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女神的殿堂——汕尾媽祖廟

2021-01-08 善美汕尾

媽祖,又稱天后、天妃、娘媽等,是東南沿海地區歷代漁民、船工、商客、海員共同信奉的神祗,據史料記載,媽祖的原名為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稱林默娘,誕生於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她的一生熱愛勞動、熱愛人民、見義勇為、扶危濟困,深受百姓愛戴,媽祖的信眾遍布世界各地、為其興建媽祖廟供奉香火,尤其在廣東、福建、臺灣、海南最為廣泛。

汕尾市地處南海之濱,有著悠久的媽祖文化傳承。宋元之際,由於戰亂,從福建莆田、湄洲一帶的林氏族姓遷徙到陸豐縣時,把媽祖信仰的習俗也帶到了陸豐,並代代相傳下來。千百年來,媽祖信仰一直是汕尾人的精神寄託,汕尾大大小小的媽祖廟更是汕尾人寶貴的物質精神財富。

全國最高媽祖石像所在地——鳳山媽祖廟

鳳山媽祖石像

鳳山媽祖廟位於汕尾市區東面的品清湖畔,是福建湄洲媽祖廟在廣東的分靈宮,廣東著名的媽祖廟和媽祖民俗活動中心。鳳山頂峰上塑有一座高達16.83m的全國最高的天后聖母石像,由中國現代雕塑大師李維祀教授設計,由468塊來自媽祖家鄉的優質花崗巖石雕刻而成,旁有石刻"天后聖母"四字,是我國著名文學家冰心女士所題。鳳山媽祖石像是中國大陸最大型的媽祖藝術石雕像之一,也是汕尾港的標誌。

鳳山媽祖廟旅遊區

如今鳳山媽祖廟已列為汕尾市城區文物保護單位,修葺一新,並開闢為旅遊區,重修古戲臺、鳳山公園,建造天后閣、鐘鼓樓、石牌坊,旅遊區內還建有鳳儀臺展廳,展示汕尾漁家民俗風情;有海陸豐戲曲臉譜園,展示中國稀有劇種正字戲、白字戲和西秦戲臉譜;有媽祖聖跡造型藝術館,展示媽祖一生的動人事跡和美麗傳說;與鳳山旅遊區相連有鼎蓋山、嶼仔山和品清湖。站在鳳山頂上既能俯瞰汕尾市區的全貌,更能環視鳳山景區周圍山水景色。

傳統工匠技藝的精華——上墩媽祖廟

上墩媽祖廟坐落於汕尾市紅海灣經濟開發區田墘墟東郊,白沙湖畔西郊之上墩鯉魚地上,相傳建於明朝中葉,重建於清康熙二十二年。彭湃和抗日合作軍也在此留下過紅色的足跡。

上墩媽祖廟
上墩媽祖廟

白沙湖天太后宮的屋頂是懸山頂,左右的則為卷棚頂,乃中國傳統建築中較有代表性的兩種屋頂工藝,有防水、散熱的作用。屋頂的頂飾是由具泥水功底的剪花匠完成的,其製作工序有打底和剪黏。打底:先用鉛絲、鐵絲紮成骨架,再用灰匙將灰泥或水泥逐層粘上塑出坯體雛形,這一步稱為打底。剪黏:把不同顏色的瓷碗和玻璃打碎,用鐵鉗將碎片的稜角剪去,修剪成三角形、鱗甲等形狀,根據所塑造的物體,將各種顏色的瓷片和玻璃一片一片黏貼或插入未乾的粗坯上,由內到外,從上到下一層一層覆蓋成形。宮廟分前後兩殿,中間天井和拜亭。前殿屋頂為一條正脊和四條斜脊。正脊上為雙龍戲珠,有激浪霖雨,降壓火祥之意。

國內最靠近海岸線的媽祖廟——淺澳天后宮

淺澳位於廣東陸豐市碣石鎮碣南半島,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自然環境優越、歷史遺蹟眾多。這裡的淺澳天后宮,是國內最靠近大海的天后宮,邁出門檻沿著臺階往下走數十米,就與海水親密無間。

淺澳天后宮

據史載,清朝道光十三年總鎮臺師兵中營遊擊府衛軍官兵齊力捐銀兩,在原淺澳炮臺基址上啟建淺澳天后宮,林則徐親題"蒼海恩波"匾額,扼守國門、莊嚴雄壯的炮臺,與庇護百姓、慈祥溫和的媽祖石像互相呼應。故此,這座境內外獨一由軍曹府主持、官兵捐資建造的媽祖殿堂更是聞名遐邇。

林則徐親題"蒼海恩波"匾額

文:馮嘉煒

圖片來源:汕尾無影只、海陸豐潮生活、美篇網

相關焦點

  • 福建莆田湄洲島媽祖廟內供奉的女神
    湄洲島媽祖原名林默,生於北宋建隆年間(公元960-963年)。湄洲島民間傳說林默娘熟悉水性,善於觀測天象,通曉醫術,經常乘船出海,搭救海上遇難者,被當地人稱為神女。閩人在母家稱「媽祖」,因此又有人親切地呼其為「媽祖」。林默娘在海上救難行善的事跡,廣泛流傳於福建莆田地區。
  • 上杭客家媽祖,唯黃坑天后宮媽祖廟歷史最為悠久,數百年傳頌不衰
    上杭客家人很早就有信仰媽祖的習俗,其中黃坑天后宮媽祖廟始建於道光九年(1829年),內設大雄聖母殿,供奉媽祖神像。當地村民崇尚媽祖女神救人於危難之中的濟世精神,數百年傳頌不衰。媽祖廟內常年香火不息,有理事會專人看守。前來祭拜、求籤還願的香客信眾, 絡繹不絕。
  • 臺灣臺中五家宮廟組團同赴「媽祖故裡」謁祖進香
    臺灣臺中五家宮廟組團同赴「媽祖故裡」謁祖進香 2016-05-03 22:50:3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3日下午,來自臺灣臺中五家宮廟一行380人,來到「媽祖故裡」福建湄洲島謁祖進香。
  • 傳承媽祖精神,挖掘保護媽祖文化!
    請添加媽祖珠珍文化公眾號廟祖珍珠陽華媽祖文化是全國非遺保護項目,大家都知道,媽祖通常指的是:美麗、善良、救苦救難助人為樂而後化身為掌管海上航運的女神—林默娘,也稱:天后聖母。不過在潮汕各地敬奉的三位護嬰女神卻另有傳說,而且也另有典故。
  • 媽祖與湛江海洋文化
    傳說她仙逝後,常在海上搶救遇風暴的船隻和漁民、船民。海上航運和打魚者無不崇敬她,建廟宇,供奉神位祭祀。把每年三月二十三日,定為「媽祖節」,隆重祭祀。初一、十五在舟上或家中設置神龕供奉媽祖。「海上救護神」,名揚四海五洲。
  • 汕尾|淺澳——心動的感覺
    媽祖廟天后宮國內最靠近海岸線的聖宮,淺澳天后宮,堪稱最靠近大海的聖宮,邁出門檻沿著臺階往下走數十米,就與海水親密無間。林則徐巡視碣石時的題匾——蒼海恩波據史載道光十三年總鎮臺師兵中營遊擊府衛軍官兵齊力捐銀兩,在原炮臺基址上啟建淺澳天后宮,林則徐親題「蒼海恩波」匾額,故此,這座境內外獨一由軍曹府主持、官兵捐資建造的媽祖殿堂更是聞名遐邇。
  • 媽祖石雕像的文化與傳承
    自北宋開始神格化,被稱作媽祖(當地人對女性祖先的敬稱),並受人建廟膜拜,復經宋高宗封為靈惠夫人,成為了朝廷承認的神祇。媽祖信仰自福建傳播到浙江省、廣東省、中國臺灣、琉球、日本、東南亞地區(如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地,天津、上海、南京以及山東省、遼寧沿海地區均有天后宮或媽祖廟分布。
  • 媽祖娘娘:出身平凡,28歲去世,千百年來庇佑海內外華人的海神
    媽祖是在中國民間影響力相當大的一位女神,是中國第一女海神。媽祖除了是船旅漁業傳統的保護神,還有許多其它象徵和功能,是沿海廣大地區民眾和海外華人重要的精神紐帶。而且,媽祖隨著散居世界各地的華人,早已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安家落戶,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民間神明。今天,堃哥就聊聊這位出身平凡,28歲去世,卻千百年來庇佑海內外華人的海神——媽祖。
  • 九月初九重陽節這天,媽祖林默羽化成仙,化作一道白光沖天而起
    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年僅二十八歲的林默羽化飛升,湄洲島上的不少漁民看見林默乘著長風,駕著祥雲飛上了天空,翱翔於蒼天皎日之間,此後海上的漁民經常看到林默身著紅裝,飛翔在海上,救助遇難呼救的人……截止到目前,全世界有45個國家和地區信仰林默,聯合國也授予了她「和平女神」的稱號,更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 媽祖文化之媽祖傳說
    在水之湄、在海之洲,有一彎被大海與陽光擁抱的神奇島嶼,它南北狹長,形如娥眉,它就是位於海峽西岸的「媽祖故裡」湄洲島。  湄洲島位於湄洲灣灣口的北半部,屬於典型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0℃,年均降雨量1000mm左右,氣候溫和、風光秀麗、旅遊資源獨具特色,是難得的旅遊度假勝地。
  • 中國最大的媽祖廟,有800多年歷史,香火旺盛還沒門票
    在東南沿海地帶,媽祖文化盛極一時,以至於縣縣有廟,村村有堂,這其中最大的媽祖廟,便是泉州的天后宮。我在泉州待得時間不長,可天后宮卻是一定要去的,因為它是媽祖祭祀文化中,極為光輝燦爛、厚重綿長的一個。泉州天后宮始建於南宋慶元二年,也就是公元1196年,離媽祖第一次被官方認定相隔僅73年。
  • 廣東汕尾9個必玩網紅景點,還有海鮮吃到扶牆走
    我敢說,只要你來到汕尾,就絕對不想走了。汕尾有媽祖像、眾多寺廟和最美的海,還是中國紅色革命根據地之一。    這裡有觀音寺、祖禧廟、媽祖廟等景點,海岸線長達72公裡,還有4公裡金色沙灘與億萬年礁石群。
  • 媽祖
    傳說有一次,天黑了,狂風大作,黑浪滔天,海上的船隻無法進港,得訊後的林姑娘情急中將自己家的房屋點燃了,讓熊熊大火為船隻引航……在一次海上救援中,女俠不幸遇難……消息傳來,鄉親們悲痛欲絕,誰都不信她真的沒了,更願意相信28歲的林默羽化升天,成了海神,永遠護佑他們平安順利。
  • 媽祖景區有這些新鮮事?是時候去看看了!
    鳳山媽祖汕尾知名景點相信大家茶餘飯後都會來這邊走走吧但是你還記得你上一次登上景區是在什麼時候嗎今天我們一起重新來看看鳳山媽祖的景色這裡是汕尾地標性建築外地遊客會來打卡登高大家去之前,可以在小程序上搜索廣東汕尾鳳山媽祖旅遊區。提前購票,請大家注意啦!雖是傳統景點,但是也要跟得上時代的步伐。變化二隻剩下猴子記得小時候,看到動物總莫名覺得可愛。直到現在還保存著這份感覺,鳳山媽祖山上原先還有孔雀,現在的孔雀已經沒有了!只剩下三隻猴子了,遊客圍觀的時候總喜歡扔食物給它們吃。為了保護猴子,現在兩層欄杆圍住,大家一起來愛護小動物吧!
  • 《天下媽祖》湄洲島開機,創新思路打造海洋文化IP
    、上海九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大型百集系列電視片《天下媽祖》,在媽祖故鄉——福建莆田湄洲島正式開機拍攝,這是莆田湄洲島旅遊區自去年12月29日升級為5A之後迎來的首部影視拍攝組。媽祖信仰2009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遺產,她的信眾遍及世界46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共有5000多座媽祖廟信眾多達3億人。
  • 關於媽祖的傳說
    媽祖——一代女神就這樣千百年來被人們傳頌著,從莆田到福建,到中國沿海,再到海外,至今已有28個國家和地區,6000多座廟宇供奉著她!從宋朝到大清,歷朝皇帝36次褒封她,從「夫人」到「天妃」、「天后」直至「天上聖母」。每年的春季媽祖誕生日,賢良港舉行祭祀慶典,參加的信眾數以萬計,盛況空前。「媽祖回娘家」的習俗和其他媽祖信俗一道,已列入聯合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 湄洲媽祖傳奇故事
    為了紀念這些英雄勇獻身的青年人,人們把其中最大的島取名彭胡,又因島在海上,所以加了三點水叫澎湖島;而緊挨著彭胡的,則是他那形影不離的白砂姑娘,稱白砂島。再往下,便是馬公、吉貝、望安、胡西等島。島上的百姓為了感謝始祖指點的恩德,還在澎湖群島的馬公鎮上修了一座富麗堂皇的『天后宮』,以示紀念。31、「海幫」朝聖祭誕辰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是「海上女神」媽祖誕辰紀念日。
  • 高雄第一座媽祖廟——旗津天后宮
    當年,福建漁民徐阿華將家人移居至高雄旗後,將隨行奉迎的媽祖神像安置於此。天后宮內主祀神為媽祖,神龕內有大媽、二媽、三媽及湄洲媽祖等四尊神像。 還有臨水夫人、計生娘娘、福德正神等同祀神旗津天后宮格局為兩殿五門兩護堂,在前殿與正殿之間有一座拜亭。廟內兩壁皆為石雕,造型刻工細膩。石階、地面、廊牆、廊柱,全為石頭砌築。
  • 海上女神,媽祖顯聖之阿父無恙,兄沒矣
    這一則應該是廣泛流傳在湄洲島海域的媽祖神跡的一個故事,被林清標特地收集進去。媽祖神跡幾十個故事,每朝每代都有新添內容,這就像一條文化的河流,流到某個河段又匯集新支流,最後流向大海。湄洲作為媽祖文化的發祥地,它像一艘巨艦裝滿了媽祖的神跡。這裡,每片土地都誕生神奇,每一塊石頭都充滿靈性,每一粒沙子都有靈魂,每一陣風都飄來溫馨的祝福。
  • 南國蓬萊,媽祖故裡——湄洲島
    崢嶸嶙峋的鵝尾神石,歷經歲月洗禮,酷龜、如蛙、像鷹、似獅、若舟,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提起湄洲島,不得不說媽祖文化。這裡是媽祖文化的發祥地,這裡是2億媽祖信眾魂牽夢縈的媽祖祖廟。每年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誕辰日和九月初九媽祖升天日期間,朝聖旅遊盛況空前,被譽為「東方麥加」。那媽祖到底是何人,她又有怎樣的來歷呢?媽祖原名林默,也叫林默娘。