛙@互助北山
兔猻@西寧動物園
普通燕鷗@哈爾蓋
地山雀@橡皮山
棕頭鷗@剛察沙柳河
灰頭灰雀@大通老爺山
南匯東灘,可以說是上海鳥人的福地。這片土地以其遷徙季數量眾多、種類各異的林鳥出名,而此地的水鳥也十分可觀。今年,我前前後後在南匯跑了16趟,看了個痛快!部分高光鳥種:斑背潛鴨、中華秋沙鴨、普通秋沙鴨、角鸊鷉、東方白鸛、短嘴金絲燕、白喉針尾雨燕、大沙錐、紅頸瓣蹼鷸、彩鷸、劍鴴、大鳳頭燕鷗、粉紅燕鷗、鵲鷂、仙八色鶇、寶興歌鶇、褐胸鶲、紅胸姬鶲、藍喉歌鴝、黃頭鶺鴒等。
2019年是我觀鳥第二年,在這年裡:
奔赴4省10市25個鳥點
記錄鳥類302種,加新202種
個人總計達333種
#132 鳳頭鷹
#133 白胸苦惡鳥
#134 灰鶺鴒
#135 斑鶇
#136 赤頸鴨
#137 雉雞
#138 黑頸鸊鷉
#139 普通秋沙鴨
#140 赤膀鴨
#141 小鵐
#142 白尾鷂
#143 黑翅鳶
#144 大麻鳽
#145 鵪鶉
#146 扇尾沙錐
#147 赤麻鴨
#148 角鸊鷉
#149 葦鵐
#150 普通鸕鷀
#151 中華秋沙鴨
#152 理氏鷚
#153 東方白鸛
#154 鵲鷂
#155 黃腹鷚
#156 暗綠繡眼鳥
#157 白頰噪鶥
#158 淡眉雀鶥
#159 黃腹山鷦鶯
#160 斑姬啄木鳥
#161 褐柳鶯
#162 黃腹樹鶯
#163 小嘴烏鴉
#164 三趾濱鷸
#165 金眶鴴
#166 斑背潛鴨
#167 黑領椋鳥
#168 遊隼
#169 林鷸
#170 灰斑鴴
#171 黃頭鶺鴒
#172 中華攀雀
#173 白眉鴨
#174 紅胸姬鶲
#175 藍喉歌鴝
#176 小雲雀
#177 紅喉鷚
#178 白腰草鷸
#179 大沙錐
#180 金腰燕
#181 普通燕鷗
#182 普通燕鴴
#183 白腰杓鷸
#184 極北柳鶯
#185 遠東樹鶯
#186 銀喉長尾山雀
#187 白眉鵐
#188 灰頭麥雞
#189 東方鴴
#190 震旦鴉雀
#191 黑嘴鷗
#192 蠣鷸
#193 紅嘴鷗
#194 反嘴鷸
#195 尖尾濱鷸
#196 斑尾塍鷸
#197 蒙古沙鴴
#198 翹鼻麻鴨
#199 鐵嘴沙鴴
#200 大杓鷸
#201 棕扇尾鶯
#202 白額燕鷗
#203 闊嘴鷸
#204 翻石鷸
#205 大濱鷸
#206 翹嘴鷸
#207 勺嘴鷸
#208 紅翅鳳頭鵑
#209 普通夜鷹
#210 黃眉姬鶲
#211 白眉姬鶲
#212 紅喉歌鴝
#213 褐胸鶲
#214 黑卷尾
#215 小灰山椒鳥
#216 日本松雀鷹
#217 白腰雨燕
#218 藍歌鴝
#219 鳳頭蜂鷹
#220 青腳濱鷸
#221 赤腹鷹
#222 金斑鴴
#223 大杜鵑
#224 灰尾漂鷸
#225 小鴉鵑
#226 黃葦鳽
#227 東方大葦鶯
#228 彩鷸
#229 黑枕黃鸝
#230 長趾濱鷸
#231 青藏喜鵲
#232 普通樓燕
#233 灰背伯勞
#234 灰斑鳩
#235 山噪鶥
#236 赭紅尾鴝
#237 棕背黑頭鶇
#238 沙䳭
#239 高山兀鷲
#240 角百靈
#241 淡色沙燕
#242 赤嘴潛鴨
#243 黑頸鶴
#244 大天鵝
#245 長嘴百靈
#246 灰雁
#247 斑頭雁
#248 漁鷗
#249 棕頭鷗
#250 細嘴短趾百靈
#251 蒙古百靈
#252 白眼潛鴨
#253 石雀
#254 大鵟
#255 地山雀
#256 黃嘴朱頂雀
#257 紅嘴山鴉
#258 巖燕
#259 褐翅雪雀
#260 青藏白腰雨燕
#261 胡兀鷲
#262 棕頸雪雀
#263 巖鴿
#264 藍額紅尾鴝
#265 紅翅旋壁雀
#266 華西柳鶯
#267 褐巖鷚
#268 棕背雪雀
#269 橙翅噪鶥
#270 棕眉柳鶯
#271 白喉紅尾鴝
#272 灰頭灰雀
#273 煙腹毛腳燕
#274 禿鼻烏鴉
#275 䴉嘴鷸
#276 河烏
#277 白頂溪鴝
#278 戈氏巖鵐
#279 黑喉紅尾鴝
#280 雕鴞
#281 灰頭鶇
#282 白眉朱雀
#283 紅眉朱雀
#284 棕胸巖鷚
#285 淡眉柳鶯
#286 暗綠柳鶯
#287 金雕
#288 甘肅柳鶯
#289 鷦鷯
#290 白斑翅擬蠟嘴雀
#291 斑胸短翅鶯
#292 霍氏旋木雀
#293 蒼鷹
#294 藍馬雞
#295 山鶺鴒
#296 強腳樹鶯
#297 棕臉鶲鶯
#298 壽帶
#299 白腹鷂
#300 黑尾塍鷸
#301 大鳳頭燕鷗
#302 粉紅燕鷗
#303 黑尾鷗
#304 白翅浮鷗
#305 綠鷺
#306 紅頸瓣蹼鷸
#307 中杜鵑
#308 彎嘴濱鷸
#309 半蹼鷸
#310 針尾沙錐
#311 流蘇鷸
#312 紫壽帶
#313 虎紋伯勞
#314 仙八色鶇
#315 短嘴金絲燕
#316 庫頁島柳鶯
#317 三寶鳥
#318 白喉針尾雨燕
#319 北方中杜鵑
#320 白眉地鶇
#321 紅嘴巨鷗
#322 慄耳鵐
#323 西伯利亞銀鷗
#324 烏鶲
#325 黑頭蠟嘴雀
#326 灰臉鵟鷹
#327 北蝗鶯
#328 雀鷹
#329 發冠卷尾
#330 劍鴴
#331 鶚
#332 田鵐
#333 火斑鳩
#334 錫嘴雀
#335 黑領噪鶥
2020
BIRDING NEVER STOPS !
2019年也是公眾號「拾鴝記」的第一年。
應該說,最開始創立公眾號,本來是打算自己隨意玩玩。但後來,隨著粉絲群漸漸增加,我也決定更加認真地對待推送文章,不斷對行文進行修改,也開始試著對文稿排版做一些美化。
「拾鴝記」這個名字是公眾號創建兩個月之際開始啟用的,引自柳宗元的《石渠記》。「拾」可理解為撿拾、珍藏,「鴝」既是我的自然名,在這裡也指自然界有趣的事物。這也是我推送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初衷。
2019年,還是我的個人愛好轉型的一年。此前我主要專注於園藝(以種植多漿植物為主),但今年開始,我更加深入地發展觀鳥,由於精力有限,我不得不出掉了相當一部分多漿植物,改為以更方便管理的酢漿草為主。此外,我一直關注的天象也沒有放棄,今年的記錄裡出現了不少從前沒有見過的種類,如幻日環、上側弧。
環天頂弧@小區
環地平弧@南匯東灘
酢漿草 Oxalis obtusa "Deep Pink" @小區
當然希望新的一年還能愉快地觀鳥加新,爭取破400吧
器材方面,找機會升級一下鏡頭吧。我目前用的NikonD7200(半畫幅)機身加一個18~200mm焦距範圍的鏡頭(用200mm焦距時相當於全畫幅300mm焦距),野外常常會出現焦距不夠用的情況(歸根結底,買不起)……考慮換個200~500mm的變焦頭,價格還算親民。
行程方面,明年計劃寒假回湖南,找棕腹啄木鳥;暑假也許還會再去一趟青海;春秋遷季的節假日,有空的話接著到南匯/條子泥刷鳥嘍~~當然除了上述地方外,還有許多地方同樣令我心嚮往之:鄱陽湖、福州、川西、滇西/南、北疆,甚至新加坡、婆羅洲、斯裡蘭卡以及遙遠的中美哥斯大黎加……要去這些地方,大概得等到很久之後有錢了再說……
自我介紹:北紅尾鴝,現居上海,中學在讀。觀察自然是我的愛好,推廣野保是我的目標!
文章中的照片若無標註,均由作者本人拍攝~
長按下方的二維碼即可關注我的公眾號,感謝您的支持與鼓勵!
如需轉載文章,請註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