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島位於福建莆田東南,面積16平方公裡,海岸線長30多公裡,灘緩海平,沙柔水清,風光旖旎。媽祖廟在湄洲島北部的祖廟山上,為中外媽祖廟祖庭,千百年來,一直被媽祖信徒奉為「聖址」,香火興盛。
媽祖原名林默,生於北宋建隆年間(公元960-963年)。其父林願,曾任宋朝都巡檢,因林默出生後一個多月不曾啼哭,故取名為「默」,長大後人稱默娘。《三教搜神大全》卷四記載:林默娘少年時,一日在家靜讀詩書,偶見一怪異道人從門前經過,拜道人為師,得「玄微真法」。故長大後,能通悟秘法,預知休咎,鄉民若以病告,輒愈。由此可見,林默娘其實是個道家弟子,而後世道教則尊稱她為「天妃娘娘」。
民間傳說林默娘熟悉水性,善於觀測天象,通曉醫術,經常乘船出海,搭救海上遇難者,被當地人稱為神女。閩人在母家稱「媽祖」,因此又有人親切地呼其為「媽祖」。林默娘在海上救難行善的事跡,廣泛流傳於福建莆田地區。傳說她在年近三十歲時,駕一葉小舟,泛海而去,杳無音信。當地百姓懷念她,紛紛傳說她在湄洲嶼「羽化升仙」,建廟紀念,稱為媽祖廟。
湄洲媽祖廟始建於北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明朝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增建寢殿、香亭、鼓樓、山門等,後又多次重修擴建,規模宏偉,金碧輝煌。現存建築有正殿、寢殿、梳妝樓、朝天閣、升天樓、聖母祠、五帝廟等。湄洲媽祖廟是媽祖信仰和媽祖文化的發祥地,也是媽祖信徒朝聖之地。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三月二十三媽祖誕辰、九月初九媽祖升天日,國內香客及海外華人絡繹不絕,前來朝拜媽祖,廟宇內外人山人海,香火鼎盛。媽祖廟、天妃宮、天后宮遍布海內外,幾乎有華人處就有媽祖信仰。
媽祖廟山門面闊五間,開有三個拱形門,門廳內奉祀千裡眼、順風耳二神將。民間傳說,二將原為殷紂王時的高明、高覺兩兄弟,自封金王、柳王,為姜子牙所敗。後化為妖,在湄洲一帶作祟,被媽祖收伏為帳下二將。
正殿面闊七間,上覆黃色琉璃瓦,四周有柱廊,臺基四周有漢白玉欄杆,巍峨壯觀。大殿題額為「敕封天后宮」。殿內正中供奉6米高的媽祖金身坐像,神威顯赫,雍容華貴。左右陪侍為陳靖姑、錢四娘兩位女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